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微课程”教研实践

2023-02-11 07:04崔小英
中国教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微课程专业化

崔小英

【摘 要】农村中学存在专业教师少、师资相对薄弱,教研呈现碎片化、浅层次、边缘化、功利性特征。“微课程”教研通过微目标、微学习、微实践、微评价、微反思、微成长六项内容,依据“确立目标—深度学习—展开实践—跟进评价—及时反思—形成资源”六个步骤开展研究,以提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

【关键词】微课程 教研转型 专业化

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指出,深化教研工作改革,创新教研工作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形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1]。2022年4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準(2022年版)》颁布,强调“创新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机制,做好问题调研和需求诊断,规划并组织参与式、探究式、体验式主题教研,有针对性地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归纳梳理成系列教研主题,让教研活动成为联结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桥梁,促进教师将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2]。新课程理念向课堂实施转变过程中,教研组是一个实践导向的研究共同体,教研活动则是理念落地生根的“转化酶”。

规模小、师资弱、资源不足的农村中学教研面对理念新、跨度大、专业性强的新课程背景,传统的教研模式因缺乏“系统性、精准性和创新性”[3]94-95而不能满足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

一、农村中学的教研困境

唐山市丰南区岔河镇中学(以下简称“学校”)是一所三年制农村初级中学,学生805人,教师63人,18个教学班,7个教研组,语文、数学、英语教研组各9人,其他学科综合型教研组8人,个别学科教研只有2人。现实的教研困境是专业教师少、名师引领少、教学思想少、教研时间少。传统的学科组教研暴露出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碎片化教研。以往的教研活动大多采用排课、约课、示范课、研讨课的形式,教研组通过听课—评课—议课—磨课的方式,最终实现当堂课的设计改进和效果提升的目的。由于教师基本功不同、学生学情不同、授课课型不同、授课内容不同,教研主题呈现碎片化,缺乏教师专业化成长系统、全面的主题设计。

二是浅层次教研。因为主题的碎片化,基于课堂教学的研讨往往浅尝辄止,缺乏深度思考、深度研究和深度实践。教师在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学习中,呈现出随意、随机、随性的特征,缺乏对专业知识高屋建瓴的建构。

三是边缘化教研。边缘化教研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人员的边缘化和实践的边缘化。在教研活动中评谁的课,解决谁的问题,有的非讲课教师就自我边缘化,致使教研活动的全员深入参与难以达成。而教研主题如何与课堂实践衔接也是个难题,很容易出现研讨和实践两张皮,让实践边缘化。

四是功利性教研。在传统教研中,有时教师为了教研而教研,注重“法”和“术”的教研。因为制度和要求而陷入被动教研,很难有思考的投入和理念的更新。忙于“法”和“术”研究的教研,过多教给学生答题技巧和提分锦囊,从而忽略了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这件“大事”,功利性教研很难增进教师专业上的真正“功力”。

二、“微课程”教研转型

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互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课程化教研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四个方面的内容”[3]96。教研的课程化可以实现四个打破和四个创建,即打破碎片化教研、浅层次教研、边缘化教研、功利型教研,创建系统教研、深度教研、主题教研、专业教研。为了解决学校在教研活动中人员配备少、研究内容多,教师观念老、课标理念新,研讨发声快、学习实践慢的矛盾,学校开展“微课程”教研转型,打造“少即是多、老即是新、慢即是快”的教研新样态。

结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省市教研资源,借助新课标培训和2.0信息技术培训,学校整合教研资源、联系教研现状、开展“微课程”教研设计。“微课程”教研的要素包括微目标、微学习、微实践、微评价、微反思、微成长。学校制订规则,保障长效机制,留白内容促进各教研组自由创新。英语教研组开展“微课程”教研转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名师资源、区域资源、校本资源,有计划、有系统、有反思地实践“微课程”教研,构建学习研究共同体,提升教研品质。

1. 向教研的专业化内容转型

教师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基于省市教研活动主题、基于农村学校英语学情和教研困境,教研主题的确立走向专业化内容,从小、微处入手,从关键问题开始研修,比如,围绕新课程背景下课时目标表述、前置作业设计、前置作业呈现、课堂听课观察、课堂导入情境创设与多媒体技术、阅读课问题链设计、重难点突破策略、听后材料处理技巧、生词的语境处理策略、小组评价的操作流程等,开展深度教研。“深度教研必须围绕主题展开,并通过系列化、深层次、进阶性的持续研讨,进而卓有成效地解决有关教学问题,达到对教研主题深入解析、系列活动及环节有效落实,教师能力切实提升的目的。”[4]

