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漫游者
——阿尔瓦罗的街道水彩画意象及其表现方式

2023-01-30 05:45章芸芸
艺苑 2022年6期
关键词:水彩街道意象

肖 龙 章芸芸

出生于南美乌拉圭的阿尔瓦罗·卡斯塔涅特是中国人熟知的著名水彩画家。他的水彩画作品色彩浓烈沉着,笔触恣肆奔放,水分控制酣畅淋漓,光影效果令人赞叹,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视觉张力。他一向以描绘城市街道空间见长,所描绘的城市既有雾气缭绕或洒满阳光的街景,也有弥漫人间烟火气息的室内空间。城市车水马龙,街道光影迷离,阿尔瓦罗以城市“漫游者”的姿态将那些极为平实的日常场景描绘得生机盎然。

一、城市街道空间的意象表现

城市街道空间历来是文学家和艺术家创作的意象造境之处,因为它包含了多重主题和混沌意义,同时又展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视觉维度。城市街道不仅是一个空间概念,也是一个街道居民意向性的构造物。它隐藏在城市美丽而高大的天际线以下,将人们的“感性认识、符号认知和情感体验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我们对于城市的意向性建构”[1]36-41。

图1 《巴黎的街道·雨天》(油画)居斯塔夫·卡耶博特1877年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同年,莫奈创作的《圣拉扎尔火车站》风景作品描绘了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空间视觉印象。火车喷出的蒸汽掩漾着远处高大的建筑,近处平行与交织的轨道强化了画面纵深,温暖的阳光从车站天棚倾泻而下。圣拉扎尔火车站是巴黎城市内现代工业文明的标志之一,莫奈不知疲倦地跑遍了车站的各个角落进行了大量的写生。在一般人的眼里,火车站似乎没有什么诗意或画意可言。“但画家用他的诗心捕捉到了光影之间的美感,再用他的诗心进行提炼,然后用他灵巧的画笔将其呈现于画布。这种稍纵即逝的美,便凝固成丰富而永恒的图景,定格在世人的眼前。”[3]70-71这种由钢筋和玻璃结构建造的城市空间,营造了具有现代性的“高雅华丽”的“幻境”。[4]21-24

各种新奇的工业文明符号叠加为塑造城市街道意象提供了丰富的表现主题,同时也为文艺家写作打开了一个幻境。茅盾在他的著名小说《子夜》开头中写到:

暮霭挟这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的高耸的钢架,电车驶过时,这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的火花。从桥上向东望,可以看见浦东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蹲在暝色中,闪着千百只小眼睛似的灯火向西望。叫人一惊的,是高高地装在一所洋房顶上而且异常庞大的NEON电管广告,射出火一样的赤光和青磷似的绿焰:LIGHT,HEAT,POWER![5]1

茅盾采用文字描述了另一个号称“东方巴黎”城市——上海街道的风光魅力,钢架桥、电车、建筑和发光的电子广告牌等,依据文图转译几乎可复原出20世纪30年代的城市街景。

在水彩画作品中,城市街道常作为与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风景相对立而被画家所提及。在英国水彩画中,城市往往是画家逃离的地方,它与画家对“如画”的美学意趣迥异有别。城市高大巍峨的建筑是权力与梦想的象征,是现代化的想象之物。在18世纪风景画家眼里,城市街道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意象往往是规则的、人工的,它有着光洁的表面,顶多只能算作“优美”。因为这些街道元素的组合未免太过于理性了,阻滞了艺术家采用“自由、大胆的笔触”,使其无法挥洒“自己艺术的魅力”。[6]79

在城市研究者看来,街道能够产生意象性的元素主要有:道路的交通特性、沿街景观和活动集聚地、街道自身的空间特性、沿街立面和靠近城市中特色的部分。[7]11-12对于水彩画家而言,这些街道景观与文化气质、风土人情一道成为城市街道重要的叙事材料被画家选择和加工,为画家提供了理解城市形态的绘画资源和视觉表达。他们与城市研究者的“观看”有所不同,后者更加关注物理空间以及由此塑造的“场所精神”。而水彩画家不仅表现物理空间,还注重街道空间附着的各种介质、人物、天气、灯火、橱窗和居民的日常生活等,甚至包括街道空间所充斥的各种意识形态和更为抽象的文化空间。[8]62城市街道空间及其介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为变动不居的交通和各种声色犬马的生活世界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幕景。

