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融教育”时代创建“网格化”教研共同体提升校本教研实效的策略

2023-02-10 06:33李建华
学周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网格化校本共同体

李建华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甘肃张掖 734000)

校本教研是新形势下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渠道,围绕既定教学目标,依托学校资源优势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研究,加深广大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育改革的理解,达到以研促教的目标。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校本教研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研的效果,需要学校引起重视。近几年,教研共同体的概念成为教育界探讨的热点并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研共同体是一种联合教研模式,以“同质促进、异质互补”为原则,教师进行联合互动,推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随着“融教育”时代的到来,创建“网格化”教研共同体被提上日程,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教研模式,其服务和支持能够快速直达学生,深化校本教研水平。

一、传统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一)教研组织不平等

开展校本教研旨在更好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素养,教师作为校本教研的主体,其校本教研的地位应当是平等的,然而实际并非如此。很多学校都建立了教研共同体,虽然教师在共同体中拥有一些发言权,但是最终的决定权和结论定性评价都取决于共同体的行政领导和学科权威,而其他教师则成了行政命令的被动执行者和忠实拥护者,教师处于从属地位,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导致很多教师失去了校本教研的话语权,无法参与深入探讨问题,无法体现教师的个体价值,影响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二)教研形式和内容较单一

以往的校本教研往往都采用“说课—听课—评课”的教研流程,要不就是开展教研讲座,把教师集中起来进行学习,由某一位教师担任主讲人,其他教师则旁听,教师之间缺少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导致教师没有专门的教研活动问题,听课也没有目的,评课内容几乎与评课意见一致,没有创新想法,这种注入式、被动式的单一教研形式,虽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当前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但是却忽略了与教师自身实际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违背校本教研的初衷。

二、创建“网格化”教研共同体,提升校本教研实效的策略

(一)构建智慧平台,夯实教研基础

融合才有大平台、融合才有大机遇、融合才有大发展,“融合”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在“融教育”时代,学校可以按照学科将教育教学划分为一个个“网格”,这些网格就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单元。每一个网格单元都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组建教研共同体,深入研究和探讨学科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结合学科教学实际提出针对性和建设性意见,从而提高学科教学效率和质量。校本教研是一项精细、准确的活动,需要“网格化”教研共同体成员群策群力。为此,学校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师资力量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智慧教育平台,尽量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提升校本教研实效,夯实教研基础。

学校的很多骨干教师是学科发展的排头兵,也是学校的学科“专家”。学校可以把这些骨干教师集中起来组建学术委员会,让他们下沉到普通课堂去听课和评课,从更加专业的角度指导和评价其他教师教学。学校还可以邀请其他学校的学科领头人以及对学科教学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到校对校本教研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让广大教师从专家的智慧中获得有益的启发和经验,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在“网格化”教研共同体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教学的独特感受,有些教师重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新颖的内容,有些教师注重细致的教学过程和有效落实,还有些教师注重教学过程稳进和点拨学生等,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而这些智慧正是创建“网格化”教研共同体的基础。在“融教育”时代,教师要有“有‘融’乃大”的胸襟,广泛吸取其他教师的教学智慧,凝聚个人智慧为集体智慧,让个体教研融入集体教研,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智慧教研共同体,营造和谐、融洽、积极的教研氛围。在以往的校本教研中,学生是教研客体,而在“融”教育时代,教师可以让学生加入“网格化”教研共同体、参与评课,从“当事人”的角度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个体的评价不只代表自己的心声,也代表众多学生的心声,对教师反思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成为检验教师教学的试金石。

(二)聚焦课堂教学,丰富教研内容

创建“网格化”教研共同体主要就是为了通过协作和共享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网格化”教研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教师都承担着引导学生的责任,教师要改变以往教研组织形式的层级观念,把“融教育”观念融入校本教研,要认识到每一位教师身上都有“闪光点”,听课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发现和学习其他教师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评课时要多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有效利用教师之间的“差异”资源,取长补短。

要想提升校本教研实效,就要把抓课堂质量作为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网格化”教研共同体可以建立“常听课、听家常课”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研究课、学习课堂教学理论经验、名师课堂等,把课堂教学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常态,结合“融教育”理念构建以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为主体的综合教研体系,促使教研活动更加灵活、机动、高效。除了关注成功的课堂之外,教研共同体还要加强会诊低效课堂,帮助教师查找低效的原因,为教师教学提出改进性策略,教师之间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激发自主发展的动机,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研究水平。在“网格化”教研共同体中,教师还可以继续细分“网格”,用师徒制、小组合作等方式强化共同体内部的教学研讨,使校本教研经历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过程,确保组内完全共享教学资源和教学智慧。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如注重观察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听课状态等,同时还要积极探索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跟进模式,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乐学、爱学的基础上实现全面提升知识、能力与素养。教师还可以在“网格化”的基础上开展主题教研,以学科教学和学科发展过程中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主题开展校本教研,例如,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怎样处理教研教学和考试之间的关系等,通过集思广益、共享原因、共商对策、共定规划、落笔成文,使其成为“网格化”教研共同体的文化元素,提升校本教研实效。

