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红 用技术服务好茶农的“金山银山”

2023-01-31 01:19赵汉琪
中华儿女 2022年12期
关键词:松溪县松溪白茶

赵汉琪

初冬时节,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闽北原料中心下属福建松溪瑞茗茶业有限公司(简称“松溪瑞茗公司”)的九龙大白茶种植基地,仍是一片生机盎然。漫山遍野的茶树一垄垄整齐排列,如同翠绿的波浪上下起伏连绵,冬日的阳光笼罩在茶园上,勾勒出秀美的生态田园风光。正在劳作的茶农点缀其间,有序开展锄草、施肥等冬季管理措施,静待来年新绿满园。

茶园中,有个戴着眼镜的高大身影,正指导着茶农冬季除草、施肥、修剪、补栽,“把冬季茶园管护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来年春茶有足够的茶青可供采摘”。松溪瑞茗公司总经理、福建省科技特派员、中茶公司青年科技特派员叶红如是说。

多年来,叶红扎根基层,发挥专业优势指导茶叶合作社提升茶叶加工技术,建立以松溪瑞茗公司为龙头的“龙头公司+合作社+茶农”茶叶产业利益共同体,帮助茶农脱贫致富,实现产业扶贫,带动当地茶农就业。他也一直履行科技特派员的职责,躬耕乡野,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用自己实践在基层,扎根在农村的精神,为茶农脱贫致富,开启了一扇“科技之窗”。

皖南少年的“茶情结”

山高林密,群峰竞秀,这里是叶红的家乡——安徽皖南山区。这片区域雨水充沛,生态绝佳,加之得天独厚的低山丘陵地貌,特别适合茶叶生长。皖南是安徽名茶最多、种茶面积最大的地区,主要有绿茶、红茶两个茶系,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最为著名。

在安徽中南部,几乎每县都有自己的茶叶产区和工厂。儿时,叶红家中也有几亩茶园,他从小就看着父母在高低错落的茶垄间,娴熟地采茶,还经常有模有样跟在大人后面帮忙。每年春天,叶红都喜欢帮家中采茶,拇指和食指夹住茶树嫩芯向上一提,一叶抱一芽的春意便落入篮中,一天下来,手指都被染成绿色。嫩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提香,上下翻飞之间,春茶的清香便扑面而来。

从小受茶香熏染,茶已经成为了叶红生活的一部分,他对茶也有着独特情结。高考后,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中国茶学高等教育的摇篮——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叶红说:“茶不只是一片树叶,还是一种文化、一门科学,我对茶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在这个学科中多加钻研。”

2001年,大学毕业的叶红从合肥来到福州,入职中茶福建公司。能进入这个在当时已有50余年历史、有着深厚底蕴的公司,他很兴奋,感觉“来对了地方”。刚开始,他被分配到松溪瑞茗公司车间,负责采购茶叶鲜叶和茶叶生产加工的现场管理。每天,他要从茶农那里采购品质合格的鲜叶,送到车间做生产加工,对车间现场的各个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把控。一天工作结束,常常已到深夜,到了春茶季,忙到下半夜也是常事。

任中茶福建公司产品部经理助理后,叶红要经常下乡采购红、绿、花、白茶的茶叶原料,闽北的武夷山和建阳、闽北的松溪、政和,闽东的福安、福鼎,他的足迹遍布省内的茶叶产区,每年下乡少说有二十多趟。出一趟门少则四五天,多则十天半月。福建多山、多雨,旅途中也不乏惊险时刻。一次出差恰逢雨天,在坐面包车去茶园的盘山公路上,车辆打滑,险些滑出路面,一个轮子在悬崖边悬空了。叶红一行只得把车后侧的窗户打开,从窗户里爬了出来,之后又找来拖车把面包车拖上来。

每到一地,叶红都要去茶厂调研生产情况,包括加工工艺、生产设备、卫生环境、品控等等,事无巨细。还要深入茶园,在田间地头指导茶农除草、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手把手将技术传授给茶农和茶企工作人员。叶红时常感叹,下乡感受最深的,就是茶农的友善、淳朴、热情,“当我们用心帮助他们,指导他们茶叶生产的时候,他们的感激之情是十分真挚的”。

2016年2月,叶红离开工作了13年的福州,到松溪瑞茗公司工作。这个由中茶福建公司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2年3月,是生產加工红茶、绿茶、白茶的综合性生产和研发基地。今年是叶红来到松溪的第7个年头,7年间,他引领松溪瑞茗公司深化管理、锐意创新,带领茶企、茶农、茶园协调同步发展。从鲜叶到精制茶,从田间到车间,他身体力行致力于“三茶”茶业发展,始终将“做给茶农看、领着茶农干、带着茶农赚”系在心头。

