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机消毒仪对麻醉机内呼吸回路微生物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2023-02-01 11:28翁伟彬盛丹英郑海燕林雪峰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2期
关键词:麻醉机管路肺部

翁伟彬 陈 娥 盛丹英 郑海燕 林雪峰 金 赤 冯 洁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麻醉科,浙江 温州,325600)

麻醉机是通过机械回路将麻醉药送入患者的肺泡,形成麻醉药气体分压,弥散到血液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发生抑制作用,从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效果。麻醉机属于半开放式麻醉装置。它主要由麻醉蒸发罐、流量计、折叠式风箱呼吸机、呼吸回路(含吸、呼气单向活瓣及手动气囊)、波纹管路等部件组成[1-2]。随着临床外科手术的不断开展,医院手术室使用麻醉机的频率越来越高。随着每年实施手术例数的不断增多,麻醉机内呼吸回路的管理成为重要的问题,需要采用更高水平的方法确保麻醉机内呼吸回路的正常无菌状态,以备临床麻醉医生的使用。有研究表明,麻醉机内呼吸回路是影响患者手术后肺部发生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有研究表明,麻醉机内呼吸回路消毒方式对管路的微生物也有着重要的影响[3-4]。为了进一步明确麻醉机内呼吸回路消毒方式对管路微生物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本研究基于临床使用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消毒方式,对麻醉呼吸回路的微生物监测和手术后患者肺部发生感染的情况进行比较,探讨麻醉机内呼吸回路消毒方式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乐清市人民医院使用的20 台麻醉机作为研究对象,麻醉机的型号分别为GE Carestation 620,德尔格Primus,迈瑞WATO EX-55,手术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手术,普通外科手术,骨科与脊柱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手术室目前出现的麻醉机进行编号,并明确各个手术室的麻醉机型号及归属科室,对各个手术室的麻醉机进行编号,建立档案,包括对每个麻醉机使用的手术例数和患者的具体手术时间,麻醉机的消毒时间和麻醉机管路的采样时间登记。采用计算机随时抽样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麻醉机10 台,对照组麻醉机10 台。总共做完820 例手术,其中麻醉机污染45 台,未污染98 台,男性420 例,女性400 例,年龄40~52岁,平均年龄(45.32±5.22)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本研究中纳入麻醉机的型号分别为GE Carestation 620,德尔格Primus,迈瑞WATO EX-55。

排除标准:除以上3 种型号的呼吸机外其他类型的麻醉机。

1.3 方法

实验组:采用麻醉机消毒仪(GE Carestation 620,德尔格Primus,迈瑞WATO EX-55)进行消毒处理,在消毒的过程中通过雾化加湿消毒,残余气体等相关的消毒操作控制消毒程序,一般消毒时间在30 min。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消毒程序进行消毒,根据麻醉机说明书将耐高温、高湿的器械拆卸进行压力蒸汽灭菌。

1.4 麻醉机内部的呼吸回路采样时间及采样部位

1.4.1 采样部位

本研究在通过与麻醉医生、麻醉护士、麻醉工程师的不断沟通过程中,对手术使用结束之后的麻醉机呼吸回路进行评估,评估结束之后,戴无菌手套对麻醉机的呼吸回路进行麻醉机消毒仪消毒,其中安排2 名协同麻醉机消毒仪消毒,其中1 名负责麻醉机消毒仪消毒具体的呼吸回路部件,另外1 名负责采集样本。采样的部位主要包括呼气口端、钠石灰管出口、钠石灰管入口、风箱内侧、吸气口单向阀、吸气口端、呼气口端单向阀等。在采样的过程中防止样本被污染。

1.4.2 呼吸回路采样时间

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手术患者使用结束之后进行采样,然后经过消毒之后再次进行采样,按照上述麻醉机消毒仪消毒的呼吸回路部件进行一一取样。

1.5 微生物监测方法

本研究中均采用一次性使用无菌采样拭子进行采样,采用血平板培养基进行培养,运用细菌振荡器进行操作,采用全自动细菌鉴药敏分析仪进行分析;在细菌染色方面的处理,采用快速革兰氏染液碘溶液、快速革兰氏染液龙胆紫溶液、快速革兰氏沙黄溶液、快速革兰氏脱色液、革兰阴性卡、革兰阳性卡、真菌鉴定卡对微生物进行监测。

