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穿村镇路段安全提升对策研究

2023-01-29 09:30冯俊杰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2年24期
关键词:路肩人行横道村镇

陈 雄,冯俊杰

(1.宁德市福鼎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福建 宁德 352000; 2.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7)

0 引言

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助推剂,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村公路作为直接服务农村地区的基础性设施,其覆盖率不断增加,基本实现了“村村通”。但近年来,随着公路穿村镇路段里程不断增加及交通量不断增大,过境交通与城镇内部交通冲突加剧,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在公路穿村镇路段上发生的事故占总数的45.7%。某地区2005年发生的交通事故中53.5%发生在县城和小镇上,到2006年达到了61.7%,较多公路穿村镇路段列为事故多发路段[1]。通过对农村公路穿村镇路段交通安全进行系统研究,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提升穿村镇路段交通安全水平,对实现农村公路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 农村公路穿村镇路段安全现状分析

1.1 事故类型多样

根据对某地区农村公路穿村镇路段的交通事故调查与分析,发现交通事故呈现以下特征:侧面相撞是发生概率最高的事故形态,事故原因主要是超速行驶和不按规定让行[2];客车、摩托车、货车肇事比例最高,反映出摩托车和行人交通行为随意性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从路段特征分析,平直路段占比达到70%以上,反映出村镇道路随意开口、交通安全设施缺失是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3]。

1.2 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复杂

穿村镇路段交通安全是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一部分,又有其特殊性。但总的来看,车辆、人和交通环境是影响穿村镇路段交通安全的主要要素。

从人的因素来看,过村镇路段行人与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严重,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且驾驶员成分复杂。从车辆因素来看,过村镇路段交通组成复杂,以农用车、摩托车、小汽车、小型货车和轻型载重汽车为主体,且性能参差不齐。从交通环境来看,穿村镇路段布局不合理,沿线民居围绕、工厂企业多、酒店商铺林立,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设置不合理。

2 农村公路穿村镇路段安全提升对策研究

针对穿村镇路段各影响因素特点,采取“主动”预防与“被动”防护相结合的方法,从“建设”和“管理”两方面着手,研究进一步提高穿村镇路段安全水平的相关对策建议。

“管理”方面主要从提升交通参与者素质、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入手,人的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因此“管理”措施的改善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建设”方面从“以人为本”和“宽容性设计”等理念出发,从“穿城镇段交通安全设施完善”“保护型硬路肩拓宽”“路段人行横道提升”“急弯路段安全提升”“行车道规范化设置”等方面提出穿城镇段公路交通优化举措,提升穿城镇段的交通安全水平。

2.1 适宜的建设标准

穿村镇路段应综合考虑道路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和道路交通环境等因素进行优化,以服务道路出行的需求、交通管理的需要。

2.1.1 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交通设施的设置应符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的要求。各类交通安全设施应按需设置、互为补充,优先设置主动引导设施,根据需要设置被动防护设施。

(1)标志标线完善。①完善车行道分界线。穿村镇路段宜根据道路宽度设置车行道分界线。路面宽度≥6 m时,应设置对向车道分界线;路面宽度<6 m时,不应设置对向车行道分界线。②完善减速标志标线。穿村镇路段宜设置纵横向减速标线,应在村镇前的适当位置设置限速标志与村庄警告标志。限速标志可与村庄警告标志合并设置。为提高标志视认性,在事故多发等危险路段可适当增加标志尺寸。

(2)路段人行横道提升。①设置人行横道线。按需设置人行横道线,设置间距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但距离宜大于150 m。人行横道线不宜设置在视距受限制的路段、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和车行道宽度渐变路段。②设置人行横道标志。无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线前,设置停止线和人行横道线预告标识,并配合设置人行横道指示标志、人行横道警告标志。行人过街密集的学校或景区路段人行横道前设置注意行人标志或被动型凸起路标,设置间距按照道路等级和限速控制。③设置安全岛。人行过街距离较长(≥16 m)且有中央绿化带的路段设置错位式二次过街安全岛。

