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精准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3-01-24 09:21蒋连华施润华
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精准上海

蒋连华 施润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广泛凝聚共识。作为我们党三大法宝之一,统一战线始终内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运行之中,不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凝聚智慧,不断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而凝聚人心,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凝聚力量。

一、上海统一战线服务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的转型过程。[1]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社会领域不断涌现新群体,社会群体在不断重组的同时其价值取向也呈现多变状态,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利益诉求日趋多元,高速的社会流动促使社会多主体之间关系愈加复杂,由此带来更加多样化的社会矛盾与冲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2]

统战工作与社会治理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从主体来看,新时期统战对象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也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从手段来看,统战工作是党的特殊的群众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而社会治理的对象也是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协调的是社会关系;从价值内涵来看,统战工作要画好最大同心圆,增进共识,凝聚人心,而社会治理强调的也是社会整合,构建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共同体,两者最终的价值追求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一战线参与社会治理具有天然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资源优势、组织优势等功能优势。[3]

精准化治理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4],也是上海统一战线服务社会治理的基本底色。上海统一战线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魂,以中华文明为根,挺进到上海社会治理的第一线,把统一战线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转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一)坚持党的领导,思想引领更精准,参与意识有提升

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思想政治引领更加精准。上海统一战线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最大共识,将思想政治引领与党性教育相结合,与统一战线重大历史事件相结合,与日常实践活动相结合,主动融入全市大宣传工作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统战工作始终。围绕统一战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助力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多角度、多形式、多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讲好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在党的领导下携手同心、共创伟业故事,充分展示统一战线成员勠力同心、团结奋斗参与社会建设的良好风采。

传播先进理念和治理经验,城市品格彰显更加精准。上海与台北携手举办的“双城论坛”,每年围绕城市发展中治理议题开展不同层次的对话交流,部分交流成果直接转化为社会治理实践,如建立上海市民服务热线、建立多方参与的垃圾处理经验以及社区养老照护等;依托SORSA等智库建设,聚焦智慧城市、5G技术开发与运用、超大城市绿色发展等前瞻性、关键性议题,为上海社会领域的治理创新汇聚全球智慧。

关注青少年群体国情教育,立德树人落实更加精准。上海积极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以在校少数民族学生群体思想引导为抓手,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此外,上海积极推动青少年群体间的沟通与交流,搭建各类沪港、沪台青年交流平台,增进青少年群体对国家美好发展的切身认识,增强自豪感和认同感,鼓励青年主动参与到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

(二)坚持问题导向,建言献策更精准,利益关系有协调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精准治理架构。上海建立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涵盖了市委工作部门、大口党委等许多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各区也普遍参照建立区级领导小组,积极发挥成员单位作用,加强区域统战工作的组织与领导,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更加强调基层政府要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深化协商合作,创新精准治理机制。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政治协商的意见》,为党外人士知情明政搭建制度框架平台。上海市委每年还委托各民主党派市委、无党派人士,就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形成了“党委出题、党派调研、政府决策、部门落实”的治理机制。上海通过制度性安排选派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各级人大、政府、政协以及法院、检察院等机构的领导职务,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和公共问题的管理。上海出台了《上海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工作管理办法》,明确市委统战部与相关区、单位合作建立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基地,重点选派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人民团体和市级机关等单位党外干部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加挂职锻炼。在全国、市和区换届工作中,加大了对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推荐安排力度,对市政协换届人事安排工作,提出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占比逐步达到10%的比例要求;对区政协换届人事安排工作,提出新社会阶层人士比例不少于10%的要求。

回应民生诉求,提升精准治理能力。上海统一战线成员结合自身专长,围绕社会治理展开专题研究,积极献言献策。以“两会”为例,2019年各民主党派成员的建言被采用284篇,涉及社会治理方面的选题有45篇,占比16%;2018年各民主党派的建言被采用242篇,社会治理方面的选题占比28%;2017年各民主党派的建言被采用231篇,社会治理方面的选题占比38%。其中,关于校外治理、垃圾分类、家庭医生等议题直击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社会民生问题,直面社会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为精准施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三)坚持需求为本,参与治理更精准,自治共治有思路

