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高职劳动教育CIPP评价模型的构建

2023-02-03 13:47刘晓娇王一帆
西部学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劳动育人目标

刘晓娇 王一帆

引言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强调健全和完善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激励与反馈改进功能[1]。

在一系列政策引导与现实需求的双重推动之下,高职劳动教育现状得以大幅转变,发展趋势良好、育人功能得到有效显现,劳动教育基本融于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2]。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高职劳动教育尚处在发展阶段,依然存在诸如劳动教育体系不健全、课程设置不完整、评价制度不完善、支撑保障能力不足、劳动实践活动形式单一和劳动教育的协同育人效应不足等影响高职劳动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3]。针对以上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理论指导,确立劳动教育总目标,结合劳动发展新形态、学生身心发展新特点,遵循教育评价建构原则,构建覆盖劳动教育全过程、全要素的多元评价模型。

一、OBE理念与高职劳动教育目标

美国学者斯派迪(WIllAM G. SPADY)于1981年提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强调预期学习成果为目标导向,将教育全过程向成果聚焦[4]。《纲要》强调要根据劳动教育目标,制定劳动教育评价标准,侧重对学生劳动素养形成与发展情况进行测评分析[1]。而聚焦劳动教育目标、强调劳动教育成果监测的劳动教育评价特征与OBE教育理念倡导的成果导向相契合,引入OBE教育理念旨在锚定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强化劳动教育目标的育人导向作用,确保完成预期劳动育人成果。

二、高职劳动教育评价与CIPP评价模型

(一)高职劳动教育评价概述

高职劳动教育评价是依据《纲要》确定的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具有必备劳动技能、培育积极劳动精神、养成良好劳动习惯与品质的教育目标;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对高职劳动教育的育人路径选择、实施过程、阶段效果监测、育人成效等进行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科学判定过程。其目的是考察高职劳动教育效果,也是强化高职劳动育人导向、促进评价激励、反馈与改进的重要手段。

(二)CIPP评价模型与高职劳动教育评价

CIPP评价模型由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 D. L.)提出,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此模型强调将评价覆盖教育全过程、全要素,通过全方位收集相关评价信息,为决策提供更加全面信息,以实现不断改进、完善相关教育体系之目的[5]。《纲要》中的劳动教育规划实施、劳动教育资源保障、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分别与CIPP评价模型中的四个评价一一对应,促使高职劳动教育评价在内容体系上与CIPP评价模型有较好的适切性。

三、OBE教育理念下高职劳动教育CIPP评价模型的建构要点

OBE教育理念下高职劳动教育CIPP评价模型(以下简称“高职劳动教育OBE+CIPP评价模型”)是一个涉及多要素、广空间的教育评价模型。为确保评价模型顺利达到预期效果,将从建构原则、建构内容与建构反思三个维度对高职劳动教育OBE+CIPP评价模型进行探究,以期探索出具备科学性、有效性、可操作性的劳动教育评价模型。

(一)高职劳动教育OBE+CIPP评价模型的建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高职劳动教育OBE+CIPP评价模型涉及要素多、范围广,因此在评价模型建构过程中要把握好劳动教育性质与基本理念,顺应劳动教育科学化趋势,适应劳动新形态、高职学生身心发展新特点,遵循高职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确保评价模型全过程、全要素的科学性。

2.目标导向原则

目标导向的本质是通过设定一定目标激励个体和组织实现既定目标。高职劳动教育OBE+CIPP评价模型的建构既要明确总体教育评价目标,也要明确评价实施过程中各类具体性评价的目标,确保既定劳动教育评价功能的顺利实现。

3.全面性原则

高职劳动教育评价涉及要素多、范围广,因此需要将相关劳动教育要素最大化地纳入评价模型之中,确保高职劳动教育OBE+CIPP评价模型内容的完整性与评价方式的科学性。

4.多元化原则

高职劳动教育OBE+CIPP评价模型涉及的评价要素众多、种类各异,无法使用一种或几种评价方式进行价值判断,故需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如《纲要》提出的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一致性与有效性。

(二)高职劳动教育OBE+CIPP评价模型的建构内容

1.背景评价指标

选取了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为高职劳动教育OBE+CIPP评价模型的背景评价内容(详见表1)。背景评价是对高职劳动教育外部环境、学生内生发展环境与劳动教育目标的适切性进行科学判定。产业发展趋势的评价目标是适应产业发展需要;而政府部门措施评价则是相关部门发布的推动劳动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其目标是不断优化提升劳动教育政策文件的导向性,推动劳动教育良性发展;专业建设(规划实施)与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是促使人才培养符合当前产业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劳动教育实施与课程融入评价目标则是满足产业发展对于学生劳动素养的新要求,促使学校整体环境符合预期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内生发展的目标是在宏观维度上完成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劳动教育任务,在现实维度上满足高职学生成长成才所需的综合素养。

