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探索
——以十堰为例

2023-01-24 00:26陈富坤欧阳晓峰周延军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十堰社区资源

陈富坤,陈 佳,欧阳晓峰,周延军

(1.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社区教育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2.湖北开放大学 社区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3.十堰高级职业学校 党办,湖北 十堰 442000;4.国家开放大学 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北京 100039)

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它以社区为单位,运用科技、教育、文化、人文等各类资源,依据居民需求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构建出社区安定祥和、文明幸福、团结互助、邻里和谐、和合共融的社区氛围。社区教育资源包括社区内一切自然物质资源和人文社会科学,是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新形势下,如何解决资源建设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散到全的问题,如何借力互联网平台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让电子、音频、视频等线上社区教育资快速浏览、传输、下载和共享,如何顺应万物互联新时代中彰显“教育”赋能社区发展背景下的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正是本文研究探讨的重点。

一、社区教育资源的分类

当前,社区教育资源分类尚无统一标准,有的按其归属性质和管理层次分为国家资源、地方资源和个人资源,有的按其办学层次分为基础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有的按其构成状态分为固定资源和流动资源,有的按其知识和层次分为品牌资源、师资资源和生源资源,有的按其政策导向分为计划资源和市场资源,有的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的按照传播方式,分为纸质与电子类,还有的围绕社区教育关注的热点进行分类,囊括卫生保健、家庭教育、艺术欣赏、生活休闲、家庭理财、科学生活、公共安全……[1]现参考《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将其分为“学校、社区和社会资源”,开创性地将十堰的社区教育资源分为实体、网络和人才资源三类。

(一)实体资源

一是以纸质为主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等,包括各类各级学校(幼儿园、中小学、中职、高职高专、普通高校)、各种单位(各行业、系统、社区)图书馆和阅览室[2]。二是以实物、图片为主的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馆藏资源,包括公办及私人博物馆,比如竹山县官渡镇曾和林开办的“秦巴民俗博物馆”等。三是以实物、图片呈现为主的各种教育基地,包括红色教育基地、警示消防教育基地、各类观摩学习实践基地(文化馆、活动中心、户外拓展)。四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综治规范中心。

(二)网络资源

主要是音频、视频、电子文档等可呈现于网络及网站平台,且满足在网络平台方便呈现、快速传播和共享的资源:一是已建资源,随着时代发展已开发的线上共享资源。二是在建资源,即以新技术、新需求和高标准建设的新资源。三是待建资源,重在对现有纸质、实体等实物资源转成立体化、多角度、更清晰、音质好、传输快等特征的精品网上资源[3]。

(三)人才资源

特指素质层次较高的人,包括综合能力、行业经验、人脉资源、专业才能、资质声望、创新思维、诚信品德、个人魅力、知识结构、特殊技能等智库资源中杰出的、优秀的人力资源。通俗讲就是各类学者、专家、教授、手艺传承人、正能量的网红达人、志愿者等有一技之长且热心奉献的人才。社区教育需从居民中遴选出专家学者、行业精英、行家里手、业务骨干成为兼职教师和志愿者,以此提升社区教育品质和办学实力,为其赋能增效。

二、社区教育资源的建设

资源建设是搞好社区教育的前提条件,需将自建、共建和外购协调统筹起来。

(一)自建

一是成立“十堰社区大学”,督促、指导、评价、验收各县市区“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挂牌及引导社区自主开展工作,通过自上而下成系统、分层级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统筹资源建设任务,使内容选择、表现形式有明确的导向性与针对性。挖掘只言片语及待考证的、整理残缺不全及不够完善的、复古原汁原味的修旧如今、编辑提炼成文成书成集成册、提升融入时代与现代化元素……包装打磨为出书立传、视频录制、出版发行、对接便捷化阅读与使用需求,凸显村落特色、地域风情及民俗文化[4]。二是成立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整合市、县(区)成人教育资源,建成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娱乐休闲、健生康养于一体的现代远程教育。让专业人和机构干专业的事情,如把国家开放大学“四级办学组织管理体系、10大学科、580多个专业几千种文字与音像教材”作为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自主开发适宜本地区的网络课程,如公民意识、道德修养、音乐舞蹈、健康保健、心理卫生、疾病防治、体育强身、家政服务、家电常识、家庭教育、国画书法、家庭理财等方面的课程教材、培训计划、活动方案及音视频资源[5]。三是成立决策咨询中心,落实目标任务、发展思路、应对策略,研究理论与实践对接。如十堰仙山武当山(道教文化、武术、养生、道药、药膳、道家思想),秀水丹江口水库(汉水、水电及移民文化与奉献精神),汽车城车城十堰(三线文化、汽车工业、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三张名片均需协会、企业和政府竭力打造,更要所在地域科研院所联合研发。

