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3-02-07 22:39孟子鑫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现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

孟子鑫

摘 要: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阐述了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影响因素,接着提出了从教师角度、学生角度和课程角度进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最后,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现状分析;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0-0128-04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认识和处理事务时,运用逻辑规律和方法进行正确推理和判断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人类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都有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因为数学是一门以逻辑为基础的科学,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和创造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和其他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优点和成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已经从过去注重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的教育模式转变为注重培养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开始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采用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如情境导入、探究式教学、合作交流、反馈评价等,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更加活跃、开放和多元化。通过这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教师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也促进了他们对数学知识和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探索,提高了他们运用数理逻辑进行推理、证明、判断和创造的能力。一些研究表明,通过这些教学策略,小学生在数理逻辑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进步,如在定义、公理、定理、证明等方面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归纳、演绎、类比等方面有了更灵活地运用,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面有了更严谨的处理,在解决问题时有了更多样化和创新化的思路。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不够深入和全面。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内涵和特点缺乏清晰的认识,将其简单地等同于数学思维或者形式逻辑,忽视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多维性和发展性,也忽视了逻辑思维能力与其他思维能力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因此,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在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或者问题上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忽略了培养学生将逻辑思维能力应用于其他领域的能力。

2. 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不够科学和有效。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而是机械地套用一些固定的教學模式和技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例如,有些教师在教授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时,没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方式自主地发现和构建知识,而是直接给出定义或者结论,让学生死记硬背,使得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背后的逻辑依据和内在联系的理解;有些教师在进行数学证明或者解题时,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推理、验证等方式自主地寻找和构造证明或者解题过程,而是直接给出答案或者方法,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和套用,使得学生缺乏对数学证明或者解题中所涉及的逻辑规则和方法的掌握。

3.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评价不够全面和客观。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而是过分依赖于传统的考试成绩和量化指标,导致评价结果不够真实和准确。例如,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数理逻辑方面的表现时,只关注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回答一些标准化的问题,而忽略了他们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是否能够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是否能够创造性地提出新的问题等方面;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时,只关注他们在某一次或者某一类考试中的表现,而忽略了他们在日常课堂活动或者其他领域中的表现。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和原因

影响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影响。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目标会导致不同的教育内容、方法和评价,从而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和目标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对于数学学习的重点和价值还存在一些误区和偏见,如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记忆和运算,而忽视数学思想的理解和运用;过分追求数学成绩的高分和速度,而忽视数学过程的质量和深度;过分倾向于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工具性,而忽视数学知识的美感和创造性等。这些误区和偏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退化或者畸形。

2.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影响。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效果。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心理素养等方面的条件。然而,在我国,一些小学数学教师还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他们在数学专业知识方面存在一些盲点和误区,在教学方法方面缺乏创新和变化,在心理态度方面缺乏自信和耐心等。这些不足会影响他们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和实践,也会影响他们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指导和评价。

3.学生特点和需求的影响。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和参与者,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决定了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效果。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需要考虑到他们在年龄、性别、兴趣、智力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他们在认知、情感、动机等方面的需求。然而,在我国,一些小学数学教师还没有充分地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和需求,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一种统一化、标准化、机械化的方式,忽视了个性化、差异化、人性化的因素。这样会导致一些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中失去了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甚至出现了厌倦、抵触、反感等情绪。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一)教师角度

1.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他们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效果。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和保障。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结构、规律和方法,掌握数理逻辑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形成清晰、严谨、系统、创新的数学思维方式;广泛涉猎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如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增强跨学科的视野和理解,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和价值;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目标,关注国内外数学教育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分享自己在数学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借鉴他人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2.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改进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和核心。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导入、探究式教学、合作交流、反馈评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方式自主地发现和构建数学知识,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逻辑依据和内在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高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推理、验证等方式自主地寻找和构造数学证明或者解题过程,让学生掌握数学证明或者解题中所涉及的逻辑规则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类比、变换等方式自主地创造和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数理逻辑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

3.创设情境导入。情境是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它可以为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背景和条件,也可以为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刺激和动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创设情境导入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选择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真实或者虚构的情境,如日常生活、科普文化、历史故事等,使得数学知识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设计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有趣或者有挑战性的问题,如谜语、游戏、竞赛等,使得数学知识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引导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有意义或者有价值的讨论,如探究、辩论、评价等,使得数学知识具有思辨性和评价性;反馈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正确或者错误的答案,如解释、证明、改进等,使得数学知识具有正确性和完善性。