(三)探索线上模式,推进教研现代化

“融教育”时代催生了更多新颖的校本教研方式,除了传统的听课、评课之外,教师还可以尝试运用线上教研模式,结合建立“网格化”教研共同体,利用微信平台创建以交叉群和工作群为载体的线上网格化教研体系,交叉群以促进学科融合、构建网络学术共同体为导向,解决校本教研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域的难题;工作群基于“网格化”教研共同体的组织架构而构建,以解决和落实问题为导向,在每个网格群中分别设置群主、管理员、成员、观察员四种角色。群主和管理员由学科带头人、学科专家担任,是网格群的引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负责群内讨论问题、分享资源、协作配合等多方面的工作。成员和观察员则由其他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既可以参与网格群的各种讨论,又能监督群主和管理员,有助于有效开展线上教研。

应用线上教研改变了传统教研活动少数人表演、多数人充当看客和听众的情况,在网络上没有高低贵贱和城乡之别,每个教师都是平等的,使教研全员参与、大范围、经常性的交流成了可能。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可以把自己的问题发到网格群中,群内成员就会帮助教师认真、耐心分析和解决问题,为教师教学指点迷津。群主和管理员作为学科教学名师和专家,可以在群内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鼓励群内成员提出不同的意见、见解或研究讨论某些观点,借助思维碰撞拓宽教师的视野,实现改进与提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线上教研更注重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是与教学同步的教研。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备课,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前发到网格群中,让群内校际、校内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研讨,教师可以结合讨论交流的结果适当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使其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听课环节来说,教师可以先把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发到网格群中,然后再借助现代设备拍摄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并在网格群内在线放映,以供教师个人和其他教师进行研讨,挖掘教师课堂教学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暂停或反复播放的形式仔细观察和反复研究教学细节,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瞬间,提高校本教研的精准性和细致性。教师还可以从网格群中汲取有用的信息,根据其他教师和学生的评课反馈再加工原有的课堂设计,从中汲取教训和经验,促进教师实现自我改进和完善,利用线上教研为教师成长搭建新平台。

(四)组织实践活动,提升教研效果

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掌握的教学知识基础各不相同,对校本教研也有不同的态度,有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是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有的教师把校本教研看成一种工作负担。为此,有必要利用多种途径让教师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引导教师对校本教研建立正确的认知。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专业测评,对教师进行同质分析和异质分析,了解教师的成长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教师自主发展的平台,为教师创造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与研究空间、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更好地促进教师发展专业能力。

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创建“网格化”教研共同体,把有共同愿景的教师聚集到一起,从教师自身的实际出发,为他们结对子、搭台子,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学校领导要经常与教师交流和沟通,鼓励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提出的问题,肯定和鼓励他们获得的成功和教学上取得的成就,增强教师的归属感,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学校还要多提供机会增加教师之间交流的频率,学校可以根据“网格化”教研共同体成员的共性特征,开展专门的“学法传授”活动,让上一个学年任教的教师分析教材和指导授课,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帮助新授课教师快速掌握教学重点和要领。学校可以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让多个教师同讲一堂课,观摩、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学习不同教师的教学长处。学校还可以开展“教师沙龙”活动,给予每一位参与的教师话语权,鼓励他们分享教学经验和交流学术,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认真聆听和积极反馈,促使教师之间实现精神沟通,让教师从中获得更多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路。教师的修养和文化底蕴决定了他们课堂教学的精神气质,“网格化”教研共同体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团队阅读活动,通过广泛阅读和评论读书内容提升教师的阅读深度与个人修养,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魅力。“网格化”教研共同体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非学术性团队活动,既可以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又能拉近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教师之间的默契和联系。教师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会促使校本教研过程中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从而提升教研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融教育”时代提倡教师运用融合思维进行教研,而创建“网格化”教研共同体恰好符合这一要求,满足教师的教研需求,成就学校新的发展机遇。在日常工作中,学校要积极发挥自身特色,依托网络平台将“网格化”教研共同体融入教研活动,实现短板互补、资源互通;还要开拓教研空间,做到示范共引、特色共育,实现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成长,让课堂回归学生的学堂。

猜你喜欢
网格化校本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以党建网格化探索“户长制”治理新路子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化解难题,力促环境监管网格化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