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同心圆

2023-02-09 08:59曹贤文
语言战略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同心圆学术领域

曹贤文

学术世界的版图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的领域,这些领域及其边界构成了不同的学科。国际中文教育是学术世界版图中一个勃勃兴起的领域,栖居于本领地的学科成员,应当拥有哪些共同的信念和文化,需要遵循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学科思维、学科规训和学科行为,应当深耕什么样的学科知识体系,建构何种学科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实践体系,是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下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学科知识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历史经验证明,一门学科要实现持续性发展,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学科主体知识体系要坚固,否则难以抵挡来自其他知识体系的冲击;第二,能自觉地吸收其他学科中有益于自身学科发展的元素,实现自身主体知识的发展。故而,国际中文教育学科领域的快速扩大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作为一门学科,国际中文教育各专业需要具有可辨认的同一性,拥有共同的学术领域和关注点。学术共同体成员应以确保本学科专业健康发展为使命,成为所在学科专业的责任人、守护人。一门学科如能组成趋同性的群体,就会呈现出一定的集体性和相互认同;反之,如果是一个趋异性的群体,将呈现出分裂性和思想观念上的断裂。美国学者克拉克说过,如果说知识就是力量,那么,扩张的知识就是扩张的力量,分裂的知识就是分裂的力量。由此可见,整合学科力量,凝聚学者群体,加强群体成员的互动,在保持本学科知识体系开放发展的同时,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就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新内涵、新领域、新方向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对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和事业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立初期,学科主要关注来华留学生的中文教学,办学规模不大,学者群体较小,内部一致性较强,学科问题相对单纯,主要聚焦教师、教材、教法和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规律等课题。随着学科和事业发展到国际中文教育新阶段,关注的重心也从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转向全世界丰富多样的中文教育,学科领域和学科边界大幅拓宽,学者群体快速扩大,学科问题和研究课题深入拓展,学科理论、研究方法和教育实践日趋多元。加上国际政治、全球经济、各国社会文化差异和数字技术变革等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教师、学习者、教学模式、教学平台、教学管理等微观因素的制约,给国际中文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因此,在“国际中文教育”确立为新的学科名称并增设为单列专业博士学位类别的当下,建设好本学科学术共同体,就学科新内涵和知识体系形成基本共识,以有力支撑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显得尤为迫切。

国际中文教育的学术世界从来不是纯粹知识领域的象牙塔,自学科建设之始就根植于丰富的中文教育实践,并以学科知识服务于教育实践为目标。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是以如何解决国际中文学习与教学、传承与传播,以及如何推进中文成为国际公共产品,如何向世界分享中华文明、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基本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要解决这些集微观探究和宏观发展于一体的问题,必然需要一种以中文教育为基础的跨学科视角和知识结构,需要聚集海内外多领域学者,立足丰富多样的环境,探讨如何解决国际中文教育的核心课题,并基于应用的复杂环境生产学科知识。跨学科视角并非放弃对中文教与学等核心问题的关注,更不是抛弃几代人筚路蓝缕积累下来的丰厚知识体系,而是依托学科发展的学理基础和知识积累,提倡以学科固有知识体系为根基,同时顺应大变局时代和数字智能时代的新要求,平衡好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以画好同心圆的方法,适时丰富国际中文教育新内涵,合理拓展学科新领域、新边界。

可以说,国际中文教育是最能彰显中国语言文化、促进中外文明互鉴的一门国际性学科,也是中国学者可以利用母语优势与国外学者携手共建的一门学科。“中文”这一核心词凝炼了中国语言、文字、文学、文化、文明的特征,包含了语言,涵括了文化,标示了文明。根据层次分析法,国际中文教育既可以理解为“国际+中文教育”,即世界各地各种丰富形态的中文教育;也可以理解为“国际中文+教育”,即凸显了中文作为一种国际公共产品的教育。国际中文教育新概念,不但全面涵纳了国际上各种类型的中文教育,融汇了国际中文传承与传播两个路向,包括了海外华人的祖语教育与世界各地中文作为外语的教育,也包含了促进中文成为世界的重要外语和国际公共产品以及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丰富内涵。

近年来,国际中文教育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成千上万同仁投身这一宏伟事业。今天的国际中文学习者、教师及工作者人数,早已超越了一般学科。与此同时,也很难找到哪个学科,像国际中文教育学者群体那样拥有如此多元的学术背景。广义的国际中文教育者群体包括所有从事国际中文教育相关实践、管理和研究的工作者。由于成员众多、背景差异较大,学者群体和研究课题呈现出较为松散的趋势,加强学科对话和成员间的沟通十分必要。一方面,我们需要跳出传统观念,适应新的形势,适时扩大国际中文教育的知识领域和学科范围,积极探索世界范围内丰富多样的中文教学形态、中文教师培养模式,建设好服务中文教育的支撑体系,推进中文传承传播融合发展,通过汇聚多学科智力资源,多方法挖掘学科交叉知识点,深入梳理国际中文教育新课题,积极开拓新领域,促进新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打造一流的国际中文教师教育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师教育者队伍,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建好国际中文教育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建设性深度对话,在对话和互动中进一步明确学科范畴,完善学科范式,产生学科认同,并通过形成的学科规范来规约成员互动和强化认同。

总之,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汇聚力量,凝聚共识,以中文教学和中文教师教育为基础,着眼国际中文传承与传播事业的长远目标,适时丰富学科内涵,拓展学科边界,扩大学科研究范围,画好学科持续发展的同心圆。既要筑牢“圆心”,突出学科主体性质,也要秉持兼容并包理念,拉长学科“半径”。在不断汇聚发展新力量和广泛凝聚共识中找出最大公约数,画好聚集同仁与同仁共进的同心圆,画好国际中文教学、中文教师教育和中文传承传播一体发展的同心圆,画好理论研究与鲜活实践互相促进的同心圆,画好承担中文母语国责任与国外本土化协同发展的同心圆,画好事业与学科高质量协同共进的同心圆。

猜你喜欢
同心圆学术领域
同心圆梦再出发
同心圆梦再出发
绣出里下河畔最美“同心圆”
同心圆变变变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领域·对峙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