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疆视阈下基层文化治理研究
——基于乌鲁木齐市N社区的实践分析*

2023-02-05 18:19张秀红
新疆社科论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润疆居民基层

张秀红 郭 芸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②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都强调抓基层公共服务建设,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文化润疆是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确立的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③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进一步指出:“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④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开展文化润疆,就是要从根本上切实解决政治认同、人心向背的问题。本文以乌鲁木齐市N社区为例,探索在文化润疆视阈下基层文化治理的价值意蕴和实践指向。

一、基层文化治理的内涵与逻辑

文化治理是以文化为对象的社会治理范畴,既包括把文化作为被动资源的配置管理,也包括把文化作为具有能动性主体的作用发挥。从文化资源配置管理的角度,文化治理包含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健全,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举措。文化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以文化服务为主,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利益为导向,要求最大化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要。

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到深入推进文化润疆,体现了文化治理层次的跃升。文化润疆包含了文化治理内容,要求在新疆增加文化资源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把文化作为具有能动性的功能,并积极发挥这一功能,使其成为增强认同的重要方式。文化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子系统,文化治理能力的提升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既要求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分配,又要求运用文化方式解决社会深层次问题,两者缺一不可。在文化润疆视阈下,新疆的文化治理工作,文化资源的有效分配是基础性工作,以文化为载体或方式解决社会深层次问题、增进认同、凝聚共识是更为核心和重要的。

基层文化治理要把握这样的逻辑:一方面,要让文化供给和需求统一起来,从居民的需求出发,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解决好基层文化资源供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并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要推动文化润疆在基层的实践取得实效,则必须让文化发挥正向作用,注重解决人的问题,协调人的关系,从提升居民对社区的情感认同出发,增强其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多民族城市的基层文化治理,要增强不同民族居民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区文化资源供给,防止外来文化、落后文化、“双泛”错误思潮冲击带来的文化认同偏差。同时,还要准确把握文化软实力“软”与“硬”的辩证关系,在基层治理的基础上,让文化承载治理功能,为社会治理不断注入文化活力、提供文化动力、赋予文化创新力,充分发掘社区居民的内生动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社区居民的价值取向,增强“四个自信”“五个认同”。

二、基层文化治理的价值意蕴

现代国家治理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维度展开,文化治理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一环,相较于经济治理、政治治理等的“刚性”,文化治理体现出“柔性”的特质,文化润疆的“润”字正是这一特质的生动写照。基层社区以文化为载体形式,引领社区居民价值观念、规范社会行为、凝聚社会力量。基层文化治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文化强国和文化润疆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从内容层次来说,基层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公共文化服务需求量的增长,在基层社区建立起适应当地文化发展的文化制度体系日益重要,对文化资源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要求更加紧迫;从能力层次来说,文化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极,是一个国家在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素质。在当代中国,推进文化能力建设必须深化国民教育综合改革,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主体依据,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为中心环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把治理文化发展为文化治理,能够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基层文化治理包括优化基层治理、提升治理能力的内容,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基本的支撑,同时也包括文化能力的提升,在治理方式和治理成效上实现升级。

(二)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具体体现

文化强国的要求是全方位的。首先,最基本的是物质载体,基层文化治理要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建设健全的文化基础设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打造丰富多彩的文化视觉形象。其次,要发掘文化载体背后深刻的思想内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最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推进文化润疆的应有之义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根基稳固社会才能稳定,基层社区必须做好居民的服务管理,让社会个体在社区框架内既安身又安心,这是改善社会生态的根本之举。这里既需要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又需要能够让个体心灵实现诗意栖居的文化环境。一方面,深入开展文化润疆离不开基层文化治理,文化治理是文化润疆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要推动文化润疆和基层文化治理有机结合,找准切入点,提高文化润疆渗透力、影响力。丰富和充实各族群众精神世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根基。

三、从探索到显效:乌鲁木齐市N社区文化建设的情况与成效

(一)乌鲁木齐市N社区文化建设的情况

N社区位于乌鲁木齐市,涵盖三个小区,共3526户10255人,其中常住户3008户8867人,流动人口518户1388人。

随着乌鲁木齐市城市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转变和调整,农村人口逐渐转变为城镇人口,目前该社区常住人口中,城镇户籍1880户5124人,农业户籍1646户5131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社区。

