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饲喂模式下规模化舍养肉羊的育肥效果研究

2023-01-30 13:34杨艳付师一王荣民曹华斌杨帆顾瑶周曦文
江西农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补料湖羊瘤胃

杨艳,付师一*,王荣民,曹华斌,杨帆,顾瑶,周曦文

(1.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6;2.江西农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5)

近年来,江西省肉羊产业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2020年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提升规模化养殖水平。传统的养羊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规模化舍饲已发展成为江西省养羊业的新态势。规模化舍饲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副资源以及秸秆利用率,做大肉羊产业中具有巨大优势。湖羊作为江苏太湖流域一带的绵羊品种,成功引入江西省,在规模化舍养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肉用性能也较本地山羊优秀,可广泛用于肉羊产业中。但规模化舍养肉羊也带来了新的技术问题有待研究解决。本文就适用于规模养殖场的三种不同轻简化饲喂模式,对湖羊育肥生产性能、肉品质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探讨和优化饲喂方式,为推广肉羊规模化舍饲的轻简化饲喂模式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产业规模化健康有力转型,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择36只健康无病、3月龄左右、体重20~25 kg的湖羊公羊。

1.2 方法

1.2.1试验分组

按全价颗粒料(A组)、粗料混合+颗粒精补料(B组)、干花生秸秆+颗粒精补料(C组)3种饲喂方式将36只试验羊随机分成3组,每试验组12只,预饲期7天、正式期58天的强度育肥。

1.2.2试验日粮

表1 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2.3饲养管理

采用高床全舍饲养模式,按照羊场常规程序进行消毒、驱虫和免疫。各试验组预饲期和正式期的日粮相同,每天8:00和16: 00分两次饲喂,自由饮水。试验开始之日早上空腹称重,将称重的重量作为初始重。预试期干物质采食量按照体重的5%投喂。随后每天根据前一天剩料情况,调整饲喂量,保证第2次投喂时饲料槽中的有约1%的剩余料量,试验期间每天早上喂料时记录每组羊的精料和粗饲料投喂量和前一天的剩余量。

1.2.4测定指标及方法

宰前活重: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3只羊屠宰,屠宰前禁食24 h、禁水3 h,称重,记为宰前活重。

平均日增重=(末重-初重)/天数;平均日采食量=∑(饲喂量-剩余量)/实验天数;料肉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

胴体重:屠宰放血后,剥去毛皮,去头、前肢膝关节、后肢趾关节以下的部分和内脏(保留肾和肾脂)后,静置30 min后称重。

屠宰率:胴体重与屠宰前活重之比。

W1#=0.6(0.6415,0.1279,0.7428,0.1056,0.0961)+0.4(0,0.5089,0.4449,0.5179,0)T=(0.3849,0.2803,0.6236,0.2705,0.0577)T

背膘厚:用游标卡尺测量第12对肋骨与第13对肋骨之间眼肌中部正上方脂肪的厚度。背膘厚评定分5级:1级<5 mm、2级5~10 mm、3级10~15 mm、4级15~20 mm、5级>20 mm。

眼肌面积:测量背最长肌的横切面,用硫酸纸绘出眼肌横切面的轮廓,采用眼肌面积(cm2)= 高×宽×0.7公式计算。

肌肉pH值:宰后45 min测定背最长肌肉样。在被测样品上不同部位切三个十字口,插入探头,待读数稳定后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瘤胃液pH值:宰后立即在瘤胃上、中、下部各切三个十字口,插入探头,待读数稳定后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1.3 经济效益计算

饲料增重成本(元/kg)=总采食量×饲料单价/总增重

增重效益(元/只)=(活羊实时价格-饲料增重成本)×总增重

1.4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Excel 2010进行初步整理,采用SPSS 25.0软件的单因子方差(One-Way ANOVA)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多重比较采用LSD法。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饲喂模式对湖羊育肥效果的影响

由表2可知,B组的总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高于A组和C组;C组的平均日采食量低于A组,平均日增重高于A组。三个试验组中C组的料肉比最低,为6.81,增重效益最高,为165.93元/只,比A组多46.29元/只,比B组多13.34元/只。

表2 不同饲喂模式对肉羊育肥效果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试验中,发现A组湖羊平均日增重低于70 g/d的3只、C组1只,而B组中未见。

2.2 不同饲喂模式对湖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由表3可知,A组的屠宰率极显著高于B组(P<0.01),C组的屠宰率显著高于高于B组(P<0.05),A、B两组的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A组瘤胃液pH显著低于B、C两组。A、B、C三个试验组的眼肌面积、背膘厚、肌肉pH值差异均不显著。

2.3 不同饲喂模式对湖羊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由表4可知,3个试验组中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6.00%~ 77.03%、灰 分 含 量1.04%~1.10%、蛋 白 质 含 量20.13%~20.27%、脂肪含量1.58%~2.63%,3组间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

表4 不同饲喂模式对羊肉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2.4 不同饲喂模式对湖羊肌肉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由表5可知,3个试验组中A组的磷含量最高,为22.80 mg/kg,高于B、C两组,且与C组磷含量21.57 mg/kg达到显著差异(P<0.05);C组的钙含量最高,为48.57 mg/kg,极显著高于A组的31.00 mg/kg、B组的32.50 mg/kg(P<0.01);B组的铁含量最低,为16.57 mg/kg,低于A组的20.63 mg/kg,C组的20.07 mg/kg,但差异不显著(P>0.05);硒含量、锌含量在3个试验组中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表5 不同饲喂模式对肌肉矿物质含量的影响单位:mg/kg

