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视域下法治宣传服务的创新路径探索
——以山西广播电视台社会与法治节目中心的实践为例

2023-02-09 05:05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2期
关键词:法治服务

林 琳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在党的报告中,首次专章部署法治建设工作,也对媒体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的法治宣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近些年来法治宣传在规范社会行为、推动社会发展、保障社会和谐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重要地位的不断提升,随着百姓对更高品质法治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随着媒体传播格局的不断变化,法治宣传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提升法治宣传的能力和水平,探索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1 融媒视域下法治宣传服务面临的新形势

1.1 法治宣传服务要正视传播环境的新变化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信息传递更加便捷,而传统媒体又往往因为受到固定播出时段的限制,对于网络热点无法在第一时间予以法治解读和价值引领,这也倒逼传统媒体必须树立移动优先的理念,要特别注重在新媒体平台上积极开拓创新,适应传播环境的新变化。

1.2 法治宣传服务要探索创新表达的新语态

因为法治本身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体系性,对于事实、程序、证据都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判定程序,这也会导致媒体工作者在法治宣传中为了做到全面,按照套路式的模式去宣传,不能够满足当下人们对于多元化法治服务的需求。作为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法治更应该是有温度、接地气的,在当下可以融入更多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样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法治宣传润物无声的效果。

1.3 法治宣传要融入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媒体的法治宣传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法治领域,必须突破“就着法治谈法治”的局限,必须认识到法治还是人们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认知逻辑的一种上层建筑的内容,应该将其纳入思想道德建设领域。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为法治的实现提供有效的信仰支撑。这也说明,法律虽然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但“徒法不足以自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要发挥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在价值多元的时代,共同的信仰往往需要一定的价值共识。”[2]法律要发挥作用,还需要经过持续的宣传,引导全社会形成共同的思想认知和价值信仰,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形成。

2 做好新时代法治宣传的路径

2.1 移动优先,布局全媒体法治宣传平台

法律本身具有很强的规范引领性,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明确不法行为的后果,所以它首先是一种规则思维,要引导全社会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法治宣传也一定不能拘泥于传统媒体,以山西广播电视台社会与法治节目中心为例,其虽然拥有全国法治新闻旗舰品牌《都市110》、全国法治名专栏《法在身边》、全国道德建设类品牌栏目《小郭跑腿》等,但是在融媒时代,仅仅依托传统的三板斧显然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法治服务的需求,必须在新的传播格局中进行新的路径探索。

2.1.1 依托传统优势栏目,各搭建一个新媒体平台,形成“1+1+N”的全媒体运行体系

传播格局的变化,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媒体与受众的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以前,传统媒体拥有大量的信息源,媒体与受众的关系是“你说我听”,媒体提供什么,受众接纳什么。而在新媒体兴起后,受众亦可是内容生产者,多元的传播渠道让信息的提供方与信息的接收方多维交织,主流媒体与受众的关系更多表现为“你说我办”,更加强调的是主流媒体的社会功能和服务属性。

如何让传统优势平台在融合新时代走出新路子?社会与法治节目中心积极探索,搭建起“1+1+N”的全媒体运行体系。

其中,第一个“1”就是依托传统优势栏目各推出的一个新媒体平台:《小郭跑腿》依托多年来情感调解优势,推出“云调解”,截至2023年10月底,服务受众超10 000人;《法在身边》推出“慧帮忙”,全网播放量4.3亿次;《都市110》推出“马上就办”,通过搭建平台、迅速回复、动态跟进,促进化解矛盾,目前问题的解决率达到90%。第二个“1”就是大屏上《都市110》《小郭跑腿》《法在身边》栏目的平台。另外,还有“N”个视频、抖音、快手号,加上社会与法治节目中心的微信、微博,形成新媒体传播矩阵,全网粉丝近2 000万,搭建起全网服务的法治平台。

2.1.2 实行差异化管理,建立分级分类、分步骤的终端分发机制

大屏和小屏如何实现既统一调度又相互差异?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社会与法治节目中心运行的基本思路是大屏重在深度调查、联动推进,小屏重在迅速跟进、资源融通,本着移动优先的原则,对官方服务信息资讯以及事实调查清晰、法律适用准确的内容进行小屏首发,提升法治服务的时效性,增强平台的用户黏性;对需要协调联动、统筹推进的内容,根据事件的阶段性推进情况,在大屏上进行整合发布。

考虑到小屏传播快、链接多、发酵快的特点,且涉法类事件往往又比较敏感,在整个播发环节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时度效,根据事件推进情况、舆情走向分析,做好有序分发,确保整体风险可控、舆论引导适时适度。

2.1.3 加强风险研判,完善应急处置,形成“3+24+1”的工作保障机制

新媒体作为法治宣传重要的选题来源渠道,其信息审核把关的难度较大。这就要求审核把关务必要慎之又慎,加强来源审核、加强环节监督、加强效果评估,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目前,社会与法治节目中心在运行中摸索出了一套“3+24+1”的工作机制,3就是指3分钟迅速响应,对于需要调整的内容,要在3分钟之内处置;24是指24小时值班轮守做好内容管理,特别是评论和留言的管理;1就是备用一组人,随时做好盯言论、速协调(其他的平台和单位)、做引导的工作。

2.2 创新样态,提供高质量社会法治服务

2.2.1 做好网上舆情监控,并在新闻栏目开设《辟谣》专栏

媒体融合时代,涉法类信息纷繁复杂,这些内容以及网民的评论、言论都应该成为媒体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需要媒体工作者保持高度敏感。

