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

2023-01-26 20:43阳光学院林华龙
内江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基础教学活动

◇阳光学院 林华龙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校公共课程,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其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重要学科。为了解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教学方式落后等问题,本文以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提出分层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教学方法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并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础计算机应用方法,形成信息素养。为了解决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进行分析。

1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计算机能力参差不齐

高校学生受教育背景不同,计算机学习情况与应用能力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在中小学教育中普及,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在中小学阶段接触过,具备一定信息基础操作能力。由于各个学校教育模式不同,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也不同。有的学生因为课程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基础的操作能力,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的学生则是因为学校教育理念的因素,并没有系统全面的学习过计算机知识,致使其计算机基础薄弱,造成计算机知识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出现[1]。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影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1.2 教学内容落后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其可以在未来岗位就业中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现教学内容比较落后,并没有与学生专业知识、未来就业需要的计算机知识结合在一起,无法真正的提升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需要教师融入一些与前沿的信息技术、办公软件相关的基础知识,以此保证教育的先进性。但是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忽略教学资源的拓展与延伸,影响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1.3 教学方法单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会采用演示教学或者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课本知识教学,将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以理论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体现出学科特点,同时会使学生出现抵触心理,对计算机知识学习产生片面的学习情绪,最终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当前教育工作中,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本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形成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实际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发生。

1.4 忽略实践教学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容应用在实践中,通过实践掌握基础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会采用理论教学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很少为学生创建实践学习机会,造成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佳[2]。在未来教育工作中,需要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进行课本知识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在理论学习中夯实学习基础,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对策

2.1 分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在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使班级学生共同进步。利用这一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时,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为个性化教学活动开展做好铺垫。首先,对学生分层。通过实践考核、课堂表现情况、沟通互动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基础,并将此作为分层的基础,将班级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为学习基础牢固、操作能力强的学生。第二层为学习基础一般,兴趣浓厚、操作能力一般的学生。第三层,是相较于第二层、第一层各个方面都比较薄弱的学生。

其次,对教学目标分层。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三个层次学生学习基础,将教学目标分解适合不同基础学生的模式。如,第一层次需要掌握网站设计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第二层次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知识,明确网站是如何设计的。第三层次的学生只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即可。通过对教学目标分层,可以降低学生学习压力,同时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高质量教学活动开展[3]。

最后,采用分层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别采用鼓励式、肯定式、批评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使学生在不同教学评价获得肯定,形成主观能动性。

2.2 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为了增加教学内容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计算机知识,让学生在计算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并学会利用此解决问题。在互联网中拥有非常多的教学资源,是丰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的重要媒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实际教学中,应注重教学资源的利用,借此创新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当前常用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PS)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该软件的功能,如图像修复、截图、图像大小处理、美化以理论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上,使学生对该软件产生初步的认识。然后进行针对性教学,将软件的应用方式以演示教学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操作,掌握该软件的操作方法。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拓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办公软件产生深刻的认知,并学会利用此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学以致用。

2.3 引进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微课为例,该教学手段以微视频为主,通过教学过程或者教学资源的整合,设计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将重点知识、难点内容全部体现在微视频中,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分享给学生,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减轻教师教学压力,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4]。例如,进行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内容教学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中查找与该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源,并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设计微视频内容。确定微视频内容后,在课前分享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学习任务,提前预习新知识。课堂上,则与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说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其他人一同互动,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效果。

2.4 注重实践教学,提升学生操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基础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使其掌握计算机应用方法。实践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结合学生课本知识学习情况,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操作,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在后续学习中不断的改进与完善[5]。例如,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电子表格处理任务,将班级学生在某一次考试中的成绩体现出来,要求学生将此绘制成图表,以反映班级学生各学科学习情况。确定实践任务后,则引导学生自主操作,让学生从中提升自我,意识到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原因、教学方法等问题,影响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个性,提升教学质量。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计算机能力与信息素养得到提升,为后续就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基础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不等式”基础巩固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整式”基础巩固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