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3-01-24 09:16王磊青岛西海岸新区易通路小学山东省青岛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汉字小学生传统

■ 王磊(青岛西海岸新区易通路小学/山东省青岛市)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们学好其他课程的保障。而在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对我国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进行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是古人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留下的瑰宝,优秀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凝聚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语文教学中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与传承,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干预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有功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的原因

小学阶段的语文科目比较基础,同时也比较重要,之所以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其一,传统文化的加入,能够培养小学生更高的文化素养。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领域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特别是教育观念和教育任务。当前小学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更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过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达不到这一要求,甚至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反作用,更遑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以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进而主动了解,最终提高文化素养,符合全面发展的要求;其二,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能够激发教师的潜力,提升其教学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要对传统文化具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熟知传统文化的内在含义,这样才能使之与教学内容建立联系,更好地融入。学生是不断学习的,教师也是如此,教师只有不断对传统文化进行吸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课程。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问题

1.教师重视度不足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在课堂中产生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学生具体的学习内容是由教师决定的。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性不足,大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没有充分重视,教材讲解中不会进行传统文化延伸,即便提到也是简单带过,不会为学生进行深入讲解。同时应试教育的思想一直影响广大教育工作者,很大一部分教师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重点,由此使得传统文化在小学生中的普及度不高。另外,妨碍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的因素,还有教师个人不注重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停留在表面,进而影响了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2.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小学生年纪小,心智不成熟,外界环境很容易对其产生影响,也不能对事物形成认知,特别是现在小学生更多地接触电子产品,通过网络了解很多信息,比如国外思想和文化,随着社会对国外节日的追逐热潮,小学生也受到影响,对国外节日产生了很大兴趣,但是对很多中国节日知之甚少,这与家长和学校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缺失有关。教师和家长作为小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应当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并加强对小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很多电视节目围绕传统文化的主题,希望能借此加深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但是这种电视节目教育的方式并不成体系,只能起到暂时性作用,而不能从根本上转变社会对传统文化意识缺乏的现状。因此,在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就显得格外重要。

3.课程设计对传统文化涉及较少

学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会将设计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上,因此,最终课程方案仅围绕教材展开,而没有传统文化的位置,即便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在实际教学活动时,更多是表面功夫,没有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讲解,传统文化在语文课上的融入,多是依靠教师个人水平,所以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显得松散,没有完整的结构体系。与此同时,已有的教材中蕴含大量传统文化知识,但是课程设计时没有以此为重点,且课内外衔接性较差,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充分了解。

4.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单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选择的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刻板。只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相应拓展,这与教师缺乏传统文化教学经验有一定关系。很多时候在语文课上对传统文化的讲解,是在古诗、文言文、歇后语、对联等方面,且为了帮助小学生理解,讲解程度较浅。传统文化距离小学生年代久远,小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的时候存在一些困难,为拓展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理解,其渗透应当是多方面的、具体化的,但是教师单一化的渗透方式,会让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5.教学方式需要更新

小学课堂教学方式是由教师决定的,过去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然与当下教学环境不能相符,但是很多教师思想固化,应用的教学方式依旧是传统式的,不仅灵活性较差,而且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大多以教材为主,拓展性不足,且课堂教学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效果不佳,时间久了,学生不仅会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和探索欲望,也会对语文学科失去学习的动力。

6.教师综合文化素养不够

传统文化有些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又很大的差异,如果单独对小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能会造成小学生的压力,而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着天然的适配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反而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体现,同时教师个人综合文化素养势必会影响传统文化渗透的结果。从当前教学现状来看,能够对传统文化产生独到见解的教师不多,整体上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水平不高,这是传统文化渗透比较重点的问题和阻碍。学校方面对教师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训工作有待完善,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1.在文字教学中对学生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汉字是重要的构成部分,汉字是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并且散发着不一样的文字之美,在世界范围内有着较深的影响力。汉字不管是在形体上还是在读音上,或者是在字的含义上,每一个汉字都有着独特之处,从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体等不同形式的汉字发展来看,每一个过程都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可复制性以及汉字承载的文化价值。因此,在进行汉字教学中,语文教师就可以从汉字多元化发展特征入手,让学生充分认识汉字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对每一个汉字所独有的文化特征进行了解,并引导学生在汉字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和体会汉字之美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神奇。

