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023-02-10 21:50姜志祥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国际化办学国家

姜志祥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是国家建设、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服务于政府的行政和(社会)经济利益,并成为发展的必要维度。在新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体系呈现出国际化的倾向,2017年9月20日,《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17〕2 号)文件中将137 所高等院校列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也就是世界一流高校和世界一流学科,旨在培养出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优质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建设和发展。随后,各个省市也先后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高等教育国际化日益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关切。为了有效促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了解国际化的基本内涵、先决条件及国际经验显得十分必要。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一)何为国际化

“国际化”一词涵盖了不同的事物,并且包含了不同的层面,并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体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各不相同,具体定义取决于利益相关者群体,如政府、私营部门、机构、教师和学生等。不同视角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不同的内涵,这些不同的观点直接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法。加拿大学者简·奈特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将国际和跨文化层面的内容融入教学、研究和服务的一种行为。[1]这一界定在学界广为接受,这一界定强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挥功能的三个重要层面:教学、研究和服务。国际化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一组孤立的活动。国际化包含国际和跨文化两个层面,国际化的开展和实现不仅要面向一个特定的国家或民族,更要扩展到一个国家内的不同文化或民族群体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奈特在后来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了对于国际化的界定,通过综合考虑政策、资金以及国家行政部门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层面的重要影响指出,将国际、跨文化或全球层面纳入高等教育的目的和职能。这一定义更为通用,可以被推广运用到不同教育背景的国家之中,但这一定义并没有说明教育国际化的原因、收益、成果、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等。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原因

当前,教育国际化趋势已日益明显。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必须从不同层面思考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政府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如何制定自己的发展策略,促进其研究和教学的国际化?国际化是在多元文化碰撞过程中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效方案吗?为什么一个国家或高等教育机构认为国际化是根本?什么原因促使国家愿意支持教育国际化行动?事实上,这些问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高等教育国际化背后有许多不同的原因,并且这些原因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而且这些原因和发展动力彼此紧密相连,尤其是当它们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而变化时它们要么互补、要么相互矛盾。此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原因也会因国家本身的发展需求而有所不同。

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机进行考察是一项有意义而复杂的任务,但为了简洁起见,可以将国际化原因简要分为四类:政治原因、经济原因、学术发展需要和社会文化发展需要。政治原因在国家中常常被认为比高等教育学校机构层面更能发挥重要作用。经济原因在全球发达国家的重要性和相关性当前处于日益增加的趋势。提高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具备高技能水平和知识丰富的优质劳动力,并投资于现实中的实践应用。学术发展方面的原因直接与加强教学和学习过程以及在研究和学术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相挂钩。鉴于全球化的潜在影响,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在教育国际化中的推动力量也正在发生变化。传统上,高等教育是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当今的全球化经济、信息和通信系统的迅猛发展使得社会文化交融和互通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事实上,这四方面的原因并不完全互斥或排他。个人、机构或国家的动机作为一系列复杂多变的原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的发展需求和发展中的优先顺序而有所不同。除此之外,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联盟、商业贸易、国家建设、文化认同、公民意识发展、国家安全、技术援助、和平与相互了解等等,都是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有学者认为,国际合作协议、学术的流动性、国际奖学金、技术和经济发展、国际课程研究、文化价值观、历史和政治背景等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重要原因。[2]从美国教育学学者汉斯·德·维特(Hans de Wit)教授的观点来看,国家建设和发展定位,国家间发展合作、技术援助,国家和地区文化认同以及国家标准改进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国家层面原因的主要表现。[3]他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原因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学生和教师的交流需要、教学和科学研究合作的需要、学术标准和质量评估的需要,研究项目等相互合作与发展援助的需要,国际课程开发的需要、促进国际及跨文化理解的需要、促使国际招生多元化的需要。

综合来看,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般而言,不同利益相关者提出的国际化原因会有所差异;(2)在同一类利益相关者团体内部,个体所提出的国际化发展理由也可能有所不同;(3)国际化发展原因的优先级别可能会随时间而有所改变,并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4)在大多数情况下,教育国际化发展理由比国际化的内在动机更加明确。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先决条件

