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育人路径研究

2023-02-02 03:02郑小波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书院育人图书馆

郑小波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图书馆,贵州 贵阳 551400)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是高校的立校之本。现代大学书院制建设是高校发挥育人功能的创新机制,是践行“三全育人”的有效举措。传承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精神,积极推进现代大学书院制创新实践,探索面向高校师生的思政育人路径,是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育人职能的必要行动。高校在推行现代书院制建设实践中,大胆创新现代书院制育人内涵、组织架构、社区空间和育人模式,创造性地在图书馆创建励学书院,是高校图书馆与现代书院制协同创新的积极探索。

一、书院制的形式、内涵与建设现状

(一)书院制的形式与内涵

1.中国古代书院

中国古代书院兴起于唐朝,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直到清朝末年,伴随着新式学堂的陆续创办而逐渐瓦解。书院的雏形是藏书楼,以修书、藏书为核心功能,并因此而得名。中国古代书院在性质上等同于现代大学,在职能上与现代图书馆相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古代书院逐渐具备教育教学、规模性讲学、学术研究与交流、供奉祭祀、议政、文化传承等教书育人和文化交往的功能,积淀了深厚的书院文化与书院精神,形成了独特的育人内涵和育人模式。

2.西方住宿学院

中世纪,欧洲出现一种以住宿区为基本育人单位的高校生活社区管理模式,住宿学院由此萌芽。住宿学院具备较为系统的组织机构和相对全面的育人功能,是集生活和学习为一体的社区组织。在保障住宿的前提下,形成了学习式的生活环境[1]。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混合住宿,有助于学生接触广泛的信息,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打造一种以学习生活为核心的文化共同体。住宿学院借助共同生活空间,积极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发挥生活对学生的通识教育价值。

3.书院制的基本内涵

书院制即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是中国部分高等院校在效仿西方大学住宿学院制度的基础上,融入中国古代书院精神文化和育人内涵,最终形成的一种新型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书院制引用中国古代“书院”这一语义符号,继承中国古代传统书院的精神内核,沿用西方住宿学院的管理制度。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顺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为主线发挥教育功能;继承中国古代书院的文化精神,以文化理念为思政育人的引导方向;借鉴西方住宿学院的管理制度,以育人模式为实践抓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二)书院制的建设现状

1.书院制在中国高校的建设情况

中国最早建立的现代书院,可追溯到1949年由钱穆等学者共同创办的新亚书院,后并入香港中文大学。内地高校则从2005年起开始探索书院制建设,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是书院制建设的探索先锋。近20年来,百余所高校纷纷建设书院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书院教育。2017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是书院制发展的重要节点,其中明确指出,“要探索建立书院制、住宿学院制等有利于师生开展交流研讨的学习生活平台。”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建设,改进了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以专业院系为骨架的大学组织形态,建立了以书院为单元的学习和生活社区,构建了师生共处的新型育人平台,是对学生教育模式进行创新的积极探索[2]。

2.书院制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虽然书院制建设为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助益,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仅在组织形式上模仿西方住宿学院,书院的育人模式并不健全;二是缺乏对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精神文化的传承,导致精神内核空洞化[3];三是师生在书院、学院的角色及观念转变过程中面临困境,导师导学流于形式,育人效果不显著;四是忽略了学生生活社区建设的客观实际,建立交流空间、开展社区教育沦为空谈,实施通识教育的载体功能弱化;五是“书院”与“学院”的衔接与协同不够充分,导致形成“两条线”式的管理体制;六是新增书院的组织机构臃肿,管理混乱或缺位,服务效率低下。上述六个方面的问题,为高校图书馆直接参与书院制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探索机遇。

二、书院制建设助力高校图书馆发挥育人职能

(一)高校图书馆发挥育人职能的困境

1.高校图书馆的育人职能

高校图书馆具有教育的职责和功能,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承担着面向思想政治教育而开展创新服务的育人职责。高校图书馆是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主动支持者,又是思想政治教育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提供者,也是面向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直接推动者,还是开展阅读思政与思政阅读融合的行动研究者,更是“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者。