(二)共建

一是教学辅助与补充,以协议的方式规范资源建设,共同投入与共享成果。如选取居民欢迎的课堂类教学、讲座及活动进行开发与建设,获得用户喜闻乐见的网上学习资源。二是资源推广及利用,以实物资源为主题,宣传、推广网上学习资源建设。三是宣传、激励更多用户参与建设,可根据社会热点、区域重点或采取居民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选择合适的主题与内容,按照“使用者也是建设者、谁受益谁出力”等理念把用户吸引到自主建设资源中,让网络学习资源更广泛、多样与实用。四是创办“社区老年大学”,以老年大学和互助式养老院为重点,解决“一座和一榻难求”的刚需。当前县以上老年大学只能算是“老干部大学”,其“学位”容纳数量极有限,平民百姓无法入校学习;民政部门公办的普惠性养老院(老年公寓)床位也非常少,深度老龄化以来平民百姓对社会及企业新办的康养中心望尘莫及或根本消费不起。“农民工带孩进城务工上学与空巢老人留守别墅宅院”又成为当前农村空心化新的特征,相对乡村学校闲置的教学楼、宿舍楼和食堂,改建打造乡村“养老院、老年大学、老幼一体养老(康养、助学)驿站、照料中心”成为盘活农村教育资源进而缓解我国老年化社会新需求的契机[6]。

(三)外购

一是直接采购,购买急需的、成熟的社区资源。二是订单购买,由专业公司广泛征求居民及专家意见后精准筛选和建设资源内容,社区教育管理机构以购买服务形式批量购置网络学习资源,形成规模效应。三是定向开发,由社区教育管理机构确定主题及内容后委托建设,向专业公司订制网络学习资源,让所获资源更具针对性。

三、社区教育资源的共享

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的核心是共享,共享程度反映着区域社区教育的综合实力。

(一)宏观共享模式

1.共享模式。社区教育管理机构通过免费或象征性收费方式获取网络学习资源:一是行政指令性,将科、教、文、卫、体、妇联、卫健等相关委办局拥有的、大量针对各类人群的网络学习资源,通过市委市政府协调、沟通与合作共享,促其发挥社会价值;提高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体育场馆等各类公共设施向社区居民的开放程度,以“一场多功能”促进实体资源效益最大化。二是非行政指令性,即由市、县、乡三级社区教育管理机构、民间各类组织自发或共同参与,以“网络学习资源共享联盟”契约运作模式实现网络学习资源合作开发与共享服务,促进社区教育信息化、科学化、可持续长远发展[7]。

2.共享途径。一是抓住三个部门,即文明办文明创建、包罗万象“啥都管”,居委会政策落实、面面俱到“啥都干”,市文联各类协会、人才应有尽有“啥都有”。二是抓住三个层级,即基层落地实践,中层培训交流,高层研究探讨;政府购买服务,企业普惠参与,个人受益捐助。三是抓住三个要点,即共享既有资源、开发本土特色、挖掘传统文化,统筹重于建设,以奖代补,以评代征。四是抓住国人美德,即能者为师、乐善好施和甘为人师!遴选有能、有才、有闲、有为者成为社区教育兼职教师。五是改变观念,学员即是资源,而且更能够生成和带来资源,关键还要靠他们传播共享资源。

3.共享抓手。彰显纸质、电子及实体等“物化静止”资源作用,共享人才、人文等“活化灵动”资源效能。一是突出社区教育的“教育”职能为社区赋能,发挥专家教授和志愿者奉献精神,为社区提供高素质教育服务,进而激发社区内生活力,促进居民终身学习;实现村民“从不能学到保障有学、从不愿学到激发乐学、从不会学到引导善学”,成为“勤于思考、躬于实践、善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终身学习践行者[8]。二是以职业院校助推社区教育跨越式大发展,与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共融、与设施资源共享、与智力资源共用、与志愿服务互惠、与课题研究互利,以“教师在社区的各类教育实践课时计入校内工作量计酬”等方式,鼓励更多教师更主动地参与社区教育工作。三是提整社区教育的“教育功能”,社区教育不仅要有文体局、民政局、老干局、文明办等部办委局关联的那些唱唱跳跳、写写画画、吹拉弹唱、传统文化传承、社区自治和社会治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更要彰显教育局及教育体系在社区教育中的教化专长,凸显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和学习中心的专业教育职能[9]。

(二)微观共享模式

1.共享实体资源。纸质资源的共享。一是以公益图书馆为中心辐射周边,市、区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要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让居民借阅方便、归还容易,像“深圳市图书借阅或共享单车”那样随时借、就近还,无差错地物归原主。二是各地中职、高职高专和大学的图书馆以及行业图书馆资源还要将电子阅览室、专业展厅尽可能全方位地对外共享。三是私有馆藏及个体书店共享,补偿经费促其建成公共阅读场所,成为新(版)书第一读者集聚地和工具书籍时令销售地。四是科学共享与管理,鼓励市民捐献或参与流动借阅图书,解决私人藏书闲置堆放、共享无门以及担心损毁后补偿问题[10]。五是新闻出版局负责发布电子版书,让网络读者即搜即可网阅和下载。各区域图书馆将馆藏孤本善本变成数码图片和电子音视频,居民通过网络及搜索功能亦可轻松、便捷享用。