2.5 不同饲喂模式对湖羊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由表6可知,3个试验组中,B组的棕榈酸含量为26.13%,比A组的23.63%高出2.50%,比C组的25.67%高出0.46%,差异均不显著(P>0.05);B组的硬脂酸含量为19.37%,比A组的15.24%高出4.13%,比C组的15.87%高出3.50%,差异显著(P<0.05);B组的油酸含量为38.73%,比A组的34.50%高出4.23%,比C组的35.43%高出3.30%,差异均不显著(P>0.05);B组的亚油酸含量为11.67%,比A 组的18.53%低6.86%,差异显著(P<0.05),比C组的16.57%低4.90%,差异不显著(P>0.05)。

表6 不同饲喂模式对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2.6 不同饲喂模式对湖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由表7可知,3个试验组间的各类氨基酸含量及总氨基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

表7 不同饲喂模式对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饲喂模式对湖羊育肥效果的影响

不同的饲喂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湖羊的生长性能。从本次试验湖羊的日增重从高到低表现来看,粗料混合+颗粒精补料〉干花生秸秆+颗粒精补料〉全价颗粒料,料肉比从低到高表现为干花生秸秆+颗粒精补料〈全价颗粒料〈粗料混合+颗粒精补料,说明干花生秸秆+颗粒精补料组的饲料转化率较其他两种饲喂模式高。从饲料增重成本对比,3种方式中干花生秸秆+颗粒精补料增重效益略微优于粗料混合+颗粒精补料,而全价颗粒料的增重效益最低。但值得注意,本次试验中全价颗粒料组出现了3只生长速度缓慢的湖羊,干花生秸秆+颗粒精补料组出现了1只生长速度缓慢的湖羊,而粗料混合+颗粒精补料组全组健康。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全价颗粒料中粗饲料长度较短,反刍动物进食太快,不能有效刺激唾液分泌大量唾液,也不利于刺激反刍动物的瘤胃产生反刍行为,反刍功能下降又进一步导致唾液分泌量减少。同时摄入瘤胃粗纤维的长度不足,使得瘤胃精料发酵过快,瘤胃内环境酸碱失衡,最终损害瘤胃发酵功能,抑制了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利用,最终造成动物机体生长发育迟缓。与品种丰富多样化的粗料混合相比,干花生秸秆+颗粒精补料可能因摄入的纤维类型、营养较为单一,不利于满足动物机体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从湖羊育肥期间保障正常瘤胃发酵功能,促进动物机体健康方面比较,粗料混合+颗粒精补料的效果最佳。

3.2 不同饲喂模式对湖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采用全价颗粒料、干花生秸秆+颗粒精补料饲喂方式育肥湖羊的屠宰率相对于粗料混合+颗粒精补料试验组提高了5.29%~5.9%,说明在提高湖羊的产肉性能方面全价颗粒料、干花生秸秆+颗粒精补料方式较优。试验同时发现采用全价颗粒料饲喂的空腹24小时后湖羊瘤胃pH值仍显著低于其他两个试验组。进一步印证了采用全价颗粒料饲喂模式相对于其他两种饲喂模式,在规模生产中更容易诱发湖羊瘤胃酸度过低甚至发生瘤胃酸中毒,影响动物机体健康生长。但不同饲喂方式对湖羊肌肉pH值没有明显影响。

3.3 不同饲喂模式对湖羊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不同饲喂模式对湖羊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没有明显的影响。2%~3%的肌内脂肪含量是新鲜肉的一个理想标准[1]。

3.4 不同饲喂模式对湖羊肌肉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不同饲喂模式下湖羊肌肉钙、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导致此结果可能与此次各试验组的日粮中粗料结构组成不同,动物机体内的钙、磷吸收和代谢利用有差异。有研究指出不同饲料中钙、磷存在形式与其吸收效率密切相关[2],不同植物原料的磷的有效利用率也不同[3]。钙、磷是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矿物元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能量代谢、信号传递等过程有重要作用[4,5]。钙元素是肌纤维形态结构变化过程中的信号物质,磷元素是上述过程中ATP的组成元素。肌纤维形态结构变化直接影响肌肉嫩度。不同粗饲料来源中钙、磷含量的吸收利用及对肉品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3.5 不同饲喂模式对湖羊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粗料混合+颗粒精补料试验组的肌肉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含量最低。可能与瘤胃微生物的氢化作用有关。瘤胃中发挥氢化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纤维分解菌[6],不同粗料来源影响瘤胃微生物菌群[7,8]。肌肉脂肪酸含量与组成是反映肉品质的重要指标[9,10]。试验表明不同饲喂模式对湖羊肌肉中硬脂酸、亚油酸含量有明显的影响,根据试验数据推测饲喂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羊肉的肉质风味与营养。

3.6 不同饲喂模式对湖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不同饲喂模式对湖羊肌肉各类氨基酸及氨基酸总量无明显的影响。

4 结论

不同饲喂模式下,因粗饲料来源不同影响了湖羊的育肥效果及养殖效益。综合考虑育肥效果及动物机体的健康状况,粗料混合+颗粒精补料的效果最佳,干花生秸秆+颗粒精补料效果次佳,而全价颗粒料饲喂效果并不理想。不同的粗饲料来源可能会影响肌肉中钙、磷及脂肪酸含量,从而影响湖羊的肉品质,对湖羊肌肉中的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

猜你喜欢
补料湖羊瘤胃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榆林湖羊养殖技术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树脂型沥青冷补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湖羊及其杂种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差异研究
瘤胃调控剂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反应型冷补料与溶剂型冷补料路用性能对比研究
研究发现湖羊产羔数存在近交衰退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