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摄影艺术中的“眼力”探析

2023-02-12 21:44卢卫平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眼力摄影艺术摄影

卢卫平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旅游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多元化,特别是相机画质的不断提升,手机摄影成为普通大众一项十分常见的活动。“搜集照片就是搜集世界”[1],人人会摄影又好像人人都不会摄影,而摄影的实际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性与丰富的经验,更与摄影人主观审美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眼力”指对事物敏感而透彻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手机摄影眼力,需要从主观与客观两个层面着手,主观提高审美水平,客观层面需要优化手机拍摄技术,而且还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主观审美与客观影像的融合。基于此,本文针对手机摄影展开分析,总结摄影眼力提升的方法。

一、视觉时代的手机摄影

伴随社交媒体、修图软件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手机摄影进入到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往人们表达想法多是以文字为主,但是在社交媒体时代下逐渐过渡到视觉表达[2]。 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在各种各样的社交APP 上,去观赏和参与分享。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中,手机摄影的作品非常常见,经过包装之后成为美学景观,以图片形式在互联网中传播,这与人们的审美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手机摄影一改原本传统的“拍摄—保留”这种单一的形式,拍摄之后再经过便捷的后期加工处理,分享到社交平台中,经过这一系列的处理,原本比较单一的照片也会成为具有设计感和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人们使用手机进行拍摄的行为也不只是简单地记录当下发生的事情,还是具有程式化的景观生产,而摄影者也被赋予了新媒体的身份。作为手机摄影的主体,除了使用基本的摄影功能外,最为重要的是实现主观审美和客观影像的结合,利用手机摄影这一全民技术,形成全新的审美体验。

二、审美与摄影眼力的关系

审美是人理解世界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是人和周围事物的情感关系,这种关系的维系具有无利益性的和形象感的特点。人之所以要审美,是因为它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高度从而促使人和与之相处的世界得到发展而变得更加美好。美,是使人能感受到身心愉悦的某些事物,它存在于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当事物促进发展的客观属性与人被激发出来的主观感受完成对立与统一的心理机制建立后,美的感受才诞生。审美的范围非常广泛,包含了音乐、文学、建筑、服装、绘画、摄影等等,不同的审美对象有着不同的审美方式。“眼力”一词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指非常敏感或特别透彻的观察能力。绘画和摄影同属视觉形象审美,都离不开眼力的加持,但是摄影和绘画有着本质的不同,摄影艺术的现场性决定着拍摄者必须以敏锐的直觉去瞬间完成对客观对象美的抓取,也就是快速的形成客观对象的属性和主观感受的美的对立统一,这种在摄影中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和整体把握的直觉能力即摄影眼力。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史上的很多事例证明,人类的这种直觉能力是区别于逻辑思维模式,瞬间的领悟和理解进而把握事物对象是它的根本特点。它与初级的、原始的、浮于表面的感觉不同,是一种高级的、进阶的、长期的理性认识累积的片刻爆发力,因为有了这种力的存在,摄影者按下快门那一瞬间不再是一个纯机械的动作,而是一种审美上的升华。

三、摄影眼力与手机摄影艺术的关系

手机摄影作为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已成为一种共识,它与传统摄影艺术的本质是一样的,即现场性、纪实性和瞬间性。得益于手机摄影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摄影脱去了传统摄影的高贵的技术外衣,人人都可以参与摄影创作,成为摄影师[3],但是也要看到手机摄影的普及不等于摄影审美的普及和摄影眼力的提高。艺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说到底摄影者没有对客观世界的深入观察和体验,很难在摄影眼力上有所提升。在一次以展现香港为主题的摄影艺术沙龙中,国内著名商业摄影师冯海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同台竞技,当别人用长枪短炮的镜头时,他选择了用卡片式相机来记录他眼中的香港之美,最终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这是因为他观察到香港空间拥挤狭小,人与人的关系因此逼仄而紧张,卡片式摄影机短小精悍的机身更适合贴近捕捉和展现这种现实主义风格的香港,冯海的摄影眼力告诉了他用什么工具最适合来表现这种题材。今日手机摄影功能正是建立在当时手机厂商对于卡片机便捷的摄影功能与通信工具结合的创新开发。

