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两江新区低段小学生心理安全感研究
——以JS小学、JZ小学为例

2023-01-30 08:15邹懿臻陈晓莉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问卷检验小学生

邹懿臻 周 杰 陈晓莉

(重庆两江新区金山小学校 重庆两江新区 401120)

引言

儿童心理安全感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马斯洛提出,从恐惧中脱离,满足一个人各种需要的感觉即是心理安全感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当人的基本生理满足后,人就会对安全感提出要求[1]。心理安全可以让人充分展示自己,拥有安全感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能更得到更多的自信与动力,儿童一旦缺乏心理安全则儿童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知识,如此不利于儿童在校对知识学习,儿童长时间缺乏心理安全也不利于儿童对基本人际社会进行初步认知,长期处于无心理安全感的学生及易产生交流障碍,且如果儿童长时间处于交流障碍则有概率进一步导致儿童心理发展进入自闭症[2]。儿童的心理不安全感如果不及时解决,儿童会出现一系列的身体与心理安全问题,而目前因儿童心理不安全感所导致的意外又加剧了家校矛盾,研究低段儿童的安全感归因因素也有助于家校的共同教育理念,利于家校双方认准彼此定位,厘清责任界限[3]。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2021年重庆市两江新区金山街道JS小学校与金州街道JZ小学校的410位一二年级小学生。

2.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问卷采用自制《重庆市两江新区低段小学心理安全感调查问卷》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从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学校因素、学生个人因素四个因素来测量学生在校安全感的程度,将样本中410名儿童的相关信息给予录入SPSS做统计分析。本次问卷调查共设计29项。一般资料问题项有7项,具体问题共22项。

(2)质量控制

输入问卷信息时,为确保输入的原始资料准确无误。本次采用双人合作输入,输入完毕后重复核对三次检验数据输入正误,防止数据在输入时出现差错的情况发生。

(3)统计学分析

本次对低段小学生心理安全感研究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分析

1.一般资料

本次问卷调查合计人数为410人,其中男性学生为225人(54.88%),女性学生为185人(45.12%)。一年级学生人数为246人(60%),二年级学生为164人(40%)。孩子长时间生活的家庭结构三代同堂为187人(45.61%),与父母同住170人(41.46%),与老人同住30人(7.32%),与父母一方同住23人(5.61%)。独生子女为209人(50.98%)非独生子女为201人(49.02%)。学生患有特殊疾病的有10人(2.4%),无特殊疾病有400人(97.6%)。学生班主任为男性有40人(9.76%)女班主任为370人(90.24%)。学生班主任教师为大学毕业新教师有185人(45.12%),有教学经验的班主任人数为225人(54.88%),统计数据样本n>30,可以进行统计学分析[4]。

2.问卷信度、校度分析分析

通过spss25的分析实现对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检验结果如表1:

表1

通过可靠性分析,该问卷的克隆巴赫 Alpha值为0.896,值较为接近1,所以该问卷结果信度高,见表2所列。

表2

通过因子分析结果本次问卷调查的KMO的值为0.912,值较为接近1,所以该问卷结果效度高。

3.差异性检验

本次分析检验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

(1)低段小学生性别与心理安全感相关性分析

根据对学生性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3所视,p=0.425(p>0.05)可证明低段小学生心理安全感与学生的性别无关。

表3

(2)低段小学生年级与心理安全感相关性分析

根据对学生所处的年级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4所视,p=0.576(p>0.05)可证明小学生心理安全感与学生的年级无关。

表4

(3)低段小学生活的家庭结构与心理安全感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对学生长期生活的家庭环境进行单因素ANOVA检验,如表5所视,可以得出与老人同住的学生单因素ANOVA检验结果p=0(p<0.05),可得出结论长时间与老人同住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明显。

表5

(4)低段小学生心理安全感与学生本身是否患有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对学生是否患有特殊疾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6所视,p=0(p<0.05),可证明低段小学生心理安全感与学生的患有特殊疾病有显著关系。

表6

综上,重庆市两江新区低段小学生心理安全感与家庭结构和学生自身的健康情况有密切关系,与班主任教师是否有教学经验、班主任教师性别、学生性别、学生年级、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无关。

三、对策与建议

1.学校与教师层面

从学校层面来讲,每一所学校都要加大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投入,配备充足的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全体学生提供帮助。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类别的心理不安全感儿童方式解决方法也有相对不同。与老人居住儿童与老人居住的儿童在人群界定上属于城市留守儿童,这一类儿童是城市人口流动的新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教育功能会被弱化,这时的学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学校在儿童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城市留守儿童无安全感的主要原因来源于无双亲的关爱,要让这部分低年级学生在依念需求中可以找到依念需要的对象[5]。

特殊疾病儿童:特殊疾病儿童主要包含盲、聋、智力障碍、肢体残疾等患有疾病的儿童,学校与教师一方面应该积极与孩子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另一方面,教师更需给予更多的关爱。在班级有特殊的儿童的情况下,教师要对《残疾人教育条例》中的相关规定要进行了解。同时,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可以给特殊儿童布置一定的力所能及的任务,让特殊儿童感到自己并没有被忽视,促使特殊儿童具有安全感。

与老人居住儿童:与这一类儿童父母基本都在外出打工,政府与学校可以通过配合建立城市留守儿童档案,以留守儿童为中心,将政府监督、教师帮扶、社会协助、家长教育分别联系起来,建立一个帮扶留守儿童的关爱网络,一方面尽努力让这类儿童能感受到其他地方给他带来的安全感,另一方面也为唤醒留守儿童父母的责任心。

结语

特殊疾病儿童政府应加大孕检宣传力度,同时提高对特殊儿童的各类补贴费用。其次,政府可以根据区内的实际需要开办特殊学校,鼓励各方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猜你喜欢
问卷检验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问卷网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我是小学生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