2.高校图书馆育人的现实困境

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多功能的空间场所、良好的阅读文化氛围和读者服务团队,这些条件为发挥好育人职能奠定了良好基础。高校图书馆经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在履行育人职责和发挥育人功能方面获得积极成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育人模式和实现路径。尽管如此,高校图书馆在开展育人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主动育人的观念不强,主体意识薄弱,对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与发展定位认识不充分,被动式服务较多;二是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与专业学院、其他职能部门协同育人的机制不健全,有的甚至缺乏协同机制,导致高校图书馆发挥育人职能缺乏制度保障;三是高校图书馆还存在业务人手不足、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有限等困境,发挥育人职能缺乏载体平台和有力抓手;四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的育人活动没有形成系统化、常态化的稳定育人模式,业务活动相对分散,服务标准尚未建立,育人的功能未能得到有效整合;五是高校图书馆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好丰富的馆藏、空间等资源的育人元素,尤其是文化价值的引领作用,致使育人职能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二)高校图书馆参与书院制建设的客观基础

当前,书院制经过实践检验,已经被认为是中国高校开展育人的有效机制。高校图书馆有着更好地发挥育人职能的现实诉求,书院制正好能够提供必要的支持。共同的育人目标,奠定了两者协同共建的合作基础。高校图书馆与中国古代书院具有相似的职能与内在关联,为高校图书馆书院制建设提供了精神文化支撑;高校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与西方住宿学院制的生活社区,具有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的耦合,为高校图书馆协同书院开展育人提供了机制保障和现实可能[4]。高校图书馆与中国古代书院一样,都具有文化继承与保护职能,都藏有丰富的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的学术讲座相当于古代书院的讲学,阅读分享活动也能促进师生充分交流。高校图书馆如果能够充分汲取中国古代书院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重塑古代书院的精神文化与育人氛围,就能够更好地协同书院制进行育人。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积极打造的学习共享空间,既能满足师生之间分享交流的刚性空间需要,又能适应高校图书馆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载体需求[5]。第三代图书馆作为共享信息的空间,为高校图书馆搭建阅读社区服务平台,为协同书院进行育人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现实可能。“以知识为主体,目的是促进交流和分享”的第三代图书馆理念,已经成为图书馆创新服务的行动指南。

(三)高校图书馆与书院协同育人的发展现状

“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是公共图书馆主动融合中国古代书院,开展公共文化创新服务的典型做法。大连图书馆于2000年创办的白云书院,是该模式的最早实践者。2014年,伴随着山东省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的热潮,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始借鉴该模式开展传统文化传承、阅读推广、古籍保护等创新服务,形成独特的“高校图书馆+书院”模式[6]。这种模式尽管为高校图书馆与书院的结合,积累了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但并非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高校图书馆与书院的协同育人。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主要以如何服务好书院制建设作为实践与研究的主要课题,但主动且直接地参与书院制建设尚未引起高校图书馆的足够重视。有学者广泛地探讨了书院制育人模式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在书院制育人中的可为空间、书院制育人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路径[7]等相关问题。也有学者阐述了书院制与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相似点,设计了“高校图书馆+书院”系统的育人模式,介绍了书院制构建校园网格化心理干预实践平台和大学生阅读推广育人平台的具体实践。上述研究和探索,为高校图书馆与书院基于共同的育人目标,推进深度高效的协同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高校图书馆书院制建设的育人路径

(一)高校图书馆的书院制建设

1.高校图书馆励学书院的建设概况

(1)建设背景与基础

高校图书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重点,探索创新育人路径和体制机制。2021年,高校抓住建设省级“双高”学校的发展契机,结合高校图书馆发挥育人职能的实际困境,积极探索学院、书院协同育人机制,在学校图书馆成立励学书院,推进高校图书馆职能与中国古代书院精神文化、西方住宿学院育人理念深度融合。