手机作为摄影工具使用后,既让摄影艺术变得成本更低,还进一步丰富了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4]。例如在拍摄自然风光时,气象瞬息万变,人们可以在前期构思环节为了强调自然环境的美感,多采用逆光、倒影等手法来烘托大自然的宁谧,手机相机上的一键全景功能为更大画幅的视觉美感提供了一种视觉上的延伸,而在传统摄影中,摄制一张长画幅的作品,往往需要拍摄多张图片来进行拼接;如果是拍摄花草树木等普通对象,除了在摄影作品中会使用构图来营造风格,也可使用手机App 及时对照片的影调分布重新调整、根据主题需要强化色彩关系等环节,使拍摄的影像更具有艺术性;手机相机里微距功能的出现,平凡的事物表面下微观世界的美得以瞬间被捕捉与放大,这在传统的摄影中需要使用昂贵且笨重的专用微距镜头才能实现。手机摄影功能的便捷与强大不断丰富着原本在只有专业摄影才得以展现的美的视角。

四、提升手机摄影眼力的方法

一个人的摄影眼力不是人生来就拥有的能力,虽然有人天生画面感觉良好,但这只是片面的、不够完善和系统的感觉,更多还是需要靠平时的学习和训练,逐步将审美思维提到更高的层次上来的。当人们真正释放出潜在的艺术能量,优秀的手机摄影作品甚至比用专业器材拍摄的平庸照片更为出色,它们的视觉效果往往极富冲击力[5]。摄影眼力的培养和提升涉及到我们身上的内在和外在,可以从以下两部分来进行。

(一)训练提高大脑思维

直觉是一种思维模式,摄影是一种视觉艺术,摄影眼力既是直觉思维视觉化的一种体现。跟其他思维模式一样,它的思维认知从实践生产中获得并再次到实践中进行检验,思维能力以此逐渐提升,可以进行思维认知活动的训练来获取更好的摄影眼力。

1.训练大脑思维的均衡与协同

大脑拥有左右两部分的生理结构。左半球负责抽象思维,主要有语音、数学、概念、分析和逻辑思维功能等,侧重理性思维。右边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侧重感性认知,图形图像、音乐综合的感知能力主要在这个区域。普通人在左半球的思维能力上的运用要多于右半球,左右半球通过横行神经纤维束进行连接共同运作思维机能。人脑右半球在接收到视觉或听觉或触觉神经传递过来的信号时,形象思维产生“象”的浅层次信息,在胼胝体的链接下,左半球大脑通过逻辑思维因子的作用对“象”综合分析得到了对象的“意”,这是一种兼具抽象特质和形象特质的直观感受。不同的人这种大脑思维的运行机制的协同和均衡能力不一,提高大脑左右半球的思维协同能力可以让直觉思维能力获得强化效果。

在生活中,可以通过欣赏和学习绘画与音乐等艺术形式来提高形象思维。摄影在诞生之初的一部分功能就是帮助画家来进行快速的绘画创作,到后来,一部分艺术家们把绘画规则运用到摄影的构图中进行绘画性摄影,摄影从此变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的法国摄影家亨利·卡蒂尔·布列松在剑桥大学上学时就在绘画上下过很大工夫。美国著名摄影师、“环境肖像”手法运用大师阿诺德·纽曼也曾在学生时代大量作画,可见,绘画的形象思维是摄影思维的一种基础。科学证明,音乐也同样具有很好的均衡左右大脑的思维链接的作用。音乐中的音符、旋律、和声与摄影中的点、线、面是相互对应的,如人们欣赏翰施特劳斯创作的《蓝色的多瑙河》,一幅连绵起伏的曲线波浪景象会随优美的旋律在脑海中徐徐展现。世界著名的风景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在4 岁就学习钢琴,一生不曾间断,他拍摄的每一幅作品都如诗如画般给人以美好的想象。这些证明了人的摄影思维能力在各种有针对性的学习训练中是可以得到不断的强化和提高。

