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初心”“使命”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

2023-01-24 17:21陶思睿
怀化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初心中国共产党群众

陶思睿, 王 敏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重要论述蕴藏着厚重历史感、鲜活时代感和庄严使命感,是党在新时代向全党同志发出的强烈号召,“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1]2。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大业,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纵观现今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保持战略定力、经受艰难考验、抓住发展机遇,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的提出,将中国共产党的立党誓言和奋斗使命烙印在全体党员心头,是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务实化的关键点,是夯实党执政基础的必然举措,更是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高度地凝练了初心使命的基本指代,生动地阐明了全党上下共同的信念追求。

(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深刻意蕴

无产阶级政党固有的质的规定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本质的特征。任何政党都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并为维护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故了解一个政党的性质,即了解它代表着哪一个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政党,是整个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作为坚定不移追随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就将人民置于至高地位。

第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党开展一切工作的奋斗目标。“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开展一切工作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价值遵循,是共产党人对群众史观的本质理解。“为人民谋幸福”集中体现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决拥护者,除了人民利益,党没有任何自身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源自人民、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即一切为了人民的路线方针,“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3]的全面深化改革,“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4]的精准扶贫事业,“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5]的生态文明建设,……,党从始至终都坚持人民至上,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根本追求。

坚持依靠人民。民心乃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与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不竭动力汲取于广大人民。回望百年艰辛路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密切联系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作为一切行动的根本原则,华夏儿女的团结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充分迸发。历史和实践无数次证明,唯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认可。

坚持为民造福。只有坚决谋利于民,“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6]。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为民造福属于共产党人的天职;于人民而言,对党的一切工作进行最终评判是其责任与义务。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定站稳群众立场,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造福于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前进方向,充分映射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民造福的坚定信念、高度的历史自觉与深刻的使命担当。

第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华夏儿女的共同夙愿。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在整个世界历史格局中全面考察党的初心和使命,才能够把握“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所蕴含的发展必然与永恒真理。

党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党的百年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被视作为民族谋复兴的核心,既非天意亦非他人指派,而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一往无前、自觉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这一伟大理想的重任。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接续奋斗,以崭新的姿态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党的十九大详细论述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时代意蕴,明确指出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以实现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7],今天的中国拥有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们比历史上任何阶段都更靠近、更有深厚底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以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事业。“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8]随着全球化进程逐渐深入,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时代大势已不可阻挡,世界格局愈来愈趋向于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以增进全人类福祉为目标,以对发展大势的敏锐洞察力和深邃眼光,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展现出为世界谋大同的强烈责任感。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心怀诚挚意愿,携手世界各国政党与人民,团结互助共筑美好地球村,以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事业。

(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逻辑理路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其形成有自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与价值逻辑。

第一,理论逻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初心一以贯之的必然趋向。首先,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继承。马克思与恩格斯明确指出无产阶级运动的性质即“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9],围绕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资料分配方式、人民的精神生活及物质生活等方面,在《共产党宣言》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形态,即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便严格遵循为民谋利的主张,聚焦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重要论述,折射着党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目标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

其次,对党的宗旨的传承与发扬。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地追求为谁谋幸福:毛泽东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以解放中华民族、实现人民的统治作为共产党人的初心;邓小平论述“三个有利于”,点明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胡锦涛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公仆意识发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党的执着追寻。党一以贯之的宗旨意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与强烈的担当意识。

第二,历史逻辑:党的历史本质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10]回首过去,百年党史即党与人民心心相印的明志史与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史。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路紧密联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人民扭转了被压迫、奴役的局面,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的胜利果实叩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中共七大确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载入党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为人民服务的大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建立起了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富了起来。在这一时期,“三个有利于”给人民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使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昂首向前;共同富裕目标的确立使人民群众信心倍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壮大了党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成为改革开放的坚实践行者和最大受益者。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党的十八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交出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性成就的出色答卷: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6000 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11]。中国共产党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昂首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是时代洪流的发展必然。

第三,现实逻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基于国情、党情与世情变化的深刻启发。初心和使命的提出是基于中国国情的深刻变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党自诞生起即明确其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并以坚定的使命意识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并赢得独立;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以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富足安康为奋斗目标,党带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建设新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腾飞;“十九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始终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于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征途。