实物资源的共享。一是各类博物馆、展览馆的馆藏资源免费开放,在保护现有的基础上挖掘、搜集地域风土人情等特色资源以及各类考古及新发现。二是售卖或馈赠本馆编撰的图书资料,并开发为网络可传播、可实地或远程多维度观摩体验的高科技资源(如VR视频),降低流动参展作品磨损、毁坏几率;鼓励、奖励或补偿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收藏家到博物馆流动交流和布展[11]。三是对以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为主的观摩体验式教育基地,在做好保护及后续替代的基础上向重模拟体验、过程感悟、感同身受方面开发,向数字与图片转化后在平台呈现。四是免费或普惠性开放运动场、体育馆、花园绿地资源,深挖十堰城区汽车公园、云盖山绿松石矿山遗址等本土特色资源[12]。

2.共享网络资源。一是以“湖北社区教育网”省市县三级平台为依托,在十堰版块(各县市区在十堰版块的基础上分割,确保地缘上不留空白,统筹上不留空隙)展示地域特色资源与动态,避免资源堆砌和重复建设,确保“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免费流畅共享。做好数据备份和维护,为居民搭建方便、快捷、好用的网络学习平台。二是发挥教育部社区教育“i-实验室”网络平台唯一性特点,让“学习传统文化、诵读国学经典、提升个人修养、促进家庭幸福、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世界大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融为一体。对外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满足民众对国学日渐高涨的学习欲望;对内开展以“带着爸妈学国学”为主题的国学教育活动,拓展“二堰小学茶文化、火车站小学孝文化、三堰小学石文化、大川学校农耕文化、汉水文化、道文化、库区移民文化、竹溪美食文化、秦巴文化、郧阳古人类文化、麇国故地文化、郧西县边塞文化、天河文化、房县流放文化、庐陵王皇酒文化、尹吉甫诗经文化、上庸古国文化、盐茶古道文化、紫玉学堂女德文化、飞扬艺术团模特和舞蹈”等为特色的i-国学实验室。通过“进学校、进课堂、进社区”和“由培育学生国学素养,到以学生带动家长、再由家长带动社区”两条主线,掀起全民学习国学热潮。三是线上线下多元互动,融入“在线学习、社区沙龙、专家引领、基地体验、企业参与”等要素[13]。在线下落实常规工作、展示特色活动中,打造十堰社区教育品牌;在线上把当地特色文化宣传出去,把外地经典、经验、做法等引进来展示和传播。

3.共享人才资源。一是启动十堰市社区教育师资和智库建设,征集各类专家学者、民间艺人和热心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建成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二是启动五年课程建设规划,以确保有力、争优,尽快由纸质、实物向电子转化,满足网络平台、移动5G技术和线上线下共享。三是理实相生、因势利导地寻求社区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机遇[14]。争取一个乡镇(城市社区)集成一所老年大学,以居(村)民自治维护社会稳定、为政府排忧解难,抢抓社区教育活动周、特殊政策以及重大事件等机缘性机会,利用大公司做公益、搞促销、做宣传进行巧嫁联姻、合作共建、互惠共享、抱团发展。五是设置好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比照公务员对专职人员实施职级并行的管理办法,比照事业单位出台社区教育职称评定和聘用办法,制订兼职人员薪酬及聘请专家教授课酬和志愿者付费标准。在奉献的前提下充分尊重知识、人才、劳动等价值,以低成本、高效率实现人才资源互惠共享[15]。

四、结束语

总之,搞好社区资源建设与共享既要蓄势待发、早作准备,又要具备战略眼光、不操之过急,还要吃透上情、了解民意和对接各级政策资源,更要深入社区和走进居民,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需求调整资源建设内容与共享形式,不断提升实体、网络和人才资源体系。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社区教育各类资源为社区服务、为居民服务和为所有网民服务。由此,我们要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打造具有十堰特色、时代特征、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从学前教育到老年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社区教育、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从素质教育到技能培训、从城市市民教育到乡村农民教育”的全域教育模式,构建“全员、全程、全域、全面”的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搭建起“人人乐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事事有学”的终身学习公共资源平台,实现“学习意识普遍化、学习行为终身化、学习体系社会化、学习形式科学化”目标,把十堰市建设成全国社区教育资源分类、建设和共享方面的典范。

猜你喜欢
十堰社区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湖北十堰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全部完成
社区大作战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资源回收
童迷黑白秀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关于在湖北十堰举办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