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文本,巧搭教学支架
——以《背影》典型教学片段为例

2023-01-24 11:31梁章生
公关世界 2022年24期
关键词:朱自清背影语境

文/梁章生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自成一派,创造了辉煌的文学现象,其中《背影》入选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该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反复品味来欣赏语言,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体会作者,并对生活产生思考与感受。结合该单元目标,《背影》一课的教学难点应当聚焦于“品味看似平淡,其实极具表现力的语言”,而想要实现该目标,就需要搭建合适的教学支架来带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1]

一、巧搭诵读支架——感受语言美

《背影》文辞优美,蕴含着深刻意境,如果想要对父亲爱子真情进行感受,便需要对其进行反复诵读。所以教师在传授《背影》知识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足够多的阅读空间留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仔细诵读。[2]其中学生在上课前对其进行诵读为课前读,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与之相关的朗读任务,或者设置引导性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诵读中,使得学生能够提前感知文本内容;而学生在课堂上诵读属于课上读,其朗读方法包括全班读、小组读、自由读等,在该过程中,学生能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灵动魅力,并深刻感知到朱自清先生“用笔如舌”的语言。[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组织学生实施示范性朗读,在条件充分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将与之相关的朗读视频为学生展示,使得学生在朗读前能够更好地掌握朗读《背影》的语速、语调、节奏,使得学生能够在诵读的过程能够体会到“父亲爱子”的情感,进而感知朱自清先生笔下所蕴含的情感。在听读过后,教师可以设置相关问题进行引导,比如:“同学们,你们在听读后都有什么感受?”,学生能够在回答该问题时,将自身感受与情感尽可能地可能地表达出来,从而与《背影》文本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朗读方法,带着丰富情感来对其进行朗读,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比较喜欢的语段与句子,以此为基础来对《背影》的语言展开深度探讨与分析。比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请你们找出文章中父亲送儿子上车时说的四句话,并试着理解这四句话的含义。学生通过诵读课文,能够很快找出答案,这些句子富有画面感,但句子非常简短,而且意思也很平常,教师可以继续进行引导:这样简短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学生通过诵读来分析语言能够帮助学生对语言的美感进行咀嚼,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作者进行“交流”与“沟通”,之后便能够感受到,在最为朴素的语言中通常蕴含最为深挚的爱,而平淡的话语中通常包含不平静的心情,学生因此能够在诵读支架中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并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第4 段中“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常见的解读是直接发问:如何了解父亲的行为的心理?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提问中转换视角。首先需要确定父亲所指的是“茶房去”这种方式不好还是“茶房不好去”那个地方,等同学确认是第一个后,再问:如何用停顿来强调“茶房去”这样的方法是不对的?原来的句子就变成以下句读:“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些内涵被学生用通俗易懂的口吻念了出来,这和直接询问有很大的区别。

二、巧搭语境支架——体会作者情感

写人记事类散文属于初中散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该类散文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情感”表达,因此教师在展开相关教学时,首先就需要对文本展开深层次的探究,通过品味朱志清先生的语言来对情感进行认知,并对作者的喜怒哀乐进行体会与感受。[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情境语境、语篇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三个语境来对文本进行体会与理解。

所谓的情境语境是指人物所处背景与时间等;社会文化语境主要是指社会习俗以及历史文化背景所形成的语言环境;语篇语境主要是指书面语上文、下文以及口语中前后语。朱自清先生从北京回到老家同父亲一起奔丧,在办完丧事后,父子共同前往南京火车站,而《背影》中就是父亲为儿子送行最为精彩的部分。[5]在学生掌握文本内在含义与韵味时,补充社会文化语境背景资料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所以学生在不解时,教师可以为其补充相应的背景资料,使得学生能够利用完整的背景资料来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与宣泄。五四青年开始拥抱民主与科学,而朱自清也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朱自清追随着五四思想,大量创作白话诗,并怀着爱国之心,以满腔的热血关注国家社会,并日思夜想地盼望黎明快些到来。在那个时代,社会充满病态,因此朱自清也成为少年老成的青年,沾染了明显的狂味,五四热潮流行了一阵之后很快走向低落,自此先进的知识分子也开始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坚固,尝尽了落寞和苦涩。朱自清认为,父与子,君与臣,都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父亲往往都是冷漠、专制的形象。但是朱自清却在《背影》之中,刻画出了完全不同的父亲形象。无非是车站送别,再平常不过的景象,但是却将一个父亲细心、温和、深沉的形象跃然纸上,传递着父亲对于儿子浓烈的爱,父子之间的温情令人动容。同样,在思考朋友伦理时,朱自清并没有将责任、善良、诚信作为标准进行交友。他以生活实际为例,将交友原则建立在互惠互利和多元化价值的基础上。这些观念,都是对于传统思想的冲击,代表了朱自清的先进性。《背影》与朱自清的个人气质十分契合,能够将朱自清的丰富学识充分体现出来,有着情真意切的特点,文章中充满真挚感情,同时有着优美秀丽、温文尔雅、清淡而不失热烈等特点。

