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班级德育管理中的运用路径探讨

2023-01-24 09:16张娜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小学山东省青岛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管理工作

■ 张娜(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小学/山东省青岛市)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各领域对人才提出了多项要求,除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外,还对人才综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引起教育领域重视,并从小学阶段就加大培育力度,通过开展班级德育管理工作,对传统文化全面渗透,能与德育管理工作要点内容充分融合,从小就能对学生思维及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教师也会在日常教学及管理阶段与学生积极交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保证每位学生在传统文化探究中深度挖掘精神财富,滋养小学生品德情操,为学生日后学习及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的德育管理工作开展,是以文本物质形式为主,依靠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充分理解与扎实掌握德育知识,从小就能对学生思维正确引导,确保学生具备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也是小学班级德育管理重要任务之一。对此,还需在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工作开展前,对教师队伍综合能力、育人理念等提出更高要求,始终都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及路径,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保证优秀的传统文化全面渗透,重点突出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经学校及教务队伍的高度重视,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开展小学德育管理工作,重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逐渐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良好发展均产生明显影响。特别考虑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主要“阵地”,重点分析到小学生综合能力还在初期发展阶段,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避免错误引导的“侵蚀”,始终都依靠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再加上多样化育人模式及管理方式的实施,也能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及发展。

另一方面,开展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工作能对学生学习发展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及管理阶段均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与学生积极交流,更全面地掌握小学生思维及行为,通过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正确引导,确保每位学生均充分认识到学习发展的重要性,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在此基础上,培养学习习惯及设定行为规范是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与约束能力,具备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也可影响着小学生学习及发展。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班级德育管理中的影响

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教师育人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自身能对我国传统文化内涵更好地理解,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综合能力及育人目标,选择适合的管理方法及教学模式,既能保证传统文化全面渗透到班级德育管理中,又能对小学生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借此条件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多方面地挖掘教育价值,丰富教育资源,也是小学班级德育管理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其一,教师从传统美德、传统技能等多方面提升自身德育管理工作效用,先考虑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集中贯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提出了诚实守信的美德、自强不息的意志、爱国主义的精神等内容,能在小学班级德育管理中发挥较强的指示性作用;再加强传统技能教育力度,可增强小学生身体机能,最后,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在德、智、体、美、劳综合育人阶段帮助学生提升道德境界,对学生学习及发展目标正确引导,使学生有目的性地学习及发展,始终围绕“以学生为育人主体”的管理理念,最大程度地满足小学生的学习及发展需求。

其二,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充分融合。先把管理工作重心放在教材内容编写方面,是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充分融合的基础条件,从传统美德教育方面入手,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及学习相关的实例教学,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也可以自主参与到德育环节中,便于学生良好管理,通过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大力培养,确保学生人格修养良好性,在各阶段均具备较强的能力,对外来文化冲击的影响具备较强的辨别能力,增强小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再加上传统文化的全面渗透,学生能在多个渠道中获取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一种方式,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其三,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设定课堂为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育人形式多样化、合理化,通过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的充分融合,教师对育人模式的大力创新,改变小学班级德育管理理念及形式,无论是教材内容的编写还是课堂教学,均以关心、关爱学生的理念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个人在国家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保学生能树立较强的责任心。

三、小学班级德育管理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1.依据学生行为合理选择传统文化内容

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工作开展,核心目的是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整个育人及管理阶段均需教师队伍积极参与,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均能对学生正确引导,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积极交流,更全面地掌握小学生思维理念,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及方法,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能真正地了解到自身所存在的品德问题,通过传统文化内容的实践教育,确保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思想及行为,也可影响着小学生的思想品德。

例如,学生在校期间,往往会根据教师或学生的外貌特点、名字谐音等起“外号”,并在私底下对其称呼,严重影响了班级风气及校园育人氛围。对此情况,就需积极开展班级德育管理工作,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及渠道,了解到所管班级学生起“外号”的实际情况,在班级上组织辩论会活动,目的是让每位学生均参与其中,通过自身角色的不同了解到起“外号”会对“当事人”心理上的影响,让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考虑别人的感受,并引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语,结合活动内容深层次地探析,让学生能明白给学生起“外号”是一种极其愚昧、错误的行为,还需学生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及时纠正自身的错误。以此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与管理,整体教学效果更显著,并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