二、阿尔瓦罗的城市街道塑造形式

阿尔瓦罗虽然走遍了许多国家和地区,但他的水彩画写生对象基本没有脱离城市街道风景,以及由此延伸至街道旁的室内空间。除了少数俯视角度,阿尔瓦罗均采用了街道写生的平常视角,由此让城市天际线变得清晰可见,而巨大的围合空间更加凸显其构图的精巧,氤氲的水色弱化了建筑背景的凝重感。

Para.1 A.There is a scientific reason for the deaths.

不难看出,阿尔瓦罗为了加强画面城市街道的纵深空间,会有意强化线条的塑造作用。这些线条包含了建筑物各种复杂的构造透视线(含变化丰富的天际线)、电线和电线杆、人行道斑马线、车辙线、投影线,等等。除此之外,阿尔瓦罗还会特意在街道地面上程式化地附加一些透视线条,这些线条的灭点消失在街道的尽头,指向了更远处的风景。这是阿尔瓦罗水彩作品的特色之处,他对建筑物和地面通常采用大笔刷渲染、制造渗化效果,使水色交融而渍韵有致,如此可为编织线条提供虚化背景。在作品《雨中即景》(图2)中,湿润的街道建筑和地面仅存模糊的灰色块,街道景象完全不可辨识,但画面的每一根线条却描画得十分清楚。横线、斜线、竖线、曲线等阡陌交错,繁而不乱,服从于整个画面的透视结构。

图2 《雨天即景》(纸本水彩) 阿尔瓦罗

类似的表现手法在阿尔瓦罗的作品中有大量呈现,这使他的作品具备了鲜明的个人主义风格。地面的线条是理性的、附加的透视线条,街道上空的横线条则因景而生,率性而为。就线条“状物”而言,它是对街道线状景物的具体描摹。然而,这些“状物”线条实际也是支撑画面的抽象结构,两者共同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向心式”构图——“这种构图方式,可以拉近创作者与观者之间的距离,提高观者的代入感和参与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9]8但阿尔瓦罗的线条描述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他十分擅于运用线条本身的质感、速度、粗细变化来表现不同的街道意象。道路粗壮的斑马线、建筑构件投影线、人物倒影线,以及巨大的桁架、城市轨道线等,这些交织的线条显现出阿尔瓦罗强大的技术操控能力和审美取向。为了表现街道古老建筑粗粝的表皮,阿尔瓦罗通常会采用“渴笔”技法在已经干了的水色层上轻拂出建筑的历史沧桑感。“渴笔”是中国画里的一种技法,它甚至与绘画风格和画家类型密切相关。[10]21-24在阿尔瓦罗这里则传递出街道建筑表皮的丰富细节,同时能展现其爽利的运笔效果。

与丰富多变的线条相对照,在街道建筑的处理上,阿尔瓦罗大多采用“虚写”的意象表现——不着意刻画建筑的具体细节,而是通过大面积水色晕染出建筑整体的背光效果,以此来削弱建筑那高大体量所带来的压迫感(图3)。阿尔瓦罗的创作意图非常明显,他想把更加细微的描写留给城市街道“喧嚣的生活”。人物的活动、繁忙的车流、闪烁的红灯、五颜六色的遮阳伞和斑驳的树影共同构成了街道的“交响乐”。尽管阿尔瓦罗不勾画人物的具体表情,但沐浴在阳光下的人群成为了街道画面中的积极因素,它们是行动着的,并富有生机。