高等教育国际化涉及两个关键词“高等教育”和“国际化”,“高等教育”归根到底离不开教育发展的一般要求,“国际化”则是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为教育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导向。需要注意的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单纯地追求国际化这一目标,而是要坚守一定的条件。

具体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坚守以下先决条件;(1)各国尽管有文化、地理和区域政策等差异,但要注意的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终服务对象都是人本身;(2)在国际化过程中要鼓励各国之间文化的相互尊重、赏识和共同发展;(3)要在国际化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知识;(4)需要明确,在国际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来自全球的挑战;(5)在处理文化冲突等事宜时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6)持开放的心态,借鉴区域和国际相关项目的经验,并勇于承担项目执行的相关责任,促进项目有效执行。在此基础上,在教育活动和教育计划方面更加宽容,加强国际合作,以共同创造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多元文化。尽管今天的教育国际化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基于对以上先决条件的坚守,同时注意采用沟通技巧、理性思考、创造性思维、积极参与、集体行动、相互宽容、接受批评等一系列科学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方法,那么高等教育国际化将会更加容易取得成效、获得成功。

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化视野下,各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都存在一定不同,对我国而言,高等教育在长期发展变化中已形成了特有的模式,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仍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表现在办学理念、文化价值及教育资源、教育模式等层面,不利于其国际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也阻碍其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国际化冲击高等教育办学理念,课程体系中国际化元素融入不深

经过长期发展实践,我国高等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形成了特有的教育模式,其中也蕴含着中国特色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定位,然而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必然,由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特有的体系和目标追求,其教育理念已形成对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甚至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以传统办学理念为支撑和导向,我国高等教育既无法实现国际化的顺利转型,也无法提升其国际化办学质量。一项针对国内40 所一流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一流大学本科教育在国际化进程中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定位同质化和模糊化问题,例如,在规定国际化人才规格时,郑州大学等16所高校将国际化人才定位于具有国际视野、华南理工大学等9所大学用“全球视野”这一关键词模糊了国际化人才培养规格,同时,还存在本科教育国际化活动实施形式化问题。[4]此类问题的存在表明部分高校尚未真正践行国际化办学理念,在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及教育体系规划等层面仍缺乏必要的国际化元素,国际化与高等教育融合不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国际化发展的阻碍因素。

(二)国际化深入发展冲击文化价值,高等教育话语影响力不足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会严重冲击国内高等教育的文化价值,西方国家教育理念、文化观念及价值观等的快速传播及广泛影响,不仅会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政策发展秩序和文化价值选择,也不利于国内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影响和有效引领,然而在国际化推进过程中,由于高校教师跨文化素养的不足、中华文化自信的缺失等多重因素影响,高等教育中华文化底蕴尚未实现深化,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容易出现缺乏中华特色的问题,从而导致高等教育国际化无法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另一方面,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模式和体系多由西方国家主导,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话语影响力相对不足,表现在其话语内容、表达方式及传播途径等多方面,基于此,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便缺乏坚实的根基和保障,也无法取得应有的发展成效。

(三)国际化冲击高等教育资源,跨境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相对落后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如无法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形成密切的合作,自身教育资源便会受到严重影响,再加上自身教育模式的落后及创新意识的不足,高等教育国际化便既无法契合时代背景,也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目标的实现还面临在教育资源挖掘与整合过程中的阻碍,再加上跨境高等教育合作中线下留学的影响,也无法在疫情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有效创新和保障,基于此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仍难以顺利推进,其教育质量也难以提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伙伴的限制,导致国际化发展范围受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支撑下教育合作模式创新的滞后性、教育合作模式创新动力的不足等,也限制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创新水平,不利于其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应对策略

为有效应对各类挑战,我国教育部门、高校及社会应协同合作,在共商、共建、共创中分析各类挑战出现的原因,结合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实际,参考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做法和经验,以转变办学理念、重视文化自觉、深化资源优势互补等为主要方向和具体策略,在充分实践中有效应对各类挑战,也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