2023年6月以来,社会与法治节目中心在《辟谣》专栏先后针对“太原某幼儿园给男童喂避孕药”“沁源县未成年人被殴事件”“山西汾河湿地公园玻璃厕所门”等网络事件进行调查报道,作出正面回应,全力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2.2.2 直播常态化,让法治服务更生动、更精准、更有效

近几年来,为了满足受众对伴随式法治服务的需求,社会与法治节目中心推出《晋法出击》“正在执行”系列全媒体新闻现场直播,通过对法院执行全程进行直播,不仅让受众直观地看到执行现场,更是将现场对被执行人的说法释法变成全民的法治公开课,在全社会营造出尊重法律、诚信执行的良好氛围。

为了让法治服务触达率更高,更精准有效,特别成立了都市110“马上就办”的社区联盟和法律服务团,每天在抖音平台“都市110”账号、社会与法治视频号开通直播,通过走进社区,现场为百姓解决问题,确保把每件事都办实办细办到位。

2.2.3 活动体系化,在全社会进一步凝聚法治力量

多年来,社会与法治节目中心立足定位,将“最美”系列活动作为参与社会治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品牌项目。与省委政法委共同推出“全省政法英模人物”展播,与省公安厅联合选树“最美基层民警”,与省信访局合作讲述“最美信访干部”故事,集中展示各行各业在推进依法治理、为社会治理服务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在全社会进一步凝聚法治力量。

2.3 协同联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如果仅仅把媒体融合理解为前文提到的搭建平台、创新样态的话,未免过于窄化。有专家提出,“媒体融合不是自己跟自己融合,自己的脚跟自己的手融合,而是应该跟外界的资源进行融合”。媒体融合绝不仅仅限于媒体与媒体之间的融汇整合,其本来逻辑其实是以媒介的连接性为基础逻辑的跨行业“宽融合”[3]。近年来,社会与法治节目中心也在不断尝试,打破媒体界限,深度参与社会治理。

2.3.1 注重全程参与,与12345政务服务中心实现高效联动

借鉴北京广播电视台《接诉即办》的运行经验,社会与法治节目中心也加强与12345政务服务中心合作,通过连通政务服务与媒体平台,对政府关注、百姓关心的内容,通过现场报道,展现政府部门积极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过程,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双向导流的选题供给机制,积极发挥媒体作用,推动问题解决,形成治理合力。

2.3.2 实现提前介入,参与基层矛盾化解

从媒体的社会角色定位来看,媒体不仅仅是记录者,更是参与者。作为法治的宣传服务平台,社会与法治节目中心近年来一直在依法调处化解基层矛盾上着力,2022年与省司法厅合作,成立山西广播电视台社会与法治节目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推出《调解“晋”行时》专栏。这是省司法厅与中心联合推出的全国首档“媒体+司法”多元沉浸式融媒电视专栏,辐射全省11个地市司法部门。该专栏现已成为司法部视频案例山西指导库,为全省71 161名人民调解员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提前介入化解矛盾,充分发挥媒体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全省7万多人民调解员深化调解、开展工作的范本。

2.3.3 守好风险底线,督促问题解决

媒体作为党和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在工作中,往往能够敏锐地发现社会运行中存在的一些民生问题,很多受众在寻求媒体帮助的同时也会将问题反映给信访部门。如何充分发挥媒体作用,促进信访问题的解决,在全社会形成一题共解、多元治理的合力,既是法治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媒体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路径。

山西广播电视台社会与法治节目中心加强与省信访局的深度合作,打造《民生大接访》栏目,通过精选案例、深度剖析,既刚性讲法律,也柔性讲情感,以期合力促和谐。就运行实践来说,该栏目采用纪实的拍摄手法,通过媒体与多部门的协同联动,推动民生诉求有效解决。例如,2023年,重点解决迎泽区东山雅苑小区1 000多户业主出行难、长治市襄垣县2 000多职工保险参保等问题。

3 对下一步做好法治宣传的一些思考

3.1 媒体作为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通道,需要不断提升把关能力

从内容把控上来讲,在新的传播格局下,媒体作为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通道,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民众对社会治理的参与度;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相关部门对舆情管控的力度。众所周知,涉法类选题往往容易成为全网关注的焦点,加之,主流媒体的报道难免会被部分自媒体恶意编辑、断章取义,使内容失真,甚至造成公众对法治认知的偏差。这就需要媒体要有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的责任和担当,不断提升把关能力,既要提前做好舆情研判,也要做好过程监督、环节管理,更要做好应急处置,确保传播安全。

3.2 媒体作为法治服务的重要支撑,在结构布局上,需要进一步延伸服务链条

从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催生了社会治理走向“精细化”,而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则要以主流媒体的精准传播能力为前置条件[4]。就媒体来讲,下一步要尝试建立社会治理案例库,切切实实地把媒体的一次次工作经验、社会实践转化成一个个生动的现实案例,并通过不断地归纳梳理,持续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积蓄媒体力量。

3.3 媒体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在实际运行中,需要凝聚更多社会力量

在舆论场中,政府、公众、媒体都是参与成员,主流媒体的社会动员能力也成为其重要优势。以北京广播电视台《向前一步》栏目为例,针对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成立了由城市规划专家、人民调解员、心理专家、法律专家等组成的城市调解团,化解分歧,达成共识。媒体要发挥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需要集纳一批智库资源,融合更多的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融合更多的智囊智慧和基层智慧,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法治宣传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4 结语

在融合的大背景下,法治宣传平台不仅要实现自我平台的大小屏联动建设,提供专业法治服务,更需要在重置的社会网络中确立自己的位置,以敏锐的社会热点觉察度、专业的报道宣发能力和强大的社交资源连接能力,深度参与并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5],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贡献媒体力量!

猜你喜欢
法治服务
在法治护航下实现新飞跃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