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刘伯坚带镣长街行

2023-02-03 14:09■鲁
铁军 2023年1期
关键词:李德红军革命

■鲁 青

编者按红色遗迹是革命历史的见证,是红色文化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革命老区、红色旧址、革命历史场馆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开设红址寻踪专栏。让我们通过历史文物、红色遗址、烈士墓碑、革命场馆,拂去历史的尘埃,穿越岁月时光,还原历史细节、再现历史事件,探寻革命者的精神密码,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陈展雕塑

大余,8月末的丫山,青山如黛、林木葱茏,山脚下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熠熠生辉,庄严肃穆。

穿过宽阔的大厅,穿过连接二楼的历史景观长廊,我站在刘伯坚等人带镣长街行的一组雕塑前,心灵被深深震撼。长长的镣铐却似一把利刃直刺我的心底,心在滴血,默默无言。馆内有陈毅悲壮霸气的梅岭三章,当年陈毅虽身陷绝境,但终究转危为安,死而后生,而等待刘伯坚的却是戴镣砍头的结局。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

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长镣锁住了双脚,却无法禁锢高贵的灵魂,无法禁锢崇高的思想,英雄的无畏,凛然的正气,蹒跚的脚步,镣声的铿锵,穿越历史烟云,敲击着我这个后来者的心灵,带给我久远的震憾和无尽的长思。

历史是开创者们书写的,刘伯坚无疑是新中国无数开创者中的一位先行者。

纪念馆内肃然静寂,青春靓丽的馆员刘然茹向我讲述当年这段悲壮的历史: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刘伯坚曾要求随主力红军西征,博古不允,要求他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斗争。谁都知道,留下的结局是九死一生。

据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新纪》的说法,他的留下与他是毛派人物有关:“许多人都心神不宁,上面开始拟定种种名单。有些亲属带着衣笼皮箱到老家的村子里,向人们解释说:‘他要走了’……这些传说中没有提及的一件事是:毛泽东已经看见一张内定要留下来的人员名单,上面有许多与他关系密切的人,如他的弟弟毛泽覃的妻子贺怡(毛的弟媳,又是小姨子),毛泽东的朋友、湖南同乡、同为共产党创始人的何叔衡,当过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主席、现已解职的瞿秋白,司令员陈毅,共产党早期党员、毛泽东的支持者贺昌,毛泽东的另一位拥护者、宁都起义领导者刘伯坚,还有许许多多别的人。似乎毛泽东的建议一项也没有被采纳,甚至连他恳求把瞿秋白带着走的意见也没有被接受。只要同毛泽东有关系,都等于领到一张留在苏区的票,而当时留在苏区得以幸存的机会大约只有十成中的一成。”当然,这只是一名外国作家的采访印象。

中央红军撤退前夕,刘伯坚在瑞金见到叶剑英,刘伯坚说:“我留在赣南没有什么作用,还是跟着走吧!”叶剑英面露难色:“他们嫌你婆婆妈妈。”他们,指的是李德几个人。按照他们的说法:“伯坚年轻偏激,不成熟。”刘伯坚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时,对王明的机会主义和“杯水主义”提出过批评,双方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争论。刘伯坚与共产国际代表李德也有过不愉快。刘伯坚第二次赴苏联学习是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而李德1928年也从德国到该院学习。李德来中国后,全盘照搬苏联红军正规军的战略战术,全然不顾中国红军的实际情况,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彭德怀曾雷霆震怒,大骂他“崽卖爷田不心痛”。刘伯坚也曾到瑞金找过他们,汇报前线情况,提出要坚持毛泽东的战略方针,遭到博古、李德等人的批评。并将刘伯坚调离红五军团,到新成立的赣南军区任总政治部主任。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刻骨铭心的日子。在这天李德新娶的妻子肖月华做的一道香酥鸭,李德大快朵颐,吃得满嘴流油。李德因身份特殊,具有西方人的放纵性格,到苏区后不时骚扰红军女战士,不得已由博古做主,由中央局妇委会主任李坚贞动员将红军女战士肖月华嫁给了李德。李坚贞对同乡肖月华说:“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帮助中国革命的领导干部,给他做老婆,是革命的需要。组织已决定你同他结婚。”而正是在这天,中国工农红军发布《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因而这一天被史学家认定为红军长征的起始日。

中央红军主力夜渡于都河,用船和门板架起5座浮桥。刘伯坚亲临架桥工地,送别战友。

夜色中,于都河畔,车辚辚、马萧萧,波浪滔滔,笼罩在一片沉重的阴云之中,爹娘送子妻送郎,儿女牵衣哭道旁。

浮桥两岸人山人海,星星点点的火把宛如千万条火龙;军号声、马嘶声和前后联络的呼喊声汇成一片。成千上万的男女老表从四面八方涌集到渡口来,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和留恋。他们有的给红军送茶水、有的抢着帮部队挑担子、背背包;有不少妇女和老大娘穿行在等候过河的队伍中间,送草鞋、布鞋、斗笠、雨伞,还往战士们的怀里塞吃的东西……

这些要离去的战士都是他们的子弟、亲人,老表们哭喊着:红军呀,你们千万要回来啊!

