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所在钛合金超高周疲劳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3-02-18 02:34
航空制造技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钛合金力学寿命

长寿命、高可靠是重大工程装备的重要指标,特别是以先进航空发动机和高铁车轴为代表的关键部件,服役寿命内承受了超过107甚至1010周次的循环载荷作用,进入了超高周疲劳(即107周次以上的疲劳)研究范畴,这颠覆了传统基于疲劳极限(对应107周次)的疲劳强度与寿命设计理念,成为近年来疲劳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因此,揭示超高周疲劳的微观机理和规律等科学问题,建立疲劳寿命与疲劳强度的准确预测模型,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左图为含表面人工缺陷TC17 钛合金超高周疲劳原位显微镜观测。

力学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结构计算力学课题组以航空发动机用TC17 钛合金和增材TC4 钛合金为研究对象,揭示了疲劳载荷过程中形成的形变孪晶和纳米晶是钛合金超高周疲劳裂纹萌生和演化的重要因素,提出了钛合金超高周疲劳裂纹萌生和初始扩展机理;通过巧妙的变幅加载设计,测得超高周疲劳裂纹萌生和初始扩展区域的等效裂纹扩展速率在10-13~10-11m/cycle 量级,进而对超高周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研究发现,材料缺陷不仅会显著降低钛合金的疲劳性能,而且缺陷对高周和超高周疲劳行为的影响与其引入形式密切有关。对于材料内部缺陷,高周和超高周疲劳S–N曲线呈现连续下降特征,而表面人工缺陷试样S–N曲线具有平台区特征。原位显微镜观测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表明,与内部缺陷诱导的超高周疲劳失效不同,表面人工缺陷诱导的超高周疲劳未呈现伴随纳米晶粒形成的、缓慢的裂纹萌生和初始扩展过程;一旦裂纹萌生,裂纹将快速增长,试样在很少周次内发生失效。认为这种失效是疲劳载荷与时间相关过程(如水气影响、氢的作用等)的协同作用所致。进一步提出试样几何形状和表面缺陷对钛合金高周和超高周疲劳强度的影响模型。该模型不但能用于关联缺陷对钛合金疲劳强度的影响,而且也有效用于文献中缺陷(包括裂纹)对一些金属材料高周疲劳强度的影响。

猜你喜欢
钛合金力学寿命
人类寿命极限应在120~150岁之间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弟子规·余力学文(六)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TC4钛合金扩散焊接头剪切疲劳性能研究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马烈光养生之悟 自静其心延寿命
“神的金属”钛合金SHINE YOUR LIFE
人类正常寿命为175岁
钛合金结构件变进给工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