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岛、一群猴、一辈子

2023-02-07 22:01邓华
摄影世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尼格猴群猕猴

2022年10月30日,刘清伟给猕猴群喂食玉米、花生。邓华 摄

晕船、海岛、猴群、台风……一次集合了所有这些元素,在常住人口只有40人的偏远海岛上的采访,让我毕生难忘。

担杆岛位于广东省珠海市东南部,总面积13.2平方公里。1980年代后期,居民整体搬迁,只有少许渔民居住在岛上。

刘清伟是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猕猴保育员兼护林员,自1989年从部队转业到担杆岛后,他在这里一干就是33年。担杆岛距珠海市区约47海里,客船只有周一、周六两班,单程约2小时10分钟。2022年10月29日上午,为采访刘清伟,我和同事在珠海香洲港登上客船。驶过港珠澳大桥后,伴随着海浪起伏,从没有过的晕船感袭来,船舱里呕吐声络绎不绝。

经历了晕船的煎熬,我踏上担杆岛码头后,两条腿就像醉酒一般绵软无力。还没缓过劲来,被告知因台风“尼格”转向,受风浪影响,所有客船就要停航。既然上了岛就先把报道做好再做打算。担杆岛上7座山峰连成一线,地形狭长,因形似扁担而得名。码头在担杆头,经过约8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达担杆中的刘清伟家。那里原是废弃的校舍,刘清伟和妻子潘红在此安家。2022年,在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帮助下,原本斑驳脱落的外墙得到了翻修,院子铺上了水泥,他种植的两棵油桐树枝繁叶茂,像两把绿巨伞挨在一起,这也是一个猴群的乐园,猕猴总在枝丫间上蹿下跳。对于现在的房子刘清伟很满意。他最得意的是,房顶装上了太阳能光伏板,今年又通了电,他和爱人潘红不用像往年那样点煤油灯了。岛上蔬菜缺乏,他们夫妻还在房后种了菜。以前还养过鸡,但却总引来蟒蛇,后来就放弃了。

2022年10月29日,刘清伟在广东珠海担杆岛海边休息。邓华 摄

因为岛上没有宾馆,我们就借住在这里,竹席铺盖、两人一个房间,仿佛回到了大学宿舍时代。岛上居民习惯每天两顿饭,为了不挤占他们本就不宽裕的生活物资,我们还准备了一些泡面、饮用水,以备不时之需。

提起海岛,人们脑海中就会想到大海、椰风、美景,但刘清伟的海岛生涯却充满了苦涩。最初上岛时,他住的是废弃的石头房,喝的是煮开还充满泥腥味的淤积水。没有蔬菜就开荒种菜;没有电灯,就点煤油灯。滞留的我们目睹了台风来临前的海岛晚霞,岛峰笼罩在红彤彤、金灿灿的霞光里,没有霞光的海面乌黑而深邃,壮美得仿佛世界就只剩下这个岛了。夜幕降临,我们与刘清伟坐在油桐树下聊了很久,这个坚定的男人内心也充满苦涩。因为守岛,儿子落下病根,父母亲离世他也没能赶上送最后一程。

2022年10月30日,刘清伟和妻子潘红在担杆岛的家里吃早饭,这里是废弃的校舍改造而来。邓华 摄

2022年10月30日,在担杆岛的家里,刘清伟给猕猴喂食。邓华 摄

2022年10月31日,一只猕猴从刘清伟手中接过花生。邓华 摄

1992年,刘清伟的妻子潘红带着几个月大的儿子上岛团聚。可孩子忽然生病发烧,当时岛上医疗条件有限,加上风浪停航,十几天后才有船回到珠海。病情被耽误,儿子不幸脑瘫。刘清伟说,这是他一辈子最大的痛!2005年、2006年,刘清伟的母亲、父亲相继离世,他也没能赶回去。他说,人走了一个月才收到电报,只有默默流泪。伤心了,就到海边朝着家乡方向拜一拜。“有些眼泪流着流着就不流了。”刘清伟看着我们说:“当初我上岛时就向领导承诺,我愿意上岛,遇到困难决不退缩。”

