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与“无”的哲学观

2023-02-18 11:49杨德广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3年2期
关键词:严以律己旷课雨田

杨德广

哲学是聪明学。哲学是人对于世界、对于人类、对于自己的认识。

中国的儒家哲学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应当是“亲善、仁爱”,人应具有“温良恭俭让”五德,告诉我们人应该“有什么”,应该“做什么”,包括做到“刚健有为”“厚德载物”“忠义廉耻”等。而中国的道家哲学则更多地强调人“不该做什么”,即“无为”。道家的“无为”思想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不做不该做的事”。老子还说过“为无为”,意即不做“不该做的事”,是人生的目的和目標。

在现实社会里、日常生活中,儒家的“有”、道家的“无”,到处可见,均不可缺。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比如家长教育孩子要有礼貌、爱学习、爱劳动的同时,又教育他们不骂人打人、不乱扔东西、不剩饭剩菜。社会公德要求公民做到“五讲四美三热爱”,又要求公民做到“七不”,包括“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等。学校要求学生要努力学习、严以律己、全面发展,又要求学生不做“不该做的事”,包括“迟到早退”“无故旷课”“在课堂上玩游戏”“考试作弊”等。又如,在抗疫防疫期间,主管部门规定要做好疫苗接种、核酸检测,以及封闭时要做好居家防护、出门戴口罩等,还规定要做到防疫期间的“无”,即不要擅自外出、不要聚会聚餐、不要隐瞒行程等。

由此可见,“有”的积极意义是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无”的积极意义是告诉我们“不该”做什么,二者均不可缺。

从某种意义上讲,“无为”(不做不该做的)比“为”(做该做的事)更艰难、更高尚。最高境界之人没有个人目的、个人私利,而是自然地、自觉地不做“不该”做的事。这要有很高的思想境界、很强的自律能力才能做到。这是我重读《道德经》的新的粗浅的体会。

我们要努力做一个最高境界之人。共勉之。

(和风朗月摘自《联合时报》 图/雨田)

猜你喜欢
严以律己旷课雨田
对社会失望,新西兰学生频频旷课
创意石头画(上)
勇敢的小怕怕
大学生旷课行为及原因的调查分析
“严以律己”对践行“三严三实”的重要作用
严以律己重在做到“四个三”
严以律己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
水利部党组中心组开展严以律己专题集中学习研讨
大学生旷课现象多因素分析
——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