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探讨

2023-01-26 14:17张攀峰张建勤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制造业高质量企业

□文/张攀峰 张建勤

(湖北大学 湖北·武汉)

[提要]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其政策的提出有利于应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壮大我国实体经济的战略需要。近年来,我国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政策效果明显,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所以,就如何更好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助力,使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制造业是我国立国、强国的重要基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的重大战略,有许多相关概念,总结了其主要内涵:产品质量的提高,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产品制造过程清洁高效,做到了绿色生产;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产品附加值增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拥有更广阔的国内国外市场。中央高度重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不移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改变现在大而不强的局面,同时也明确提出了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要靠创新来推动。而中国制造业能不能完成从大到强的转型,直接关乎着经济发展的整体大局,以及后面一系列经济目标的实现。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不管我国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不能脱离实体经济,俗话说“地基不牢地动山摇”,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要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保持奋斗,攻坚克难,下决心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取得实质性成就。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制造业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新的历史高度上,习近平明确指出,在“十四五”以及之后很长一段时期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道路,在其中,技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建设更是重点。“一个国家须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中国是一个大国,一定要壮大实体经济,推动国家工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不能脱实向虚”,这是习近平在考察广西时所做的讲话,也是根据我国经济现实的发展情况做出的正确判断。同时习近平也指出,制造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我们要把握好它们之间的联系。2021年3月份,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纲要发布,明确了要保持制造业比重的平衡稳定,不能因为要发展服务业而大幅降低制造业的比重,要守好底线,同时要通过加强创新能力来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竞争优势。一系列讲话和政策措施其实也表明了一种观点,要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经济高效发展,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在当前世界经济放缓、市场波动加剧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由追求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转变,所以提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是时代所需。本文就是着力讨论了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相关问题以及其实现路径。

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近些年,尤其是在“十三五”“十四五”时期,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高度重视与贯彻习近平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示精神,将制造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同时着力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我国制造业生产领域的数字化水平也明显提升,高端化、服务化转型步伐加快,发展质量跟效率明显改善,在落实相关政策之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许多成就,制造业作为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作用不言而喻。

(一)制造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2021年,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为31.4万亿元,占当年GDP总额的27.4%,在其中,装备制造业和高端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相比较于上年分别增长了12.9%、18.2%。自2010年开始,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已连续12年蝉联全球第一,而且这个趋势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继续延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向制造业强国继续迈进。2012~2021年期间,我国工业的增加值从20.9万亿元快速增长到了37.3万亿元,增长约78%,其中制造业的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长到了31.4万亿元,增长约85%,增长幅度明显。同时,我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能力也显著增强,我国是目前为止全球拥有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生产体系完善,而且超过200种的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毋庸置疑。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值增长了9.6%,相较于2020年提高了6.8%,两年的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6.1%。随着我国制造业生产规模的稳定增长,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日益完善,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同时也在向世界制造强国稳步推进。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产业升级换代进程明显加快,高新产业对整体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升。2021年,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装备制造业为45%,高效技术制造业也达到了28.6%,它们两者超过了总贡献率的70%。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2020年下降5.6%,产业优化成果显著。制造业生产领域向绿色化、智能数字化方向发展。其中,重要领域的关键工序数控率为55.3%,生产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达74.7%,为制造业结构升级转型带来了保障,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三)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当前制造业发展动力深刻转变,技术创新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开发的投入、基础建设、人才队伍持续加大,创新能力明显提升。2020年,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R&D)为4,649.1亿元,其投入强度(与营收之比)为2.67%,相比2019年提高了0.26%;装备制造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R&D)为9,130.3亿元,投入强度为2.22%,相比较于上年增加了0.15%,这些数据说明了我国对技术创新支持力度的加强。同时,到2022年,我国拥有国家级的制造业创新中心22家,省级的制造业创新中心100多家,创新中心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2021年,在“全球创新排行榜”中,中国排第12位,较2020年提升2位。重点行业,比如风能、光伏、造船等,竞争优势也正在逐步扩大,而且芯片生产量也同比2020年大幅增长了33.3%。同时,在新材料、工业母机等领域的攻关,也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四)优质企业稳步壮大。2021年,我国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制造业公司有52家,比2020年增加14家,居世界首位。2022年,有22个中国制造业品牌荣登世界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比2020年增加4个。14家公司荣登《福布斯》2019全球数字经济百强企业排行榜。一系列数字都有力地说明了优质企业的稳步壮大。

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危机和挑战,许多隐忧限制着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脚步。

(一)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我国制造业的生产规模长期稳居全球首位,制造大国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我国制造业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还没有做到世界一流水准,尤其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很多高端技术设备、关键零配件、先进材料等十分依赖国外引进,自供能力缺乏,这使得许多企业只能生产附加值低的产品,甚至很多企业沦为代工厂的境况。同时,我国许多制造业产品供需结构矛盾,许多中低端产品供应过剩,但高端产品供应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为中国制造业在生产中低端产品方面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但是在高端产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些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有些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太弱,没有核心技术,甚至经常在技术方面被别人“卡脖子”。同时,在产业创新之间没有很好协调,以及产学研部分联系不紧密,这些都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制造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而科技密集型企业占比很少,产业结构不合理,而且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但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大多处于组装、制造的阶段,核心技术和品牌溢价多数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只能停留在产品价值链的低端。