N社区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是典型的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同时,N社区因房价较低,小区容积率较低、绿地率较高,环境较好,吸引老年群体在此购置养老房。目前,N社区60岁以上老年群体1326人,约占社区总人口的12.9%,是老年人口占比较高的社区。

乌鲁木齐市N社区的文化建设探索出了一套适应该社区城乡结合、多民族互嵌、老年人口较多等特点的基层文化治理实践模式,在丰富辖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积极落实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要求。

(二)乌鲁木齐市N社区文化建设的成效

1.社区文化设施不断完善

文化建设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N社区在办公楼内设置了对外开放的文化书屋,文化书屋既是社区居民的阅读室,也是社区孩子们放学后复习功课、完成作业的自习室,深受退休老同志和学生的喜爱。N社区针对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购置的图书涵盖专业知识普及读物、儿童读物、工具书、小说、宣传读物等方面,文化书屋里还放置了简易的运动器材,居民在阅读之余还可以休闲放松。相比文化书屋,N社区活动中心的知晓率和利用率更高,是因为N社区活动中心建在小区居民楼中间,常年对外开放,居民走出家门,抬脚就能出入活动中心,活动中心设有乒乓球台、象棋室等,基本满足了居民日常文体活动需求。

2.居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N社区经常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增强社区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增强基层文化治理的群众性和吸引力。例如,贴近社区居民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组织烘焙主题系列文化活动。发掘社区中有烘焙特长的居民担任主厨,吸引有学习烘焙意愿、热爱烘焙的各族居民,现场手把手教授烘焙技术,使文化活动与居民生活方式相适应,与社区居民实际情况相结合,让社区各族居民在饮食文化的交往交流中充分享受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为载体,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端午节期间,N社区联合物业公司组织各族居民举办包粽子、做香囊活动;利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等组织开展爱国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普宣传、民族团结等主题文化活动,满足各族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3.文化治理工作更加深入细致

N社区将文化治理相关要求进一步细化、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围绕居民实际需求,结合辖区居民的就业创业、健康生活等方面推进文化润疆工作,不断加强文化工作人才的培养,学习先进的基层文化管理理念,提高文化治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文化治理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使文化活动等各方面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通过各楼栋包户干部,将文化宣传内容传递到各家各户,使之家喻户晓。结合N社区老年人口占比较多的情况,经常组织居民开展文体活动,激发辖区居民融入社区文化建设的热情,在服务群众中做到“无事不打扰,遇事找得到,有事好解决”。

四、从问题到方案:从N社区文化建设看基层文化治理的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⑤。乌鲁木齐市N社区在掌握社区文化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利用现有条件开展文化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以满足社区居民文化需求、推进文化润疆为目标,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关注基层文化治理的现实问题,探寻解决方案。

(一)N社区文化建设的现实问题

1.社区文化书屋建设难以有效满足居民需要

对于部分乌鲁木齐市居民而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乌鲁木齐市图书馆距离生活小区相对较远,社区文化书屋则更为便利。一方面,从社区居民对文化书屋的需求来看,解决了社区文化书屋“有没有”的问题之后便是“好不好”的问题,开放便捷、独立设置的文化书屋,内容丰富多样的图书资源,安静典雅、书香四溢的文化环境,用心用情、服务周到的管理人员……居民对于社区文化书屋的需求日益向多样化、高品质化发展。另一方面,从社区文化供给来看,社区由于缺乏空间条件等因素影响,只能将文化书屋设置在社区办公楼内,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管理文化书屋,而由社区工作人员兼任,在文化书屋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图书文化资源、书屋文化环境、文化服务水平供给乏力,知晓率、利用率降低,并不能有效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2.社区文化载体相对滞后