表1 高职劳动教育OBE+CIPP评价模型——背景评价(目标的适切性)

2.输入评价指标

选取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为高职劳动教育OBE+CIPP评价模型的输入评价内容(详见表2)。输入评价是对高职劳动教育资源供给保障进行科学判定。政府经费支持是学校运行的整体保障;经费投入是高职劳动教育运行的基础与保障,也是激发教师创新劳动教育实践的重要手段,因此健全劳动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是当前高职劳动教育建设的重中之重。劳动教育教师生师比是对劳动教育教师人力资源的量化评价;劳动教育教师梯队建设则是对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专兼职比例、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的量化评价;劳动教育师资规划建设是通过集中学校财力、物力、人力,破解当前劳动教育教师数量少、梯队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素养结构不合理等影响高职劳动教育发展难题,其目标是建设一支梯队配置合理、理论素养高、实践操作能力强,具备良好劳动育人意识的专业化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教育资源建设评价是从劳动教育“硬件”与“软件”两个层面对劳动教育资源供给保障进行科学判定,劳动教育场所设施设备建设包括劳动教学教室、教辅设备、耗材等;劳动教育理论教学建设则是甄选理论教材资料、制定课程大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则是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拓展建立;劳动育人实践路径建设评价是对劳动育人路径选择及其实施方案等进行科学判定,其目标是丰富劳动教育专业化资源,配足、配齐教学场所设施设备,不断拓展丰富劳动实践基地等[6]。

表2 高职劳动教育OBE+CIPP评价模型——输入评价(资源供给保障)

3.过程评价指标

选取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为高职劳动教育OBE+CIPP评价模型的过程评价内容(详见表3),其目标是判定劳动理论教学与劳动育人实践在内容上的一致性与育人成果的有效性。劳动教育教学实施主要包含劳动理论课程内容设置、教学实施;劳动教育理论课程阶段性育人成果是指学生劳动素养(劳动理论、观念、精神等)养成效果的阶段性达成;劳动教育理论教学满意度则是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的认可度,从侧面判定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劳动育人实践,判定内容与标准大致与理论课程相似,但阶段性劳动育人成果上,更加强调学生通过劳动技能实践的量化积累,完成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培养良好劳动精神的质变目标(阶段性育人成果)。

表3 高职劳动教育OBE+CIPP评价模型——过程评价(任务一致性、有效性)

4.结果评价指标

选取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为高职劳动教育OBE+CIPP评价模型的结果评价内容(详见表4),其目标是对高职学生劳动素养、高职劳动教育影响力及育人贡献力进行科学判定。高职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主要对高职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与品质进行形成性(对比阶段评价结果)、总结性地科学判定,其OBE目标是全面提升高职学生劳动素养。高职劳动教育影响力及育人贡献力则是对高职劳动教育发展情况、劳动教师综合专业素养、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和学校劳动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进行多要素的总结性科学判定,其OBE目标是助力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养、打造高职劳动教育典型、提供高职劳动教育的经验借鉴,推进高职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表4 高职劳动教育OBE+CIPP评价模型——结果评价(贡献力、影响力)

(三)高职劳动教育OBE+CIPP评价模型的建构反思

高职劳动教育OBE+CIPP评价模型不仅在评价目标维度上确保了评价模型预期效果的达成;在评价内容上确保了劳动教育评价的正确性、时效性、差异性、多元性、过程性与完整性;而在评价功能上也体现了评价的育人导向与反馈改进作用[7]。这对高职劳动教育教学与育人实践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但也务必正视高职劳动教育OBE+CIPP评价模型存在的难点。例如,当前在选择劳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将劳动教育课程化(完全专业化);劳动教育等同于体力劳动锻炼等问题,这些与《纲要》要求的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存在较大偏差[8]。而在高职劳动教育评价实践维度上,评价内容权重分配、落实落细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刚性约束力等问题仍亟待解决。

结语

本文认为在高职劳动教育评价构建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正确理解劳动教育性质和基本理念;厘清劳动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关系、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的关系、劳动的传统形态与新形态的关系;解析好劳动教育目标内容;遵循好评价构建原则;落实好劳动教育资源保障;统筹规划好劳动教育评价的选取与实施;强化好评价的育人导向、激励与反馈改进功能等。而本评价模型仅在理论维度上提供了高职劳动教育评价的目标确立、内容选择、评价模式与方法,还须通过持续的教育实践进行科学判定与反馈改进。

猜你喜欢
劳动育人目标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