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育视角的幼儿园劳动教育

2023-02-10 13:37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五港幼儿园施燕燕
新教育 2023年34期
关键词:劳动意识幼儿园

◎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五港幼儿园 施燕燕

幼儿时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孩子们的思维、认知、三观都未形成,德育工作不仅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孩子们认识社会,形成个人性格的关键渠道。在此过程中,劳动教育作为提升德育效果的主要途径可以锻炼幼儿的独立意识。通过幼儿园、家庭等多个环境的联系,教师可通过制定丰富的课程以及组织多种游戏活动来开展德育工作。本文将从具体的案例出发,深入分析德育视角下幼儿园劳动教育有效开展的途径。

一、贯彻德育理念,锻炼劳动意识

1.渗透劳动因素,创新课程教育

品德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灵活性。在以往的活动设计中,教师为了渗透劳动意识往往单独设计劳动活动。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幼儿只是在机械地完成任务却不知晓为什么要劳动,劳动有哪些意义。因此教师应重构德育的方法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渗透劳动意识。在日常的课程设计中,教师优化活动目标并将德育纳入其中。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学习科学、社会、艺术、语言等领域的课程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劳动教育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节日、纪念日等元素拟定多元主题活动。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乐趣。

以语言课程“劳动吧,好孩子”为例。从绘本内容来看,该绘本讲述了兔子姐妹萝莉和罗拉的故事。其中,萝莉勤勤恳恳地播种、施肥、除草……一样也没落下,而罗拉在种下萝卜之后就没有再理睬。经过前期的绘本阅读,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萝卜是怎么种出来的吗?这时,孩子们根据绘本内容纷纷回答:要先把种子撒在泥土里,还要定期浇水、施肥、除草。“大家想不想自己种萝卜?”“想!”接下来,教师引导幼儿走进种植角将半截萝卜埋进土里。在后续的时间里,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边观察萝卜的长势一边分析:怎样才能让萝卜长得更好?为了增加种植活动的趣味性,教师还鼓励幼儿制作小组的萝卜观察手册以及萝卜种植手册。经过一系列的种植活动,幼儿逐步认识到劳动的魅力。

一般来说,要想让幼儿形成劳动意识,就要让他们先感受劳动的魅力。相比于简单、直观的劳动任务,幼儿往往能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并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

2.优化游戏设计,培养劳动兴趣

幼儿获取经验的主要方式就是游戏与实践。所以,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融入游戏活动,这样一来,幼儿就能提升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此外,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制定不同种类的游戏活动。比如,小班幼儿对劳动的认知尚不明确,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让他们认识到职业分工以及劳动是什么;中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叠被子、缝袜子等技能式的游戏引导他们感受劳动的氛围。

以“穿衣服”比赛为例。适逢冬日,孩子们大多穿着较厚。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制定了一个“穿衣服”比赛,幼儿以小组的方式在3分钟的时间里完成穿马甲的接力。考虑到比赛的公平性,教师加入人数较少的小组并与成员一起完成比赛接力。在比赛中,每一名幼儿先拿起桌子上的羽绒服马甲,然后妥帖地穿在身上,拉上拉链。完成一系列的动作后,该幼儿拍手示意并进行接力。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幼儿为了赢得比赛没有拉上拉链。这时,教师及时发现并对该组予以时间惩罚。经过一系列的游戏,孩子们能够意识到:穿好衣服才能出门以及在生活中,我要又好又快地穿上自己的衣服。

游戏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幼儿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在竞赛、游戏的氛围中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利用生动、有趣的小游戏,让孩子们不仅能感受劳动一词的含义,还能借助小游戏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培养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

1.促进家园合作,营造劳动氛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除了幼儿园,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受家庭结构的影响,家长对于“要不要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要不要让他们锻炼自理能力”存在着不同的态度。一般来说,家庭氛围好,且父母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更愿意以言传身教的方式鼓励、引导幼儿独立完成穿衣、吃饭、洗漱等日常活动。相反,由隔代长辈教育的家庭对幼儿参与家庭劳动比较抵触。针对上述情况,教师要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专业科学的引导让家长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提升他们的劳动能力。

