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量提质 降本增效
——2022中国电视剧、网络剧发展趋势

2023-02-06 07:27尹鸿张维肖
传媒 2023年2期
关键词:创作

文/尹鸿 张维肖

2021—2022年,中国电视剧和网络剧行业在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的宏观大环境下,配合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宣传任务节点,积极回应弘扬主旋律、强化正能量的要求,同时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和受众心理的复杂变化,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呈现出“减量提质、降本增效”的新常态。随着内容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网标”“剧标”先后出台,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社会效益优先成为剧集创制的必然要求。呼应大时代、唱响主旋律成为制作机构和播出平台的自觉选择。新主流影视剧在现实主义深度和艺术表现完整度上取得突破。“温暖+现实主义”成为创作主色调。融媒时代的微短剧、短剧、竖屏剧、互动剧等新形态层出不穷。前沿科技赋能行业升级,数字藏品、元宇宙等概念丰富了产品类型及营销模式,“大视听”格局逐渐成型。

引导与治理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

电视剧、网络剧行业在引导与治理下,积极配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百年、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党的二十大召开等党和国家重要战略及重大宣传节点。剧集供给端的出品机构和播出平台,在管理部门“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要求下,自觉“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党的二十大召开的主题主线,策划、创作、播出了一批主题宣传、主旋律的电视和网络剧集。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现实题材电视剧52部、1759集,部数和集数均超过播出总量的七成。这些作品大多体现了表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主题走向,其中部分作品成为主流价值与主流市场双赢的“新主流”剧集。

2022年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十四五”中国电视剧发展规划》,为电视剧、网络剧未来五年的内容创作创新与监管、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国际传播、改善行业风气等方面确定了方向。2022年6月、9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相继推出“网标”和“剧标”,预示着网台统一导向、统一标准,统一尺度的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格局进入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新阶段。

随着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转变,疫情影响下宏观经济走低,相关主管部门建立了相应的纾困服务体系,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被纳入扩大实施缓缴政策的困难行业范围,剧集的生产力受到显著影响,全国电视剧、网络剧备案和许可发行沿袭了自2018年以来的“持续减量”大趋势(如下图)。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公开数据,2021年全年电视剧备案量总数498部,同比2020年的670部下降25.67%;2022上半年电视剧备案量247部,同比2021年上半年的240部变化幅度较小。2021年许可发行的国产电视剧数量同比下降3.96%,2022年上半年许可发行的国产电视剧数量同比下降16.47%。2022年1—9月网络剧上新167部,相比于2021年同期同比减少15.23%;2022年1—9月网络剧有效播放量374亿/次,相比于2021年同期减少21.76%。

图 2018—2021年全国许可发行国产电视剧数量

在长剧集生产和播出减量的同时,网络微短剧2021—2022年备案数量则稳步提升,代表着又一新形态剧目站在了行业风口上。2022年3月份以来,微短剧备案部数连续7个月超过250部,根据广电总局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数据显示,机构制作微短剧数量相较于2021年同期实现了超500%的井喷式增长,由于成本可控、形式灵活,微短剧在创作上也具备更多元的尝试,2022年5月、6月都有超过400部网络微短剧在广电总局“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中通过登记且取得规划备案号。短剧、微短剧适应了新媒介、新场景、新受众、新需求的变化,开始成为重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现象。

整体来看,全年的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播出,从量上看有所减少,但是无论是市场反应还是专业评价,这一年头部剧的创作质量和传播效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开年的《人世间》成为年度最受关注的现实主义长篇剧,《功勋》等电视剧延续了建党百年的主题,为“二十大”召开营造了文化氛围;《幸福到万家》《大考》《底线》等主旋律题材电视剧,突破了公式化、概念化的模式,在叙述方式、话语修辞、人物塑造等方面有了新探索;年末的《县委大院》更是敢于触及政治生活的复杂性,塑造了“不忘初心”的基层党政官员群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与此同时,《风起洛阳》《开端》《梦华录》《重生之门》《风吹半夏》《天下长河》《唐朝诡事录》《点燃我,温暖你》等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古装剧、悬疑剧、青春剧、历史剧,均体现了中国剧集创作生产的多样化探索,体现了减量提质的实际效果。

温暖现实主义与建设性IP改编成效突出

本年度的剧集创作,现实主义题材取得了突出成就。比如,表现农村精神和物质“双脱贫”的《幸福到万家》,表现高考背景下青少年成长和教育观念变革的《大考》,表现基层法院工作的《底线》,以及开年的《人世间》和年末的《县委大院》。这些作品,大都体现了四个主要特点,一是从家庭苦情、家庭伦理题材扩大到了社会公共领域,表现县城政治、乡村治理、社会教育理念、大时代变迁,等等,延伸了现实主义题材的广度和深度;二是敢于触及社会的敏感话题、尖锐矛盾,如干群关系、党群关系、裙带关系、官员腐败、社会阶层差异和对立、执政理念、乡村传统、高考,等等,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深度;三是将重心下沉,主人公都是处在基层风口浪尖的普通百姓和基层干部,从而改变了过去那种大都市、高端生活、白领风格的氛围,农村、扶贫题材剧也打破“老破穷”的套路,改变了那种“伟光正”英雄模范人物的塑造模式,具有更强的现实主义代表性和典型性;四是体现了一种积极的、发展的价值观念。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什么样的千曲百徊,这些作品都没有停留于悲悲戚戚、恩恩怨怨之中,而是呈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家庭的温暖和关怀、个人的成长和改变,有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创作态度。现实主义的尖锐度与社会进步的温暖性相互结合,突破了家庭现实空间的题材和主题,从而被一些评论者认为呈现了一种“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

