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与建设重点分析

2023-02-10 04:47卢卫峰
农业与技术 2023年1期
关键词:吉安市绿化公园

卢卫峰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院,浙江 杭州 310019)

森林城市建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森林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在城市森林的树种选择,森林城市建设的空间格局,森林文化在科普宣教,森林城市的科学管理等方面都开展了相关研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也在有关规划中提到,在完善国土空间优化管理和国家公园建设实践上取得了显著成效,预期在2025年建成300个国家森林城市,这对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江西省是我国林业大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双碳建设示范区,作为以“山水庐陵文化”为代表的吉安市历来非常重视生态建设,也在推进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为了更好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本文探讨了江西吉安森林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与建设重点,通过总结分析有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的宝贵经验,为研究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吉安市地处江西省中西部,赣江中游,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地理坐标为N25°58′32″~27°57′50″,E113°46′~115°56′。研究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总降水量平均为1350~1570mm,年平均气温为17.0~18.6℃,年总辐射为414.22~451.87kJ·cm-2,年日照时数为1520~1800h。研究区水资源丰富,以赣江为中轴,有28条大小支流汇入,各河水流域总面积约29000km2。研究区的森林植被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研究区已发现高等植物有3500多种,分属320科,850属。其中,有木本植物1415种。同时,分布有珍稀濒危木本树种88种(含变种),如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濒危树种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大院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银杏(Ginkgo biloba)、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等。

2 森林城市总体布局

2.1 建设目标

遵循“城乡森林网络一体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协调性,森林生态文化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等原则,按照国家和江西省森林城市建设相关要求,贯彻“森林文化,固碳增汇,生态科普,健康宜居”的理念,形成以乡土乔木树种为主体、灌草空间配置相结合、群落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观特色明显、生态服务功能突出的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2],形成“林城、林村一体,林水、林路、林田相依”的森林生态景观格局,为建设“文化庐陵,山水吉安”奠定生态基础,实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传播红色文化和绿色文明的目标。

2.2 发展战略

基于吉安市的自然资源、环境质量、城市特点、社会文化需求等现状条件考虑,提出“一城带动,多点跟进,城乡一体,四体共建”作为吉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发展战略[3]。一城带动。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等是森林城市建设的重点,通过统一的规划,以中心城区带动全市森林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和乡村协调发展的生态建设格局。多点跟进。城市所在的各城区、城镇、县乡等是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在中心城区森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这些支撑点也要全面有序进行,才能保障整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行动顺利实施。城乡一体。乡村在森林城市的建设中具有独特地位,也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必须树立城乡一体的建设理念,不断强化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生态网络建设,在建设资金、机制管理、产业布局、建设进度等方面协同进行。四体共建。要按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城市森林产业体系,形成“生态屏障、科技支撑、管理模式、产业多样”等森林城市发展目标,重视“双碳”目标在四体共建当中的指导示范作用。

2.3 建设布局

按照“林网化和水网化”的城市森林建设理念,确定吉安市“一城分五色,多点建三屏”的城市森林建设布局。一城,指吉安市中心城区,建设突出点线面相结合,以城市外围山体为生态屏障,以城市水体为生态景观廊道,以道路绿地为景观纽带,以公园绿地为核心,以各组团绿地为面,形成“两江六山抱庐陵”的森林城市布局(两江指赣江、禾河,六山指西陇山、神岗山、天华山、真君山、螺子山、青原山)。五色,是指在吉安的城市森林建设中形成绿色、蓝色、灰色、橙色和红色等多维有色空间。多点,指吉安市下辖的13个县(市、区),同步开展城市森林建设。三屏,指由吉安市域内的各类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生态公益林、村镇防护林等形成的3级绿色生态屏障[4]。

3 森林城市建设重点分析

3.1 道路绿色廊道建设工程

3.1.1 建设范围

包括吉安市境内现有的和规划期新增的铁路、公路沿线两侧可绿化区域,工程建设涉及吉安市所有的13个县(市、区),道路绿色廊道建设工程是森林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

3.1.2 现状分析

吉安全市道路初步形成了乔灌结合、高低搭配、层次分明、红绿相间、错落有致、四季常青的新格局。但是工程建设还存在总体标准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管护不科学等不足,与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相关标准和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不断提升道路景观的文化品质。

3.1.3 建设内容与标准

为了确实提升吉安市的道路绿色廊道绿化质量与标准,结合吉安市的建设实际,确定如下建设标准:高速公路、国道、铁路两侧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20m,省道两侧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10m,县道、乡道两侧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5m。

3.1.4 建设要求

以铁路、公路为建设重点,建设以吉安市为中心的网络状绿色骨架,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实现道路林网化,林木绿化率达90%以上。

道路建设过程中要评估野生动物的栖息活动范围,确保生态廊道建设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消除道路绿色廊道建设过程中对野生动物空间穿行的影响和破坏。

坚持“乔灌为主、适地适树、功能多样”的原则,选择生态效益突出和景观效果良好的乡土树种,建成乔、灌、藤、草花相结合的生物通道。

3.2 河流绿色廊道建设工程

3.2.1 建设范围

包括全市范围内所有及规划期内新增的河渠及重要堤防两侧,赣江、遂川江、泸水、禾水、恩江、武功湖、白鹭湖等河流、湖泊、水库和水塘四周宜林地等可绿化区域,工程涉及吉安县、吉水县、峡江县、井冈山市等10个县(市)。