读者在阅读《背影》后,能够深刻记得朱自清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父亲也表现得越发力不从心,不过并没有降低父亲对于儿子的爱。朱自清与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不同,他不单纯只是一个有着诚挚情感的儒生,同时有着柔中带刚的性格特点,不仅自身保持着爱恨分明的特点,同时对于民族以及社会有着极为强烈的正义感,朱自清先生崇尚开放先进与自由民主,所以在他的散文作品中也深度地融合这些思想。教师通过巧搭语境支架,能够帮助学生在《背影》一文中深深印下父亲蹒跚的背影,进而更好感知朱自清的情感表达。

三、巧搭细读支架——纵观文章全貌

教师应当以三步走的方式带领学生展开语文阅读教学,包括“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而文本细读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通观文本全局,并对文本结构进行有效掌握,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字词句,同时还需要重视句式结构与文本结构,从而对文本产生整体上的认知。

教师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时,应当导入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符合大脑思考时网状关系的思考模式,有效形成知识点网络。思维导读属于立体式的放射性结果,在该结构上存在许多“关节”,每个“关节”代表着一个知识点,通过链接这些“关节”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利用导图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学生在需要相关知识时,就能够在导图中对知识点进行提取。[7]所以在现代文阅读课学习的小结上,教师可以制作思维导读,以此为基础来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回忆,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例如,在学习《背影》后,教师可以将“背影”作为思维导读的主题中心,然后引导学生将思维发散,将该中心往四周发散,然后结合自我解析的结果发散出二级主题,之后再对其进行不断细化,使得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丰富与充实起来,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与完善有着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不断提升。比如,以“背影”为中心能够分散出三个二级主题,包括“车站”“橘子”“叮嘱”,然后在细化二级主题,最后学生再对其进行总结,能够知道《背影》一文是表达父亲对儿女的爱,朱自清先生刻画得无比细腻,能够给人带来最真挚的感动,学生能够在平凡的事件中感受到父亲对作者的爱护与关怀。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思维导读的绘制过程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思路进行梳理与理清,并有效记忆文章中重点内容的关键词,能够凝练知识点,进而帮助学生学会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使得学生在未来解答现代文阅读内容时,能够事半功倍。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整合方法,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整合、归纳文章重点内容,对阅读能力与技巧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第6 段中的“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对于“攀”这个经典的动作,通常的文字解释是:那表示父亲在站台上很吃力,然而如何了解父亲的艰辛常常被一带而过。因此,老师可以让学生回想起在体育课上,老师教他们如何做引体向上,然后询问学生在哪些条件下会遇到“攀”字,比如“矮小、无力、太胖”之类的问题,然后根据“探”“缩”“微倾”等不同的动作进行分析,就能形成一个层次地阅读。这个小插曲,和后面的“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学生在背诵中,能够感受到父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采用点拨重读“再”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最终理解到父亲的艰辛,并对他那饱经风雨的父亲有了依恋和不舍之情;用延迟的语调读“又”,作家对过去的“太聪明”感到内疚,对父亲的所作所为感到五味杂陈,并将该情感融入到“再、又”之中。这样的细读支架,能够让学生对这对父子的感情产生深刻的理解。

四、巧搭读写支架——强化写文艺术

在帮助学生展开能力迁移时,读写结合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能对学生是否可以灵活应用知识进行检验,尤其是在散文教学中,读写结合能够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读写结合离不开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片段仿写的方式来模仿《背影》中的写作特点,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能力。[8]

例如,《背影》中有如下一段原文:“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段动词准确精当,通过父亲的动作使得学生能够感知“父亲”模样的生动形象,进而对片段中描写方法进行有效借鉴与模仿,使得学生能够在模仿过程中提高阅读与写作水平,进而为后续素材积累奠定良好基础。比如“就在父亲要离开时,我突然发现父亲头上有几根银丝在灯光下闪烁,眼角上也出现我未曾注意到的皱纹,‘爸……’,随着我的一声叫唤,父亲停了下来,神情疑惑地望着我,我抿了抿嘴,最终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道:‘注意安全’,‘我知道了。’父亲语气平静,转身离去,望着父亲微微有些弯曲的背影,我又一次掉下了眼泪。”本段是学生的成功仿写,主要是以朱自清的《背影》为基础来对父亲疼爱子女的情感进行有效表达。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背影》中,朱自清只是将自己一家的遭遇进行描写,但控诉了时代的黑暗,所以教学需要巧搭教学支架,能够做到文学创新,帮助学生走出局限,沐浴新文学的太阳,创作出更具特色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朱自清背影语境
清芬正气朱自清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两个背影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