2.1.2 优化路肩及分隔带

(1)明确穿城镇路段路肩及分隔带设计标准。①设置辅道的一级公路,主路单向机动车道数≥3时,右侧硬路肩宽度最小值可采用相关规范规定的最小值;辅道为单车道且未设置非机动车道时,应设置右侧硬路肩,辅道设计速度≥60 km/h时,硬路肩的宽度≥0.75 m,辅道设计速度<60 km/h时,硬路肩的宽度≥0.5 m,右侧硬路肩宽度包含路缘带宽度。②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外侧设置边沟时应设置土路肩。③主路与辅道间应设置侧分隔带。设计速度≥80 km/h时,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间宜设置侧分隔带。侧分隔带宽度应根据隔离设施的宽度确定。侧分隔带机动车道一侧的路缘带应符合相关规定,非机动车道一侧的路缘带宽度应为0.25 m。

(2)保护型硬路肩拓宽设置。当道路沿线慢行车辆较多时,可根据需要,在用地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加宽硬路肩的方式设置慢行保护型路肩。①拼宽慢行保护性路肩结构形式一般结合规范、地勘综合拟定。②当慢行车辆流量较大,影响主线车道通行时,宜设置隔离带。隔离带宽度应根据隔离设施宽度确定,隔离带两侧需设置路缘带。

2.1.3 急弯路段安全提升对策

针对单个急弯路段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改善对策:

(1)合并设置村庄标志和建议速度标志,结合设置其他减速设施,逐步控制车速。

(2)清除急弯内侧影响行车视距的障碍物,若无法清除,设置凸面镜。

(3)针对隐患路侧,根据道路等级、路侧危险程度和历史事故资料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一、二级公路,根据事故严重程度设置护栏或示警桩;对于三、四级公路,路侧为悬崖、深谷、深沟等且发生了重大事故,设置护栏,其他情况设置间距4~6 m的示警桩。

2.1.4 行车道规范化设置

(1)行车道设置。机动车车道宽度按照《城镇化地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2—2021)的规定执行。四级公路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行时,路面最小宽度采用4.0 m;三轮车较多时,路面最小宽度采用5.0 m。

(2)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设置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的规定执行。①非机动车道数。根据自行车设计交通量与每条自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确定。车道数单向不小于2条。②非机动车专用道路宽度。单向车道宽不小于3.5 m,双向车道宽不小于4.5 m。沿道路两侧设置的单向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小于2.5 m。③人行道设置。应贯彻安全、健康、舒适、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较好的完整性、连续性。人行道面层采用具有平整、防滑、美观、舒适、耐久的材料,同时满足与周边景观协调的要求。④新建道路的人行道宽度。不应小于2 m,改扩建、大修工程中的人行道,条件受限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宽度可适当调整,但不得小于原有人行道宽度。

2.2 畅通“微循环”路网设计

根据居民生产生活的出行需求综合考虑安全、便捷和舒适性,为商业区、住宅区、农业区等不同功能区分配不同的交通空间,重点关注行人、公共交通、非机动车等多种交通模式的平衡和融合,打造“微循环”提升“大幸福”。

2.2.1 在交通空间上减少慢行交通与机动车交通流的冲突

(1)利用原有路侧空间,在道路两侧具备条件的路段新建慢行辅道,辅道上摊铺彩色沥青、施划标线,引导慢行交通流至辅道上行驶,与机动车交通流进行适当的分离。具体示例如图1所示。