励学书院以高校图书馆为建设基础,充分利用文献资源、空间资源和文化资源,引进知名企业新知书店,建设书院服务阵地。整合图书馆原有的“红枫湖·百家讲坛”等文化品牌,借助世界儿童阅读日等阅读活动和阅读笔记佳作展等特色项目,打造“第二课堂”,建设阅读社区服务平台。依托图书馆原来开设的阅读课程,基于全人教育的育人理念,充分挖掘阅读课程育人元素,建设包括阅读课堂、活动课堂、实践课堂和研旅课堂的进阶式通识课程。依靠阅读课程教学团队和图书管理委员会,建设指导经验丰富、评价体系健全、跨专业融合度高的阅读导师队伍,协助励学书院开展育人工作。

(2)建设目标与思路

励学书院旨在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协同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阅读思政与思政阅读同向同行,探索阅读育人新模式,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全力打造书香校园和文化品牌。围绕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通过实施校本素质特色课程——阅读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知识观和阅读观,培育学生懂阅读、会阅读、爱阅读、用阅读的核心阅读素养。面向学生开展通识教育,让学生走进典籍里的中国,传唱经典、品读名著,营造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励学书院在建设初期探索形成了“123456”的建设思路。所谓“123456”,即围绕立德树人1个根本任务,拓展图书馆、新知书店2块阅读空间,培育阅读导师、专业导师、朋辈导师3支导师队伍,深化通识课程、红枫讲坛、书山寻阅、阅读笔记4项活动品牌,构建资源育人、阅读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5大育人路径,致力于将励学书院建设成为育人成效显著、书香氛围浓厚、文人学者聚集、文化特色鲜明、心灵空间自由、崇尚知行合一这6大特征的特色育人书院。经过不断地完善和优化,最终形成系统的育人模式。

2.高校图书馆励学书院的运行情况

(1)组织机构及职责

励学书院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事务办公室、文化空间建设部、阅读课程教研室、图书管理委员会。综合事务办公室负责励学书院日常事务管理,起草制定书院相关规章制度,配合书院工作领导小组做好改革发展规划;负责财务管理和行政管理事务,协调书院运行事务。文化空间建设部负责励学书院文化建设,书院空间布局整合和优化设计,打造文化创意空间和阅读功能区;负责实体书店进校园活动及主题阅读区打造,图书馆外环境扩展与配套环境建设。阅读课程教研室负责通识课程的开设与管理以及相关教务管理、教研活动,每学期对素养学分进行认定;同时负责导师团队的遴选、聘用、管理与考核。图书管理委员会是学生组织机构,在书院的领导下开展系列文化服务及阅读推广活动,协助阅读课程教研室做好素养学分认定等工作。

(2)素养学分的认定

依照《高校书院制素养学分测评办法》文件要求,励学书院创设了学生修习素养学分的阅读社区服务平台。阅读社区服务平台构建了独特的“坛文化”,旨在传承中国古代书院的精神文化,重塑书香浓郁、名家讲学、学术自由、师生充分交流的传统书院文化。学生可以通过研修表1的项目内容,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阅读素养、学科素养和文化素养,经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相应的素养学分。素养学分累计达到60分及以上者,统一颁发励学书院结业证书。励学书院结业证书是获得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

表1 高校图书馆励学书院素养学分研修平台

(二)高校图书馆励学书院的育人路径

1.加强资源建设利用,筑牢资源育人基础

实现资源正向育人的效果,需要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筑牢思想防线,坚决抵制劣质资源。同时坚持以用为主和服务育人的原则,开展资源建设各环节工作。高校图书馆励学书院紧紧围绕学校高质量发展、学院专业群和书院通识教育建设需要,结合师生读者需求,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和育人智库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资源服务,夯实育人基础和保障。

(1)文献资源建设:建优通识类文献资源,建精学科文献资源,建立特色地方文献资源,建细各类专题文献资源组织,建强思政教育类文献资源,充分发挥文献资源育人的作用。

(2)智库资源利用:盘活现有育人智库资源,整合闲散资源,拓展可用资源,挖掘潜在资源,重视校内外专家学者、道德模范、教学名师、行业能手、社会精英、文化名人、阅读导师等育人智库资源建设、存储和应用推广,做好“行走的育人资源”这篇大文章。深度挖掘和充分发挥大师、名师、导师的育人能量,不断提高“活资源”的育人功能。

