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2023-02-10 02:49徐运平张志锋
人民周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赶考河北京津冀

徐运平 张志锋

“唱支山歌给党听……”2022年7月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西柏坡纪念馆的80多名党员饱含深情唱起这首歌。在河北平山县,许多参加党日活动的党员,登上高高的柏坡岭,追寻先辈足迹,感受新时代的脉动。

当年,党中央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如今,人们在这里重温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河北是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9次考察河北,深情关怀,殷殷嘱托,为河北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遵循。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燕赵儿女在“赶考”路上留下铿锵足音——

产业兴了,发展迈上新台阶。全省生产总值2021年突破4万亿元。

家底厚了,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12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84.3亿元,2021年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约8%。

十年奋进,“赶考”一直在路上。“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河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在2022年6月中旬举行的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表示。

幸福写在乡亲们的笑容里

清晨,阜平县骆驼湾村脱贫户唐宗秀老人正在打扫院子,昔日的土坯房早已改建成宽敞明亮的新房,院里的一串红、三角梅开得热闹。“家里脱贫了,住新房、穿新衣,想吃啥就有啥,村里越来越好了,盼望习近平总书记再来看看!”这十年,唐宗秀老人的笑容越来越多。

2012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顶风冒雪来到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进村入户看真贫,在阜平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山乡巨变写在乡亲们的笑脸上。2017年底,骆驼湾村在全县率先整村脱贫。2020年2月,阜平县脱贫摘帽,10万余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我们找到了好产业!”张北县德胜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发展马铃薯原种培育,2021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增至1.93万元。

从骆驼湾村到德胜村,脱贫乡亲的笑容最美。2020年,河北232.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至于如何“进入”,那就要读者自己去领悟了。 再看罗扎诺夫关于大小作家的划分。 为什么罗扎诺夫不喜欢托尔斯泰?因为他孤芳自赏。 罗扎诺夫说: 大作家与小作家的区别几乎只有一个: 照镜子和不照镜子。[3]199 所以罗扎诺夫祈祷:“上帝啊,保留我身上作家的一点纯贞吧: 不照镜子。”[35] 所谓“保持纯贞”、“不照镜子”,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创作家。 罗扎诺夫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河北将62个脱贫县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河北对脱贫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细化15项支持政策,强化产业、就业、科技帮扶,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旅游产业、家庭手工业等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改善。

推进乡村振兴,让农民日子更红火。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2022年4月启动“山谷田园”项目,对100多栋大棚进行改造升级。“乡村振兴争先锋,我是党员我先行。”大贵口村党支部带动村民种草莓,全村共有草莓大棚230栋,202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7万元。

协同发展的舞台越来越宽广

2022年5月28日,在廊坊市北三县,联东U谷·大厂海高智控云谷项目、航空航天智能装备研发规模化生产项目等4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这些都是从北京疏解而来的产业。早在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北张开臂膀,“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近水楼台,捷足先登。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天津武清京滨工业园等几乎连成一体,廊坊人乘上“北京公交”,吃上“天津麻花”,三地在一条街上干事创业。

凤凰展翅,两地共振。2021年12月,地跨河北、北京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验收,率先打造“一个系统、一次理货、一次查验、一次提离”的区港一体化通关模式。

在承接中互补互动、互惠互利。近年来,河北承接来自北京的商户4万多家。保定高新区与北京中关村合作成立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注重培育创新环境。北京现代“开进”沧州,“一台车”带动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协同发展、共建共享。北京的环卫、燃气、公交等公共服务向廊坊等环京地区延伸。位于河北三河市的燕达医院开京冀异地医保直接结算之先河。截至2021年底,京津冀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到485家。

日前,轨道交通22号线北京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廊坊北三县有望接入北京地铁网。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政务服务“区域通办”启动,推出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和70项政务服务事项。

一张图规划、一体化建设,河北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越走越宽。

京津冀的交通越来越便捷。京张高铁、京雄城际等建成通车,河北实现市市通高铁,“轨道上的京津冀”框架成型。河北与京津打通拓宽“对接路”34条段共2089公里。

京津冀的产业联系越来越紧密。以雄安新区集中承载地为核心,河北培育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等43个重点承接平台,近年累计承接京津转入企业和单位近4万家。

协同发展的舞台越来越宽广。

一场冬奥,两地出彩。北京携手河北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将塞外小城崇礼推向世界,催生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带动张家口发展冰雪旅游和冰雪产业,激发河北3000万人上冰雪,后奥运经济正在升温。

千年大计,“两翼”齐飞。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设立5年来,显雏形、出形象,正朝着既定目标迈进。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共同形成北京新的两翼;雄安新区和北京冬奥带动的张北地区,又形成河北发展新的两翼,助力河北展翅高飞。

绿色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

“过去我给高炉添加焦炭,新厂区改用电炉炼钢,我也转岗了,这是节能减排的新选择。”在河钢集团石钢公司工作37年的张拥华,见证了这座钢厂退城搬迁、转型升级的“绿色蝶变”。

2020年10月,从石家庄市区搬到井陉矿区的石钢新区正式投产。石钢新区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经初步测算,相比老厂区,新厂区吨钢综合能耗降低62%,碳排放量减少52%。

这是河北“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缩影。

自我加压,攻坚克难。“十三五”期间,河北累计压减退出炼钢产能8212万吨、煤炭5590万吨、焦炭3144.4万吨,完成钢铁、煤炭等六大行业去产能任务。在2021年全国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中,邢台、邯郸、石家庄3个市实现退“后十”。

调整结构,加快转型。近年来,河北大力实施优势传统产业升级工程,持续深化“万企转型”,推进“千项技改”和“百项示范”工程,开展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计划,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新动能补位发力。河北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企业逐步成长。河北培育12个省级主导产业和107个县域特色产业。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秦皇岛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示范基地,成为一张张新名片。

传统工业大省正提高“颜值”,改变“气质”。2018年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出现历史性转变,首次呈现“三二一”格局,第三产业比重开始反超第二产业。

“赶考”出发地,奋进正当时。站在历史的新起点,7400多万燕赵儿女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在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新征程上砥砺攀登!

猜你喜欢
赶考河北京津冀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律师“赶考”法官
不忘初心,继续“赶考”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
The Shortage of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