2.强化学生爱国精神

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就是爱国精神,需要学生学会热爱祖国,充分认识到祖国母亲的伟大,树立起较强的民族的自豪感,以此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与发展,也能为党与国家良好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既能在小学阶段就强化学生们的爱国精神,又能在实践教学中大力渗透传统文化,在思想及行为上均带来显著影响,实践预期育人及管理目标。教师借助一些代表性的节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们均能自主参与,重点学习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也可提出德育管理工作的影响性。

3.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在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中先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可选择一些实践活动,通过学生集体参与,充分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此不断提高班级核心凝聚力,班级氛围也得到良好的营创,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学习更多知识,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把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拓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任务,主动关心他人、分担自身分内的事务等,在多方面培养及提升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例如,以班级为单位,不定期地开展集体活动,要求全体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充分意识到自身是班级中的一分子,有义务与责任为班级荣誉做出积极贡献,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班级争得荣耀。在整个活动期间,也使每位学生的竞争意识显著增强,充分意识到自身与班级间的利益关系,有较大的格局。在此基础上,引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视频,通过感人的事迹也可增强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行为,从而提高班级核心凝聚力。

四、传统文化在小学班级德育管理中的运用路径

1.加大投资力度,组建专业化教师队伍

在小学班级德育管理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综合素养及能力提升有巨大影响,引起学校管理层的重视,在此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改变传统化的育人方式,时刻注重学生们的学习需求,教学中重点考虑到教师队伍的职责与作用发挥成效。并从此方面入手,依据工作内容与实际需求,组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既能保证各科教学工作顺利价值,又能保证班主任在班级德育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日常管理中对每位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及时调整育人方式。其中就包括社团组织组建及开展社团活动,能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选择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歌唱比赛、绘画比赛等增强活动趣味性,也可影响及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此外,还能借助校园文化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既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又能为德育活动开展提供较丰富的资源,使实践活动不局限在校园内,能通过校园内实践活动开展,把具体的内容拓展到学生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及渠道获取到传统文化,最大程度地满足着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直接影响着班级德育管理工作成效。

2.开展诵读比赛活动,增强学生自主能力

为保证传统文化在小学班级德育管理中良好运用,并有较强的影响力,建议通过开展诵读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所选择的诵读内容可以的诗词或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等,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对活动要求及标准对学生细致讲述,能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及方向,在课下通过网络渠道搜集更多的诗词或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均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使学生在课下阶段也能自主学习传统文化,为诵读比赛活动正式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教师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不同的诵读经典,如《唐诗三百首》《三字经》等,把诵读活动设置在晨读环节中,让学生均能大声诵读,有助于锻炼及强化学生们的诵读能力。最后是以班级为单位,经学校组织每月开展一次“阅读之星”的评选活动,由各班级派代表参加诵读比赛,并对阅读量较大、素养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有相应的表彰,有效增强学生自主能力,并发挥较强的激励作用。

3.拓展课外阅读,突出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

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典故较多,均包含着先贤的人生智慧,对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工作有显著影响,可在育人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价值观念,突出良好的德育价值与作用。通过课上与课下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扩大传统文化的渗透范围,使学生在多个层面上探究传统文化,保证学生个人素质与素养显著提升。其中就可以选择“孔融让梨”的故事对学生引导教学,目的是使小学生懂得谦让的道理。或者是“愚公移山”的故事,正确教导小学生学会坚持,培养小学生不懈的精神与意志力。通过众多较经典的故事对学生德育管理,并蕴含着传统文化内涵,保证课外阅读良好成效。

此外,考虑到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综合能力有明显的差异性,还需在课外阅读活动开展形式及方法方面合理选择,可根据阅读层级对学生总体水平均衡分配任务,低年级的学生安排“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故事拓展教育;高年级的学生推荐《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必读名著拓展教学,均能鼓励学生们在多渠道中获取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在传统文化熏陶中接受德育,显著提升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班级德育管理中渗透传统文化,还需依据学生行为合理选择传统文化内容,进一步强化学生爱国精神,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均能对小学生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学校及教务队伍均在此方面高度重视,在运用路径方面重点分析,加大整体投资力度,组建专业化教师队伍,不定期开展诵读比赛活动,增强学生自主能力,打破课堂教学形式的限制,把传统文化及德育管理工作拓展到课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突出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使学生多方面地学习传统文化,为学生学习及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管理工作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