初心和使命的提出是基于党情的深刻变化。面临基层党组织建设弱化、虚化等挑战时,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中国共产党清醒自省:胡锦涛强调,党面临“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巩固党的建设时不我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7]无不体现着党情深刻变化下共产党人的强烈使命感。

初心和使命的提出是基于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百年未有之历史大变局背景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旧存在,地区冲突此起彼伏,贫困仍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金融危机、政治动荡、军事冲突、文化冲突及生态环境的恶化等”[12]从未息止,习近平总书记清醒把握世界形势,指出应增强定力、综合研判,抓住战略机遇壮大自身,勇敢应对国外各种风险和挑战。唯有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不变的信念,才能脚踏实地走好脚下之路、头脑清醒明辨前行之路、坚韧不拔走好新时代长征之路。

第四,价值逻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党的根本宗旨,将初心和使命高度概括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价值理念是党从苦难迈向辉煌的成功密匙。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实践的根本取向。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首个《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提出开展党的活动的第一个重大原则为“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3];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鲜明指出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路线”[14];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百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党的取胜密码即将“以人民为中心”落于守初心、担使命的全部实践。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遵循。纵观各国政党,唯有中国共产党公开地要求党员为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革命年代李大钊、刘志丹、张思德等先辈鞠躬尽瘁,新中国时期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楷模无私奉献,无数共产党人将“以人民为中心”内化为服务于民的初心,将人民至上的信念外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庄严承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15]以“无我”之我,换人民幸福安康,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品格。

(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实现路径

第一,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立足点与出发点。中国共产党人无疑是《共产党宣言》最忠诚的践行者,站在尊重历史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鲜明品格与共产党人根本立场的高度,共产党人将《共产党宣言》根本原则用中国话语凝练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作为党的宗旨贯穿一切工作,始终秉持“人民的勤务员”这一身份准则。

在立场上与人民群众一致。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根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人民群众既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又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1]4是否站在人民群众立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检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始终如一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党才能够永葆战斗力与先进性、纯洁性。

在感情上和人民群众贴近。“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诗词嘱托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内心,为民排忧解难。人民群众在我们心中位置与分量几何,我们在人民群众心底亦将会是如此。真心实意才能从根本上感动群众,以满腔热忱、深厚情感去做群众工作,以接地气的方式密切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靠实干赢得群众爱戴。

在行动上向先锋模范人物看齐。革命时期先烈为人民利益抛头颅、洒热血,和平时期共产党员模范代表勇于担当:雷锋同志毅然“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16];“铁人”王进喜坚守“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17];孔繁森坚信“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18],等,英雄模范为了党的事业、国家发展和人民利益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彰显了崇高的品格风范。以先锋模范人物为榜样,一要重点向其学习崇高思想与伟大精神;二要注重对照模范反思自我、改造自我、提升自我;三要时刻凝聚和弘扬蓬勃向上的正能量,为党开展一切工作蓄力助航。

第二,建立理论武装守初心的长效机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从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原著入手,“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19]学通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汲取其丰富精神养分,将其立场、观点与方法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工作中;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源流上理解其理论创新,筑牢全党上下统一一致的思想根基;深学细悟、细照笃行,真真切切吃透理论并以其指导守初心、担使命的实践工作,达到学思用通透、知信行合一的理想境界。

以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固本培元。理想信念直接关乎一个人乃至政党、国家的命运前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0]注重培养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全面加强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以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向纵深推进。总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并以制度形式将其固定并落到实处,形成常抓不懈的长效实施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追随者与积极实践者,将初心和使命真正融入血液、铸入灵魂、化为行动,使得党的建设制度优势能够充分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第三,完善干事创业担使命的落实机制。锤炼党员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政治品格是党员干部通过自身言行举止所体现出的情操与修养,是其政治信仰、政治立场与政治鉴别力的集中体现,直接关乎一个政党的宗旨性质,直接体现一个政党的价值追求,直接影响一个政党的目标指引。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党员要自觉地目光向下看,双足往下踏,细心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得调查研究质量高、效果佳;要从实际探究问题根源,在深度上下功夫,实现查摆问题要求严、力度大;还要即知即改、立查立纠,做到整改焕新速度快、效率高。实践须得到中央高度认可、人民点头称赞与党员干部全力支持,以焕发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

