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温经通络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3-02-11 09:32李彩红韩东刘峰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裂肌肌电例数

李彩红,韩东,刘峰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LDH属中医“痹证”“腰痛”等范畴,风邪入侵可导致腰部经络受损、气血运行不畅,该病当以祛寒利湿、活血通络为关键。中医针灸因其方便快捷、见效快等优点被广泛治疗LDH,能有效缓解患者腰痛等临床症状。中医经典汤剂温经通络方具有活血通络、驱寒除湿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关节肿痛、静脉曲张等疾病。有研究显示,温经通络方联合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仪用于治疗腰肌筋膜炎患者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1]。可见温经通络方联合针灸治疗疾病效果明显,并获得认可,但目前关于针灸联合温经通络方对LDH患者表面肌电图的研究少见。鉴于此,本研究给予LDH患者针灸联合温经通络方治疗,并分析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针灸)和联合组(针灸+温经通络方),各43例。两组性别、年龄、BMI、病程、突出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n]

注:BMI=体质指数。

组别 例数 男/女 年龄/岁 BMI/(kg·m-2) 病程/年 突出部位L3~L4 L4~L5 L5~S1联合组 43 27/16 43.71±6.35 22.78±2.74 3.52±0.75 6 21 18对照组 43 23/20 44.89±5.72 22.30±3.10 3.36±0.92 7 19 17统计值 0.764 0.905 0.761 0.884 0.160 P值 0.382 0.368 0.449 0.379 0.923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近1个月未接受激素、抗炎、止痛药等治疗;年龄>22岁。排除标准:无外伤史;存在严重并发症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合并骨质疏松症;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无法行走者;腰部严重畸形;合并类风湿疾病;合并其他脊柱疾病。剔除、脱落标准:入组后治疗期间未按照医嘱、接受其他治疗可剔除;治疗期间症状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可停止继续研究;在研究期间不能配合本研究实验、中途退出或依从性差,可视为脱落。

1.3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第3版)》[2]。存在腰部外伤、受寒湿史或慢性劳损;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出现叩击痛、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腰部向下肢或臀部放射,增加腹压可导致疼痛加重;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出现感觉功能异常,加强实验或直腿抬高试验呈阳性,膝或跟腱反射消失或减弱,拇趾背伸力减弱;经X射线、CT、MRI检查与临床表现一致。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诊断学》中LDH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为湿热证,主证腰腿冷痛着重;次证为静卧疼痛不见,转侧不利,受寒或阴雨天症状加重,肢体发凉;苔白或腻,舌质淡,脉沉紧或濡缓。

1.4 方法 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需采取俯卧体位,选取委中、肾俞、腰阳关、承山、复溜、盲俞、腰椎间盘突出节段夹脊穴、环跳等穴位,常规消毒进行针刺,进针后提插旋转,留针30 min,1次/d。

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经通络方治疗。汤剂主要包括土茯苓、熟地黄各30 g,醋延胡索15 g,泽泻、怀牛膝、胆南星、黄柏、黄芩、制附子、甘草、陈皮各10 g,桂枝8 g,蜈蚣2条,全蝎3 g,由本院药剂科统一煎制,150 mL/次,早晚2次温服。两组连续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临床表现改善明显,直腿抬高试验且呈阴性;有效:临床表现有所改善,但活动部分受限;无效:临床表现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治疗前、治疗14 d后、治疗28 d后腰椎功能、中医证候积分。腰椎功能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进行评估,总分29分,主要包括主观症状、膀胱功能、临床体征、日常生活受限度,分数越高表明腰椎功能越好。中医证候积分具体参考文献[4],主要从主证、次证、腰部活动受限等方面评分。③比较取治疗前、治疗14 d后、治疗28 d后表面肌电图。采用ME600-T8型表面肌电图仪(芬兰Mega公司)检测双侧腰脊旁竖脊肌、多裂肌表面肌电图。受试者在24 h内未进行剧烈运动,室温保持22~28 ℃,采取仰卧位,双手放于身体两侧,充分暴露腰背,常规消毒,刮掉皮肤周围毛发,将电极放置距后正中线约2 cm处L3~L4水平竖脊肌,及L5~S1水平多裂肌,中线和测量电极间距4 cm,参考电极在测量电极旁开4 cm处,连接电极、数据分析器,记录多裂肌、竖脊肌的平均肌电波幅、平均频率斜率。④比较取治疗前、治疗14 d后、治疗28 d后疼痛介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P物质(SP)]、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取受试者空腹静脉血3 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HT、DA、SP,试剂盒均购自上海广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VAS评分:主要评估疼痛程度,总分10分,7~10分剧烈疼痛;4~6分中度疼痛,可耐受;1~3分轻微疼痛;0分无疼痛。⑤比较治疗前、治疗14 d后、治疗28 d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环氧酶-2(COX-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降钙素原(PCT)]。ELISA检测IL-6、COX-2、TGF-β1、PCT,试剂盒购自优利科(上海)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n(%)]表示,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疗28 d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单位:分