图3 《晨起》(纸本水彩) 阿尔瓦罗

实际上,光影塑造是阿尔瓦罗水彩画最用心之处。经由光影推及色彩,形成了光色之间的合奏,是街道意象叙事最活跃、最迷幻的方式。在他的作品中,阳光明丽,色调对比强烈。阳光不仅渲染了街道通透的气氛,同时也是一种空间造型手段。它在建筑物上投下的巨大阴影,为表现街道灯光和遮阳棚等增加了浓重的底色,使得灯光、遮阳棚、旗帜及广告牌等物体的色彩纯度愈发饱和、浓郁。在《街道》中,透光的红色帘布从屋檐垂下来,几乎笼罩了整个画面,红色饱和度极高。阿尔瓦罗将写生的光影与主观意象融合了起来,将主客观物象的创作意念贯注在画面中,不经意间制造了一种恣肆烂漫的朦胧效果。

阿尔瓦罗在城市街道的光影意象塑造中多以逆光为主。就人的视力观察角度来说,逆光造成的眩光效果冲击着人的视网膜,容易对远处的景物产生迷离的感觉。逆光所投下的巨大阴影增强了物象的体积感和深度感,毫无疑问也增加了刻画的难度,但这正是最令画家着迷和最具挑战性的工作。“逆光下的物象,打破了顺光下绘画透视的视觉秩序,远实近虚,明暗关系也相应发生变化。受光部往往虚化;而背光则需画得明确、扎实、有意味,不沉闷。可以说,逆光作品更多地考验画家对空间质感和光影与明暗的关系,没有娴熟的技巧和创作胆识是力不胜人的。”[11]50-51阿尔瓦罗的逆光处理实际有明确的层次,远处的建筑景物水色淡雅透明,中景处阴影空灵通透,近处投影则浓重且肯定。“三层次”阴影描写,虚实相生,层层递进。强烈的对比常常使逆光里的街道景物变得轮廓模糊,这种意象恰恰与阿尔瓦罗的表现技法相吻合。纵观他的全部作品,都可以发现,阿尔瓦罗从来就没有硬抠一处细节,但似乎又纤毫毕现、意境萌生。

三、阳光下的街道市井生活

在阿尔瓦罗笔下,城市街道并不只是冰冷的建筑构造物,而是一幅幅充满了市井生活的风俗画卷。正如T.J.克拉克在《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开篇援引迈耶·夏皮罗所描绘的那样:“令人惊讶的是,在早期印象派画作中,我们能够看到那么多毫无拘泥、自然率真的日常社交生活方式,看到那么多早餐、郊游、散步、划船旅行、节日或假期旅游场面。”[12]27在夏皮罗看来,这些城市的闲暇田园诗展现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的娱乐休闲,反映了一种把艺术看作纯粹自娱自乐的观念,不涉及思想和动机。阿尔瓦罗似乎延续了这一主题,其中有茶点,也有游船和假日。他所描绘的街道咖啡茶市有遮阳伞下休闲的游客,也有在街道两旁咖啡屋里的聚集人群。这是西方常见的绘画主题和街头景象,如同中国早先的茶馆,热闹非凡,游客们尽情地享受城市生活。

市井生活孕育着街道文化和新文学,也成为居民难以拂去的日常记忆,是城市街道美学批判的重要内容。阿尔瓦罗所描绘的市井空间主要分为沿街和室内两种类型,市井生活风俗画通常不追逐历史画那般宏大叙事的场面,也不故作高雅之态,而主要以娱人和自娱的审美情趣来观察、体验风土民情。

室外沿街的茶市熙熙攘攘,休闲的市民沉浸在欢歌笑语之中。阳光倾泻在巨大的有色遮阳伞上,焕发出耀眼的光亮。阿尔瓦罗描绘的光影效果具有十分强烈的冷暖对比,高纯度的红色遮阳伞是他极富标志性的语言,伞下漫反射所形成的红色渲染在人群身上,打破了阴影下的沉闷气氛。市民生活闲适而平静,与饱和的色彩没有产生丝毫的冲突。人头攒动、光影婆娑作为阿尔瓦罗的叙事内容,被作者反复选择和加工,为水彩画创作提供了鲜活的物理空间、文化记忆和经验认知。有研究者认为:“城市是建筑、街道的聚合体。街道就是人群上演话剧的舞台。城市风景中的人往往会被看作是‘我’的投射。”[13]这很有可能是阿尔瓦罗迷恋城市街道写生的原因之一,但阿尔瓦罗画的人物形象几乎是写意的,寥寥数笔,只能意会人物交流的神态,却无法看清他们的表情(图4)。