2.创建有效的几种思维方式

摄影的纪实性和瞬间性决定了摄影者在拍摄的当下的思维是自由开放的,想要在众多的客观事物和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拍摄,可以从如下几种思维模式入手来提升摄影眼力的灵活性。

(1)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对普通且平凡的事物或见解用一种与之相反的角度来进行思考求索的心理活动,这种思维模式打破常规,往往能在平凡之中见真知,使老旧的事物或观点焕发新机,形成新思想,创立新形象。中国台湾摄影师柯锡杰在八十年代去撒哈拉沙漠采风时,其他摄影师拍沙漠大都是用全景构图,拍出成片成片沙漠海的景致来表现沙漠的辽阔,而他在这片沙漠中看到的却是跟别人不一样的视角,他在辽阔中寻找光影下的沙漠细节进行刻画,每一张作品都犹如一首动听的歌曲,一支强劲有力的舞,拍出了属于自己内心理解的“撒哈拉”。

(2)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以一个思考点作为原点,向外辐射思维,找出与原点相似特征或相关联的各种事物,从而激发新事物、新观点的产生。倡导用观察事物的表面质感与形态来展现生命的内在的美国著名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把一颗普通的辣椒拍成雕塑般的人体,把乍一看是光秃秃的枯木拍得仔细观看之下又感觉烈焰冲天。他独特的眼光和美学素养正来源于对大自然的挚爱蕴藏的活跃而丰富的联想思维。

(3)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又称"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这一思维模式总是按同一方向思考,以一个目标为最终目的,在此过程中遵循程序化、条理化的操作,环环相扣的在几种方案、方式中不断比较评价最终得出一个合适的方案。收敛思维特别适合用在主题性摄影的创作中。中国摄影家袁毅平有一日被北京早晨的朝霞触动,联想到新中国的诞生犹如一轮徐徐上升的太阳。他深入这种感受不断构建想法,反复拍摄太阳这同一要素并进行效果比较,两年多的拍摄时机终于来临为一张作品,在满目红彤彤的霞光映衬下,一颗呼之欲出的新日在天安门广场的地平线上冉冉上升。经过几年的努力,富有象征意义的作品最终形成。

(二)文化素养的积累和沉淀

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人经验构成了人类思维的基础内容。不断存储的主观和客观认知在大脑不同位置中经过筛选和隐藏,最后形成了直觉思维的来源根基。它在日后参与运作时,有用的思维记忆被激活,而有的继续潜伏。这种情况就说明了越是根基丰厚的人,他的直觉运作越有成效,因为可以任意去调取大量有用的经验思维。

1.提高艺术素养

明朝大臣兼画家董其昌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明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手机摄影的普及化程度高却也暗含着它的一个问题是重视拍摄而忽视了艺术理论的支撑。一个摄影师应追求从读书的思考中和行路的思考中来提升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从其他艺术形式中汲取有用的养分来充实自己。很多的优秀摄影作品不是凭空就能想出来的,而是需要在现实中到处寻找与发现,靠双腿走出来的。日本著名街拍摄影师森山大道在八十年代用了几年时间穿行于整个日本的街头巷尾去记录,正是因为他阅读了垮掉派作家杰克.凯路亚克的小说《在路上》而受到了感召。他的作品集《犬的记忆》用隐喻的影像来形容二战后日本民众恐惧且又伺机而动的心理的状态,影响着无数后来者的高反差、粗颗粒效果的后期处理风格是一种叛逆精神的自我标榜。中国摄影大师郎静山的作品以中国画艺术理论为基础,作品呈现了“影中有画,画中有影”超逸、俊秀的风格,开创了“集锦摄影法”的先河。