(3)信息素养教育:牵头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技能、信息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品质。培养学生有效获取、鉴别、利用、创造信息的基本能力,引导学生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信息评判能力。科学利用信息资源为自身发展服务,养成自我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提升信息素养和网络思政的育人功能。

2.优化导师服务供给,坚守阅读育人阵地

实行导师制是书院育人的典型特征。为避免导师制流于形式,高校图书馆励学书院经过充分调研,结合学校实际,在突破实践困境和机制体制上下功夫,创建并完善四级导师队伍,明确分工职责,优化导师服务供给,坚守阅读育人阵地。

(1)阅读服务导师:由图书馆馆员担任励学书院的阅读服务导师。阅读服务导师除了利用熟悉馆藏资源的岗位优势,为书院的学生提供入馆教育、参考咨询等服务以外,同时具体负责励学书院另外三类导师的遴选、配备、管理与考核工作,并承担着素养学分研修方案设计、过程管理与评价考核等工作,加强图书馆励学书院与学院导师管理机制的联系合作[8]。

(2)通识选读导师:依托阅读课程教学团队,面向全校公开遴选通识选读导师,负责指导学生通识阅读并进行过程管理与评价考核,定期开展阅读微培训或指导讲座。督促学生多阅读经典书籍,学习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加强思政阅读,挖掘阅读思政育人元素,加强政治引领、强化价值导向,发挥阅读育人的正向功能。

(3)专业导读导师:协同教务处、各学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推进专业类书籍导读走进专业教学课堂。每位专业课教师都是专业导读导师,专业课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专业书目导读,并对学生专业书籍阅读情况进行指导、监督与评价,着力培育学生的职业情怀。如师范类专业注重师德培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艺术类专业注重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德艺双馨、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普通专业注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学生经世济民、学以致用、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

(4)朋辈伴读导师:用好图书管理委员会、班级阅读推广委员会、读书会等学生社团和组织,发挥朋辈互助力量,创设朋辈伴读导师。朋辈伴读导师参与指导、监督和评价班级主题读书会,带动身边同学共读经典,形成良性的“从游”现象。励学书院同时利用学长制、“小先生”制和阅读推广人培育等制度,为学生打造共享阅读社区与朋辈互助的新圈层,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分享保持思想活力、启发人生智慧、滋养浩然之气。

3.创新再造主题空间,打造空间育人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主题文化空间是全方位育人的抓手,是书院制育人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然而,部分书院制理念下建设的学生生活社区空间已经“脱域”为物理空间,而非具有育人价值的文化空间[9]。高校图书馆要树立空间资源观,积极转变服务观念,将空间文化创新和文化空间再造结合起来,提升空间服务功能和环境育人水平。高校图书馆励学书院根据现有的图书馆物理空间和校园空间,融入第三代图书馆发展理念,传承古代书院精神文化,创新再造主题空间,打造励学书院空间育人环境。

(1)打造阳明文化励学书院。励学书院传承王阳明在贵阳创办书院讲学的精神,借助龙岗书院的书院文化,运用兼具礼制、环境、审美等文化元素的中国屏风,巧用竹简的书卷造型,利用温润厚重的木雕将《教条示龙场诸生》和阳明先生的画像呈现在图书馆前厅。同时在主题空间里开展阳明文化系列主题活动,旨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浸润“知行合一”的文化精神。

(2)引入悦享文化新知书店。为加快校园实体书店建设,全面打通校园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励学书院创新引入新知书店,再造阅读共享社区服务空间,延伸图书馆服务功能,提升图书馆服务品质,弥补图书馆服务缺陷,深受读者欢迎。新知书店开展的教材回购循环利用、文创产品展销、人文交流分享等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拓宽了行动空间。

(3)建设红色文化思政书房。励学书院协同思政教学部、纪检监察室共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廉洁自律文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红色文化等学习平台和思政阅读主题活动空间。坚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校园学科知识体系,为学校“大思政课”提供支撑保障。