图4 《廊道》(纸本水彩) 阿尔瓦罗

在室内,人物的具体表情也没有成为阿尔瓦罗刻画的任务,光影、色彩和氛围的捕捉仍是构成画面意象的主要元素。这里面的人物形象继续保留了“大写意”的渲染方式,有的甚至只有一个人影或动态。高纯度的红色与入室光影交相辉映,升腾的气雾与华灯光彩相唱和,营造出歌剧般的华丽色彩。从视觉观赏的角度来看,这种重彩渲染、形式铺张的表现与歌剧的舞台效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阿尔瓦罗对市井生活充满了热情,他的具身投入使他对街道写生有了更为切身的感受。他说:“当你来到一个新地方,不要直接提笔就画。因为我们必须先感受这个地方,体验这个地方。我们应该和当地人交流,我们应该抚摸、嗅探这个地方的角角落落,直到我们能把握这里的情绪。”这就不难理解,为何阿尔瓦罗的水彩画中总是充盈着一种快乐神情和真情实感?显然,城市街道的市井生活为阿尔瓦罗的水彩艺术创作提供了现实的文化素材,它强调了作者在精神上与文化上相互“共融”的形式或体验。从以上研究也可以看出,水彩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所、空间、人物等不同层面的物理形式构成了阿尔瓦罗想象和理解街道市井生活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即他从所描绘的对象里找到了理解更为复杂文化内涵的视觉表达方式。

四、城市街道意象的萌生

阿尔瓦罗穿梭在城市街道之中,街道同样也成了他赖以栖身的心灵空间。“所谓‘游荡的艺术’是将城市漫游作为感知、观察和体验城市的方式,在此过程中,触觉与视觉一样都是知觉主体认识和体验城市的重要途径。”[14]99-106阿尔瓦罗恰如本雅明所描述的、是一个自由徜徉在城市街道的“漫游者”,走进街道,“他就会四下环顾,好像走进了西洋景里”,然后用水彩艺术描绘着城市街道意象,这里有厚重的历史街区,有热情奔放的城市居民,还有变幻无穷的街道空间。这些景观就是阿尔瓦罗水彩画创作的街道文本,它涉及了视觉外观和文化氛围两个部分,是主体积极参与后的审美结果。街道意象的产生即是指主体主观的情感对主体之外客观事物的反映,它主要包括了城市街道的“自然形态意象、人文景观意象和空间意象”三个方面[15]207-208,是在城市美学的语境下来观照作者所塑造的街道意象。

在文化地理学的视野中,阿尔瓦罗将水彩绘画作为创造城市地理景观的重要媒介形式,他除了关心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似乎更留意表现城市建筑主题所显现的地理。阿尔瓦罗将城市街道作为水彩创作的自然形态,这些建筑形态具有明显的历史主义风格,有各式穹顶、尖拱或是坡屋顶,其丰富的外观轮廓和不断变化的天际线构成了城市环境的独特魅力。在阿尔瓦罗的水彩画中,我们确乎很少看见那些挂满了直线条的现代建筑。相比较而言,现代建筑形态缺乏多变的细节和装饰线条,肌理过于光洁,高度通常也比古典建筑高出几倍。显然,这种以写实方法完全地描写出高大的建筑,都会给街道生活空间产生视觉上的拥堵。由此可以看到,阿尔瓦罗对建筑大面积的虚化处理,实际是要突出街道上的生活环境和居民的日常生活。对他而言,上述效果的完成依赖于取景、剪裁、渲染等美术语言所采用的表现方式,即通过移动、拉长视点将视野中的地点、空间、人流的变化与水彩绘制技法衔接起来。这样表现方式的特点在于街道空间的片段能够将作者的主观意象与建筑复杂的外观形式勾连起来。

街道“就像一般的市民家中的四壁里一样安然自得……闪闪发光的珐琅商业招牌至少是墙壁上的点缀装饰,不亚于一个有资产者的客厅里的一幅油画。墙壁就是他垫笔记本的书桌;书报亭是他的图书馆;咖啡店的阶梯是他工作之余向家里俯视的阳台”[16]60。正是上文提到的街道招牌、人群、遮阳伞、车流、交通信号灯、建筑等这些元素构成了阿尔瓦罗笔下的审美符号。

