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1例并文献复习

2023-01-30 10:07杨晓龙刘小琴李凤香熊心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期
关键词:乳晕角化双侧

杨晓龙 刘小琴 李凤香 熊心猜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四川省南充市 637000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8岁。因“双侧乳头丘疹3年”于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乳头、乳晕出现棕褐色至深褐色针尖大小丘疹,多发,进行性加重,在乳头、乳晕蔓延,未超过乳头、乳晕范围,无疼痛、瘙痒、破溃,乳头无溢液等不适,曾于外院予以冷冻治疗,皮损有所减少,但随后仍逐渐增多,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科。婚育史:已婚已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乳晕范围扩大,颜色加深,乳头、乳晕可见鹅卵石样排列密集的丘疹,界限清楚,大小不一,棕褐色至暗褐色,表面有光泽,乳头、乳晕无红肿、糜烂、渗液(见图1),乳房未扪及肿块,乳房表面无静脉怒张、酒窝征等。组织病理学: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基底层色素沉着,真皮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周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未见异性(见图2)。诊断: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

治疗:本疾病为皮肤良性病变,患者自主意愿为观察随访,未予特殊处理,4个月后电话回访,皮损无明显增多,无不适感。

2 讨论

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又称乳头乳晕痣样角化过度症(Hyperkeratosis of the nipple areola,HNA),是一种罕见病,1938年由 Levy-Frankel首先报告,好发于20~30岁的女性[1],HNA的特征是乳头、乳晕或两者的疣状增厚和色素沉着,单侧或对称,其病变一般局限于乳头、乳晕,2015年Soriano LF等人首次报道了2例双侧广泛的HNA,病变已超出乳晕,累及乳晕周围皮肤,几乎覆盖整个乳房[2]。

图1 患者乳头乳晕外观

HNA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三型:(1)由表皮痣向乳晕、乳头部位的延伸所致,多为单侧,可发生于两侧;(2)伴有鱼鳞病,可为双侧,两性均可患病;(3)痣样型,约80%为女性,不伴有鱼鳞病或表皮痣,双侧乳头、乳晕对称性皮肤色素加深呈暗褐色,乳晕范围扩大,表皮肥厚,粗糙呈疣状突起的暗褐色斑块,沟纹加深加宽,部分加深的沟纹相互混合成较宽较深的线状沟纹,将乳晕皮疹侵害分割成数小片[3]。根据是否有明确病因,Pérez-Izquierdo等人将HNA分为两型:(1)特发型HNA,为病因不明的类型,单侧或双侧发病;(2)继发型HNA,根据基础疾病是局部的或系统性的,又分为局部型和系统型。局部型可以为单侧或双侧,其基础疾病包括黑棘皮病、疣状痣、脂溢性角化等。系统型通常为双侧发病,基础疾病包括鱼鳞病、淋巴瘤、毛囊角化病、慢性湿疹及药物相关(雌激素、螺内酯等)[4]。目前HNA与疣状痣、黑棘皮病良性型及鱼鳞病之间的关系尚有争议,多数认为是一种独立疾病。另外Higgins等人报道了5年(2007—2012年)内25例与妊娠相关的HNA,发现病变多为双侧,并且主要累及乳头,其中17例(68%)患者伴有瘙痒、压痛、触觉敏感或母乳喂养等不适,他们推荐将这些病变描述为“与妊娠相关的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5]。患者往往无肥胖及自觉症状。

a b

HNA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以下因素可能参与发病:(1)内分泌因素:该病好发于青春期后女性,部分单侧病变可在怀孕期间向双侧发展、恶化增厚、扩大和色素沉着加重,这表明内分泌因素在HNA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6]。而且目前也有不少接受雌激素治疗的男性发病的报道[7],这支持雌激素参与HNA发病的观点,但是还没有确切的理论或证据来解释激素水平和HNA发病的关系。(2)药物:迄今有较多药物诱发HNA的报道,除了雌激素、螺内酯等影响激素水平的药物外,也有抗癌药物诱发HNA的报道,如维莫非尼,维莫非尼是BRAF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某些突变体的小分子抑制剂,适用于经CFDA批准的检测方法确定的BRAF V600突变阳性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目前已有多例口服维莫非尼而导致HNA的报道[8],患者可伴有明显的疼痛,但药物诱发HNA的机制尚不明确。(3)长期过度刺激:Kubota Y等人报道了1例33岁的男性,表现为双侧乳晕粗糙、颜色加深,右侧乳晕疣状增厚,首先该患者为男性,无潜在的内分泌疾病或雌激素用药史,不考虑内分泌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其次,在这种情况下,多为单侧发病,该患者却为双侧发病是很特殊的,追问患者病史,10岁时右侧胸部曾被蜂蜇伤,愈后仍觉瘙痒不适,故长期反复搔抓双侧乳房。结合患者有长期搔抓双侧乳房的习惯,考虑其HNA与过度刺激有关,右侧乳房疣状增厚可能是刺激更强所致[9]。(4)HPV感染:刘静穆等[10]报道14例HNA皮损中,经PCR证实,13例HPV阳性表达,HPV的阳性表达率为92.86%。经免疫组化染色证实,HPV总单克隆抗体在14例中有8例阳性,阳性率为57.14%,该研究初步表明HPV感染可能与HNA相关,但尚待进一步研究。(5)遗传因素:HNA患者一般无家族史,目前也还没有遗传方面的研究,但并不排除先天性因素参与发病。

HNA需与黑棘皮病、表皮痣、乳房Paget病等鉴别。黑棘皮病在组织学上可能与HNA相似,但临床表现为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褶皱部位灰棕色至灰黑色乳头状或天鹅绒样增厚,常有潜在的内分泌疾病或恶性肿瘤[3,5];表皮痣发病年龄很早,通常在出生或幼儿期发病,偶尔也在10~20岁才出现皮损,临床表现特殊,多为单侧淡黄色至棕褐色疣状损害[1,3],可扩散到乳晕区域以外,经常遵循Blashcko的线性模式。乳房Paget病一般发生于单侧乳头、乳晕及其周围,呈湿疹样外观,表现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斑片,表面多有渗出性结痂,并可见皲裂、糜烂或肉芽组织,晚期损害向深部扩展时乳头开始内陷、被破坏、甚至脱落,组织病理学特点是在表皮内,特别是在棘层下部出现Paget细胞,基底细胞被挤压在基底膜带与Paget细胞之间,呈扁平带状,即Paget样现象[3]。

乳头乳晕过度角化症是一种良性皮肤病变,通常不影响乳房功能[13],但其外观上的改变可能会导致患者心理问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式,局部外用0.05%~0.1%维A酸乳膏或角质剥脱剂、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类似物,口服维 A 酸类药物、液氮冷冻、CO2激光、刮除术、射频消融和外科手术等[1,3]方法都有较满意的疗效,但容易复发。目前尚无统一的指南和共识,部分学者推荐首选冷冻治疗,相比激光和手术,更经济实惠,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依从性高,也可在短时间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近年报道逐渐增加,迄今为止我国已有约50例有关HNA的报道,但其患病率很有可能被低估了,因为皮肤损害隐蔽,而且通常是无症状的,因此受影响的人可能没有足够的求医意愿。在临床工作中,结合典型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表现,不难诊断HNA,但同时我们应该关注患者间有无与发病有关的共性,为寻找病因及更优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多资料。

猜你喜欢
乳晕角化双侧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乳晕又大又黑能改善吗?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乳晕变黑是病吗?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
环乳晕微切口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