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四史”教育

2023-01-24 11:31陈艺
公关世界 2022年24期
关键词:四史育人院校

文/陈艺

2017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后,传统观念中高职教育的目标即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显然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国家对高职院校学生培育的要求不仅仅在“以技立身”,更要求学校能够完成“以文化人”的职责。

根据中央要求,近年来国内各高校掀起了学习“四史”的热潮,“四史”中蕴含的丰富历史材料和优秀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正散发出它独特的光芒。高职院校如何做好“文化育人”,国家已经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充分利用学习“四史”的契机,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事实、掌握历史脉络、认识历史规律、汲取历史经验,不断增强学生对我党的道路、理论自信的认识,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矢志奋斗拼搏,达到高职院校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培育学生实现爱党兴国成才的价值统一。

一、认识历史事实,坚定理想信念

高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继承人。能否培育好广大青年学生,使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事。

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的工作,就是要让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正确认识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陪伴和引领学生。进入数据时代,国内外两个大局同步交织,世情国情社情瞬息万变,而我们高职院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90 后”“00后”,受互联网和中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他们对自我理想信念和价值标准的形成有了更多样化的选择,一些青年学生受错误思想影响,不愿认同主流的历史观点。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四史”学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实,准确把握当下实际,才能更好的面对未来。

开展好学生的“四史”学习教育,取“四史”精粹以为文,以文化人,才能让广大出生和成长在新时代的学生们从历史的角度来展望未来的道路;才能使学生读懂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能”、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行”、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三大根本问题,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育人功能落到实处;才能让学生真正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国家的归属感。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带有鲜明价值取向的“历史课”,“四史”教育不仅需要讲好“四史”的历史知识,同时还需针对高职学生关心关注的实事热点、实践现象进行解疑释惑,帮助他们找到价值认同和心灵归属的方向,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把握历史规律,用好历史方法

通读“四史”,我们总结出许多经验,如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等,改革开放时期的“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伟大的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成为我们的政治优势,构成我们特有的精神图谱,我们应把握历史规律,用好历史方法,通过高校文化育人的渠道,让中华优秀精神发扬光大。

1.继承历史传统,让优秀的精神绽放光彩

学习“四史”,以历史为基础,充分挖掘和传承“四史”中优秀的精神和传统,再将优秀精神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时事政策相结合,以实践活动为依托,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如以纪念“五四精神”“一二九运动”“九一八”等为契机,开展的各类具有爱国意义的活动;以校园社团、学生团支部、学生党组织为阵地开展的各类竞赛活动,使青年学生真正在读懂历史中蕴含的规律和经验的同时,开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其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现实实际结合的伟大内涵的思考,让校园内充满传承优秀传统,弘扬历史精神,学习马列主义的良好氛围。

2.塑造良好环境,一点一滴影响学生

校园文化自身就是文化育人的优良载体,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有别于本科高校的特殊文化形态,学生和老师在不断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传承、教育制度设置、价值取向设定、风俗习惯继承和物质环境基础以及由此展示出来的校风、教风、学风和学院的整体精神面貌。高职院校虽然行业特色鲜明,但大都技术技能文化底蕴深厚,仍可以通过读“四史”的学习活动,将自身文化源泉与“四史”中的精魄相结合,悉心归纳,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1]

3.打造量化平台,全方位协同育人

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三全育人”的创新育人模式。让学生从步入校园开始就沉浸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感受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源源不断的正确思想引导,从而完成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实现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达到文化育人的任务。

高职院校以“四史”教育为切入点,开展以文化人工作,同样可以以“三全育人”平台为依托,开展各级各类丰富有内涵的线上线下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同台的量化考核制度,以参加活动获得积分的方式参与到“四史”学习中,将“四史”真正融入进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通过多次组织和自发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的爱国心、强国志、报国愿。

三、掌握历史脉络,保持锐意进取

1.强化凝聚力,从“可信”到“自信”

当代90 后、00 后学生,能接触到的信息种类丰富、数量庞大,简单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手段,无法达到使学生在情感、动机、需要上的共鸣,也就起不到文化育人的作用。读“四史”,发挥好优秀文化的凝聚力,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史实,一张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一个个鲜明的案例对比,一次次身临其境的实地考察,使学生能感同身受地从中学习党和国家的发展史,既使学生达到对“四史”教学内容的理解和价值认同,又关注“四史”中对学生带来的价值内化作用,使之实现对社会主流价值要求的情感接受,最终能够使学生真正的达到在情感高度接受和认同,实现认知导向与信仰构成的统一,变“可信”的历史为“自信”的信仰。[2]

2.强化实践力,从“他律”到“自律”

升入职业院校后,由于教育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部分学生开始出现茫然不知何为的心理,开始有学习懈怠、生活消极、实践能力减退的现象。这时各学校往往用校规校纪来约束学生,更有甚者,给予处分直至退学。学校的文化育人,就是要营造能够引导学生价值观层面和健康人格塑造的隐性教育环境,通过如:树立学习榜样、奖励先进事迹,寓教于乐、开展实践活动,先进带后进、精准帮扶等方式,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据点,有意识的创造和选择一些积极文化因素,剔除掉传统式的说教,以无意识的方式去替代消极因素产生的负面影响,让学生从“要他做”变为“他要做”,在潜移默化中变“他律”为“自律”,在这里“四史”教育同样能够成为很好的文化切入点。

3.强化内驱力,从“为我”到“为国”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最激烈也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观之间的竞争。当前,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更应当引导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共同理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力量。

当代青年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若没有远大理想,只能固步自封的困在“为我”的局面,若能把握机遇、勇于挑战、迎难而上,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将“为我”推向“为国”,积极的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中汲取养分,发挥好“四史”的时代价值,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驱动力,实现好个人成才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机结合。

4.汲取历史经验,做到笃行致远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先锋阵地,必须发挥好其特有的以文化人的功能,通过“四史”学习,强化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使青年学生真正读懂历史中蕴含的规律和经验,感受中国共产党与几代国之建设者们的坚定意志,增强中华文化对学生的凝聚力。

坚持历史担当,做到知行合一。学习党史使我们懂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联系实际、勇于自我革新才能发展壮大;学习国史使我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习改革开放史使我们确定开放共享才能共商共赢,深化改革才能释放力量;学习社会主义建设史让我们明白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正确选择,唯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但继承和弘扬绝不是抱残守缺,厚古薄今,高职院校在以文化人的过程中运用好“四史”学习这一抓手,立足现实,顺应历史潮流;用好“三全育人”,打造全方位文化教育融合等手段,最终将文化育人落到实践中去。高职院校应把握时机,充分挖掘“四史”内涵,拓宽文化育人渠道,在实践中引导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用中国梦来振奋青春梦;在实践中激励学生抓住历史机遇,深刻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奋斗事业,坚定不移的跟党走;在实践中锻造责任担当,读懂国情和国际局势,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个人理想与国家伟大复兴相结合,勇敢走在时代前列,做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四史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队史连“四史”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