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

2023-01-23 03:03于西转
当代体育 2022年42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体育课堂

于西转

素质教育的发展让小学体育在教育体系中的价值逐年增加,探索优质的体育教学模式如今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目前而言,我国小学体育普遍会采用以竞争性为基础,要求学生达到个体性目标的教育方法,这种强调个人的教育模式往往会导致班级内部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身体天赋强的学生还容易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本文对小学体育教学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析,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提出个人看法,希望为关注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的人群带来参考。

作为时下热点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深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由于很多体育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学习的浅显思维中,所以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课堂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就应该深入挖掘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潜在价值。因此,有必要对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研究。

1 小组合作学习综述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互助能力的学习方式,学习期间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来负责莫一项学习任务,即在自己学习结束后帮助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学习。这种具有合作互助效果的教育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天赋,因为每一名学生前期学习的内容都是自己选择的内容,学习将会更加便捷,而且在学习其他自己不擅长的内容时,也可以由其他小组成员来帮助自己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因此相较于传统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大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满足学生自身的学习要求。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于传统学习模式注重个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重视学生们的团体成绩,学生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负责,还需要为同组其他学生的学习质量负责,只有小组成员的学习效果都满足了学习需求,才能实现学习质量最大化。

2 小組合作学习特征分析

通过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应用阶段的特征,可以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应用中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避免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流于表面而影响到小组体育教学质量。

2.1 团队性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极强的团队性,在体育教学中,单纯划分小组的方式并不属于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小组内成员在团队性 的帮助下自发开展合作学习,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真正的价值。在此期间,合作小组的构建科学性是开展合作学习的核心,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划分为多个不同的阶段,并借助学生的团队感来实现合作学习效果最大化。

2.2 责任感

为了让合作小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合作小组的氛围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可以在责任感的驱使下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每个人在学习小组中都必须履行应尽的责任,在学习中达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以此来助力组内其他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如果合作小组中的学生不具备足够的责任感,就将会拖累整个小组的学习效率。

2.3 互助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合作小组内部需要不断强化伙伴关系,以此来强调教学环节的互助学习效果。在小学体育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合作小组的学习过程,通过对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引导,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强的学习驱动力,进而让小组合作学习质量得到保障。

2.4 评价多元化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正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明显差异,因为相较于个人成绩,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更加重视小组团体成绩,只有让组内竞争与组内合作实现良性循环,才能最大限度增强小组成员的学习动力与小组归属感。除此之外,传统教学多数都是以教师为核心教学模式,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更加倾向于学生自己个体,学生为主的学习方法将会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获得更多学习主动性。

3 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案例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在各个学科中使用,通过将其与体育小组相结合,可以让体育课堂变得更加规范,体育教学效果也将因此而得到显著提高。

3.1 实验对象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教学对象为S小学四年级中的A、B两个自然班,小组合作学习以实验教学的方式在其中的A班中应用,B班则依然沿用小学阶段的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实验时间为两个月,通过分别比较两个班级在不同教学模式下的体育学习效果,可以了解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体育教学之间的差异性,进而找出更加适合小学体育的教学方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期间,应该针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环境、内容等进行控制,通过将各种能够影响教学效果的潜在变量控制在相同的维度,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外界变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为了避免学生因为心态问题而造成体育学习结果上的差异性,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在实验中通过单盲模式进行单方面检查,通过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课对接一系列教学活动,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实验精度。

3.2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准备

在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开始前,需要提前做好相关准备,以此来让小组合作学习得以更加顺利地进行。小学阶段的体育项目有很多,为了让学生体育能力得到量化,需要更多考虑具有普遍性的体育内容。例如50m短跑、男女1000/800m长跑,立定跳远等运动,引体向上等运动不予考虑,在准备阶段需要提前准备秒表等设备来辅助体育课堂的正常开展。在实验中期的正式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利用语言沟通来引导学生,加强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而且每一堂课都需要通过记录的方式来分析体育教学中的细节,通过细节调整来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持续性优化。除此之外,实验前期、后期还需要通过数据采集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在两个月内的能力提升情况,以量化结果为核心来判断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价值。对照班与实验班中所有的体育数据都可以借助SPSS软件来进行全方位数据整理。

3.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方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按照小组间同质、小组内异质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分组,结合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可以将班级学生动态分组至不同的小组,以此来确保每一个小组都能实现成员上的优势互补。在此期间,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性格等因素,以此来为不同小组相互之间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小组内的学生可以在相互监督中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助力其他学生一同实现高效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小组外学习竞争、小组内协同互助,科学合理地分组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多个学生为了达成体育学习目标所组成的小组,能否形成高质量团队与学习默契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小组内出现成员散漫、无视规则的情况,教师就必须积极干预小组氛围,从小组内部适应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内容学习开始前,教师应该还可以借助两节课左右来学生进行小组磨合,避免学生在学习期间出现小组内冲突的情况。

