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探索

2023-01-24 00:26徐瑞超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高产教校企

郭 力,徐瑞超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产教融合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服务市场需求,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目的和要求;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也提出了巩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支持分领域建设产业高端的技术技能人才标准和培养高地,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及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精准对接的政策指导。这些政策为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1]。

一、“双高”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的意义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的紧密度不够,人才培养规格更与岗位技能要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校企双方的合作基础薄弱、合作深度及合作默契还不够[2-3]。随着国家及区域产业的不断升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亟需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机械类专业迫切需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建立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及构建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共同确定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好以学生为中心的“三教”改革,才能够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及企业需要的“工匠”人才。

从学生层面讲,在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尽早地赴企业实习实践,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朝这个方向努力。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以致用。加快产教融合,能够给学生提供校内校外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从而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起来。从教师层面讲,许多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任教,缺乏企业实践经历,教学中大多以书本知识为主。推进产教融合,能够让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更新及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从学校层面讲,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人力财力开展实践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学校也可以依托企业的行业优势,在教学资源建设中获得帮助,从而对专业群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从企业层面讲,学校与企业推进产教融合,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人才需求向学校提出要求,学校按照企业需要培养人才,减少学生毕业入职后企业培训的时间和花费,可以满足企业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4-6]。

二、“双高”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面临的困境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已经颇有成效,特别是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对于“双高”建设的高要求高标准的建设任务,构建高职产教融合机制还有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专业趋同,特色不明显

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逐年扩张,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并且提出了制造强国战略,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巨大,因此高职教育改革迫在眉捷。为了缓解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虽然各高职院校持续推进校企合作,注重与企业贯通,专业设置趋于合理,但是经过深入分析,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专业趋同,特色不够明显。例如,很多学校都开设有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所学的内容大同小异,没有差异化。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上追求社会热门,比如模具专业热门就招收很多模具专业学生,计算机专业热门就招收很多计算机专业学生,但是当该专业热度降低时,就会出现人才过剩的情况,而且由于该专业招生过多,还存在配套硬件以及师资不足的情况。有些高职院校开设专业较多,特色不明显,缺少品牌特色专业,过于追求专业的高大上,学校教学的资源跟不上,缺乏前瞻性,社会影响力低。

(二)产教融合平台少,科研转化率低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的平台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部分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只是跟公司签一个用人协议,简单地向公司输入该专业的毕业生,没有实质的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不明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产教融合平台的一个重要功能,目前有些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更多的是校内项目,与企业联系较少,缺乏产业需求分析。教师发表论文获批专利很多,但主要是完成考核任务和职称评定需要,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缺乏社会经济发展的考虑。高职院校的科研团队以校内教师为主,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团队成员很少有企业工程师参与,所形成的科研成果能应用到生产实践的不多,成果转化率不高[7]。

(三)产教融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在“双高”建设下,产教融合管理机制也应该得到完善,以指导产教融合工作在科学有序的情况下持续推进。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工作目前还需要改进,主要表现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制度偏于市场化,而高校偏于行政化。这样就会导致有时候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校企之间不能充分的衔接[8-9]。对于企业而言,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有时候需要高职院校主动参与进来,但是现实中,往往高职院校不会主动去寻求企业合作,更多的是等待企业上门求合作。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监督和问责制度,有些教师参与到产教融合过程中却由于畏难情绪中途放弃,校企合作存在随意性,容易引起争议和纠纷。

三、“双高”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的路径

(一)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专业产业联系

专业和产业是分不开的,一方面专业建设为产业发展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产业发展会反哺专业建设,产教融合离不开专业和产业的有机衔接。高职院校的任务是为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培养技术人才,应该打破传统思想,优化专业设置,将专业建设在地方产业链上,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强与区域产业对接与交流,建立专业动态运行调整机制。关注产业链的结构、产业技术的进步、产业岗位的变化等,动态调整优化专业群内资源,确保专业群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产业发展需求[10]。

(二)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区域服务能力

主动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探索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以“零距离”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服务企业生产实际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立足先进制造产业,在行业企业调研及论证的基础上,校企共同确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开展工学交替学习,探索适应产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完善,以学生技能培养及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设备及技术优势,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例如,陕西国防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学校与国内光伏领军企业天合光能科技集团、西安高新区民营航天制造领域领先企业西安钧诚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等开展了人才订单培养等。这些合作不但为学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提供了基础条件,也为近年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明晰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合理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上述校企合作符合学生技能成长的规律,有助于学生工匠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构建适应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和企业生产实际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创新课程体系,校企联合开发专业教材。

(三)完善管理机制,制定奖励监督制度

高职院校需要审视产教融合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提升管理水平。高职院校需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管理机制,分析自身管理机制,找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切入点,做好衔接。学校应鼓励教师主动联系企业进行合作,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同时学校应制定监督和问责制度,明确监督和问责标准,以使产教融合工作顺利推进。构建“政行企校”协同育人共同体,探索“四元”互融共通管理体制。组建四方参与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建成“政行企校”信息共享、技术共享、人力共享,四方互融共通的持续发展机制。

(四)加强校企共建,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明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强化校企合作力度,确立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调研并确定航天制造领域的人才培养规格,明确需要加强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核心技能,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校企双方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具有行业特色的创新课程,采取学徒制培养模式,通过企业能工巧匠的传帮带来提升学生技能;参与校企合作的校外教师也应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指导课程教学。校企双方探索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创新评价体系,针对实施校企双元育人的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工匠精神养成、创新能力等进行科学评价,为行业及企业发展提供精准需求的人力资源。

(五)校企联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技能大师、能工巧匠、特殊人才”三引进工程,组建技术技能创新团队,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为技术技能创新、教学改革等提供平台,为高端技术技能教学提供培训和指导,持续优化教学创新团队结构。深化“管理、培养、激励”三项教师团队体制机制改革,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基础,制定适应学院高水平发展的“双师”资格认定标准;健全校企联合培养、互聘互用等制度,完善岗位聘任、职务晋升等激励评价制度,建设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搭建“职业能力、技术技能、社会服务”三大教师能力提升平台,引领团队教师开展教法改革、课程标准开发等,促进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提升教师技术技能水平及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团队教学创新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要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深化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提升科研成果转化速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双高产教校企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