这些苦难并没有击垮他。处在荒凉闭塞的海岛上,刘清伟以岛为家、苦中作乐。担杆岛上的猕猴分散在几个岛峰中,为摸清猕猴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他和队友日夜交替在山里搜寻,困了就睡在山上,遇到狂风骤雨就躲在石崖洞下。后来,为观察和记录猕猴种群变化和行为习性,经过两年的努力,刘清伟将两个猴群从山上引下来,并为之取名“阿山”“阿海”,长期定时对它们投喂保育。跟随着“猴爸”的脚步,我们见识了刘清伟对猕猴习性的了如指掌、对猴群的如数家珍,在海岛的林海山峦间见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翠峰叠嶂、猕猴嬉戏其间,我们也深受感染。每次给猕猴喂食,他就像一个唠叨的父亲,猴王霸道他就大声训它;小猴没抢到食物他就给开“小灶”;猴群不打架的时候,他坐在中间吆喝,手捧花生和玉米等着它们来取,黝黑的脸颊上,挂满笑容。

在岛上等台风的日子里,写稿子、剪辑素材之外,无处不在的猴子给我制造了很多“惊喜”。猴子们每天都会过来“串门”,多的时候有七八只。它们从山上下来,从房顶跳到院子里的树上,旁若無人地在地上或桌子上翻找食物,甚至会跑进厨房拧开瓶盖吃花生米。猴子不时来家里“骚扰”,刘清伟丝毫不在意,不时拿着花生投喂,甚至还把朋友带来的石榴切开分给它们。他说,这里的猴子肯定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水果,让它们也尝尝这个味道。

2022年11月1日,台风“尼格”靠近广東沿海。刘清伟在担杆岛的办公地查看国旗旗杆绳索。邓华 摄

2022年11月1日,刘清伟和队员驾驶巡逻车在担杆岛巡山(无人机照片)。邓华 摄

相处的日子里,我们更加理解了“猴爸”这份坚守背后的可贵与不易。历经磨难困苦却仍然初心不改,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信念的执着坚持。33年的坚守带来了可喜的成绩,保护区猕猴数量从1989年的不足300只繁育至目前的1300多只,森林覆盖率从不足50%增长到96%。

台风“尼格”不出意料地直奔珠江口而来。狂风漫卷着大雨,门前两棵油桐树弯着身子在摇摆,海浪拍击着堤岸,激起3层楼高的浪花。受台风影响,手机信号也变得时有时无,一组照片就要传几分钟。2022年11月2日夜,台风“尼格”从担杆岛上穿过。处于风圈中心的小岛狂风暴雨“嘶吼”一夜,窗户玻璃、树木不时发出颤抖的声响,让人难以深眠。第二日清晨,历经一夜风雨的猕猴早早到刘清伟家的油桐树上。刘清伟和爱人在院子里收拾台风刮下来的残枝败叶,他说台风过后要上山看看猴子怎么样了。

2022年10月29日,在广东珠海担杆岛拍摄的晚霞(无人机照片)。邓华 摄

在岛上住了7天,我们踏上归程。临别,刘清伟憨憨地笑说:“岛上什么都没有,没有招待好你们。”来的时候,他家的厨房里还有十几个洋葱、一些白菜,离开的时候,最后一个洋葱已经吃完了。刘清伟到码头送行,挥手之间,船越行越远,整个担杆岛已慢慢隐没在海浪里。伶仃洋上,刘清伟的形象却变得越发清晰。

猜你喜欢
尼格猴群猕猴
小猕猴征集令
小猕猴学习画刊
印度猴群杀人母亲与4个孩子遇难
悬崖上的猴群
尼格爷爷的长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