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连载之三】虎啸山林 豹跃青川

2023-02-10 18:53
人民画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虎豹东北虎野生动物

东北虎、东北豹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2021年10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目前,虎豹种群数量稳定增长,虎豹种群数量分别达到50只、60只以上,东北虎幼崽成活率由30%提升至50%。雌性虎、豹个体分布范围大幅向长白山区腹地扩展,已抵达或超过虎豹公园最西缘,茫茫林海正吸引更多虎豹在中国定居。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千山万岭之间,林深树茂,四季多彩。进入冬季,天与地都寂然不动,林海雪原,绵亘千里;早春时节,积雪尚未消融,款冬、顶冰花等植物便已钻出地表;当春风拂面,林下野花也次第绽放;夏季,绿涛阵阵,山涧潺潺;秋高气爽时节,万山层林尽染,挺拔的白杨、落叶松映衬着蓝天。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长白山针阔混交林生态地理区,也是亚洲温带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的中心地带,以中低山、峡谷和丘陵地貌为主,形成了东北虎天然的狩猎场和栖息地,也是重要的野生动植物分布区和北半球温带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这里,东北虎、东北豹种群保护,生态系统修复,和谐社区共建,野生动植物跨境保护合作等行动持续推进。

虎豹归山

野生虎与豹是生物链顶端物种,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顶级捕食者,它们控制着猎物种群,从而维持食草动物和它们赖以生存的植被之间的平衡。当野生虎豹茁壮成长时,整个生态系统就会蓬勃发展。由于濒临绝境,野生虎和豹的生存和保护在20世纪就已是国际性议题。

东北虎和东北豹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半岛的原始森林,它们是亚洲温带针阔混交林旗舰物种。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为猎杀、猎物匮乏和栖息地丧失造成了东北虎和东北豹种群与分布范围的急剧衰退。

1997年至1998年的冬季,中美俄三国虎豹专家在中国东北地区开展联合调查。当时的结论是,中国境内已经没有能够实现繁殖和自我维持的东北虎种群。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也随之建立,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消失的野生动物种群逐步恢复。

2005年,生态学家葛剑平教授组建了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团队。他们进入东北林海,在吉林、黑龙江东部的中俄边境区域建立起生物多样性长期定位監测平台,调查追踪中国境内可能存在的野生东北虎种群。他们在2007年收获第一张野生东北虎照片,在2010年收获第一张东北豹照片,在2021年发现了在中国境内出现繁殖的家庭。

“最难忘的是2013年的一个监测记录,我们从2010年开始一直追踪的第一只完全进入中国境内定居的成年雌虎,夜色中,它从容地从镜头前走过,身后还跟着4只幼虎。”从2005年便担任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团队野外团队负责人的冯利民介绍,他们通过科学调查,不仅了解到东北虎种群及其分布现状,还首次获得老虎在中国境内繁殖、扩散的关键生物学基础信息,为后续保护提供了翔实的科学支持。

在人口稠密的区域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特别是要实现生态系统顶端物种的种群恢复,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题。而中国人口众多,从这个角度来说,东北虎、东北豹保护成功与否,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示范效应。2015年,基于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团队十年研究成果形成的《关于实施“野生东北虎和东北豹种群恢复和保护重大生态工程”的建议》被提交至中央。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确定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开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21年10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此后,森林植被修复、核心区生产生活退出、虎豹迁移扩散廊道建设等继续实施。

在冯利民和团队开始野外工作的初期,他们“交通靠走、通讯靠吼、安全靠狗、防寒靠抖”,用双腿丈量着东北林海,追寻虎豹踪迹。而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打造的“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实现了对虎豹更高效的保护,近三万台智能红外相机基本全部覆盖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走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留心树木,便会发现被绑在树干上的红外相机。动物经过时会触发红外传感器,从而触发镜头,留下影像。数据经前端采集后,回传至系统平台,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掌握园区东北虎豹等大型兽类和地栖鸟类、重点区域防火、入区人员和交通工具等情况。“过去需要一年时间完成的工作量,而今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完成。”冯利民说。国家公园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可以进行精准预警和监控,人类干扰和破坏活动大幅减少。

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最新科研数据显示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为保护虎豹带来的巨大变化: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范围内的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正在快速增长。虎豹数量由2015年的27只和42只,分别增长至当前的50只和60只以上。作为东北虎的食物来源,梅花鹿增长最为明显,梅花鹿增长3.5倍,野猪增长1.9倍,狍增长1倍。而且,东北虎幼崽成活率由试点前的33%上升至目前的50%以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腹地的珲春地区更是恢复到“众山皆有虎”的风貌。

在茫茫林海中追虎十八年,如今,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副主任的冯利民说:“我从没有面对面见过野生东北虎,但它们已经在森林中凝视我无数次了。”

与虎为邻

“我姥爷当年从事砍伐,父母那一辈在植树造林,而我是一名巡护员。”邱实说。邱实在2019年4月加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女子巡护队。只要不是恶劣天气,巡护队每日都会进山,识别虎豹足迹,维护红外相机,进行数据整理,监测栖息地质量,冬天为野生动物补饲,日常巡护里程约6.5公里,走得远会在10公里以上。东北的冬天气温低至零下三四十度,但四季之中,许多巡护员却最喜欢在冬季巡护。他们解释道,因为春天雪化之后,地面湿滑,夏秋季节蚊虫多,冬季却只有冷。“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辖区内的动植物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过去每天上山都會清猎套,而现在已经很少遇到猎套了。”邱实说。