用科技反哺乡村

1999年2月,福建省南平市选派225名首批科技特派员到乡村开展科技服务,成为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端。来到南平第二年,叶红就向福建省科技局申报,顺利通过审核,成为省级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个非常好的平台,能够把信息、政策和技术带到基层去,既服务了茶企、茶农,又能发挥我们自己的特长,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

叶红对口帮扶的贫困村是南平市松溪县郑墩镇的南坑村,这个山地面积6000余亩的村庄,有近1800亩的茶园,几乎家家户户以种茶为生。由于业务需要,松溪瑞茗公司需要收购大量原材料,用作近年来中茶福建公司大力推广的蝴蝶白茶的生产,所以叶红第一时间深入当地的茶园、茶厂调研,和茶农交流,寻求合作。

很快,叶红发现了问题,当地茶农缺乏茶叶种植技术的指导和培训,一些茶农误用农药导致茶叶农残超标。还有的为提升产量,过度使用化肥,年复一年,造成土壤板结、退化,不仅茶叶产量下降,品质、口感均不尽如人意。茶叶没有销路,茶农收入自然上不去。

“我们茶产业从量变到质变,过去大家都比较在乎产量,但增产不一定增收,现在大家还是追求安全、健康、有品质的茶。”叶红把当地茶农组织起来,办起了培训班。用什么肥料施肥、用什么农药打虫、怎么疏松土壤,讲得面面俱到。有些上了年纪的茶农搞不懂喷施什么农药、如何防治病虫害,叶红干脆委托村里的鹤峰茶叶专业合作社购买安全适用的农药,安排植保员根据茶园病虫害发生情况,把农药给茶农配送上门。次年,南坑村所产鲜叶经检测就已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叶红深知,要想打开销路,还要着力提升茶叶的品质。“白茶加工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萎凋是较为关键的过程,其过程工艺控制好坏直接影响着最终茶叶成品的口感与品质效果。”南坑村地处武夷山脉东麓,属于福建省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四月份春茶季节经常处于雨季,空气湿度大、温度低,遇上阴雨天,用传统的自然萎凋方式制成的白茶品质不良、色泽暗黑,香气低沉、滋味青苦。

2016年,春茶上市之际,叶红引进白茶自动化萎凋房技术,萎凋房中设有水筛、加热装置、循环风机、排湿风机等装置,能有效控制温湿度,显著提高春茶萎凋的品质。正当叶红想广泛推广时,受到来自众多茶农的阻力,他心中焦急,却又无可奈何,“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茶农,观念还停留在‘靠天吃饭,对新技术比较抗拒,十分固执”。

经过一番思考,叶红决定先搞“试点”,他向当地的福建湛峰茶业有限公司和松溪县毅君茶叶加工厂推广了自动化萎凋房技术,效果立竿见影,大大提升了茶企的白茶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附近的茶农闻讯都来参观,赞不绝口,一位年长的茶农感叹“白做了几十年的茶,没想到还有这么多门道”。

第二年,自动化萎凋房技术在南坑村得到了推广,越来越多茶农从怀疑到观望,从观望到尝试。2020年,叶红成功开发了白茶新型自动化萎凋槽,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并进行免费推广安装。他介绍,该自动化设备可加工优质高端白茶产品,用新手段解决了老问题,大幅提升了村里的白茶品质。2022年5月,凭借该茶叶设备创新,叶红获得南平市首批“创新之星”称号。

2021年,中茶公司制定了科技特派员制度,组建了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将茶叶种植、茶园管理、产品研发、工厂管理等先进适用技术及标准及时传送到乡村、企业和农户,旨在帮扶茶区龙头企业培育、加强“三茶”人才培养、补齐产业链短板,解决茶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此政策一出台,叶红又向公司递交了申请,成为中茶公司的科技特派员。

下企业、进厂房、上茶山,已成为叶红的日常工作。为解决茶农最关心的各种技术难题,他因时制宜办起了培训班,春茶采摘前以茶叶初制加工技术为主题,下半年则以栽培管理为主。每次办班,茶农都将教室围得水泄不通,他们说:“叶老师讲的东西实在,操作性强,我们都听得懂。”如今在南坑村,每每提起叶红的名字,茶农们都会由衷竖起大拇指,而叶红也在一直践行着他成为科技特派员的初心——用科技反哺乡村。