2. 向教师的专业化学习转型

“微学习”是处理相对较小的学习单元及短期的学习活动,虽然借助零散的学习时间,但学校依据教研主题提供系统性、专业性的学习内容,以专业性研究成果为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3. 向教研的专业化研究转型

在教研实践中,学校基于微主题和微学习,开展包联式监管,领导干部、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备课组长一对一包联,指导设计,跟进听课,全员参与,全程落实。开展蹲守式听课,即在某一“微主题”研究实践期间,节节蹲守听课,课课研讨创新,并开展数据式观察,即制作听课数据观察量表,记录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时间数据,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提出问题的频次数据,让数据成为进一步开展教研的抓手。

4. 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转型

“微课程”教研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展台、平台。通过研修共同体的学习平台,通过课堂实践的展台,通过资源共享的云台,让教师有学习、有实践、有收获,向专业化成长迈进。“教研即研修,教研活动聚焦学科内容或教学过程中的理念、方法、技巧,以促进教师对英语教育问题的深入探讨和反思,促进实践共同体的形成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5]

三、“微课程”教研的流程

学校英语教研组的“微课程”教研转型已经逐步走向系统化、系列化、专业化,走向深度教研,立足系统化的规划和组织,能够打破以往碎片化、表面化和标签化的教研模式,有利于教師构建新的知识和进行深度思维,获得教学能力和学术能力的提升,成为“兼具批判性和反思性能力的教师”[6]。“微课程”教研按照“微目标、微学习、微实践、微评价、微反思、微成长”的六项内容,构建“确立目标—深度学习—展开实践—跟进评价—及时反思—形成资源”的六个步骤。

一是确立目标。教研组结合新课标的几大变化、信息技术2.0的30个微能力点和课堂教学的问题收集,按照教学需求程度、课堂教学影响度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性,确立学年教研“微课程”八个目标,学期教研目标按月定向拟定。

二是深度学习。“微课程”教研的月教研目标一旦确立,教研组通过网络资源和专业期刊筛选有效学习内容,建立专业学习共同体。

三是展开实践。教师通过蹲守式听课和数据式观察展开“微课程”教研实践。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英语教研组分成四组,自制数据式课堂观察量表,一对一实现“蹲守式”听课观察。通过数据收集,教研组进行评课、议课、磨课,最终能够突破问题,实现目标,将理念与学习成果转换成教师课堂教学的专业技能。

四是跟进评价。新课标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在跟进评价中,学校采用包联式监管和微课式报告的形式进行他评和自评。学科资深教师包联让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的设计评价、效果评价、任务评价落实到位,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以评促研。

五是及时反思。在“微课程”教研中,反思是一种促研机制。每课一小反思,遇到新的课堂生成和课堂问题,及时记录、研讨、改进;每月一大反思,当某一教研主题告一段落时,全组成员撰写反思报告,及时收获教研成果,递进式推动教研进程。

六是形成资源。学校专门建立了“微课程”教研资源库,将学习资源入库,将实践收获入库,将优秀课例资源和优秀反思资源以“微课程”主题为单元收集起来,注重课题研究,每学期申请校级、区级或省级课题,开展专项深入研究,让资源本身也成为研究的起点。

“微课程”教研推动了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化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校除了开展本校学习研修,还拓宽了教师的研修范围和研究视野。“微课程”教研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打通了路径,在“微”和“课程”上“做文章”,解决了教研从何处开始和如何实施的问题,实现了全面、深入、有序的教研转型,极大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

见[EB/OL].(2019-11-25)[2022-10-11]. http://www.moe.gov.

cn/srcsite/A06/s3321/201911/t20191128_409950.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3] 汪向华. 立足教师发展需求开展“课程化”深度教研——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英语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Z2).

[4] 贾爱武.外语教师的专业地位及其专业发展内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4):57-59.

[5] 葛炳芬.基于“课程化”思路的学校教研组深度教研—兼评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英语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Z2):97-100+105.

[6] RICHARDS J C,NUNAN D.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205.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岔河镇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猜你喜欢
微课程专业化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十九世纪美军专业化和正规化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