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23-02-06 20:21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文化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课题,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讨论,并产出了很多研究成果。该研究课题覆盖面较广,既包括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宏观分析,也包括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风俗习惯、文学作品等关于语言及文化特征的具体介绍,还包括语言的多种社会功能,以及文化对语言形式产生的影响。

《语言与文化论坛》为综合性人文学术出版物,由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主编、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本出版物坚持以会通中外语言文化、关注学科发展前沿、注重基础应用研究、促进人文学术交流为宗旨,探讨不同语言与文化理论,交流最新研究动态,挖掘语言与文化的多元化特征,弘扬地方文化,紧抓社会热点,凸显栏目特色,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论坛特稿”栏目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展现最新学术成果。《长三角抗倭碑刻〈重建常熟县城记〉研究》一文对长三角地区的抗倭碑刻《重建常熟县城记》的内容与传世文献的互证互补关系进行解读,并对抗倭战争中“海禁”政策转换与长三角“滨海城防”战略的关系提出新见解,此文还依据碑文记载对《明史》等传世文献中关于常熟县城防相关历史人物的列传做了校勘,补记了知县王和常熟县军民共同抗倭守护家乡的英雄事迹。《男子气概思想内涵和社会价值的文化学解读》一文主要通过对文化人类学、文化历史学和文化心理学3个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和学术思想进行理论细读和梳理,反观了文化学在男子气概研究方面的学术贡献,审视了男子气概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的文化状貌、男子气概的文化内涵、男子气概备受文化重视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以及男子气概的证明与文化存续和繁荣之间的关系,希望对读者重识男子气概,并了解学界对男子气概的研究有所启示。

“语言学研究”栏目着重探讨不同语言与文化的理论。本栏目共收录11篇文章。《英语中识解气象经验的属有过程小句:以snow现象为例》一文以snow的天气现象为例,对英语语言中识解气象经验的属有过程小句进行了分析。《汉语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指称修正行为对比研究》一文中,作者以故事讲述及自然会话为交际任务,探究6—7岁汉语自闭症儿童与相匹配的正常儿童在不同交际情境中的指称修正行为。基于上述2种语料的对比分析,作者发现自闭症儿童的指称行为存在一些特异性,并提出一个初步的针对汉语自闭症儿童指称交际障碍的干预措施,期待提升该类儿童的交际能力。《基于声旁的字根排检法创新研究》一文从“空间地位、串联汉字的能力、理据性”3个方面逐一论证了基于声旁的形序排检法在汉语类辞书中的优势及应用前景。《“是VOV的”构式分析》一文指出“是VOV的”原本是“是VOV的结果”的省略,在经济性原则和象似性原则的作用下逐渐规约化和构式化。伴随着规约化和构式化,构件“是”和“的”发生语法化,“是”由判断动词演变为强调副词,“的”由结构助词演变为语气词。《现代汉语时间移动动词的隐喻表达与意象图式》一文通过认知模式的意象图式研究了现代汉语表时间移动的动词是如何引用隐喻机制来表征的。文章通过隐喻机制,把抽象概念的“时间”认知为可移动的物体,并通过意象图式来观察“时间”的移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行业名称类术语条目指瑕》一文通过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行业名称类术语条目的收释情况,指出《现代汉语词典》在系统性,释义表述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概念认识的及时性几个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提高行业类术语条目的编纂质量,更好地发挥《现代汉语词典》在术语规范方面的作用,文章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各行业分类标准的关注,积极地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密切的沟通与交流。《人际投射——评价意义潜势扩展的机制》一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投射系统为理论框架,以人际投射为切入点,分别从情态和语气系统考察了人际投射扩展评价意义潜势的机制。文章指出,人际投射作为一种重要的话语策略,为表征多元而细致的评价意义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人际框架。《“”考释》一文基于“以形索义”和“因音求义”的方法对绍兴方言中的“”一词进行了考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хаос观念场》一文运用观念分析法和观念场理论,以各类词典释义、语料库语料、文学作品为基础,分析观念хаос的语言表征和内容,并为其构建观念场。《基于语料库的企业话语案例分析》一文从语料库文本层面阐释了经济话语在企业形象塑造中的作用,以期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推动中国企业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简单性追求中的本体论危机:以乔姆斯基的语言研究为例》提出简单性追求的本体论危机是理想化研究策略过度运用的结果,它在客观上提醒读者自然本身是复杂的,读者应该对自然的复杂性报以敬畏之心。