3.2.2 现状分析

河流绿色廊道是吉安市湿地生态景观的主要特色,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河流、水库、湖泊、水塘等水系较为发达,栖息于此的野生动植物也较为丰富,但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还未充分体系,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及湿地生态恢复工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吉安市各级河流里程中,适宜绿化里程2453km。

3.2.3 建设内容与标准

结合吉安市的建设实际,确定如下建设标准:赣江等主要河道两侧的绿化带适宜宽度为30~50m,而且要结合城市防洪要求进行建设,其它支流及小型河道按照工程管理规范绿化带适宜宽度为10~20m。河流绿色廊道的建设要突出景观生态效果,注重林水关系的协调发展。

3.2.4 建设要求

河道绿化的驳岸处理是建设重点,要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消减洪峰、水土保持、固碳减排的生态功能,林木绿化率根据景观空间格局确定,保障形成森林-湿地生态网络。

在树种选择上宜采用乡土树种,从树种的生长量、冠形、根系、凋落物等方面考虑,营造针阔混交林,强化林水之间的关系,提升河岸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按照河道周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科学绿化,属于林地的按照造林标准进行造林绿化,属于农地的按照农业生产要求严格管理,以林木成活率和林木绿化率作为考核指标。

3.3 城区绿地系统建设工程

3.3.1 建设范围

按照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总面积约240km2,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江湖、山体等非城市建设用地,涉及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等3个县(区)。

3.3.2 现状分析

目前存在的问题:城市绿地的质量不高,还不能满足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需要;城市绿地空间分布不均匀,缺乏多样化的绿地类型,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城市绿地布局仍不够合理,如绿地空间布局与服务半径尚不配套,缺乏连续的大环境绿化背景,切断了沿河绿带的自然伸展等。

3.3.3 建设内容

3.3.3.1 公园绿地建设

对各类公园绿地进行景观提升建设,包括天华山公园、滨江湿地公园、真君山公园、龙湖公园、文天祥纪念馆公园、白鹭洲书院、东井冈公园、白雾山植物园、体育公园等,公园绿地建设主要考虑现有树种配置,并充分考虑森林文化的营造,突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关于森林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使生态功能和生态文化紧密结合,形成完善的城区绿地系统[5]。

3.3.3.2 防护绿地建设

防护绿地建设执行标准:京九铁路两侧30~70m;高速公路两侧20~50m;国道两侧15~30m;赣江两岸50m以上;禾河两岸30m以上;沿高压电力线两侧设置高压走廊防护绿带每侧宽20~40m;工业园区绿化隔离带不低于50m;特殊场地如回归园、传染病防治医院等绿化隔离带100~200m;对于污染较严重的地段可适当增加绿化隔离带的宽度。

3.4 古树名木保护工程

吉安市古树名木资源非常丰富,共有古树名木17845株,其中,树龄2000a以上的有4株,1000a以上的有84株,500a以上的有857株;树种有樟树、银杏、桂花、朴树、苏铁、皂荚、圆柏、桑树等。吉安樟树在全省独占鳌头,陈山红心杉、龙泉杉木和庐陵杉木素有“黄金条子”嘉誉。现有的古树名木大多长势较差,通过大力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对古树名木进行信息系统管理,充分挖掘古树名木文化资源,突出森林文化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的独特品牌效应[6]。

3.5 林木花卉产业工程

目前,吉安市已引进北美红枫、蔓地亚红豆杉、花叶马褂木等多个优良树种,经多年驯化后苗木表现良好,并能达到绿化工程规格要求。野生驯化樟叶槭、红翅槭、鸭头梨、红楠、泡花楠、香港四照花、石笔木等苗木,经多年培育后已能达到工程规格。其中,樟叶槭特别耐旱,红翅槭、石笔木花景观效果特别突出。此外,大花惠兰享誉国内外,香樟、杨梅、八月桂、南酸枣、乐昌含笑、深山含笑、醉香含笑、竹柏、杜英、井冈杜鹃、木兰、山茶、金叶含笑、红花木莲、观光木、沉水樟、石笔木、大果马蹄荷、猴欢喜、鸡爪槭、四照花、多花山竹等本地特有的观赏价值高的树种远销全国各地。井冈杜鹃盆景成为香港春节的喜庆时花,F1代草花每年生产十几万盆,可以满足供应公园绿地的草花更换及节日广场装饰[7]。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为吉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供更多优良树种。

3.6 森林生态休闲产业建设

吉安市目前共有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近20处,各类森林公园的总经营面积达87580hm2,在发挥良好森林生态功能的同时,森林生态休闲产业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此外,其他市县级的湿地公园、文化生态公园、生态庄园、生态家园和森林人家等森林旅游景点众多,也对吉安市森林生态休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过程中,要重视森林生态休闲产业的建设,充分发挥森林公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具有区域特色的森林生态休闲产业建设,不断提升生态产业和森林文化的影响力[8]。

猜你喜欢
吉安市绿化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吉安市:“四化四早”防返贫 构建“遇困即扶”新机制
吉安市老年大学正式揭牌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在公园里玩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吉安市松材线虫病发生规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