2.熟练技术技巧

手机摄影的主要设备是智能手机,与专业摄影相比,在功能操作、设备携带等方面均表现出极大优势。在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助力下,拍摄过程也得到简化,拍摄某些题材比传统摄影更加得心应手,吸引更多摄影爱好者参与其中。但是很多手机摄影爱好者并没有系统的接受过专业学习,专业艺术创作能力较差,这也使得手机只是作为机械化影像加工的工具,不利于摄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手机摄影不再依赖光圈快门的组合设置便可拍摄,结合不断推陈出新的摄影app 的使用技巧给作品的艺术创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可能会因为自身对艺术的理解比较有限,只是为了追求物质、精神层面的利益,而使用手机拍摄出一味追求点击量的摄影作品,使科技和艺术、审美和影像脱节。手机摄影也要懂得摄影艺术语言的累积,空间的虚实、形态的动静、影调的深浅布局、色彩关系的主次烘托等均衡与对比的造型规律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

手机摄影硬件不断升级,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在短视频不断普及的当下,人们能够接收到的手机摄影技术也相继增多,将其应用在手机摄影的实践中,久而久之必然会提高手机摄影作品的艺术性。手机摄影在专业摄影平台支持下,人们通过自己了解到的专业知识,在摄影作品中融入个人主观审美,借助专业科技拍摄出高水平的摄影作品,将经过加工的影像图片上传到摄影门户网站、摄影论坛中,与更多热爱手机摄影的人士分享经验,学习其他人摄影技巧,面对其他人分享的摄影作品可以分享自己的见解,实现科技与摄影艺术的双管齐下,快速提升自己的作品水平。

3.丰富生活阅历

摄影的功夫在摄影之外,人是社会属性的动物,每个人无一例外的成长于社会的海洋里。马克思曾说一个人的发展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和他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这说明了人的阅历积淀是多方面的汇集,包含在整个的成长历程、生活和工作中。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道理人尽皆知,摄影艺术也是如此。不同的生活经历造就了每个人对摄影的认知和理解各不相同。阅历越是丰富的人,在他的作品中越可能得到具有高度和广度的表达。苦尽甘来终是甘,守得云开见日出。20 世纪80 年代末,柯锡杰放弃了在美国摄影圈闯荡多年的一切成就,自己一人踏上去欧洲和北非的流浪之旅。作品《行》画面干净而深邃,地平线远处一个弱小的骑着驴子的女人背影轻轻诉说着作者当年那颗悠悠的漂泊之心。在福建拍摄《China E.T.》的时候前后不到一秒钟,一个神秘的男童戴着斗笠出现在庙宇的一角高处又转身消失在摄影师的眼底下,摄影师看到他的时候又是处在背光面,映入眼帘的是庙宇一角和男孩的剪影。此刻,激起摄影师不假思索的按下快门的正是他心中对于外星文明的未知感和东方男孩的突然造访这种东西方意境的重叠。他说一个真正的摄影家必须要有一个纤细而敏感的心,不管拍人或者物,要对所拍摄的对象投射于来自作者的内心的爱,作品才能撼动人心。

对于人的大脑来说,生活中的各种感官不断激荡着神经元,不断地转变为潜在的认知因素。这些因素在某个时间点就会被外界相似的因素激发从而产生碰撞,也就是直觉的思维。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具备思维能力达到专家级的人的相关认知要素需要至少需要五万个左右的数量,需要经过五到十年的长期积淀。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审美因子,积累更多的审美因子对手机摄影来说更为有利。

一个摄影者的眼力就像瞄准力,是摄影家的眼睛所摄取到的独特视角与美感的体现,需要摄影家熟练掌握摄影技术技巧并通过由量变到质变的磨炼过程,是拍摄者根据摄影自身的要求建立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手机摄影属于摄影艺术范畴,要想把普通的眼光提升至摄影家的眼力,必须要融入个人主观审美,透过客观影像这一介质传递出自身的想法与观点,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掌握摄影相关的知识和技巧,不断汲取摄影之外的生活体验,才能更好地凝固瞬间的美。

猜你喜欢
眼力摄影艺术摄影
眼力大搜索
考眼力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名单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福建入选作品
论摄影艺术
考眼力
眼力小侦探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林玲摄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