“外语教育教学研究”栏目注重基础应用研究。本栏目共收录9篇文章。《新文科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发展研究》一文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研究新文科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的创新发展模式。文章认为,商务英语专业作为外语专业在新文科背景下应该遵循以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联合优势学科开展跨学科合作,融合新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新文科外语专业创新策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围绕这种策略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跨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培养、商务英语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这是新文科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发展的有益尝试。《教师教育质量模糊评价路径研究——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为例》一文基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提出使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主张对评价标准进行量化处理,构建教学质量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绍兴地域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一文以绍兴地域文化为例,分析地域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具体的培养路径和解决策略。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定向动机流核心特征个案研究》一文中,定向动机流显著特征的有效性在中国外语语言学习语境中得到了验证,这为保持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一文认为教师作为课堂思政的主力军,其思政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立德树人”的效果。外语教师思政能力的提高应该涵盖教师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教学素养”3个部分内容。同时,文章提出思政育人效果评价是保障外语教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有效机制和必要环节。《培养思维能力的英语阅读教学任务设计研究》一文尝试从阅读流程和思维能力类型2个方面着手寻找阅读、思维及任务型教学的契合点,从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3个阶段,以及逻辑思维、整体思维、分析思维、联想思维和推理思维等不同思维类型角度寻求较理想的任务设计,最后得出有效融合思维能力培养的英语阅读教学任务设计思路。《大学英语教材的文本可读性研究——以新目标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第一版)为例》提出文本可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所以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更多地关注所选文本的可读性。作者希望本文能给编者、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基于构式语法理论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设计》一文认为基于构式语法理论的教学新策略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语法学习和外语使用,帮助学生提升外语认知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新文科视域下外语专业发展路径探析》一文首先分析了新文科的内涵与特点,其次阐述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专业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最后提出了未来外语专业的发展路径。

“青年学者园地”栏目鼓励学术创新,呈现出多元化的学术成果。本栏目共收录9篇文章。《新时代共同富裕观的历史演进、基本特征及其当代价值》一文指出在大步迈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代,新时代共同富裕观具有历史传承和时代元素的双重特征。共同富裕观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历史传承的内涵特征与高质量发展、“五位一体”和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协调发展等先进理念的充分融合与创新中。《模拟法庭课程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课改理念与设计》一文依据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我国法学专业教学的现状,从模拟法庭特色实践课程的推进出发,论证课程改革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教学提供参考。《推进国际营销服务公共平台发展探讨——以世贸通中东欧营销促进服务中心为例》一文探讨了国际营销服务公共平台的含义及入选资格条件,并以入选单位世贸通中东欧营销服务中心为例,总结、提炼了中心运营情况及其提供的营销、物流、仓储、品牌、售后、信息化一站式全方位外贸服务。结合“一带一路”、中国—中东欧“17+1合作”机制、中美贸易摩擦等背景,进一步探讨了国际营销服务公共平台给中小微企业带来的影响。基于我国国际营销服务公共平台现有问题,从宏观与微观2个层面提出了推进其发展的对策和建议。《长三角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应用型地方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研究》一文提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区域内高等教育机构实施错位竞争和协同发展是对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积极回应,是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地方高校要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前提下,统筹各自的新商科专业设置。应用型地方高校的新商科人才培养,要在科学设置、合理布局本校商科专业群、课程群的基础上,通过坚持开放办学、产教融合,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等途径,整合教师、课程等各类教育资源,拓展学生校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新商科人才,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合作共赢。《讲好“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一文提出高校应积极开展系列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能力培训活动,组建校地融合实践教学团队和加强教师的网络媒介素养培养,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新文化地理学视域下〈非洲的假面剧〉镜像中的乌干达意象》一文试图从新文化地理学入手,通过分析游记中大量关于景观设施、宗教信仰和当地人民文化生活的真实记叙,重点观照游记镜像中的乌干达意象,对乌干达进行“地方”构建,分析人与“地方”的文化和情感联系。《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下〈蛙〉文化负载词英葡翻译策略研究》一文从社会翻译学布迪厄理论视角切入,以美国译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和巴西译者何觅东(Amilton Reis)对莫言作品《蛙》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为考察对象,对比作品中惯用语和歇后语在英、葡2个语种译版中的翻译效果,进而阐释2位译者如何基于译者的惯习、资本和场域采取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以实现文化负载词的跨文化最大美学价值。《从阿契贝的〈瓦解〉看文明的冲突》一文认为阿契贝的作品对西方文明产生质疑,启发读者重新思考人类文明的定义。在百年变局的当下,探讨文明冲突的话题更为必要。《网络玄幻小说的代际审美》一文提出网络玄幻小说与主流文学之间的审美差异性,不仅是因新媒介的出现,更是青年与父辈之间的审美差异性所导致的,即代际审美影响着中国网络玄幻小说的审美生成。这种代际审美差异虽不是“天差地别”的表现,但也折射出青年人迥异于父辈的创作思维。

《语言与文化论坛》收录的论文理论多元,视角多样,既反映了当代语言与文化研究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也符合《语言与文化论坛》多元化的宗旨。希望本论文集能够一如既往地得到海内外从事中外人文社科研究,尤其是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的支持和热爱。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