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力

福建当地有句俗语,南有安溪,北有松溪。作为福建北部的一个传统茶叶产区,松溪一直苦于区域品牌有历史、有品质、有产量却没有打响品牌知名度,产品附加值低。然而近两年,在科技特派员带领下,松溪茶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茶产业从“一片茶”到“一条链”的多元化发展。

松溪县原是省贫困县,辖区多山、交通不便,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高达75.4%的森林植被覆盖率,使其成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空气湿润、土壤肥沃,适合茶树生长。此前,叶红所在的中茶福建公司长期致力于白茶、花茶的生产和销售,并在松溪建有大型的白茶生产基地。来到松溪后,他致力于利用松溪县优质茶叶资源,打造松溪县特色白茶产品。

叶红了解到,松溪县本地品种菜茶种植面积约有1.5万亩,采用菜茶制成的贡眉白茶是松溪县的主要传统白茶产品,其外形隽秀、香气清鲜、滋味甘甜爽口。他深入松溪茶叶产地,调查了解菜茶种植具体地域和面积,采用栽培管理水平高的茶园所产菜茶鲜叶制成了品质优异的生态贡眉,供给中茶公司销售,让松溪所产的白茶销售到全国各地和港澳东南亚等地区。

九龙大白茶则是松溪县另一特有优良茶树品种,其制成的白茶芽头肥壮、毫香显露、汤色浅黄明亮,滋味清醇回甘,可其市场却一直没有打开。叶红决心助力推广这一“潜力股”,2018年,他响应县农业局号召,利用政府补贴资金,在松溪瑞茗公司自有茶园里新植400亩九龙大白茶,建立起优质高产示范观光茶园,用白茶萎凋新型设备生产出优质松溪九龙大白茶原料,并联合中茶福建公司和杭州龙冠实业公司共同开发松溪九龙大白茶产品,通过中茶公司全国渠道,宣传推广松溪地域特色优质九龙大白茶,力争打造松溪县最优质、最具特色的白茶产品,作为松溪县的白茶名片。

为实现当地产业扶贫,叶红建立起“科技特派员+省侨联下派扶贫第一书记+本地书记”联合工作机制,与福建省侨联下派南坑村第一扶贫书记李雨一起,共同为南坑村绿色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献策出力。他们二人经常深入南坑村田间地头,调查了解茶园管理情况、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在叶红的专业化建议下,2018年,南坑村争取50万元资金帮助大溪尾茶园修建茶园道路,便于村民进行茶园生产管理和日常出行;2020年又斥资70万元修建茶鲜叶交易市场,提升茶鲜叶交易市场卫生管理水平,也便于掌握当地鲜叶交易价格行情。

“近几年白茶行情好,鲜叶不愁卖,收购价格连年涨,我们的收入每年也在涨,一亩每年大概有8000元的收入,科技特派员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茶农淳朴的话语让叶红有了信心和底气,他更加坚定了“一叶富百姓,千万白茶村”的目标,力争带领南坑村茶企、茶叶合作社、茶农发展茶叶种植、茶叶加工和茶叶销售,实现南坑村茶产业全链条提升,实现千万白茶产值突破,以茶产业振兴乡村经济。

三年光阴,一千多个日夜,松溪县白茶产量由过去的全年不到千吨,增长到2022年单春茶一类便近2000吨;曾经2018年的全县茶叶产值4.84亿,到2021年也完成了松溪生态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3亿的蜕变。这张茶产业编织而成的网络,逐渐变成串联起松溪生态茶全产业链发展的脉络,并成为这座闽北小城从鲜为人知到名扬四方的关键。

2019年,中茶公司按以销定产、以产定采的原则,在建甌市成立了闽北原料中心,以进一步加强对茶园基地、原料供应等环节的协同与管控,叶红被任命为闽北原料中心总经理,开始了建瓯、松溪两地奔忙的日子。2021年,“百县·百茶·百人”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进典型公益推选活动在全国开展,获奖名单中,叶红的名字赫然在列。入行21年,和家人异地7年,叶红有遗憾,但从未后悔。这片小小的叶子始终让他牵挂,“只要有需要,我将义不容辞,继续守望这片土地,用技术服务好这座金山银山”。

责任编辑 张惠清

猜你喜欢
松溪县松溪白茶
松溪版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吴明淋作品
绘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松溪内家拳传承路径研究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生态家园 福建松溪版画作品展(晋京展)作品选登
挖掘传统文化智慧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松溪县多功能起垄机的应用示范与推广
松溪秋霭图
加强科技管理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