3.4 实验结果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需要将立定跳远等体育运动以量化分数的方式进行定量检测。其中A班对照班男女学生的实验前体育分数均值为82.6、81.1。B班实验班男女学生实验前分数均值为83.2、80.9。在教学阶段,A班对照班的学生,主要通过集体跳跃等方式来进行身体强化训练,而B班实验班则在集体训练的基础上额外开展了小组练习。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学生情况帮助不同小组制订相对应的体育学习方式,直到两个月的实验时间结束后,A班对照班的学生男女体育此测验平均分数为84.2、83.7。而B班实验班男女学生的平均分数则分别达到了88.6、86.5,两者差异性极大,因此可以判断小学体融入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大幅提高小学体育的整体教学效率。

从不同角度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模式下,能够在小组内部开展更加紧密的人际交往,学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加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更多快乐。而从身体素质层面出发,无论是小组合作学习还是传统体育教学,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所开展的体育教学,可以进一步发挥体育强身健体的价值,帮助学生打造更加强健的体魄。除此之外,由于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小组中履行自己的责任,所以学生们的团体责任感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4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体育教学期间,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在学习阶段的主动性,并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增加教学针对性,只要能够让小学体育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顺利融合,就可以最大限度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

4.1 指引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体育教学进行优化后的产物,在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为了发挥出应有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中,全身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针对初次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进行缓慢渗透,以此来强化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在此期间,教师还需要针对易被忽视的学生群体予以更多关注,以此来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关怀,并借助多样化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能够让更多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在价值,进而让体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4.2 营造合作氛围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帮助学生打造适合开展合作交流的体育课堂气氛,成功的教学模式不能强制逼迫学生进行学习,只有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赋予学生更多学习动力,才能让教学质量变得更好。据统计,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约有30%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大运动量的活动,这部分学生通常存在的缺少自信、运动能力不足的情况,所以只有帮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建立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才能引导更多学生加入到体育课堂中。在设计体育课堂时,教师可以结合游戏元素来建立具有小组合作要求的体育游戏,这样便能在增加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增强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在此期间,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能力,并分析体育课堂中有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避免因为学生“走过场”而影响到体育教学效果。如果学生无法顺利掌握体育运动中的要点,就应该提高教学耐心,并聚集其他要点不明确的学生一同开展针对性教育。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而言,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需要学生相互之间互帮互助,还是师生合作进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3 加强小组体育学习之间的激励竞争

在体育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以互帮互助为基础的体育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时,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只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合作、合作中学习的魅力,就可以凭借更加细致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为了在班级内学习小组中引入竞争制度,可以每间隔几堂課便评选出,近一段时间内的“最佳小组”,无论是单课评比还是积分评比,都可以激发小组内学生们的体育学习荣誉感,增强学生学习阶段的内在驱动力。与此同时,还可以每节课让小组内部成员轮流当“小组发言人”,以这种方式能够让组内的互帮互助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而且学生在激发小组归属感后,其目光将会投向学生整体,合作、团队意识将会得到显著增强。

4.4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规则

学界有这样一种观点,即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使用中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因为学习较好的学生往往会在面对问题时第一时间提出自己的意见,而其他学习困难的学生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将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此时小组就将会出现学习好的同学变得更好,差的学生变得更差,两极分化十分严重。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避免学生形成人云亦云的不良习惯。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提前制定合作学习中的规则,例如在面对问题时,要优先进行思考,并由学生分别提出自己的想法,在所有想法全部提出后在进行讨论,这种方式有助于提供学生的集体意识。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而言,发表意见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没有养成在集体中发表意见的习惯,就容易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逐渐走向边缘化,进而影响到学生的集体观念。所以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制度时,必须将“集体”思想贯彻在规则制度中,以此来帮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价值。

4.5 开展学生行为引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小组是体育学习中的主体,通过开展学生行为引导,教师能够避免学生走入网路,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期间的安全性。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在必要情况下帮助学生梳理体育运动的行为要点,帮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中的细节内容。而在学生互帮互助时,如果教师发现学生思想进入岔路,就应该及时帮助学生进行调整,避免学生因为强行开展体育活动而受伤。

5 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期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的体育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体育学习质量。相信随着更多人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会变得更加完善。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体育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