4.设计多样化问题。问题是教育活动中的核心和灵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设计多样化问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设计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问题,如回顾、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设计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不同难度和复杂度的问题,如简单、中等、困难等,使得学生能够适度地挑战自己和提高自己;设计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不同形式和风格的问题,如选择、填空、判断、简答、证明、解答等,使得学生能够灵活地表达自己和展示自己;设计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不同情境和背景的问题,如实际、抽象、经典、现代等,使得学生能够联系自己和拓展自己。

5.引导反思评价。反思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和深化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也可以帮助教师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引导反思评价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数学学习中所遇到的問题和困难进行反思,让他们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数学学习中所取得的成就和收获进行反思,让他们总结经验和规律,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情感进行反思,让他们认识优点和缺点,提高他们调节情绪的能力和素养;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数学学习中所展示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进行反思,让他们评价优劣和效果,提高他们优化思维的能力和意识。

(二)学生角度

1.培养主动探究。主动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地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问题或任务,自主地收集和处理信息,自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自主地展示和评价成果的过程。主动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批判性等素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提供丰富多样的探究资源和材料,如图书、网络、实验器材等,让学生有足够的选择空间和操作机会;提出开放性、挑战性、实际性的探究问题或任务,如“如何用最少的线段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四个相同大小且形状相同的部分?”“如何用最少的步骤把一张纸折成一个正方体?”“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如何用最直观的方式表示一个分数?”等等;鼓励多种多样的探究方式和方法,如观察、实验、归纳、演绎、比较、类比、变换等,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关注探究过程的记录和反思,如让学生用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用逻辑推理、证明、评价等方式反思自己的探究结果。

2.培养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根据一定的分工和规则,与其他学生进行信息的共享、观点的交换、意见的协商、方案的制定、任务的完成等活动。合作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沟通性、协调性等素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建立合理有效的分组机制和评价机制,如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等特点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贡献、进步、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设计有趣有益的合作交流任务和形式,如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演示、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积极有效的合作交流氛围和技巧,如让学生遵守合作交流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如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理解他人、支持他人等,让学生掌握合作交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提问、回答、陈述、论证、评价等;关注合作交流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如让学生明确合作交流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定期汇报合作交流的进展和困难,让学生及时调整合作交流的策略和方式。

3.培养灵活运用。灵活运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根据不同的情境和条件,灵活地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数学任务。灵活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素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提供丰富多样的运用场景和问题,如与日常生活、科普文化、历史故事等相关联的情境,如与其他学科或领域相互联系或支持的问题;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运用目标和标准,如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数学任务时,不仅关注结果的正确性和速度,还关注过程的质量和深度;鼓励多种多样的运用方式和方法,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数学任务时,不仅使用常规方法或工具,还尝试其他方法或工具;关注运用过程的检查和反馈,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数学任务时,不仅自我检查和评价自己的运用效果,还接受他人或教师的检查和评价。

(三)课程角度

1.优化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素材。要优化课程内容,就需要选择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的数学知识,注重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和系统性,体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去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优化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是影响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的重要因素。要优化课程结构,就需要合理安排数学知识的顺序和层次,使之符合数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螺旋式上升。同时,要注意课程结构的灵活性和整合性,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使之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小学生的需求,实现跨年级、跨领域、跨学科的联系和融合。

3.优化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通过课程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教育效果,是指导教师教学活动和评价工作的基础。要优化课程目标,就需要明确以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并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制定具体、可操作、可评价的子目标。同时,要注意课程目标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根据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难度的目标,使之既有挑战性又有可达性。

4.优化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收集、分析、反馈和改进的活动,是保证课程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要优化课程评价,就需要建立以过程为主、结果为辅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进行评价,而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同时,要注意课程评价的多元性和互动性,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工具,如观察、记录、访谈、测试、作品等,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的参与和反馈作用,使评价成为促进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不够深入全面,教學方法不够科学有效,逻辑思维能力的评价不够全面客观等。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师角度、学生角度和课程角度出发,采取一系列策略来改善现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改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导入,设计多样化问题,引导反思评价;学生则可以培养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灵活运用这些能力;课程则可以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目标和评价等方面。总的来说,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学生和课程三方面共同努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参考文献

[1]周胜.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21(21).

[2]毛梅梅.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7).

[3]郝亚静.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1(89).

[4]张继宗.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1(27).

[5]刘华.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1(2).

[6]王慧.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明日,2021(1).

[7]马文静.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1(86).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能力现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