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炎

2023-02-07 11:40赵淑元
科学导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慢性胃炎

关键词:慢性胃炎;脾胃虚弱;湿热蕴脾;综合调治

慢性胃炎是現代社会的常见病,在中医学中属胃痛、痞满、嘈杂、呕吐等范畴。本病多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可伴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十分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西医多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中医从“证”着手,明确病机,身心同治,疗效确切。

1.临床辨治,先明病机

《黄帝内经》有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等,提示在临床辨证诊治过程中,首先应辨明病机,谨守病位、脏腑病理生理特点,从病因、病位、证候、体质等多方面收集临证信息。慢性胃炎病位在中焦,所涉脏腑为脾胃。脾为阴脏,主运化,喜燥恶湿,主升清。胃为阳土,为多气多血之腑,腐熟水谷,以降为顺。脾胃为气机升降中枢、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首先出现脾升胃降之功能失调,致饮食、水湿停聚;郁久化热,气机升降失常,五脏失和,出现气滞、痰饮、水湿、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成虚实夹杂之证。临床辨证,先明病因病机,能提纲挈领,医者尤其重视。

2.脾胃虚弱,湿热蕴脾是慢性胃炎常见的病机特点

脾胃居中焦,“脾与胃以膜相连”,二者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脾主运化提供前提;脾主运化消化食物,转输精微,为胃的继续摄食提供条件及能量。《景岳全书·脾胃》曰:“胃司收纳,脾主运化,一运一纳,化生精气”。《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主升清阳,胃主通降浊阴,升降是脾胃功能的动力所在,升降出入有门,气机通畅,脾胃功能才能正常。脾气上升,将运化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津液向上输布,自然有助于胃气之通降;胃气通降,将收纳之水谷、初步消化之食糜及食物残渣通降下行,也有助于脾气之升运。脾胃之气升降相因,保证了饮食纳运的正常进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临证指南医案·卷二》说:“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故也。”脾胃阴阳燥湿相济,是保证两者纳运、升降协调的必要条件。

若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或过度劳倦易导致脾胃所伤,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气机不利而发胃病,日久引起脾胃虚弱。临床上表现为胃胀、胃痛、恶心、呕吐、纳呆、早饱、消瘦、乏力、腹痛、腹泻等慢性胃炎的症状。当代人食用辛辣刺激与肥甘厚腻之物已成为普遍,不加节制,常兼见湿热蕴结中焦之证。脾胃虚弱,气机不运,饮食不消,兼夹湿热,成虚中夹有食滞、湿热之证。

3.补益脾胃,清热祛湿,治有先后,序贯进行

在辨明病因病机的基础上,可补益脾胃,清热祛湿。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兼顾补中有疏,以通为用,若一味滋补易使脾胃运化不利,使食滞、湿热愈甚,脾胃愈虚。湿热的形成与胃腑失于通降有关,气机畅达则湿热可除,故理气以祛湿尤为重要。临床治疗上可选四君子汤平补脾胃,酌加理气祛湿、清热消积之品,取得满意疗效。气滞明显,加用佛手、素馨花,理气而不伤阴;食积明显,加用麦芽、谷芽健脾和胃以恢复脾胃运化功能、疏肝理气以止痛消痞;湿热重者,选用白豆蔻、藿香、土茯苓、厚朴花、佩兰、薏苡仁、蒲公英、蛇舌草。其中,白豆蔻辛温,归肺、脾、胃经,能化上中二焦之湿邪,且能温中止呕;藿香、佩兰为芳化湿浊之要药,芳香清透,与蒲公英、蛇舌草配伍,善清脾经湿热;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清热,用于本证健脾而不助湿热、利湿而不伤正;蒲公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对于胃炎伴糜烂尤为适宜。诸药集理气祛湿、芳香化湿、淡渗利湿、清热利湿于一体,共奏行气健脾、清热祛湿之功。

4.调整起居、情志、饮食习惯是临床医嘱的重要内容

脾胃位于中焦,掌管一身水谷精微之受纳转运,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机。因此,脾胃最易受邪,且常迁延难愈。中医学认为起居、饮食、情志等对脾胃病的发生发展亦至关重要,常常左右疾病预后。饮食不调,嗜食肥膏厚味,或饮酒太多,或用餐不准时,劳倦,焦虑等都导致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调,湿浊内生,日久引起脾虚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所以除了用药之外,要重视患者的情志、饮食及生活调养。辨证准确精当,若起居、情志、饮食不注意调养,将会药倍功半。

4.1慎起居

起居方面,应该调整日常生活习惯,避免生活紧张劳累,同时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防御湿邪进袭,从而避免肝脾胃脏腑损伤。

4.2善饮食 

饮食方面,应该调节口味,鼓励清淡饮食。限制进食容易产酸、产气、难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生、冷的东西,避免脾胃损伤。膳食准时、平衡,不宜过饥过饱,戒烟酒,以防脾胃受伤。

4.3调情志 

工作压力大,情志失调,急躁易怒,抑郁日久都引起肝气郁结,肝不能疏泄导致慢性胃炎的肝脾失调证、肝胃不和证,或肝郁脾虚证。应嘱患者调节情绪,适当放松,保持心情愉悦,尽量避免焦虑、忧郁、烦躁的情绪产生,从而避免肝气郁结,脾胃所伤。

立足传统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应明辨病机,从补益脾胃入手。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加之人们或过食肥甘厚味,或压力过大,故脾胃湿热型病证越发多见。笔者通过临床研究及经验总结认为,对慢性胃炎的诊治要重视湿热之邪,做到虚实明辨,治有先后,序贯进行。再辅以心理疏导及饮食调护,中医药整体调理治疗,临床上卓有成效。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赵淑元 )

猜你喜欢
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抑郁症中的作用
慢性胃炎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研究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作用探讨
关于对慢性胃炎的护理的研究
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
针灸治疗脾胃虚寒症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