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环境的优化策略

2023-01-24 11:31吉丽
公关世界 2022年2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政政治

文/吉丽

学者陈万柏、张耀灿指出:“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知识、劳动技能、价值观念、社会规范,以培养合格公民的机构。[1]”因而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有意识教育更具规范性与针对性,营造良好学校环境极其重要。且学校又是一个小社会,具有复杂的社会系统,除了有意识教育外还存在自发影响,迫切需要我们不断对其优化,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学校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2]学校环境是有意营造的培养青少年的特殊场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1.学校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导向性

学校环境是根据受教育者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形成的专业性的教育环境,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导向性。一方面,学校环境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学校环境正向引导,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学校环境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校环境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任务,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一致,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

2.学校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全面教育性

学校不仅传授大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学校环境通过全方位、多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成为高质量人才。一方面,学校环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思政课堂与其他学科渗入并进来达到对大学生的全面教育,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学校环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各种优秀品德。学校环境除课堂教学外,还会通过团体性活动、娱乐性活动等具体实践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形成对大学生的全方位教育。

3.学校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潜隐渗透性

德里本认为:“儿童所学到的东西中,来自他们在学校环境中的经验的东西,与教给他们的东西一样多。”[3]大学生亦如此,所有课内课外、有形无形的教育都对其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一方面,学校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榜样示范、教学的内容载体、课堂的灵活互动等都能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学校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渗透于校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及加强校园建设,发挥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合力,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学校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环境出现新的问题亟需重视。

1.信息传播迅速化导致思政课堂教学环境相对滞后

当前互联网迅猛发展,当代大学生通过一部手机就能一分钟了解天下事,这给其生活和学习带来众多益处,但信息大量呈现使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变化难以正确抉择,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近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巨大成效,但由于面临形势严峻思政课堂教学环境相对滞后。传统的思政教学已被注入许多新元素、新活力,大部分课堂教学方式新颖,但仍对部分大学生没有吸引力,部分教育者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而忽视受教育者思想教育,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教育的实际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对信息迅速传播不予重视,使诸多信息误导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造成一定消极影响。

2.忽视教育对象主体性导致教育对象积极性不高

如今核心家庭居多,家庭结构逐渐单一化。独生子女偏多使部分大学生成为家里重点关爱对象,出现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于此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更加凸显,当前部分教育者仍没有意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没有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导致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参与度不高,使教育成效大大降低。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部分学生仅仅是身在其中,并没有在其中对自身找到明确定位,发现活动的实践价值及重要性,这使学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变成了少数人参与的活动,其主体性地位被忽略,举办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没有实现。

3.文化形式多样化导致校园文化受到强烈冲击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优秀文化有益于促进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重要作用。当前世界处于多极化背景下,出现了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局势,同时由于多元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广泛传播,使校园文化也受到了强烈冲击。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在内的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渗透作用,但由于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传统的校园文化被忽略,更多大学生开始追逐所谓的“先进文化”,绚丽灿烂的校园文化在多样的文化形式下被部分大学生遗忘,这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无疑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环境的优化策略

学校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其存在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我们应当予以重视。

1.深化思政课堂教学环境创新改革

当前信息传播迅速化使思政课堂环境相对滞后,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思政课堂教学环境的创新改革,使这个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发挥应有作用。第一,优化思政课堂教学的人文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进行教育的动态发展过程,人文环境尤为重要,整个过程围绕师生共同进行,教师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提问或讨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达到师生和谐的氛围。第二,优化思政课堂的信息环境。思政课堂教学一定要与时事政治紧密联系,在大是大非的政治事件中,教师应表明立场并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的潜力。第三,优化思政课堂的物质环境。思政课堂应有其独特性,在教室布置、教学设施上都应有学科特色,可以通过在教室中加入英雄人物、历史事件的相关布置,把大学生注意力从源源不断的信息中吸引到教学中来。思政课堂教学环境的不断优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保障。

2.秉持以人为本原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政课为主,同时开展缤纷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往往这类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要求我们在开展活动中秉持以人为本原则,关注教育对象主体地位。第一,在开展教育活动前明确活动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活动目的得以明确,最终是使大学生得到某种品德教育,在最初就确定好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活动朝着正确方向进行。第二,在开展教育活动中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波动。大学生处于敏感期,思想易发生变化,在整个过程中应始终把大学生与教师或管理者放在平等位置上,尊重、关爱学生。第三,在开展教育活动后由大学生对自身进行总结。大学生通过活动总结自身是否存在不足、是否得到收获、是否有所提升等,给予自己清晰的定位,不断认清自身并完善自身。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最行之有效的途径,益于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营造校园文化渗入式环境

校园文化通过无形渗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极大,复杂文化的冲击要求我们营造校园文化渗入式环境。一方面,营造校园物质文化渗入式环境。首先利用好自然环境,风景秀美的自然环境有益于师生心情愉悦,且优美的环境也能塑造人,让人更好地感悟人生、接受教育。其次发挥历史魅力,在建设方面融入革命历史、红色历史或城市特点,用恰当的方式给予大学生直观地展现。最后有校园特色,根据本校办学理念及育人方式建设符合本校的物质环境。另一方面,营造校园精神文化渗入式环境。首先发挥校训校规的作用。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规是一个学校的标尺。根据实际制定既有意义又被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校训,既有规范意义又有人性化管理的校规,深入大学生内心。其次发挥校风学风的作用。学校应大力加强校风学风建设,通过纪律监督、设立奖惩制度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最后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体系。以核心的价值体系为标杆,引导师生共同向其靠近,营造良好的文化价值氛围。通过营造校园文化渗入式环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顺利进行。

四、结语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4]立德树人,任重道远。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应承担起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为了发挥学校育人的重要作用,我们应不断优化学校环境,从而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环境保障,致力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