注:JO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与同组治疗14 d后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28 d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中医证候积分 JOA评分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28 d后 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28 d后联合组 43 25.34±2.89 19.47±2.72* 16.81±1.69# 13.24±2.71 19.77±2.15* 23.85±3.01#对照组 43 24.73±3.12 21.74±2.65* 18.34±1.88# 13.59±2.43 16.74±1.87* 19.62±3.46#t值 0.941 3.920 3.969 0.631 6.973 6.048 P值 0.350 <0.001 <0.001 0.530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表面肌电图比较 治疗前两组多裂肌、竖脊肌的平均肌电波幅、平均频率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疗28 d后两组多裂肌、竖脊肌的平均肌电波幅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多裂肌、竖脊肌的平均频率斜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多裂肌、竖脊肌的平均肌电波幅、平均频率斜率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多裂肌、竖脊肌的平均肌电波幅、平均频率斜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14 d后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28 d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多裂肌平均肌电波幅/μV 多裂肌平均频率斜率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28 d后 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28 d后联合组 43 41.38±8.54 53.42±5.59* 62.94±7.43#-0.50±0.11-0.41±0.06*-0.29±0.09#对照组 43 42.59±7.81 46.43±4.74* 55.12±6.82#-0.52±0.14-0.47±0.08*-0.37±0.10#t值 0.686 6.254 5.084 0.737 3.934 3.899 P值 0.495 <0.001 <0.001 0.463 <0.001 <0.001组别 例数 竖脊肌平均肌电波幅/μV 竖脊肌平均频率斜率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28 d后 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28 d后联合组 43 44.11±5.42 55.42±5.44* 67.42±5.46#-0.45±0.08-0.32±0.08*-0.23±0.04#对照组 43 43.56±6.44 49.52±4.34* 59.58±7.92#-0.43±0.10-0.38±0.07*-0.29±0.07#t值 0.428 5.559 5.344 1.024 3.701 4.880 P值 0.669 <0.001 <0.001 0.309 <0.001 <0.001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介质、VA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5-HT、DA、SP、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疗28 d后两组5-HT、DA、SP、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介质、VAS 评分比较(±s)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介质、VAS 评分比较(±s)

注:5-HT=5- 羟色胺,DA=多巴胺,SP=P物质,VAS=视觉模拟评分;与同组治疗14 d后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28 d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5-HT/(ng·L-1) DA/(ng·L-1)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28 d后 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28 d后联合组 43 865.74±89.75 753.11±80.58* 469.74±52.47# 19.44±2.58 14.74±1.52* 7.35±0.88#对照组 43 862.17±86.53 805.37±78.44* 582.75±60.71# 20.59±2.96 17.83±1.98** 11.62±1.25#t值 0.188 3.047 9.235 1.921 8.117 18.316 P值 0.852 0.003 <0.001 0.058 <0.001 <0.001组别 例数 SP/(ng·mL-1) VAS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28 d后 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28 d后联合组 43 250.17±30.33 178.43±19.62* 127.36±15.80# 6.13±0.56 3.69±0.62* 2.87±0.44#对照组 43 246.81±29.48 211.52±23.49* 160.15±18.71# 5.98±0.68 4.36±0.77* 3.41±0.59#t值 0.521 7.090 8.780 1.117 4.444 4.811 P值 0.604 <0.001 <0.001 0.267 <0.001 <0.001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 组IL-6、COX-2、TGF-β1、PCT 比 较,差 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疗28 d后两 组I L-6、COX-2、TGF-β1、PCT 较 治 疗 前 有 所下降(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COX-2、TGF-β1、PCT比较(±s)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COX-2、TGF-β1、PCT比较(±s)