图1 商业区辅道改造前后对比图

(2)在不同路段采取不同策略满足出行需求:商业区考虑行人过街、驻留、沿街商家装卸货等各类活动需求,加大人行道宽度,合理设置停车空间等。

(3)对于机动车行驶困难的村内道路,禁止机动车通行,通过交通标志加以提醒,保障慢行交通行驶空间。具体示例如图2所示。

图2 部分道路禁止机动车通行对比图

(4)对于一些没有拓宽空间的道路,采用单行行驶的策略,通过标志标线的指引,引导机动车单侧进出,使机动车不同流向的交通流在交通空间上分离。

(5)对于新建的慢行辅道,增设护栏提升通行安全。

2.2.2 完善道路及配套设施,提升路网可靠性

(1)对路况条件较差的路段进行车辙修复,将沿线一对公交站台改造成港湾式公交站台。具体示例如图3所示。

图3 港湾式公交站台改造对比图

(2)在辅道与主路之间、村内道路设置护栏进行防护。

(3)对于交叉口三角形范围内视距不良时,根据障碍物的特点,按“清、移、疏、防”四个层级进行处置。

(4)对于事故频发的交叉口,增设预警系统,加强对行人及非机动车的提醒。

2.3 多样化管理方式

2.3.1 加强宣传教育

对驾驶员和村镇居民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驾驶员和村镇居民的交通安全素质和意识。

(1)编制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告知书。通过编制车辆驾驶人安全告知书及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告知书,加强对驾驶员等交通参与者的宣传教育。

(2)将交通安全纳入村规民约及厂规厂约。组建村级、企业交通安全劝导志愿者队伍,探索建立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村企”自治新路子,夯实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基础。

(3)健全社会化宣传教育体系。通过建立部门联动宣传机制和“市—镇—村(社区)”三级宣传工作机制,层层压实宣传工作责任,按照“标语上墙”“喇叭常响”“传单入户”“提醒到人”的方式形成专项整治铺天盖地的宣传氛围。

(4)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在传统“标语横幅+展板传单”的基础上,依托电视、电台、报纸、“两微一抖”等平台开展系列宣传教育,并采取宜兴方言讲交通的形式录制音频、编排音乐快板通过“天空+地面”“线上+线下”渠道加强宣传教育效果。

(5)强化重点驾驶人宣传教育。针对“两客一危一货”、6座以上小客车、面包车驾驶人及“双违”车辆等重点车辆驾驶人点对点精准推送防范“三超一疲劳”、系好安全带等提示信息,加强安全监管和警示教育。

2.3.2 加强交通监管和道路运营管理

对农村公路的交通监管和道路运营管理,各级管理部门要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充分认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1)加强路域环境巡查。加大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巡查力度,及时查处占路摊位等妨碍正常交通的行为;保障公路设施完好;严厉查处污染公路车辆。

(2)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专业化”农村公路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路域综合执法等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安全监管责任,确保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3)规范道路沿线治理标准。通过制定户外广告设置管理标准、临时摊位管理标准等,进一步消除农村公路沿线安全隐患,提升农村公路沿线安全管理水平。

(4)加强车辆源头监管。加强对车辆性能的检查,严禁超速行驶,严禁超载。重点加强摩托车和农用车的管理,建立相关监管制度从根源上减少类似车辆的安全隐患。

(5)加强科技手段应用。针对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对交通安全的危害及交通事故发生情况,在穿村镇路段设置交通技术监控设施并严格执行值班值守制度及领导带班制度,加强恶劣天气来临前后的巡查和隐患整治。

3 结语

农村公路穿村镇路段的道路功能升级,对于交通运输、当地经济发展和人们出行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分析公路穿村镇路段的交通现状,主要从“建设”和“管理”对穿村镇路段安全提升对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阐述,以期提高农村公路穿村镇路段本质安全水平,保障农村公路穿村镇路段交通安全。

猜你喜欢
路肩人行横道村镇
基于GEO5山区高速公路路肩墙的选型研究
“机动车礼让斑马线”,到底怎么“让”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流翔高钙 致富路上与你同行——记曲沃史村镇东海乡村e站长陈永庆
互通单车道设置左或右侧硬路肩功用量化分析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人行横道线上行人和机动车通行路权分析
香港、台湾地区及国外有关应急车道的规定
世界各地创意人行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