桥头有冷风吹过,刘伯坚与叶剑英握手告别。两双大手紧攥、紧攥,千言万语尽在这一握中。

新中国成立后,1962年建军节,叶剑英忽有所感,与刘伯坚桥头惜别的情景猛然间涌上心头,叶帅激情难抑,泪目模糊,欣然赋诗:“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雩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故友情深,思念悠悠。

“主力红军西征后,刘伯坚留下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然茹清朗的声音在我耳边响着。

她带我缓缓走过馆内的历史观景长廊,长廊一侧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再现了当年“千峰转不尽,十里万重山”的莽莽油山山脉,深林中活跃着不屈的游击队战士的身影,更有惊心动魄的国民党军队“万人大搜山”的场景,硝烟弥漫,火光阵阵,乌云压顶,电闪雷鸣,刹那间有种亲临其境的穿越感觉……

在蒋介石十几万重兵的围困进攻下,宁都、瑞金、于都、会昌相继失守。敌人的清剿灭绝人寰,“还乡团”“铲共团”“暗杀团”卷土重来,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抓住后,活埋、挖心、肢解、割碎,报复手段残忍……

1935年初,刘伯坚与赣南省委书记阮啸仙、省军区司令员蔡会文、少共书记陈丕显等,率领独六团以及省委、省苏维埃机关、“工农剧社”、红色中华报社等2000余人,转移伤病员、坚壁清野,开始向油山突围。突围激战中,阮啸仙不幸饮弹牺牲。

塘村附近的鸭婆坑山上,刘伯坚率部阻击数倍敌人,掩护战友突围,终因腿部负伤,不幸被俘。此前蒋介石曾悬赏5万光洋,要刘伯坚的人头,并画了刘伯坚的画像,广为张贴。“围剿”苏区的各路国民党军官手中都有刘伯坚的照片,因而他被认出。

刘伯坚被押至登贤县粤军第一团团部,团长李振,钦佩刘伯坚胆识才干,设宴对他劝降,李振说:“刘先生才学,鄙人佩服。中国有句古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而今共党大势已去,先生何必去为那十分渺茫的什么共产主义作无谓的牺牲。”刘伯坚一笑:“李团长,古人也有《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李振又道:“古人还说:识时务者为俊杰,顺应潮流方为聪明人。当今,蒋委员长是一代枭雄,拥精兵百万,一壁河山。何去何从,先生应三思而行。”刘伯坚冷笑:“如今,我半壁河山陷于倭寇,蒋介石不思抵抗,却重兵围剿我苏区民众,助纣为虐,为虎作伥,蒋介石所作所为,不过一独夫民贼行径,倒是李团长应三思而行啊!”

李振不禁摇头:“咳!只要你写一张自白,脱离共党,兄弟我便以性命保你自由。”刘伯坚大笑:“国破如此,人民无自由,沦为奴隶,我焉能贪生怕死,换取个人的自由!”笑声爽朗,余音绕梁。

李振后任国民党第十八兵团司令官兼第六十五军军长,1949年在成都率部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曾在《给中共赣州地委党史办公室的信》中回忆:“刘伯坚、梁柏台被俘后,解至我团部。刘伯坚同志非常善于鼓动宣传,口才很好,曾多次向我宣传革命道理。当时,我认为刘伯坚同志是个人才,曾向余汉谋建议不要加以杀害,应设法留用。”

但铁杆反共的粤军第一军军长余汉谋却要蓄意制造一起骇人听闻的杀人事件。刘伯坚被解至大余后,余汉谋从赣州赶至大余,他不相信共产党员的骨头是铁打的,他要刘伯坚弯下腰来,向他低头。从关押监狱到粤军绥靖公署只有二三百米距离,余汉谋却命将刘伯坚从后门带至富贵巷,再由此转到青菜街,让他带镣示众。

刘伯坚虽腿伤未愈,脚镣沉重,行路蹒跚,却气宇轩昂,正气凛然,脚步坚韧有力,脚步踏在长街上,咚咚作响,震颤人心。回到牢中,他写下著名的《带镣行》和长诗《移狱》。

解放时缴获的国民党档案中有当时的审讯记录,刘伯坚的铿锵话语跃然纸上。对方问:“你们共产党有办法,为什么弄得现在一败涂地?”刘的回答是:“胜败乃兵家常事。古人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革命火种不息,燎原之火必将漫天燃起。”

余汉谋无计可施,怒将刘伯坚杀害。

我站在刘伯坚等人雕塑群像前,眼角微微沁出泪花,某些历史细节深处,说来不忍卒读,一旦翻开,似乎每一个字都带着血痕……

在最后的至暗日子里,刘伯坚给亲人写信,表达对信仰的忠诚和誓死的决心。

3月21日,刘伯坚被押至吉昌会馆的正大殿,他叫军法处长周天民拿来纸笔,给妻子王叔振写了最后一封信。他写道:

叔振同志:

我的绝命书及遗嘱,你必须见着。我直寄陕西凤笙大嫂及五、六诸兄嫂。

你不要伤心,望你们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路线;并要尽一切力量,教育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的革命事业。

我葬在大余梅关附近。

十二时快到了,就要上杀场,不能再写了。

此致

最后的革命的敬礼

刘伯坚

生命的最后关头,刘伯坚想到的依然是革命二字,初心不移。

枪声响了,山谷悲鸣,大余城外的金莲山下,刘伯坚和他的4个战友倒在血泊中,有夜风掠过,似在呜咽。

87年后的初秋,我站在大余丫山脚下这座气势磅礴的纪念馆里,静望雕塑,听着刘然茹深情的讲述,心底似有波涛涌起,心情复杂无以言表。忽然想起鲁迅先生的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脊梁,脊梁!我将这2个字深深地刻画在脑海中。

走出纪念馆,阳光铺洒,红旗猎猎,秀色可餐,一片祥和。

电动车刘师傅将我拉回到大余城内,才知道我住的地方正是在一条以刘伯坚名字命名的大道上,看街上车流人影,门前嬉戏的儿童,广场上跳舞的大妈,怎么也无法把眼前的场景和带镣长街行的场景重叠联系在一起。正是:而今笙歌处,当年血染红。

猜你喜欢
李德红军革命
荡秋千
Mobility matrix of a weakly coupled parallel multi-DIM isolator based on axial force solution①
生机盎然
A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Civil Serva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tivation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