(4)再造本土文化黔籍书屋。励学书院将原本以藏为主的黔籍作家书屋进行空间文化的具象再造,并通过阅读课程与笔记创作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黔籍图书,增强学生热爱本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5)创造共享文化空间体系。励学书院创造鸟巢书屋、图书漂流角、职工书屋、党支部书吧、儿童绘本馆、有声图书馆等空间,致力于构建“大阅读”阅读理念和空间服务网格体系,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创新型阅读共享社区平台。

4.深耕文化传承创新,提升文化育人实效

文化育人是书院实施通识教育的必然要求,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能否有效地传承和创新文化并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是高校图书馆提升办馆效益和立德树人实效的重要标志。高校图书馆励学书院不仅秉承中国古代书院的精神文化,而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贵州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拓宽文化育人的内涵和形式。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励学书院宣传推介并导读《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利用“典籍里的中国”“朗读者”“经典咏流传”“中华诗词大会”等读书类节目资源,让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新文化产品设计与文化传播方式,拓宽文化育人覆盖面,深化文化育人内涵,提升文化育人实效。励学书院联合学生社团,开展中华文化典籍共读、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等相关活动,如汉服展示、诗词朗诵、藏书章雕刻、古籍修复等。

(2)引导学生传承和创新贵州本土文化。励学书院积极编制黔籍图书荐读书目,全面系统地开展夜郎文化、阳明文化、屯堡文化、土司文化、沙傩文化等主题阅读推广、主题文化讲座、通识教育课程和形式新颖的文化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根植热爱家乡的情怀。

5.打造第二课堂平台,拓宽实践育人渠道

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励学书院素养学分修习平台,整合现有阅读实践活动,持续推陈出新,推进制度建设,加强项目管理。有效利用重大活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主题党日、青年大学习等契机,打造第二课堂平台,拓宽实践育人渠道。

(1)校内阅读实践:励学书院持续巩固图书馆现有实践平台,积极开展阅读实践。如清镇职教城东区“4·23读书月”系列活动、“4·2国际儿童图书日”阅读推广系列活动、红枫湖·百家讲坛、真人图书馆、读书分享会、阅读笔记佳作展、“书山寻阅”四季读书活动等,为学生提供锻炼自我、展现风采、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阅读实践平台。

(2)嵌入专业实践:围绕人才培育目标和实践育人需求,励学书院将第二课堂的阅读活动嵌入专业实践。比如,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到敬老院、养老院开展“银龄共读”活动;舞蹈类专业学生对经典名著故事情景开展舞蹈创编和表演;产品设计类专业学生可以围绕阅读推广,开展阅读文创产品设计、展览,以及阅读空间环境设计等应用推广实践。

(3)社会服务实践:积极开展文化服务实践项目,全力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图书馆主动牵头,励学书院搭台,学生“唱戏”,走进社区、乡村和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少数民族地区等,开展送读下乡、基层服务、乡村振兴等文化服务实践项目。协同行业单位、地方政府、社会团体、服务对象和育人主体,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学校四方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拓宽实践育人渠道。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依托现有馆藏资源和服务基础,建设以阅读社区为育人载体的励学书院,突破了以学生生活社区为载体的书院制建设内涵,开启了由生活社区向文化空间的转变与重构,以人文精神导向为核心,为通识教育的书院制模式提供了创新实践案例。书院制的组织形式和育人模式,有效地助力高校图书馆育人职能的发挥,提升和优化了高校图书馆育人的形式、路径、功能和水平。高校图书馆励学书院重拾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精神,借助阳明文化来丰富励学书院精神文化内核,凸显本土文化特色,打造别具一格的阅读共享社区服务平台,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形成资源、阅读、空间、文化和实践“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路径,为书院制建设实践和高校图书馆拓宽育人路径提供有益借鉴。

猜你喜欢
书院育人图书馆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朵云书院黄岩店
图书馆
白鹿洞书院记
飞跃图书馆
去图书馆
书院讲习一例
向书院学习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