注:IL-6=白细胞介素-6,COX-2=环氧酶-2,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PCT=降钙素原;与同组治疗14 d后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28 d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IL-6/(ng·mL-1) COX-2/(ng·L-1)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28 d后 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28 d后联合组 43 118.52±15.74 92.21±10.24* 78.94±8.72# 18.33±2.59 13.48±1.92* 9.19±0.74#对照组 43 121.33±16.85 105.17±13.42* 89.32±10.31# 19.42±2.85 16.74±1.63* 12.51±1.37#t值 0.799 5.034 5.041 1.856 8.488 13.982 P值 0.426 <0.001 <0.001 0.067 <0.001 <0.001组别 例数 TGF-β1/(μg·L-1) PCT/(ng·mL-1)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28 d后 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28 d后联合组 43 52.17±6.55 36.85±4.59* 20.21±3.52# 23.52±3.11 16.81±2.02* 11.43±1.52#对照组 43 53.64±5.39 43.52±5.11* 32.71±4.36# 22.82±2.80 18.34±2.53* 14.71±1.49#t值 1.136 6.368 14.628 1.097 3.099 10.105 P值 0.259 <0.001 <0.001 0.276 0.003 <0.001

3 讨论

LDH是骨科常见疾病,多数患者采取药物、中医针灸、中医推拿、物理疗法等保守治疗,对于症状严重患者需要借助手术减轻病情。目前中医用于治疗LDH是当前临床研究热点,经典药剂配合针灸治疗LDH患者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已获得大众认可。针灸是用于治疗LDH的有效手段,具有调节阴阳平衡、通经活血、调和脏腑等功效。有研究发现,针灸能有效改善LDH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通,从而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5]。本研究中发现,针灸治疗LDH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腰背伸肌群功能,这与徐睿华等[5]研究结果相似。

中医认为LDH病机与风邪入侵、气血运行不畅、肾精虚衰所致经络不畅、瘀血内停,不通则痛,发展为疼痛,故该病当以止痛、活血通络、散寒祛湿为治疗原则。本研究采用经典汤剂温经通络方联合针灸治疗LDH患者,发现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效果,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疼痛指数评分,减低疼痛介质5-HT、DA、SP水平,且效果优于针灸组,可见,针灸联合温经通络方可提高LDH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腰椎功能、疼痛,这与钮静等[6]研究结果相似。可能是因为温经通络方含有土茯苓等可清热解毒、利水渗湿、消肿止痛,熟地黄等可益精填髓,延胡索可理气止痛,泽泻、土茯苓、黄柏等可利水渗湿、消肿止痛、清热燥湿,陈皮、怀牛膝等可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制附子等可散寒止痛、补益肾阳,蜈蚣、全蝎可活络止痛,诸药结合,可发挥活血化瘀通络、补肾、祛寒利湿之效。

表面肌电图主要是通过电极引导记录肌肉的活动情况,可反应肌肉功能和状态[7]。表面肌电图中平均频率斜率参数可反应腰背伸肌肌肉疲劳情况,其值的绝对值越高表示肌肉疲劳程度越明显,反之则相反[8];平均肌电波幅可反映腰背伸肌肌力大小,其值越大表示肌力大小越高,肌肉活动能力也越高,反之则相反表现为肌肉萎缩[9]。临床研究发现,表面肌电图可用于辅助诊断LDH疾病,患者腰部肌肉运动严重负荷,导致腰背伸肌肌肉不对称性,这是腰痛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10]。本研究中发现,治疗后联合组多裂肌和竖脊肌的平均肌电波幅、平均频率斜率均有所改善,可见,针灸联合温经通络方可改善LDH患者腰背伸肌群功能。

研究认为[11],炎症因子释放过多可导致腰椎间盘组织供血不足,使其发生退行性病变,加重LDH病情发展。TGF-β1是纤维化相关的因子,主要是巨噬细胞分泌,可通过激活TGF-β1/Smads通路减轻腰椎间盘组织纤维化形成[12]。研究发现[13],在LDH患者血清内TGF-β1表达上调,表达水平越高,腰椎间盘病变越严重。COX-2是炎症特异因子,与前列腺素E2合成有关,在LDH患者血清COX-2表达水平上调,表达水平越高,LDH患者腰椎间盘组织炎性浸润现象越严重[14-15]。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联合组IL-6、COX-2、TGF-β1、PCT均低于对照组,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血清指标降低越明显,表明针灸联合温经通络方可降低LDH患者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温经通络方治疗LDH患者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腰背伸肌群功能,并减轻疼痛、炎症反应。但本研究着重于临床研究,缺乏基础研究实验,下一步可考虑探究针灸、温经通络方对LDH体内动物实验的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裂肌肌电例数
多裂肌萎缩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腰部多裂肌的生物力学和病理形态学研究探讨腰部疾患的诊治
多裂肌脂肪浸润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关系的研究*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仰卧及俯卧过屈位MRI动态评估多裂肌形态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