不同题材、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剧集创作本年度都出现了一些代表性作品,特别是一些网络IP改编的剧集也出现了新面貌。根据云合数据榜单全网剧集正片有效播放量数据统计,2022年网络剧播放量Top50中,IP改编数量同比2020年的62%、2021年的56%回升至64%,非IP改编数量轻微下降至36%。这些改编越来越明确地体现了价值观主流化、艺术创作精品化的趋向。近年古偶剧受“限古令”影响市场式微,直至2022年暑期档,改编自元代关汉卿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的《梦华录》等出圈作品出现,证明精品古装剧具有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可能性。本年度的《雪中悍刀行》《风起陇西》等剧依托家国同构的宏大叙事,构建“江湖与庙堂”的历史厚重感,古装剧呈现出古朴凝重的东方审美。悬疑剧、刑侦剧频频出圈,《重生之门》《冰雨火》《警察荣誉》等剧扎根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呈现强悬念、强奇观,建立与年轻观众更紧密的联结;李胜利在剧评《〈警察荣誉〉:日常生活美学的亲民之处与艺术魅力》一文中提及“该剧在生活性与戏剧性的交融中完成了基层警察群像塑造”放弃了“众星拱月”的常见人物设置方式,改用了“平行群像”的方式,叙述一众普通警察的人生日常,引领该类型新的生产风向。开年爆款《开端》作为国内首部主打“时间循环”的概念剧,搭建广义的“无限流”叙事,抽丝剥茧探讨社会话题;《天才基本法》也尝试“多时空、平行世界”设定,这类“实验探索剧”主打“高概念,反套路”,突破传统国产剧类型边界,在软科幻、跨时空、视游融合的包装下展开叙事,同时具备一定现实关照,契合了大众接受度与情感认知。年末的《点燃我,温暖你》则将原网络小说《打火机与公主裙》中的亚文化因素、甜宠元素大大淡化,强化了双向奔赴的爱情观和逆境成长的人生观,体现了网络文学改编的建设性态度。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本年度的剧集创作不再仅仅依赖于网络文学,而是不少精品力作改编自严肃文学或文学性较强的通俗文学作品。这些年,从《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到《装台》,严肃文学改编的电视剧出现了不少年度优秀作品(见表)。《人世间》则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百万篇幅的鸿篇巨制。文学性,成为剧集创作精品化的一种素质。文学中故事的厚重感、人性的复杂性、情感的深度、审美的意蕴、文字的风格,都为剧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宝藏。正如王一川在《中国式心性现实主义范式的成熟道路——兼以〈人世间〉为个案》一文所指出,文学为电视剧改编奠定坚实的故事、人物及其思想题旨基础,而电视剧擅长把它们改造成为普通公众乐意接受和喜爱的影像系统;文学可以受到文化人群体欢迎,电视剧可以扩展到巨量普通受众中;当电视观众受到震动而愿意回头捧读小说时,小说确实可以提供电视剧所没有的文学底蕴去抚慰人。文学的影像化、影像的文学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精品剧的艺术品质和思想内涵,为文学与剧集创作的更深度融合开辟了通道。

表 2021—2022部分改编自严肃文学的电视剧作品

“未来电视”与“大视听”趋势

2022年7月,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年中推进会在京召开,会议提出:加快推进“未来电视”战略部署,努力构建“大视听”发展格局。“大视听”格局下,电视剧、网络剧已然成为“文化强国”和“视听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创作端、发行端还是播出端,将不再拘泥“网台之争”“长短之争”“类型之争”,视听的融合与形态的分化将共同改变未来的剧集行业。数字经济时代应当构建“大电视”概念,电视媒体应当转变观念放弃原有的电视机本位,正如学者张宏伟在《数字经济时代我国电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管窥》等文中认为,将经营范围扩展为泛电视领域,切实从数字技术出发深度挖掘“电视价值”,探索有效的融合方式。金霄、刘永昶等在《电视剧衍生短视频的版权边界及运营策略》文中同样提及,电视与网络应逐渐从竞争走向深度互动,形成头部作品网台合作、类型作品网台互补,“引导电视剧衍生短视频在电视剧版权运营中将资源竞合转变、达成流量的置换共赢”的发展态势。“大视听”格局下,电视台与网络视频平台发展联系紧密。