例如,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汉字的教学中,可以以汉字为引子,引导学生探索汉字中更加深入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如:进行教学认识“水”这个汉字时,让学生对“水”这个汉字进行认识后,还可以以“水”字为引子,向学生受教关于古人对“水”这个汉字更深含义的理解。古人对“水”字最为深刻的认识体现在“上善若水”这个词语上,在为人处世方面,“水利万物而不争”是古人所一直遵循的做人原则,是老子一生所追求的“道”的最高境界,这些无疑都透露出古人对“水”这个字更深含义认识的体现,水不与万物争辉,透露出了想好的“谦逊”品质,引导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要做一个具有“谦逊”良好品质的人。在汉字学习中,教师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和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汉字教学中教师通过融入更多传统文化内容,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领略传统文化承载的内涵。

2.引入优秀传统文化素材

受到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影响,在语文教学开展中,多数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如何教好学生”上,对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和改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大多数教师所重点研究的课题。然而,对于语文教学来讲,“教什么”其实比“如何教”更加重要,只有保障教学内容的选取的科学合理在配合上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只有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实际认知能力,在诸多优秀传统文化中选取适合小学生,并且能保证小学生学习后可以很好地理解、接受的经典诗歌、故事为教学素材,才可以有效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生群体中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国诸多传统文化中,除了诗词歌赋外,还存在着多种形式的优秀文化,如:国画、民间小说、汉字、书法、对联、民俗等。在对小学生开展古诗词教学中,古诗词中的一些含义,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不足,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上有困难,此时,教师就可以将古诗词教学与其他不同形式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引入一些通俗易懂、符合小学生认知的内容,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如:语文教师可以将书、画等传统文化素材,利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教学技术手段,融入古诗词课堂教学中,以直观的视觉体验,有效帮助小学生对古诗词内容进行思考与想象,让小学生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学习和欣赏,加深小学生的理解。

3.以节日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语言文字的学习,既是习得知识的过程,又是培养习惯的过程。”这就话出自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这句话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理解就是“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习惯的养成是对所学语言文学理解掌握后的充分利用”,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单只为了分数,最为重要的是对学生文学素养和技能的有效培养,促使学生实现将所学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并加以应用和升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语文教学的目标有了新的要求,即:学生通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引导,从而培养习得阅读与写作知识和技能,通过引入经典名作,养成学生写作与作品鉴赏的习惯。针对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尚幼,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差,对于他们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导,主要是以启蒙为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可以依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理解能力的强弱,借助互联网资源搜集教学素材,深入小学生生活实际,以节日为中心进行文化宣传。

例如,端午节时,教师可通过搜集有关知识、图片、视频及微课课程等设计教学框架,低年级孩子以讲故事、阅读绘本、观看动画为主。也鼓励低年级学生家长加入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笔者在微信群中发布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传承”系列书目我推荐内容,考虑到低年级学生身心认知发展情况的特点,将《粽子里的故事》《小艾的端午节》《我们的节日》等书目推荐给了学生及学生家长,并在每本书后附有电子版图书链接。通过多样化的手段,让学生及其家长可以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高年级学生则观看更加富有学习内涵的材料,笔者选取了《2020 屈原故里端午暨屈原故里端午祭》大型直播视频供学生观看。

总而言之,中华传统文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瑰宝,承载的历史十分深厚,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每个语文教师需要负起向学生弘扬、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义务和社会责任,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充分融合起来,用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深入体会和感知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继续传承与发扬,能够使得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猜你喜欢
汉字小学生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