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中医不是慢郎中

2023-02-08 11:59若宇
莫愁 2023年2期
关键词:儿科孩子

文/ 若宇

入夜时分,患者群里陆续有人发送询问。“朱院长,孩子发烧刚好,但还在流涕,之前用的药还要接着服用吗?”“朱院长,宝宝嘴里长了个小东西,请您看看。”家长拍了一张孩子病患的局部图,一并发在群里。在“中医儿科朱杰交流群”里,已有近千位家长,除此以外,朱院长还有五六个类似的群聊,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看到患者的消息,他总会立刻回复。

这位“朱院长”是泰州市兴化中医院的副院长朱杰,多年来,师从汪受传教授的他一直致力于传承“江(育仁)氏儿科学派”的治学精神,不断拓展中医儿科领域的研究范围。在朱杰的推动下,兴化中医院将中医方药制作成合剂、糖浆剂、散剂和敷贴,取得了更广泛的疗效。这也让他慢慢成了兴化老百姓口中的孩子的“保护神”。朱杰说,自己更愿意被称为“守护者”,能够不断鞭策自己为孩子多做一点,为中医事业多做一点。

中医不是慢郎中

近年来,“中医治根,西医治标”的说法流行了起来,正因如此,人们大多认为西医见效快,中医见效慢。当孩子发烧、咳嗽时,家长们更愿意“一针见效”。不过,朱杰并不建议输液、住院,特别是对孩子而言,“注射药物多和抗生素有关,而且注射的方式对孩子身体脏器发育也会有影响。”朱杰说,中医小儿用药平淡,却有速效。

这种“随拨随应,一药而愈”的疗效,是朱杰多年行医生涯追求的目标,也是他选择中医事业的动因。小时候,朱杰因为肠盘气,半夜里痛得号啕大哭,吓坏了父母。村医简单地给他拔了火罐,他便立刻好转。中学时,朱杰得了“猩红热”,夜里发烧,学校里的中医开了解毒透疹的方子。“喝了中药,我的病症减轻了不少,几服中药下来就痊愈了。”他记录下了彼时的感受,“青花瓷瓶泛着幽光,赭色的药屉中,茎叶草根,阅尽人世沧桑。红色的火苗舔着土黄色的瓦罐,周遭弥漫着郁郁的药香。褐色的液体在肠间淙淙流淌,静静地荡涤着热毒,柔柔地抚平失调的五脏。”诗意的笔触背后是朱杰对中医的痴迷。16 岁那年,他跨进了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门,是那年全校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朱杰

时光飞逝,如今的朱杰已经是从医三十多年的老中医了,经手的病例不胜枚举,即便病例棘手,他也总是要求自己做出最准确的诊断,争取一药而愈。不久前,有个少年因为抑郁,入睡困难。夜复一夜,孩子身体越来越差,服用了阿普唑仑、奥氮平等药物,疗效甚微。看着孩子日益消沉,他的父母找到了朱杰。根据病情,朱杰开出了柴胡、黄芩、龙骨等药物,服用几日后,孩子的情况有了显著改观,如今已经恢复正常。不少家长在朱杰的患者群里夸赞:“万万没想到,中医竟然见效这么快,太神奇了。”朱杰说:“中医不是慢郎中,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于此,有着它独特的实用价值,只是需要人们更多地相信它,从心底接受它。”

化作春雨润新人

儿科遇到的似乎全是急症,家长都认为孩子的病耽误不得,必须马上得到有效治疗。儿科也被称作哑科,主要是因为孩子不能完全正确地诉说病情,需要靠医生的临床诊断,而且处方还要快速见效,对于中医而言难度更大。回想一天的工作,朱杰常常顾不上喝水、吃饭,甚至内急也要忍一忍。当被问及处于多重压力中,是靠什么坚持下来的。朱杰答道,是“文化传承的力量”。

生于水乡泰州兴化的朱杰,从小就被兴化的“尚医”文化所浸润。如果说,中国医药是中华文明的一条支流,那么兴化医派就是中国医药支流中不可或缺的水系。如今的朱杰,还肩负着给孩子们推广普及中医文化的使命。“我们兴化的上池斋药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家知道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吗?”朱杰告诉大家,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关于名中医扁鹊“上池之水”的记录,此外,兴化民间还流传着华佗在兴化寻到药方的故事。“从现有文献来看,兴化名医辈出。在《江苏历代医人志》里,宋代以来有名望的兴化医人就有47 名之多。”每每讲到此,朱杰总是非常动容,因为他知道,兴化名医在儿科领域建树颇深。旧社会时,天花、麻疹对孩子们造成了极大威胁,戴窑镇的医生用中药守护了一方水土的“幼苗”。如今,这份方剂也成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生是教师灵魂的后裔,在中医生涯中,朱杰希望让中医的血液在学生们心中流淌。他相信,用文化的力量感染人,才能用这份信仰留下人才。“不少跟着我实习的孩子都陆续走上了中医儿科的岗位。我们医院里有一位年轻医生,他就是跟我实习时逐渐培养起儿科兴趣,考入我院儿科编制。”朱杰既有一些骄傲,也有一些期盼,期盼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走上中医儿科之路。

人大代表念乡村

童年时光,朱杰看到田里的草、院落的花朵、池塘的鸭子以及边角里的蜘蛛,都是乡村医生的良药,那时的他觉得中医很神奇。长大后,他才知道这些乡间医生都是“赤脚大夫”,缺医少药的他们还兼顾着农民们全科疾病的诊治。“这些乡村医生值得尊重,当务之急是要健全乡村医疗体系。”成为江苏省人大代表以后,朱杰对此格外上心。

朱杰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下乡坐诊,给村民们开中药方,但村镇里几乎没有中药店,即便有零星药店销售中草药,品种也不齐全,甚至有药材已失去药性的情况。如此一来,患者即便接受了处方,也要跑到市里购买药物。朱杰希望能够建设网上中药房,村民们通过线上下单,就能够得到抓药、代煎的服务。在实际体验的基础上,朱杰提出了自己的提案,“利用互联网+现代物流,让乡镇百姓享受代煎配送服务,从而打破时空限制,实体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能够无缝对接,让乡村居民真正得到实惠。”朱杰还不忘乡村儿童,他从中医视角出发,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保护的建议。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朱杰感慨地说,强国复兴有中医,中医也要强起来。他认为,加速推进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高质量发展,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侧重扶持中医儿科、老年康养等相对薄弱的学科建设是当务之急。作为一名中医医师,“我将进一步大力弘扬中医文化,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知中医、信中医、爱中医,从青少年抓起,让中医梦想在基层开花。”朱杰相信,只要坚持下去,这份梦想就会越来越近。正如学生为他所写的诗一样:“千辛寻觅活人术,百练勤思竞追求。探赜索隐传轩岐,钩深致远溯源流。喜掬丹心培桃李,好研朱墨写春秋。征程跋涉乐不疲,细雨和风润九州。”

猜你喜欢
儿科孩子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孩子的画
请为儿科医师设专项补助
圆梦儿科大联合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