“大视听”将在电视、网络、长视频、短视频、沉浸、互动,乃至元宇宙等各种形式、形态、类型的创新和组合中,不断带来剧集创作的新领域、新元素。全球范围内,“元宇宙”成为文娱产业面对未来传播形态,探索行业新盈利增长点的重要手段,诸多影视制作公司将“元宇宙”概念引入剧集的创作、营销和产业布局中。影游融合电视剧借用“元宇宙”概念实现时间的具象化和空间的虚拟化,使叙事有了更多表达的可能。例如,电视剧《开端》使用了游戏的“读档叙事”和“时空循环”,架构了无限流流的设定,完成了实验类型探索。剧中角色虚拟化,以影游融合电视剧为代表;创作虚拟角色,启用虚拟演员,一定程度上能为电视剧制作规避风险,不受限于物理世界限制的特质,视听呈现具备科技感、未来感。“数字藏品”“虚拟角色”成为元宇宙概念在电视剧产业中的重要载体,以电视剧《梦华录》为例,剧播期间通过“虚拟角色+虚拟社区”模式搭建起“作品元宇宙”,在剧播后仍然能够吸引受众注意力,形成长尾效应,延长电视剧生命周期,使得IP以数字化的形式长存。

“大视听”也将改变剧集播出原来的渠道、窗口、介质的界限,会根据用户消费需求更加细分化、精准化、智能化。学者韩琦以电视剧《梦华录》为例,总结出该剧热播期间多条以IP衍生产品的开发为剧集本身增加曝光度、热度的营销路径,比如,与喜茶品牌联名推出与剧中茶百戏和紫苏饮子相呼应的饮品,推出联名汉服、线下古风集市等并在社交平台通过意见领袖引发打卡潮。此外,“爱奇艺围绕《人世间》原著人物命运解读”“优酷x锦鲤拿趣,推出《觉醒年代》《与君初相识》《沉香如屑》衍生潮玩”等营销典例也颇具巧思,以“大视听”思维加强衍生联名、影知联动、点映礼等新型互动营销方式的路径经验,不仅可以扩展原创的品牌价值,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反哺收视率,外延剧集影响,甚至创造一种多窗口、多平台的文化现象。

“大视听”甚至也在改编着中国剧集国际传播的渠道和方式。虽然剧集在国际市场的传播也受到疫情和逆全球化趋势的多方面影响,但国家管理机构依然扶持鼓励国际传播、中外合作,各剧集的出品机构,特别是流媒体平台都积极走出去,扩大了剧集的海外影响。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周菁认为,随着中国出海新媒体平台影响力的逐步加强,中国电视剧传播呈现“海内外同步化”特点,过去“国剧出海”过度依赖海外电视频道、视频平台的状况已经大为改观,中国视听新媒体机构的“造船出海”能够搭载大量优质电视剧走出国门,走出去的自主性、程序化进一步加强。国剧出海从单一的“内容出海”,升级为IP出海和模式出海的多途径“复合出海”,同时通过合作制片的方式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剧集,形成了更深层次的国剧多途径价值开发。

无论是从行业管理还是剧集创作,直到播出和上线,剧集的规划、策划、创作、生产、传播和推广,电视、流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都呈现出越来越紧密的内在联系,联合出品、联合播映、联合推广已经成为常态。虽然传统国有媒体与商业媒体之间、国有体制与民营体制之间,在深度融合和重组方面还面临许多规制上的限制,但是“大视听”的基本理念已经开始形成,共赢是行业的共同愿景。

结语

应该说,中国的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2022年的发展态势来看,未来的剧集创作生产会继续强化七大趋势,一是创作导向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题材、样式和审美会产生更加全面的影响;二是题材重心方面,与时代同行,呼应大主题、唱响主旋律将成为持续的创作要求;三是行业格局方面,减量提质、降本增效会成为新常态,追求社会效益优先成为必然选择;四是创作方法方面,温暖+现实主义正在成为主色调,现实主义的深度、广度和厚度将决定艺术成败;五是历史态度方面,尊重主流历史观和历史认知成为红线,历史古装题材应具有明确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意识;六是行业环境方面,舆情、市场更加敏感和不确定,行业具有更强的社会整体关联性;七是发展方向方面,中国式故事、精神、话语、类型的探索和创新会更加成为自觉。当然,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深入现实生活、尊重艺术规律、回应时代诉求、紧跟媒介发展,追求较大的思想深度与意识独到的历史内容,与情节、细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相统一,满足大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提供一种向上、向善、向前、向美的精神力量,都将是剧集创作未来的方向。

数据说明

1.本文数据统计日期除特殊注明外,均取自2021.9.16—2022.9.15。数据来源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云合数据。

2.本文榜单根据2021.9.16—2022.9.15云合数据全网剧集正片有效播放统计,综合有效点击与受众观看时长,去除异常点击量,并排除花絮、预告片、特辑等干扰,真实反映影视剧的市场表现及受欢迎程度。

猜你喜欢
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创作鉴评
当创作不再是幸福的事时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场说来就来的雨》创作谈
纳兰词对当代词创作的启示
诗词创作“三要”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