完善激励与惩戒体系。在全党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作风,激发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协力构建激励与惩戒体系,让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担当作为,有规章制度作为坚实后盾,立场分明地为真才实干者鼓劲撑腰、为负重前行者摇旗呐喊;对于畏缩不前、迷茫无措、等待观望的要进行问责与惩戒,让严明组织纪律与刚性的约束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使党员干部时刻心存敬畏。

发挥领导带头示范作用。领导干部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中坚力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皆依靠领导干部带头贯彻落实,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皆倚赖领导干部即时体恤关怀,改革发展的复杂矛盾皆依赖领导干部当先应对化解。领导干部率先做言行举止的标杆,时刻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勇往直前,自觉向党和人民交上令人满意的答卷。

第四,打好新时代自我革命攻坚持久战。党的执政地位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党的伟大“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缺陷,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21]新时代全党更要打好自我革命攻坚持久战。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欲将拥有数千万党员的大党建设好、管理好实属不易,党的建设任务愈加艰巨地摆在全党面前。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严明的党纪、党规管制全党,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政治上确保思想集中统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思想上坚持不懈以理论武装头脑;组织上健全党的组织体系,严厉整治组织涣散现象;全力整治“四风”,严查狠抓群众强烈反映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败坏问题,永葆党的肌体健康。

建立检视问题找差距的长效机制。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其面临的根本课题即跳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率。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带领人民实现远大理想、创造美好生活的远大目标,就需持续发力与接力,党员干部需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经常性地作出自我审视与思想政治体检,将一言一行与党章党规仔细对照,与人民群众的期盼切实对标,与先烈模范与优秀典型求实对比,以最严格的标准检视自身、完善自身。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价值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党的各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党内政治不纯、思想不纯与作风不纯等病症尚未完全根治,“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党:“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22]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任务;又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宗旨的必要举措。

(一)组织部门须在守初心、担使命中强化永恒课题

党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在党统一的全面领导下,党的建设才能够更好推进,而把党的组织工作做扎实是牢固党的领导地位的基本条件。

以持续理论武装守初心、担使命。建立完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论学习制度,持续对党员干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对党忠实教育,坚定党员理想信念。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工作,读原著、品原文、悟原理、促落实,充分提升党员队伍的理论素养。

以组织文化培育守初心、担使命。塑造党内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组织文化,探索建立契合发展需要、体现区域特色的考评制度和落实整改制度等,唤醒全党的党章党规意识,把党员的第一身份时刻铭记于心,以党章为规矩,以党规为镜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全面从严治党守初心、担使命。不断培育党员干部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定期开展廉政教育,严格规范党员干部的政治言行与举止,对怠惰慵懒、旧账乱象、落而不实等现象进行专项整治,强化监督问责,着力破解组织部门滋生不良作风问题。

以党员队伍建设守初心、担使命。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健全后备干部储备机制,选拔优秀党员干部到一线锻炼,在实干中提升其实践能力,确保后备干部队伍永葆生机活力。加强青年思想引领,强化青年党员发展和培养。坚持党管人才,培根铸魂育才、五湖四海引才、不拘一格用才。

(二)党员干部须在守初心、担使命中修好终身课题

将初心和使命落在“民”上。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坚决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扎实开展群众工作,弄清楚群众需要什么,搞明白群众期盼什么,能为群众做什么。

将初心和使命烙在“研”上。刻苦钻研政治领导本领、勤研改革创新技术、精研群众工作真理,以深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工作经验、敏锐的问题意识与强烈的大局意识进一步提升对党的创新理论融会贯通能力,以扎实的研究精神将初心使命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

将初心和使命印在“省”上。坚持廉洁自律向内规范。“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23]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做到慎权、慎微、慎独,抵制权势、金钱与美色诱惑,坚守初心,永葆共产党人本色和底色。

将初心和使命刻在“干”上。一切机遇,唯有实干方能抓牢;一切难题,唯有实干方能破解;一切办法,唯有实干方能见效。保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干劲,加强学习、苦练本领,在时代大潮中奋楫争先。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在第二个百年征程中,全党上下仍需坚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既以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又以制度保障初心、支撑使命,使之成为全党上下的共同追求、意识自觉和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初心中国共产党群众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多让群众咧嘴笑
永远的初心
论“不忘初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