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精准对接社区需求。上海全市16个区政协普遍开展了联系街镇社区工作,各级政协组织与街道社区精准对接,社区群众具有较高的认可度。[5]此外,上海探索民主党派与基层社区结对,参与社区管理事务。早在2012年,民革上海长宁区委率先与新华居委会党总支签订了首份结对共建协议书,新华居委社区作为民革长宁区委社情民意采集点。民革上海市委又与浦东塘桥街道合作,将优质资源下沉至居民区,一批高质量的文化、养老、社会服务项目建到家门口,初步形成民主党派与基层党组织协商合作共建社区发展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专业引领注重法治,精准化解社会矛盾。在《上海市宗教事务条例》修订过程中,上海就将做好基层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基层组织的工作职责,明确“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协助政府管理宗教事务”。同时,在其指导意见中也将相关民族宗教事务纳入街道(乡镇)工作目录、纳入居委会(村委会)协助行政事务清单,确保基层民族宗教工作开展有法可依。在城市社区旧改征收工作中,上海还探索组建了包括党外律师、党外公证员在内的“为民法律服务团”,为旧改居民提供协商所必需的法律咨询、法律解读、法律调解服务。

发挥品牌价值辐射,精准开展社会服务。徐汇区积极打造“满意在徐汇”品牌项目,利用网络工作平台,及时收集、分析、处置、解决、反馈各类民情信息和问题,实现线上指挥监督、线下采集解决、全网分析跟踪的“线上群众工作”集约化管理,培育了像凌云街道“绿主妇”这样典型的“内生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建,推动了基层统战工作网络与社区治理网格深度融合,使昔日的“垃圾三村”变成全国闻名的“花园三村”,实现了统战工作和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上海长宁区通过市民议事厅平台,按照“自主提事、按需议事、约请参事、民主评事、跟踪监事”的运行模式,辖区居民自主“点单”,议事厅集中“审单”,党组织把关“批单”,有关部门最终“买单”,将“市民议会厅”塑造成一张靓丽品牌,使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二、上海统一战线服务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

上海统一战线在探索精准助力超大城市社会治理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仍面临一系列深刻挑战。

(一)外部挑战

人口结构多元化带来的群体多样性挑战。迈向全球城市的过程中,上海的人口规模在不断扩张,人口结构发生剧烈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结构多元化趋势不断增强,影响着社会治理模式和治理方法的选择。[6][7]社会阶层的分化加剧了特大城市治理的社会风险。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之间在公共服务上的差异化待遇使得城乡之间的社会割裂不断强化;劳动力市场分割带来的高端的知识生产者与低端的服务从业者的空间分异势必会引发新的阶层矛盾;外籍人口的增多也使得不同种族与族群之间可能会面临文化上的冲突。阶层多样性对于城市弹性、多样化的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口的高流动性加剧了社会整合和社会融合的难度,超大型城市本身固有的风险积聚和脆弱特点,与可能出现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交织,如何回应和满足多元诉求成为治理难题。

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制度挑战。政府和社会力量这两种力量的权力来源并不相同,政府权力来自科层体系的强制权威,而社会权力则来自社会契约与协商认同过程。[8]在治理实践中,政府行政治理所强调的纵向秩序整合机制与社会力量参与治理所借助的横向秩序协调机制各自暗含着一些相互矛盾的诉求,社会活力的深层激发缺乏系统性的制度安排,也会造成治理主体错位越位、多元主体共治格局尚未形成、基层社会灵活性不足和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正如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社会变项的介入,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像医院、市场、社区、家庭这样的制度设置或组织,在常态外表下所隐含的结构性风险,社会活力的缺乏在未来可能就会更加凸显。面对这些现代都市生活的新变化,在推进社会治理过程中,该如何反思我们习以为常的制度安排和组织设置,调整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用新的制度安排、组织设置和治理方式去规避新风险成为重要思考点。

市场经济的理性主义带来的文化挑战。社会治理的具体方式是与一定的文化相联系的。[9]上海是市场经济和市民文化发展较早和较为成熟的地区。市民社会中的“经济人”注重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公民社会的“社会人”注重的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经济人”关注的是个人,“社会人”关注的是与个人相联系的所有人,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治与共治的良性互动,是加强社会治理必须要面对的文化挑战。

(二)内部挑战

统战群体日趋分化,社会参与动力不足,社会整合难度增大。总体来看,上海统战成员呈现出人数多、人员分布广、组织化程度不高等特点,部分党外知识分子因对提供的社会治理项目内容不感兴趣或缺乏研究,出现参与度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统战对象个性化需求愈发凸显。