在1.41万平方公里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有4000余名巡护员。其中有人曾是林场职工,或是捕猎能手,而今他们成为野生动物的守护者,每日在山间开展巡山清套、巡护监测、反盗猎执法等工作。自2018年以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连续5年开展清山清套和打击违法偷盗猎专项行动,累计巡护6万余次,巡护总里程30万公里以上,猎套遇见率较试点前下降98%。园区内设立了538个补饲点,满足了关键时期有蹄类食物需求。

“冬天巡护时,我们经常能看到狍子成群结队在雪地里奔跑,但我们希望永远都不要与虎豹相遇。”邱实解释道,“我们或许知道彼此都来过这里,生活在这里,但不出现在彼此眼前,就是人与虎最大的默契与和谐。”

东北虎、东北豹和其猎物种群数量的日益增长印证了我国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人地关系也面临挑战。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经常可以看到写有“人兽冲突”的指示牌。园区内人类活动空间与东北虎、东北豹栖息地存在重叠,人兽冲突风险和压力越来越大。

“中国因为长期人多地少,要划定大面积、大尺度的生态保护区域,不可避免会把一些村庄、人口分散的地区划进来。”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仍生活着约2万人,还有近7万人居住在虎豹公园外,但耕地、林地等生产资料在园内。

一只东北虎每年平均要吃50只至70只大型有蹄类动物,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占地面积理论上可容纳约100只东北虎。当食物不足时,它们会袭击散养的黄牛等家畜,甚至进入村庄觅食。与虎豹为邻,危险不言而喻。

为妥善应对日益严峻的人虎冲突防控形势,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手段,缓解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成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可以联网完成高清图像和视频实时回传,还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做到物种识别。这不仅有助于科研工作,还为预警机制打下基础,24小时监测预警系统一旦监测到凶猛野生动物靠近村屯或农田,将实时预警,工作人员会及时通知村民躲避危险区域、做好防护。2023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在16个村、屯、厂、部,综合应用振动光纤、物理围栏、远程监控等,开展人虎冲突防范设施建设试点,以尽量避免人兽的直接冲突。

在园区内,野生动物破坏村民农作物的情况时有发生。为缓解人兽矛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引入了野生动物损害保险机制。2021年11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编制印发《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野生动物造成损失补偿办法》,对居民因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害予以补偿。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不断完善野生动物损害补偿保险机制,优化补偿程序,大幅缩短补偿资金给付时间,并在已有保险基础上,扩大重点物种保险覆盖范围,建立虎豹致害全域保险补偿制度。相关补偿办法虽然不能预防野生动物肇事,但通过事后补偿可减少经济损失,由此也能够避免挫伤公众的保护积极性,争取其最大限度理解和支持。

国家公园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要让居民安心“与虎为邻”,还要让他们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长期与东北大面积的国有林区紧密相连,园区内原住居民高度依赖黄牛养殖等传统产业。为使东北虎豹拥有更加完整、完善的栖息地,避免放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逐步推行黄牛集中养殖,让黄牛下山,让虎豹归山。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积极推动社区共建项目,与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等组织开展合作,使更多村民关注、投身野生动物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

虎豹公园的高等植物达数千种,也不乏一些珍稀濒危、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物种。如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即东北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有7种,如红松、水曲柳等。在如此高纬度的地区还存在着起源和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的芸香科、木兰科植物,如黄檗、五味子等。在历史漫长的进化演变中,这些物种随着地球的变迁,最终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崇山峻岭中孑遗。

神奇动物

虎豹公园良好自然生态系统养育和庇护着完整的野生动物群系,从大型到中小型兽类构成完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肉动物群系包括大型的东北虎、东北豹、黑熊、棕熊,中型的猞猁、黄喉貂、水獭,小型的豹猫、紫貂、黄鼬、伶鼬等;食草动物群系包括大型的马鹿、梅花鹿,中型的野猪、原麝、狍等。茫茫的林海亦成为鸟类生存繁衍的天堂。每年春天,各种鹀类、鸫类、鹟类等林栖鸟类开始从南方返回。位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旁的图们江口湿地被国际列为亚洲重点鸟区,当春去秋来,壮观的雁鸭类迁徙大军便在此停息补充能量,然后沿着国家公园内南北走向的山脉继续南下北往。肥沃的森林环境,为爬行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在海洋气候的影响下,充沛的水源也为两栖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基础。每年4月中下旬,中国林蛙、东方铃蟾、粗皮蛙、花背蟾蜍、东北小鲵等开始从蛰伏中苏醒,来到静水洼或池塘产卵,产完卵后,成蛙开始进入山林。待蝌蚪孵化变态为成蛙后,也会进入山林生活。进入秋天,它们又开始纷纷从山林中走出,跳进河流、湿地蛰伏避冬。此外绥芬河等重要河流是滩头鱼、大麻哈鱼、细鳞鲑等洄游性鱼类的重要繁殖地。

猜你喜欢
虎豹东北虎野生动物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保护野生东北虎,我们一直在行动
送任五之桂林
打卡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威风凛凛的东北虎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东北虎,请你回家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