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书家任询考辨

2023-02-02 18:58章世焘
中国书法 2023年12期
关键词:金朝龙岩

章世焘

关键词:金朝 任询 龙岩

任询生平考辨:任询生卒年不详,在《诗渊》作元人[1]。按《金史》记载任询『登正隆二年(一一五七)进士第』,而至元八年(一二七一)忽必烈正式建国号大元,两者相距百余年,按此将任询作为元人是不可信的。另《全元诗》中也收录了任询的《忆郎山》《济南黄台》《浙江亭观潮》《山寺》四首诗作,有学者考证目前在《全元诗》中误收诗人一百0一人[2],其中误收宋金诗人五十一人,然而任询未列其中。根据《全元文》前言中提到的『金元之交的作者,一一九0年及以后出生者,一般入元』[3],则需考证任询是否属于前者。

金朝科举制度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 海陵王出于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现实需求,于天德三年(一一五一)罢经义、策试两科后,至大定二十八年(一一八八)间仅以词赋科取进士。这正给予了任询这类擅长诗词的文人很好的入仕机会,正隆二年录取进士共七十三名,任询位列其中,另有郑子聃、张汝弼、张万公、冯子翼、王启等人,其中郑子聃生于金太宗天会四年(一一二六),其出生时间应与任询相近。

在元好问(一一九0—一二五七)所著《中州集》中也未提及任询的生卒年月,仅提到了『询字君谟,易州军市人。父贵,有才干,善画,喜谈兵,宣政间游江浙。君谟生于虔州……年七十卒』[4]。『易州』今属河北易县,北宋时期属辽国,『虔州』今属江西赣州,任贵在宣政间南下或与金军伐宋有关。据《三朝北盟会编》载:『宣和五年夏四月,金军告还命我师,交割二师,始以兵入之,号曰交割燕山府……金人入燕,燕民破散,悉流移近地……朝廷因分遣诸州瞻之……自并、代、河朔、齐、郓、襄汉间遍之』[5],金人入燕时间在宣和四年(一一二二)十二月,后在宣和五、六年间辽国难民大规模涌入北宋,任询父母或此时被安置在了『虔州』并生下任询。另据元好问《题许汾阳诗后》中所言:『而其字画明昌词人龙岩、黄华、黄山诸公各自名家,世尤宝惜之。』[6]明昌这个年号共七年(一一九0—一一九六),说明明昌年间任询未卒,按任询『年七十卒』倒推,并综上可大致推测出任询出生于(一一二三—一一二七)年间,并卒于(一一九二—一一九六)年间。

任询官职考补:任询官职在《中州集》中记载较为详尽,『历省椽,大名总幕,益都都勾判官,北京盐使,课殿,降泰州节厅』[7]。除这些官职外,未记载任询『宛平主簿』之职,或因是从仕早期官阶较低,遂均未提及。但在《金史》中蔡松年之子蔡珪(?—一一七四)的部分,提到了一件与任询相关的事件:

安国军节度判官高元鼎坐监临奸事,求援于太常博士田居实、大理司直吴长行、吏部主事高震亨、大理评事王元忠。震亨以属鞫问官御史台典事李仲柔,仲柔发之。珪与刑部员外郎王翛、宛平主簿任询、前卫州防御判官阎恕、承事郎高复亨、文林郎翟询、敦武校尉王景晞、进义校尉任师望,坐与居实等转相传教,或令元鼎逃避,居实、长行、震亨、元忠各杖八十,翛、珪、询、恕、复亨、翟询各笞四十,景晞、师望各徒二年,官赎外并的决。[8]

蔡珪入仕早期任职过『澄州军事判官,迁三河主簿』,从军事州级官降为县级官,是否因为此事利用『官赎』不得而知,但蔡珪是天德三年(一一五一)的进士,较任询早六年,按时间来看蔡珪与任询在为官初期就相识。根据大定七年(一一六七)所立《吕氏墓表》记载看,书者任询当时已是登进士第后十年,仍为『承务郎行大兴府宛平县主簿』,而此时蔡珪已为『朝散大夫行太常丞兼户部员外郎』。在此之前,蔡珪『丁父忧,起复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在职八年』,按古代守丧习俗应为守丧三年,但其在守丧期间就被任命为翰林修撰。按时间推算,蔡松年于正隆四年(一一五九)殁世后,蔡珪就立即从三河主簿被调任至中央了,高元鼎事件应发生在正隆三年(一一五八)左右。任询和蔡珪虽曾同时为地方官县级主簿,但任询并没有如蔡珪般可蒙父荫,且在为官初期就受到责罚,这对任询之后的仕途心态有很大影响。《金史·文艺传》中韩昉、吴激、蔡松年、蔡珪、施宜生、赵沨、党怀英、赵秉文、杨云翼、王竞、郑子聃、王庭筠、麻九畴均曾供职于翰林学士院,皆是当时文坛杰出人物。任询虽在金国也享有诗书名气,且才华横溢,但一生仅任职地方官员,这与其政治智慧必然有很大关联。