统战群体诉求反映渠道多样,线上线下相互交融,利益协调难度增大。上海统战成员大都是中高级知识分子,身份层次高,思维活跃,社会联系面广,信息来源渠道宽,接受新知识新事物能力强,还有很大一部分把新媒体作为表达意见诉求的重要平台,成为网络“精英”“意见领袖”“微博达人”,在某些情形下甚至掌握着“舆论核按钮”。在面对新媒体发展浪潮中,部分统战工作者对互联网新兴手段不够重视、不熟悉甚至不会用,工作手段方式较为传统和单一,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趋势。

统战群体社会服务碎片化,持续性不足,服务优势尚未充分显现。具体体现在部分统战成员对参与社会治理认识的高度不足,将社会服务简单理解为简单的公益活动和捐款捐物;部分项目可持续性不足,很多做法未能充分转化和常态化,品牌价值未能深度挖掘;开展社会服务缺乏目标引领,往往追求短期舆论效应;尚未建立社会服务快速反应的体制机制,对社会治理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敏感度、有效性、针对性不足;缺乏受众对服务效果的追踪评价等。

三、后疫情时代推进统一战线服务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部分民主党派的发祥地,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统战活动的重要阵地和舞台,党外代表人士曾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民族资产阶级统战工作的重地,是全国宗教工作的重镇,是港澳台统战工作的前沿,是华侨华人统战工作的窗口,也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先行地。[10]面对社会治理形势的新变化以及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上海统一战线要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对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及早作出战略谋划,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广范畴、更多渠道、更新理念、更活方式凝心聚力,精准助力上海社会治理实践和创新,奋力创造新时代新奇迹。

(一)推动统一战线服务社会治理理念创新

凝聚更多社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当前社会最大共识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时代,统一战线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不断扩展统战对象,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都团结起来、凝聚到国家发展的磅礴事业中。

凝聚更多制度共识。寻求制度共识就是要承认基于政治共识形成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制度基础,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凝聚更多政策共识。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社会利益表达功能,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加大对公共政策过程中共识构建的引导,在政策环境、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形成影响政策共识构建方面,加强政策共识构建的调节力度,使公共政策设计更加科学,公共政策决策更加民主,公共政策执行更加公正。

(二)推动统一战线服务社会治理方法创新

加快形成国内与国际、网上与网下高度统筹的统一战线工作方法。统战工作要把团结联合的工作放在国内国际大视野下进行考察和谋划,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价值公约数继续巩固和拓展两个范围的联盟,有效调处国内国际多重因素。此外,统战工作要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将社会治理行为最大限度地标准化、数字化,更好地、实时地揭示社会治理在一些方面上的真实需求及其强度,及时回应需求复杂化、多样化和潜在的给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

加快筑牢安全底线、双轮驱动发展的统一战线工作方法。守住底线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方法,在统一战线中多次加以强调。统一战线作为党与党外人士的联盟,党和党外人士就是统一战线的两个主体,也是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因此,开展工作、解决问题、促进发展,都不能单靠党内和党外哪一个方面的力量。底线思维和双轮驱动都离不开统一战线的法治建设。上海统一战线要围绕依法治国、依法统战的总目标,紧密结合市情、统情,构建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过程、全要素的法治治理,推进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的法治化,成为社会治理过程中科学立法的献策者、严格执法的协助者、公正司法的参与者、全民守法的维护者。

加快转变和风细雨、久久为功的统一战线工作方法。越大的“有机体”, 就越难照顾到“四肢末端”。要进一步加强日常引导,尤其是特殊群体的思想引导,把一切积极的因素作为“导”的基础和前提,把个性化作为“导”的主要方式,坚持不懈对不同统一战线成员开展更多浸润式引导。

(三)推动统一战线服务社会治理机制创新

构建衔接紧密、权威高效的统一战线运转机制。要继续深化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把党委统战部门从大量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发挥好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决策能力;加强统战工作的部门联动和协调,提升事务处理的灵敏性和及时性;加强统战工作的前瞻谋划,提前布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科创中心建设、自由贸易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推进统战工作。

构建完善高效、导向正确的统一战线用人机制。要把统一战线工作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选人用人必须把好政治关,把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否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第一标准。把公道正派理念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健全完善适应人才发展规律、激发人才活力的制度设计,进一步加强统战人才的识别机制、考察机制和使用机制。

构建人民至上、尊重首创的统一战线宣传机制。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治理模式和案例,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经验。对社会治理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事例和典型人物,要加强宣传和表彰力度,讲好中国故事。

猜你喜欢
精准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我去上海参加“四大”啦
上海之巅
上海城投
精准扶贫连着我和你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贯彻精准扶贫要求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