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辽宁制造业出口的对策研究

2023-02-14 13:24柯雪清梁爽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消费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生产性辽宁辽宁省

柯雪清 梁爽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引言

辽宁省拥有多家大型制造业企业,但是这些制造业并没有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光彩,其原因是市场竞争力不够强,没有竞争优势。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帮助制造业降低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产生的生产成本。制造业在生产性服务业技术的助力下,生产过程中有了专业化的分工。这不仅减少了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还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加大了竞争力,增强了辽宁省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因此辽宁省制造业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助力下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

(一)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驱动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对双方都有不平等的依赖性,并且其中一方的发展都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另一方的发展。辽宁省的制造业虽然是我国的重大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之一,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大而不强”的问题,从而产生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驱动力不足。辽宁省制造业的主要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立足。辽宁省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水平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当制造业不再依赖廉价的劳动力为其服务,而是开始重视用高端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制造业就会对生产性服务业产生强烈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就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产生巨大的驱动作用。

(二)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推进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用生产性服务业自身所带有的高端技术和专业知识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使生产效率更加高效,产品质量更加优化。

制造业发展是制造业行业技术密集度由低到高的变化过程,即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的过程。生产性服务业所提供的正是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创新能力以及高端人才。这些重要的生产性服务资源,有助于推动高技术生产环节实现更快速、更高质量的发展。

(三)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相互促进

制造业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平台,而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如果将制造业的规模扩大,就需要有高端技术含量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生产性服务业产品投入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因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若没有规模庞大的制造业市场作为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就很难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相反,若没有体系健全、功能性强劲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支撑,则无法实现制造业的升级发展,无法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二、辽宁制造业出口的发展现状

(一)出口规模庞大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化程度高、产业链大、供应链长。2021年全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进出口总额77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出口总额3312.6亿元,增长24.9%。从商品来看,在出口总额中,全年机电产品出口1680.5亿元,比上年增长26.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30.6亿元,增长11.2%。辽 宁省制造业出口额占辽宁省总出口额50%以上。辽宁省制造业出口的产品种类众多。辽宁省制造业出口额占辽宁总出口额较大比重,其比重大小可以反映出其出口规模的大小,说明了辽宁省制造业出口规模庞大。

(二)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辽宁省是制造业出口大省,在国家各项鼓励政策的指引下,辽宁省制造业逐渐转型升级,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2021年,辽宁省制造业出口2010.6亿元,增长28.3%,占当年辽宁省出口总值的60.7%,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67.2%。其中,辽宁省出口集成电路286.2亿元,出口值位列全国第七位;出口汽车零配件107.5亿元,位列全国第十位。值得一提的是,辽宁省汽车产业更是抓住部分国外汽车企业停工停产的契机上,积极抢占国际市场份额。2021年辽宁省汽车产业的出口额得到了很大的上升,很大程度上拉动了辽宁省的贸易出口。

2022前8个月从出口商品数据上可以看出,辽宁省的机电产品出口1158亿元,同比增长9.9%,并且占同期出口总值的48.7%。这些主要商品中集成电路出口最多,达166.8亿元。其余的汽车零配件、电工器材、汽车、纺织服装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此外,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343.2亿元,农产品、纺织服装和基本有机化学品出口均超过百亿元。因此辽宁制造业出口贸易主要商品方向是电子产品等高端技术产品(见表1)。

表1 辽宁制造业主要商品出口贸易额

(三)出口市场范围广泛

辽宁省制造业出口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多元化的发展使得辽宁省有一定的平台可以与全球的贸易伙伴有着越来越多的贸易往来。随着多元化的制造业贸易方式和更加开放的国际市场,辽宁省制造业出口产品的市场涉及面也很广,其中有欧洲、亚洲、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而辽宁省制造业出口以亚洲为主,主要是日本、印度、韩国、越南等国家;出口欧洲的国家主要是德国和英国;出口到非洲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阿尔及利亚、埃及;出口到拉丁美洲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巴西、秘鲁、智利;出口到北美洲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出口到大洋洲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澳大利亚。从辽宁省出口贸易所涉及的这些国家和地区可以看出,辽宁省制造业出口区域广泛,有较大的平台和发展空间,同时在国际市场中也有不少竞争力。

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辽宁制造业出口的作用机制

(一)降低制造成本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提供的是专业化的分析系统,也有利于减少制造业内部对分工处理的费用,并且生产性服务业有专业的知识储备能为制造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生产性服务业可通过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掌控高端技术来减少制造业的交易成本,增强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升级。在制造业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对产品进行分工,细化容易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抵消一部分由制造业自行进行分工产生的费用。辽宁省制造业出口的成本也因此减少,为辽宁省制造业出口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有利于辽宁省制造业出口迈向更大的国际舞台。

根据表2可以看出,辽宁省在月初时所给出相应月份的财务指标,其中大部分实际贸易运行中的营业成本高于其计划中的成本。虽然营业收入也在增加,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有着较低营业成本的特点才能让辽宁省的制造业脱颖而出。2022年辽宁省的成本指标和实际成本还是有很大出入的。实际成本相比于计划成本约有1000亿的超出,综合数据说明,辽宁省制造业出口在降低成本方面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表2 2022至今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