在家长接送幼儿时,教师可主动询问幼儿在家庭中的劳动情况。比如有的父母表示,自己经常会和孩子在晚饭后一起收拾碗筷,和孩子共同用抹布擦拭桌面。此时,教师肯定他们的教育方式并提出新的见解。比如,“要不要和孩子制定一张家务周计划表?”“要不要让孩子自己打扫房间?”通过有来有往的互动,让幼儿逐步提升自己的劳动能力。与此同时,也有的父母可能会认为,孩子只需要快乐成长就可以,不需要参与家务。对这种想法,教师也要尝试性地加以引导。通过邀请他们参观班级,了解孩子们真正的乐趣,让家长意识到:劳动也能带给幼儿快乐。借此机会,教师再向所有家长发放育儿手册。利用借幼儿园与家庭的联合教育,让孩子们逐步提升自己的劳动意识以及劳动能力。

实现家园合作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要将家长视为自己的合作伙伴,尽可能地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积极参与家园合作,激发幼儿的劳动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分享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以正确的方式、方法提升幼儿的劳动能力。

2.挖掘生活要素,锻炼劳动能力

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让幼儿在吃饭前后自己洗手,午睡前后自己穿、脱外套,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并逐渐产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此外,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元的游戏、竞赛、活动鼓励他们参与班级管理,提升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以“我来帮助大家”活动为例。根据活动内容,幼儿将以毛遂自荐的方式参与“小值日生”的竞选。当选“小值日生”后,他将参与第二天的整理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他按照绘本的大小、颜色将伙伴们散落一地的阅读材料拾起,放至指定的书架;引导他们按照玩具的种类,将伙伴们杂乱摆放的玩具重新归纳在不同的抽屉中。由于每一名幼儿都有做“小值日生”的机会,所以通过体验“小值日生”让幼儿意识到我要自己完成玩具的归类,我要帮助老师保持教室的整洁。通过一些小的劳动项目,幼儿逐步知晓应该怎样整理东西、怎样清扫教室、怎样使用清扫工具等。

从以往的案例来看,不少家长出于心疼,往往不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因此,教师不仅要在幼儿园内制定一些简单的劳动项目,还要与家长沟通,引导他们让幼儿参与共同完成家务劳动。这样一来,孩子们可以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三、拓宽劳动边界,丰富劳动体验

1.引入社区资源,丰富劳动知识

为了让幼儿以更加直观、明确的方式理解劳动的价值,丰富劳动体验,了解更多有关劳动的知识,教师引入社区资源,引导他们聆听社区中的劳动模范事迹,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以“身边的劳动模范”为例。在开始活动之前,教师积极搜集身边的劳动模范资料。经过一系列的策划,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走进社区,走进党员活动室,聆听老一辈劳动者的故事。由于故事的时间大多比较久远,所以孩子们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幼儿会问:为什么要用牛耕地?不可以用拖拉机吗?这时,老一辈人会用他们的故事向幼儿展示以前如何艰苦奋斗的。通过一系列的互动,幼儿不仅学习了诸多劳动知识,更明确了自己的志向。比如有的孩子表示,自己长大后想投身农业,致力于让农民伯伯在做农活的时候更省力的研究。

社区资源的合理引入是幼儿走出幼儿园,进入社会的第一步。一直以来,幼儿对社会的印象主要依靠教师或家长的阐述。当他们真真切切地走出幼儿园,感受社区资源时,幼儿不仅能形成自己对社会的初印象,还能树立自己的人生信仰。这时,教师适时地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引导孩子们掌握更多有关劳动的知识点。

2.引入社会资源,扩大劳动边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方面,新兴职业的出现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传统职业也面临变革。为了让幼儿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解劳动教育,扩大劳动边界,教师可以制定丰富的学习活动,通过参观农业基地、科学馆等场所,开阔幼儿眼界。

以“参观农业基地”为例。为了让幼儿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教师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参观农业基地。让孩子们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述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进程,了解农业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途经温室大棚,幼儿与家长一边了解温室大棚的作用,一边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枚种子种在指定的区域。由于孩子们此前已经了解了种植作物的方法,他们很快就在指定区域完成挖土、种植、浇水的任务。考虑到活动的完整性,教师鼓励所有参加活动的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写一篇小游记。经过后期的作品展示,教师发现,现代化的农业基地既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又让他们对未来的农业发展充满期待。

劳动教育并非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教育也应与时俱进。教师要开展丰富的劳动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亲身实践,让孩子们逐步提高对劳动的认识。

总之,劳动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教师一边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构建劳动氛围,一边与家长合作共建家园合作。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逐步形成劳动意识,提升劳动能力。

猜你喜欢
劳动意识幼儿园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热爱劳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