阿尔瓦罗塑造的人文景观意象包含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等。在他的水彩作品中,总能看到遍布林立的历史建筑遗迹和聚集休闲的人们,以及城市漫游者。阿尔瓦罗像所有南美人一样,对生活充满了热情,甚至在写生时也会自发地表演一段舞蹈。所以,在他的画中能看到升腾的气雾、行色的人群和具有西方典型生活样式的咖啡茶,而不是孤寂无人的城市街景。这些风情与历史遗迹一起,进一步提升了阿尔瓦罗水彩画的表现内涵。

阿尔瓦罗所表现的街道是一个室内和室外“连通”的空间,这里所指的“连通”不仅指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连接,还体现在生活空间的延续。在室内意象表现上,作者有意弱化人物表情,而着意于咖啡屋内生活气息的营造,注重光、色、影之间的共鸣关系。高敞的窗户、倒映的地板,还有华灯、吧台、深色墙裙等构成了室内古典装饰的审美形象,也是阿尔瓦罗水彩画常见的意指符号(图5)。

图5 《咖啡屋》(纸本水彩)阿尔瓦罗

在西方,咖啡屋被视为公共事实的思想集散地,是现代城市最具代表性的符码,那里不仅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和文学著作,也催生出许多著名的美术作品。但阿尔瓦罗画中的咖啡屋或酒吧意象已经完全消解了印象派那样的社会学趣味,其人物形象或关系变得单纯而直接。

著名文化研究学者雷蒙·威廉斯认为文学作品为理解城市变迁提供了现实的文化素材,阿尔瓦罗的水彩画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威廉斯看来:“城市意象揭示了城市化的内在特质,集中体现了现代城市的发展态势和特征。”[17]135-139阿尔瓦罗痴迷于城市街道的描绘,以水色的流离笔触和表现能力强化了“现代性”体验所强调的那种“稍纵即逝”的感觉,而这种感觉的实质被认为是城市空间具有的流动性特点,也是现代城市急速发展的一种突出表象。在“漫游者”阿尔瓦罗的眼里,好像城市街道的一切都是鲜活、流动的视像,街道就是“这种流动性变化最为明显的社会和视觉体现”。与波德莱尔所理解的“转瞬即逝、无法预测”城市社会特点不同,也跟居斯塔夫·卡耶博特画的巴黎街道相异,阿尔瓦罗所描绘的城市生活完全没有那种孤立和疏离的窒息感,他大多的笔触都在塑造这些洒满阳光的城市以及热气腾腾的市井,而非居民明晰可辨的面目表情。

五、结语

在阿尔瓦罗那里,城市街道成为水彩抒情的重要题材,快乐是他天才的营养源泉。炫丽的色彩、纵情的笔触及交融的水色,和那些是似而非的人物表情,与作者饱含的写生热情共同构成了迷幻激情的城市意象。阿尔瓦罗像“漫游者”一样走进了街道,注视着城市生活的高速运转,仔细搜寻着车水马龙的城市景观、熙熙攘攘的闲暇人群和浸润着历史意味的古典建筑。他用画笔回应着城市发展而产生的这些生活主题和视觉素材,将其作为精神或文化意义上的形式或体验,并最终成为漫游者视界里的一道城市奇观,这就是他在城市水彩写生的用意之处。在他看来,绘画首先要忠于自己的内心,它是体验城市的最基本方式,而城市街道意象的塑造就是他行走的诗学。与19世纪波德莱尔笔下那些步履悠闲、漫无目的地行走在巴黎街道上的“游荡者”和艺术家不同,阿尔瓦罗十分热心地观察和探索着各地的都市景观和民俗风情,强调“漫游”的具身性和日常实践性,因而他的水彩作品总是表现出书写性的快意和水色交融的斑斓效果。

猜你喜欢
水彩街道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热闹的街道
意象、形神
水彩的“干”与“湿”
街道生活
与水彩对话
风居住的街道
水彩版超级英雄大PK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