(二)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专业的技术和创新型的高端人才,将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制造业的生产环节过程中,让这些专业技能以及人才得到有效的利用。其中部分高端人才、知识储备也同样能够为制造业提供相应的支持。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能够更好地优化制造业的劳动结构,在有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的技术和高端人才的助力下,制造业的优势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相互交融,让产品成为知识密集型产品。因此生产性服务业产品的进步能够提供给制造业较大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便能使制造业获得较大的产出。由于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充足的产品技术,制造业的竞争力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也增强了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出口竞争力,产品的竞争水平与生产效率的提升呈正相关。

(三)提高创新能力

1.辽宁省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

辽宁省正不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以此来解决辽宁省制造业多而不精的问题。虽然辽宁在技术创新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整体仍旧处于机械化生产阶段。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出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不高,即辽宁的科学技术支出额较高和辽宁地区的有效专利不足。

辽宁制造业的相关企业由于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大部分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零件都是进口。这导致辽宁省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支出费用较高。辽宁在科学技术支出额从2005年的23.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72.7亿元。2021年年底,辽宁全省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三种专利授权80191件,与2020年辽宁省有效专利数相比增加了约2.2万,对于辽宁省而言是有很大的突破(见表3)。而在同一年,江苏省在2021年的知识产权创造主要指标再上新台阶。江苏全省专利申请量751654件,专利授权量640917件。辽宁省的有效专利授权数是江苏省的12.5%。种种数据都表明辽宁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出众。辽宁省各地区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数量的数据上看,除了沈阳市和大连市有着较为突出的数据贡献,其他地区的专利数量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都表明了辽宁省的创新能力不足。而辽宁省的创新力不足便导致辽宁制造业的核心科技不强,进而影响了辽宁省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低于其他地区。

表3 辽宁省各地区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数量

2.生产服务业对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能力的不足很大地影响了辽宁省制造业出口。为主动解决辽宁省制造业关于“大而不精”问题,需要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一些帮助。生产性服务业是专门提供技术、知识、信息的一种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用提供差异性的服务产品,来增加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通过这一方面获得创新的比较优势,增加了辽宁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之所以能够给制造业带来创新,正是依赖生产性服务业中高新技术领域的高端人才。这些人才可以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技术,和制造业的人才一同产生溢出效应,来增强制造业的科学研发创造力,加强制造业出口的竞争力。

(四)促进制造业升级

生产性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辽宁省制造业提供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制造业生产的产品拥有较高的知识技术水平,使其拥有了竞争优势。生产性服务业与辽宁省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使辽宁省制造业从一些低附加值和低技术水平行业发展成为具有高附加值及高技术水平的行业。辽宁省制造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可以获得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供给,提升双方之间的合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极大提升了辽宁省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因为生产性服务业能有效提升制造业企业间的合作频率,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辽宁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出口产品不断向高端迈进。

四、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辽宁制造业出口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水准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者相辅相成。生产性服务业融入于整个制造业的生产环节过程中,其开始的服务水准如果没达到更高的要求就会直接影响到制造业的最终产品质量。而辽宁省服务业起步较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较为落后,导致辽宁制造业出口贸易额较低,因此要促进辽宁省制造业的出口,就要保证高质量的最终产品,就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在高级知识方面的进步。这些由高级技术服务给产品所带来的附加价值也是评比产品等级的标准,是出口竞争力的体现。因此相关单位要积极引导,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服务产品的水准。

(二)发展本土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产业支撑

2021年,辽宁省服务业增加值为142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成为辽宁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现代的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的核心,是制造业腾飞的两翼。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知识、高端技术是进入制造业生产过程的关键,能有效促进专业分工并引领制造业技术创新。虽然2021年服务业位列辽宁省三大产业之首,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缓。因此为了促进辽宁服务业提质增效,生产性服务业需要增强自身实力,在其他方面做足功夫,提高科技服务业的水平、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保障金融服务业的水准。有了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的保障和铺路,辽宁省制造业就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两大产业融合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满足了制造业的需求,为其提供了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及高端的技术支撑;而制造业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两大产业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融合发展。为了让两者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辽宁省应制定相关政策来支持两者的融合发展,让两者在互利过程中更加便捷。有关部门增加对两大产业的物质资本的投入,为其制定一些相关补贴,以满足其发展的需求。完善的制度和宽裕的福利自然会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来满足制造业的需求,让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从而在充足的财务条件和大量高端技术的支持下推动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在大力推动两大产业有效融合、高度发展的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两大产业的融合更有利于辽宁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不断攀升,提升企业自身的价值,获得可预见的高收益利润。

结语

综上所述,在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对辽宁省制造业的影响,并结合辽宁制造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使得辽宁制造业出口的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辽宁省制造业在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下可以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益的方向转型升级,进而可以提升辽宁省制造业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生产性辽宁辽宁省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