社区文化载体相对滞后是制约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效能不高的关键性瓶颈问题之一。N社区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纽带,地处城乡边界地带,受城市文化辐射偏弱,常规的城市文化辐射面较窄。社区文化载体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方面的载体。这些承载着文化并使之具象化的实体形式越多样、运用的越充分,就越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反之亦然。例如,电影本身可以作为社区精神文化载体,组织居民观影又可以成为社区活动文化载体,N社区居民有观影需求,但是社区没有电影院,无法满足居民在社区就近观影的需求。文化载体建设滞后问题也导致文化内容供给处于浅层次状态。物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致使服务内容更新比较慢,社区服务供给形式单一,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3.基层文化治理的社会资源力量整合不足

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社区干部、社会工作服务站工作人员数量有限,面对繁重的基层文化治理及其他工作,有时存在心力不足的问题,缺乏对多样化社会资源的挖掘和整合,以借力、聚力形成基层文化治理合力,有效提升N社区的文化治理效能。

(二)N社区文化建设的解决方案

功能性社区向文化社区迈进是社区建设的必然,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不能被简单地视为存在即可的居民“文化福利”,更应该被理解为建立在公共性基础上的居民的“文化权利”,基层文化治理工作要求维护居民权利、满足居民需求、依靠居民力量,文化治理模式要求职能部门从单纯管理向有效公共服务转变。⑥乌鲁木齐市N社区针对基层文化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精准对接居民的社区图书文化需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遵循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原则,加强社区文化书屋建设。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要具有公益性和便利性。“通过便利化的文化服务场地促进书房文化的分众传播,在促进居民群众物质富裕的过程中实现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步富有,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有效、能够满足居民需求的阅读文化场所。”⑦N社区文化书屋建设需提供相应的场地、投入专项的资金,加强顶层设计和相关制度建设,筹集社会资金加以保障等。以管委会为单位,划片区建立“共享图书室”,共享公益性文化场馆设施等资源平台,既有利于统筹管理,降低当前以各社区为单位的文化书屋资源要素的闲置率和空转率,又以居民片区为单位设置,实现公益性设施的便利性、基础性等要素,优化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其社会效益最大化。设置专门的管委会文化图书室专干,进行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在专业化管理和运营中树立品牌效应,打造与本辖区特色相结合的品牌图书室。

2.完善基层文化治理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

基层文化治理是一项紧贴百姓、服务群众的工作,相关的工作考核要结合居民的文化需求加以推进,改变文化治理思维,改变文化考核思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细化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既要关注公共文化空间的营建,考核文化“硬件”促进文化服务供给的便民化程度,更要关注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在促进社区各族居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提升价值共识、思想认识、增进认同等方面的实际效果。既要从文化场所面积、文化活动场次、居民参与人次、新闻报道“上稿率”等量化指标上考核评价,又要从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可度、满意度和获得感等方面考量基层文化治理的成效。

3.跟进文化载体建设

结合社区具体情况,有效跟进文化载体建设,优化内容供给,对接群众需求,开展好“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助民惠民服务质量提升活动,运用好“文化”治理功能,推进社区文化服务标准化,让文化建设在基层强起来、实起来。在具体工作中做好文化载体创新,加强数字设备的投放,推动电影等现代化文化载体进社区,在服务群众中提升文化工作效能。

4.有效整合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力量

基层文化治理需要多元力量的参与,协同助力文化治理。党委、政府和社区在履职尽责、保障社区居民参与文化建设权利的同时,要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履行自己的义务,要调动全体社区居民参与基层文化治理的积极性,多措并举,赋能社会组织,借力其他部门,为社区与高校牵线搭桥。新疆高校开设有社会工作、养老服务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相关专业有学生实习、就业等需求。社区干部要主动走出社区,破除需求与供给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障碍,积极促成基层文化治理工作与高校专业实习和就业的有效对接。搭建社区与高校相互成就的桥梁,是基层文化治理整合高校力量的重要途径;社区居民结合自身喜好组建了舞蹈队、声乐队等,用好社区民间文艺组织,为社区文艺队搭桥铺路,居民由社区文艺活动的爱好者、参与者转变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建设者、受益者;社区与婚庆公司合作,有婚庆需要时,社区的舞蹈队、声乐队前去表演,参与商业广场的文艺表演活动等。社区文体活动成为多元参与、多元合作的文化活动,以此破解基层文化治理的“难题”,满足群众的“需求指数”,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五、从管理到治理:文化润疆视阈下推进基层文化治理的实践指向