大定二十三年(一一八三)任询为其岳父郭建所撰并书《大金故奉国上将军郭公神道碑》,残碑已存于青州博物馆。据《山左金石志》记载的碑文内容看,任询对自己官职的描述为『奉直大夫、山东东路转运都勾判官、骁骑(缺三字)』。奉直大夫在金朝为从六品散官名。山东东路转运都勾判官,则因当时山东东路的治所设在益都府,所以在《中州集》和《金史》中均称其为益都都勾判官。但在其他记载中,未曾见任询有『骁骑』字样的官爵。参考时人有见赵沨、赵可的『骁骑尉』,又按《金史》中勋级分类,『骁骑尉』为正六品,且也无其他『骁骑』字样的官爵。所以任询的勋级应为『骁骑尉』,而内容中的『缺三字』或为清人记载有误。另在《表海亭诗》残碑旁的跋刻中,有记『至于骑射骁勇、音律琴瑟、丹青艺巧,靡所不工』,可见任询虽为文官,但其武艺亦不凡。

任询书迹考:目前任询的书作中,纪年最早的当属其破体书《古柏行》,书于正隆五年(一一六0)九月。此作有多个版本,以西安碑林的碑刻拓本流传最广,但因其落款为龙岩,而久不为人知。明代安世凤《墨林快事》云:

古柏行,此石无所考见,相传金日人书。时夷主国中高士,多埋名苟活,观其只书庚辰,即靖节之志。以龙岩题而开碑立石,皆僧号,又似书人亦僧,不可详矣。字出于颜鲁公而峻峭过之,全不作苏米习气,亦行草中特出者。自宋人派盛,而此古气尽散,至今日颓波狂澜甚矣,大抵沓拖处多,而严恪意少,故此等古法,不可不日警诸心也。又有黄花老人王庭筠亦金人,大书四诗亦可,永而刻多俗恶不足录也。

在宋四家书风盛行的当时,任询这件与颜真卿《裴将军诗帖》风格相近的破体书作,足以说明任询学古的见识与能力。王恽在《跋颜鲁公裴将军帖》中称赞道:『盖纯以隶体发其奇特尔,至于诗格雄伟壮丽比之清远等作又何翅十倍曹丕也。』而在《跋任龙岩乌夜啼诗》中对任询书法也有上佳评语:

南麓书在京师为最多,其擘窠大字,往往体庄而神滞。独此帖豪放飞动,超乎常度,而木庵师谓醉后兴逸,妙能天成,岂长沙率尔而颠,字字圆转之意耶!龙岩书在颜、坡之间,然未免有痴绝处。此帖殊清劲可爱,岂得意时书耶![9]

后世虽未能得见此诗帖,但从王恽的描述中,我们仍能感受到此作的雄伟气势和精妙笔法。

《古柏行》除西安碑林本和成都武侯祠摹刻本外,还有一件吴湖帆藏墨迹拓片合卷。此卷本包首题签为『金任南麓草书古柏行真迹神品,梅景书屋秘籍』,钤朱文印『湖帆审定』,可见吴湖帆将此墨迹认定为任询《古柏行》原本。在卷后跋语中吴氏也认为『任南麓书《古柏行》,南宋时曾勒入石,明以来都不知龙岩为南麓别号,每以拓本割去龙岩二字以托鲁公。此真迹之后亦被伧父截去款字,可惜也!』『伧父』为南人讥北人粗鄙的蔑称,这是作为南人的吴湖帆根据曾见截款拓本所武断判定。虽前代拓本或有割去龙岩伪托鲁公,但无非是为在交易中能获得更高价值,这并不能证明墨迹本同样也曾被截去款字。

任詢破体书作仍可得见的还有一件《韩文公秋怀诗卷》,书于正隆六年(一一六一)秋,原作为『绢本,失记尺寸,草书,百四十四行,每诗下有君谋方印。』[10]现真迹已佚,唯见书拓于清道光年间蔡世松所刻《墨缘堂藏真帖》本。此作较《古柏行》更为狂放,其中草书翻转跌宕、迅疾骇人,上承黄庭坚而下启鲜于枢。另有《北宋郭熙山水卷》后跋,是任询唯一存世墨迹,此跋书于大定十一年(一一七一)九月,行书十八行,末署『龙岩题于平凉旅次』。此作书风于『颜』外还添『米』字风格,较前作更为苍劲雄浑,且老练沉实。元好问《跋国朝名公书》将任氏列于金代书法家之首,并评价:『任南麓书如老法家断狱,网密文峻,不免严而少恩,使之治京兆,亦当不在赵张、二王之下。』[11]又在观任询书《柳子厚独觉诗》后题跋云:『龙岩此卷大字,学东坡而稍有敛束,故步仍在末后四行二十二字,如行云流水,自有奇趣。唯其在有意无意之间,故如出两手耳。』[12]此诗卷未有传世,但可知亦是任询晚年精品。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金朝龙岩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金朝酋邦社会形态下勃极烈官制始末
GPON技术在漳州天宝至龙岩蛟洋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试论金朝开国皇帝太祖完颜阿骨打
童迷黑白秀
金朝修建燕京汴京宫城指挥家辽阳渤海张浩
龙岩:“三色”发力 崛起提速
龙岩全面推进“九措到户”打赢脱贫攻坚战役
试析渤海世族家族与金朝皇权统治
金朝与西夏盗窃法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