(三)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很多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本国制造业的发展,都在大力提倡制造业回归,它们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激励本国制造业的发展,来提升其产业的竞争力。虽然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美国在2009年就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把制造业的发展重新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鼓励国内外企业把工厂建在本国,德国政府也提出了“工业4.0”战略,同时日本政府也出台了针对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所以,在高端制造业方面,中国产品面临着西方强国的激烈竞争,而且目前在产品质量方面和发达国家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大而不强”依然是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四)产业发展成本增加。“人口红利”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核心词之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它,无论是成功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还是推动本土制造业的发展,我国丰富而且低廉的劳动力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变化以及产业加快转型,制造业面临着劳动力总量减少、成本不断上升的局面,特别是劳动力结构性供求矛盾凸显,高端制造业技术工人极度短缺。同时,由于中国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土地价格的增长也很快,制造业发展的土地成本也在提高,同时企业税费太重,无形中也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制造业公司发展。

(五)缺乏中国制造品牌。改革开放前期,我国制造业实力比较薄弱,所以大量地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许多制造业都是采用合资的方法,品牌也多采用国外的品牌,比如上海大众、北京奔驰等,缺乏自主品牌意识。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成功树立了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形象,但缺少了本土品牌的形象培育,不少企业都未能意识到品牌的价值意义,目前我国对外出口的商品中,贴牌产品多达90%以上。我国制造业的本土品牌海外认可度低,缺少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

三、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选择

尽管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程上面临许多困难,但我国在落实创新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等相关政策一直未变,把建设制造业强国作为一个长期的目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有心理准备,要清醒地认识到其发展面临的挑战,找到问题的关键,精准发力推动其发展。针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下面提出一些解决相应问题的路径。

(一)加大创新力度。创新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力量。我们现在要抓紧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短板技术,要重视基础学科的发展,为科技大厦打下一个牢实的地基。在创新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与国家政策作用相结合,有效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引导和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发挥市场对科技研究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种技术创新要素选择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特别强调高校跟企业的合作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高效融合,实现它们的良性互动发展。而且我们要调整产业不合理的状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要努力攻克发动机、关键芯片、高端元器件等核心技术,推动高端产业做优做强,推动新材料和生物产业的发展壮大。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产业大多集中在中低端产业,生产附加值相对低下,政府想要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对传统产业进行优化升级,才能提升其抗风险能力。为了推动产业升级,当前就要加快产业智能化改造,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领域产品的深入结合,实现工业数字经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型制造业,鼓励传统产业向附加值高的生产服务拓展;最后要特别注意关注重点行业的改造升级,只有大行业的把控,才能为制造业高质量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二)加快制造业基础能力建设。虽然我国产业的基础门类比较齐全,但也面临着部分短板问题,有些核心技术与世界一流水平有一定距离,因此要集中力量补短板。同时,要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围绕制造业共性问题,发展新型产业创新平台,提升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产业基础能力,要利用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激发企业的生产活力,同时要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管理提升等相关的体制机制。形成产业集群,是增强中国制造业实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产业集群还可以推动产业专业化分工和创新资源聚集,是我国建设制造业强国、把工业产业价值链推向中高端的有效路径。在产业集群中,每个企业的产业链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能使整个产业链的产能跟效率都能得到提高。建设成一个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工业聚集区,打造产业、科技、金融、人才高水平循环互动的集群发展生态,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甚至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国家要强化政府扶持,带动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提质升级,使其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任何事情的关键因素还是看人,我们要重视基础技术和重要产品领域紧缺人才跟冷门人才的培养,现在高校推出的“强基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级专业人才。当我们把这些做好之后,再依靠我国的人口和市场优势,一定会比其他国家更有竞争优势。

(三)降低制造业成本。制造业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工、原材料、土地成本等,降低企业成本可以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首先要加快产业转移步伐,将东部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有计划地西移,尽量就地用人,西部的用工成本比东部地区用人成本低。同时,政府要加强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这样会使市场上高端技术人才供求趋于平衡,也会使技术工人的工价趋于合理,这样也有利于高质量制造业企业降低人工成本,不会出现“高价也难求人才的局面”;对于原材料,我国要积极寻找更多的国际渠道,同时要寻找相关替代能源以及开发国内原材料来源,要寻求更多的原材料供应商,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原材料成本;对于土地成本,政府对高端制造企业要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让他们用更低的成本拿到土地建设用地。对于企业税负过重的问题,政府要降低相应的税费征收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政府可以进行转移支付,对高质量制造企业进行政府财政补贴以及相应的退税政策,降低制造企业的成本,这样在与外部企业竞争时,才会更具优势。另外,尽管高新技术产业前景较好,回报率高,但是它的前期投资相对较大,而且风险也比较高。所以,对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融资的问题,政府对于资质比较好的企业要加大担保力度,让他们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渠道更加畅通,不用为了获取资金而付出更多的寻租成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降低它们的成本。

(四)打造中国制造的国际品牌。虽然近些年我国优质企业稳步壮大,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不论品牌的质量还是数量都与我国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不匹配,我国的本土品牌建设力度还远远不够。建设中国制造的国际品牌,首先,要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加生产的附加值,使之向产业链高端趋近;其次,中国品牌必须注入独特的中国文化内容,同时也要尊重各种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性,让其获得更广阔的全球市场,例如美国就擅长向全球市场推广自身的人文价值观,而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企业可以向其学习;最后,我国要加强对自主品牌和民族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讲好“中国品牌故事”。

(五)提高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绿色发展既是我国新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同时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要着力推动能源消费改革,以提升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并促进企业建立绿色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不断促进循环发展,强力推行产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鼓励再生产,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提高科技能力,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支持绿色制造业核心技术研发。同时,要研制绿色产品、建立绿色生态公司,努力形成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绿色供应链,全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制造业高质量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