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文化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文化润疆视阈下,基层文化治理对于推动社区和谐稳定、满足居民多样化高品质的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基层文化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社区基层党组织要把握方向、增进认同、整合资源、深度参与,不断提升政治引领力、思想凝聚力、文化感召力、群众号召力,实现基层文化治理的价值旨归,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品质文化需求。

(一)把握方向:提升基层文化治理的政治引领力

在基层文化治理中,提升政治引领力是首要任务。基层党组织是参与社区治理的核心力量,在推进文化治理实践过程中,要加强对社区各项文化活动的引导和支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新思想指引新实践,基层党组织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提高对文化治理重要性的认识,让文化治理与社区其他重要工作同频共振、同步推进。要提高政治站位,严守政治底线,加强对社区文化活动的监督和管理,防止不良文化思潮的传播和扩散,切实推动文化治理出实效、有实绩。要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升文化治理能力,确保文化建设工作在基层有人抓,为社区文化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增强认同:提升基层文化治理的思想凝聚力

增强认同是文化治理的重要目标。以增强认同为目标,积极探索文化润疆在基层的实践,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样是基层文化治理的应有之义。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文化的思想凝聚作用,搭建社区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平台,增强居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增强居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居民思想凝聚力,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使居民自觉参与到基层文化治理中来,形成共建共享的社区文化氛围。

(三)整合资源:提升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

整合资源是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途径,能够在有限条件下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升文化影响力。基层党组织要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建立共享机制,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居民能够便捷地获取优质的文化资源。要建立公共文化资源整合机制,加强和优化文化资源供给,与社区内的文化机构、社会团体等合作,通过建设社区文化设施、开展文艺培训、组织文艺活动等方式,激发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要挖掘居民自身的文化潜能,引导社区居民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形成多样化的社区文化生态。

(四)深度参与:提升基层文化治理的群众号召力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人民性的深刻体现,贯穿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在文化建设方面,践行群众路线,最鲜明的体现便是群众的深度参与。人民群众是基层文化治理的基础,基层党组织要发挥组织作用,引导居民深度参与文化治理。社区文化发展规划、社区文化资源配置,要通过开展居民议事会、居民代表大会等活动征求居民对社区文化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增强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意识,让居民在文化治理中发挥主体作用。要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参与机制,拓宽居民参与渠道,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创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让社区居民积极主动地深入了解和参与文化活动。要把文化资源与其他经济、社会活动深度融合,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与居民日常利益关联,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五)价值旨归: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高品质文化需求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因此,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是基层文化治理的根本目的和价值旨归。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了解和把握,要关注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变化,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文化服务,提高文化服务的品质和效益,让社区居民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提升居民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素养,提高居民的文化审美能力,促进居民的全面发展,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升文化服务的品质。建立社区文化治理的反馈机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分析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对居民的反馈进行回应和解决,及时了解和解决居民的文化需求,提高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基层文化治理的意义重大,在文化润疆视阈下推进基层文化治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还需要在文化治理实践中不断探索,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基础,优化社区服务内容结构,协调化解基层文化治理矛盾,丰富文化服务供给形式,提升居民文化生活质量,同时在基层文化治理理论上不断创新,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文化治理更持久的助推作用。

注 释:

①⑤《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s://www.12371.cn/2022/10/25/ARTI1666705047474465.shtml.

②《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18-08/22/content_5315723.htm.2018-08-22.

③《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20-09/26/content_5547383.htm.2020-09-26.

④《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强调: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22-07/15/content_5701239.htm.

⑥⑦马洪亮:《文化治理模式下“以人为中心”的城市书房建设研究——以杭州书房建设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3年第6期,第76页。

猜你喜欢
润疆居民基层
文化润疆内涵要义研究综述*
乌鲁木齐文化润疆出版物的调查研究
推进全民阅读 助力文化润疆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石器时代的居民
基于当前环境对文化润疆工程的几点思考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走基层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