1.6 质量控制

本研究中,麻醉机的呼吸回路由麻醉护士进行麻醉机消毒仪消毒和处理或者由麻醉医生和工程师进行麻醉机消毒仪消毒和处理,在消毒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消毒程序进行消毒,如果在整个消毒的过程中,有不合格的情况,需要重新进行消毒。在麻醉机消毒仪消毒麻醉机呼吸回路的过程中,征求麻醉工程师的指导,在采样的过程中,由麻醉护士完成采样,对于细菌培养和细菌鉴定,由检验科的工作人员独自完成。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确保无菌原则,落实手卫生,做到预防隔离,防止采样标本的污染。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细菌及真菌监测情况比较

两组细菌及真菌监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细菌及真菌监测结果比较 [n(%)]

2.2 两组细菌培养阳性例数的监测部位情况比较

细菌培养阳性例数的监测部位比较,分别在呼气口端、钠石灰管出口、钠石灰管入口、风箱内侧、吸气口单向阀、吸气口端、呼气口端单向阀的部位监测取样,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细菌培养阳性例数的监测部位情况比较 [n(%)]

2.3 两组对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情况比较

实验组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对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情况比较 [n(%)]

3 讨论

临床麻醉中经常使用麻醉机给患者以呼吸支持,因而内部呼吸管路容易受到患者唾液、痰液等体液的污染,有呼吸系统传染病的患者甚至会将病菌留在麻醉机内部[5]。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可拯救患者生命和纠正患者生理功能的各类手术不断增加,麻醉机为麻醉科必备设备,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理念逐渐被重视,各级医院麻醉机外呼吸环路已基本采用一次性耗材加呼吸通路滤过器[6-7]。

传统消毒方法因管路位置较深而不易达到明显的消毒效果,在重复使用时,基本不做内部回路的消毒,易造成交叉感染。国外采用拆卸回路、使用专用消毒柜消毒程序很繁琐。麻醉机循环管路接口每天由麻醉护士用500 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麻醉机的内部回路每次使用后用专门的麻醉机内回路消毒机进行消毒[8]。通过以上方法,最大程度地控制了由麻醉机引起的院内感染[9-10]。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感染控制分会于2016年底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有效参与的麻醉医师共1 172 名,其中65%来自全国范围内的三级甲等医院,结果显示,麻醉机内呼吸回路从未进行过消毒和仅偶尔不规律消毒的比率高于66%。单纯使用呼吸通路过滤器并不能完全隔离病原微生物在麻醉机内呼吸回路与患者之间的传播[11-12]。由此可见,麻醉机内回路的消毒对防止交叉感染、完善麻醉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有报道麻醉机内呼吸回路不常规消毒,有一定概率被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格兰阴性菌和白喉棒状杆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格兰阳性菌及念珠菌、丝状真菌、假丝酵母菌等真菌类污染[13-14]。因此麻醉机内呼吸回路消毒和灭菌前后病毒和肺支、衣原体的监测尤为重要[14-15]。

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都是人体皮肤、鼻腔、咽喉部或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但在特定情况下则可转化为条件致病菌。而麻醉机内呼吸回路消毒和灭菌前后病毒和肺支、衣原体的监测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结果也说明采用内回路完全麻醉机消毒仪消毒法对于呼吸回路的消毒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麻醉机内回路消毒的频率相关的研究也不少,有报道麻醉机使用1 d 与7 d 时内呼吸回路微生物污染的程度无明显差异,使用超过7 d 后微生物污染的程度明显增加[16]。对于无传染性疾病的手术患者使用过的麻醉机建议7 d 消毒一次[17]。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对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麻醉机消毒仪消毒法可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综上所述,麻醉机消毒仪消毒法能够降低呼吸管路微生物的残留量,呼吸回路标准化消毒法能够很好的减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麻醉机管路肺部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基于水质变化的供热采暖管路设计
液压管路系统随机振动下疲劳分析
医用麻醉机常见故障的维护与对策分析
医用麻醉机的故障排查方法
硅钢轧制过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研究及应用
麻醉机常见故障分析及维护改进途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拯救营地
美航天服漏水或因管路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