(一)转变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结合国家战略优化课程体系

办学理念决定着高校的教育实践,也影响着其教育的质量和总体发展水平,为有效应对当前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发展下的冲击,应积极转变高等教育办学理念,重视国际化转向,同时结合国家战略及教育政策不断调整优化课程体系,以更有效地支撑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为转变高等教育办学理念,高校及国家都应做出努力,立足当前高等教育的办学实际,深入分析国际化发展带来的冲击和调整,重视开放办学。为此,国家应积极调整高等教育办学指导政策,力求以时代背景和国际化趋势为导向,提升政策的适应性,也从宏观层面把控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同时,高等教育机构也应深入分析国际化趋势,结合国家政策及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办学理念,重视开放办学、突出办学特色,并强调对机构内教育者的培训,引领教育者自上而下地开展学习研究,促使其自觉找寻创新方向,重视教育的国际化转向,进而在整体范围内实现办学理念的有效创新。为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以适应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并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高校应深入分析国家政策与教育发展之间的联系,从中明确应对挑战及创新实践的发展机遇,借助国家政策的便利条件有针对性地优化课程体系,既提升课程体系与时代背景、国际化实践的契合性,又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创造便利条件,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撑。[5]例如,对中医药类高等教育而言,其在推进国际化转型发展过程中,便应积极学习国外大学科学的教育理念,立足自身中医药教育实际,开放办学,并立足“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的国际化,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实际和人才培养需求为主要参考,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以此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又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提升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从而实现更高水平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6]

(二)重视中华文化自觉,加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影响力

教育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彰显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7]所以为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文化冲击和挑战,应重视文化自觉培育,在国际化进程中持续深化中华文化底蕴,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中加强高等教育国际话语影响力,从而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一方面,高校及相关部门应意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应是民族化基础上的国际化,要重视中华文化在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融入与深化,将教育体系规划、课程体系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置于中华文化发展框架之下,通过优化调整和创新实践促使高等教育国际化扎根中华文化,在求同存异中凸显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共同价值遵循。[8]为此,应宏观分析、科学把控我国高等教育现有的成效及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不足,深入挖掘中华文化资源,有选择地整合创新文化融入,结合特有的教育模式和创新实践,持续深化中华文化自信、培育高等教育中的文化自觉,以此保持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特色。另一方面,还需以文化自觉为基础,拓展中华文化传播渠道,结合高等教育国际化中中国特色的传播,创新教育话语体系,在深化高等教育话语中华底蕴的同时提升国际影响力,助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高质量发展。高校及教育部门应持续深化国际化合作交流,结合现有国际化发展趋势和时代背景要求,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国际期刊或新兴媒体类的教育话语传播渠道,同时强调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在话语内容选择、表达方式设计及传播渠道拓展的综合进程中提升话语影响力,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道路。[9]

(三)深化留学资源优势互补,创新跨境高等教育合作模式

在强化文化自觉、提升话语影响力的基础上,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还离不开与国外高等教育的密切协作,只有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并以时代背景为导向结合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实际,在多元合作中共同创新教育模式,高等教育国际化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才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进步。首先,我国应积极寻求与国际高等教育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通过合作交流和深入协作拓展留学教育资源,为贡献自身在国际化趋势中的力量提供便利条件。我国应立足自身高等教育发展实际,不断优化国际化发展顶层设计,结合国家相关战略及教育部门指导规划的帮助,开展区域间协作交流,既在全球范围内探索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资金来源,又密切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高等教育的合作,推动高等教育资源整合的国际化发展和全球性进步,为国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推进奠定坚实基础。其次,立足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资源,应树立创新意识,自觉主动地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并结合世界各国的协作与交流,探索具有发展优势和实践可能性的跨境高等教育合作模式,保障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顺利推进。高校应顺应时代新背景,优化海外人才引进机制,不断优化国际化教育队伍建设,持续深化国际高等教育交流和协作互动,引领教育模式的有效创新,促进高等教育朝着国际化的方向不断前进。此外,在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中,还应关注全球性的疫情影响,探索在线教育平台和数字化教育模式,支撑跨境教育在疫情影响下的高质量发展,助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效推进。[10]

猜你喜欢
国际化办学国家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