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物理新课标的教学评一体化逆向设计探索

2023-02-19 01:36黄巧曦
物理教学探讨 2023年1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目标探究

黄巧曦

福州第十中学,福州 350011

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呼唤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强力支撑。教师的专业能力支持着他们上好每一节课,这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实行“教、学、评一体化”的逆向设计,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上世纪80年代,美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运动”,在学科教学中开展以学习为目标的评价,要求教、学、评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随后,世界各国也先后探讨在学科教学中开展以学习为目标的评价,倡导把评价整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所以,“教、学、评一体化”既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策略。“逆向教学设计”倡导从预定目标来设计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把“教、学、评”中的“评”嵌入教学全过程,通过“评”促进“教、学、评”螺旋式上升,最终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1 讲政治,根据国家要求设计教学目标

“教”首先需要明确为何而教的问题,需要思考物理教学应追求怎样的育人目标,如何在高中物理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党的教育方针中明确提出要培养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物理学科,是理工科学生掌握科学技术成为合格“建设者”的基础,是培育未来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学科。高中物理教育需要在学生经历义务教育物理学科学习的基础上,逐渐促进学生达到“三会”,即学会用物理学的眼光看世界,用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做事,用物理语言表述问题。让学生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从中领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增强创新创造意识,提高实践能力[1]。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逐渐形成执着、严谨、认真、求实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一线教师的讲政治,就是要增强对标意识,在课程实施过程的每一节课中预设好教学知识和育人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逆向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对教学进程和学习进程进行高效的规划与组织。判断教、学、评是否与课程标准一致的依据就是教、学、评是否都是为达成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

2 循规律,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学习过程

“学”需要思考课堂教学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以确保学生学得有效、高效。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6月下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2]。高中物理教学要努力落实国家课程文件的精神,落实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学科教学论教学法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教学过程。

2.1 案例一:“质点”概念的教学

课标要求: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1]。为了落实课标的“经历”和“体验”要求,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以高铁运行为例,让学生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课堂呈现类似于图1所示的图片,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高铁技术的发展,又可以有效创设问题的情境。假设一组8节列车总长约200 m,设计两个活动。

图1 高铁运行情境图

活动一:该列车经过一座长约600 m的桥梁,请按比例在桥梁示意图上标出该列车的长度。

活动二:福州到厦门的高铁线路长约240 km,用一直线表示该铁路线长度,并按比例在该铁路线上某位置画出该列车。

2.2 案例二:“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并认识平抛运动的规律……体会将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物理思想[1]。教学中,在给出平抛运动的概念后,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预设,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

设计一:教学目标预设为侧重学生经历实验测量法进行规律探究的过程,感悟实验归纳法。教学中可以是现场对平抛物体进行闪光照相,或提供事先拍好的闪光照片给学生;也可以是在竖直墙面上画好坐标,拍摄一张水平喷出的水柱形成的平抛轨迹。引导学生对真实轨迹进行实际测量,采集数据,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其运动规律。

设计二:教学目标预设为侧重学生经历通过对比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感悟由对比实验提出猜想,再通过理论论证的研究方法。教学中,结合教材给出的传统实验器材,引导学生通过两只小球运动的对比实验展开探究。先做图2甲的实验,让做平抛运动的小球与沿水平轨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球相碰[3],且无论把上方的斜槽轨道调整在什么高度,两小球都能在不同的位置相碰。由此对比实验的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提出猜想,再启发学生尝试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依据力与运动的关系,从理论上加以验证。再用图2乙所示的平抛运动演示器做实验,做平抛运动的小球与等高处自由下落的小球同时着地,且无论从多高开始,两球总是同时着地。从对比实验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讨论、提出猜想,再让他们尝试从理论上加以验证。最后,让学生整理出平抛运动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运动规律,以及合运动的速度、位移规律。

图2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装置示意图

设计三:教学目标预设为侧重学生经历通过对比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即先感悟由理论探究提出猜想,接着设计实验来验证其猜想的研究方法。教学中,先启发学生运用上一节课所学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尝试从抛体受力分析展开理论探究,对抛体运动的性质提出合理的猜想,然后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猜想[4]。这里的实验验证,可以是测量法实验或是对比法实验。无论是采取哪一种验证方法,对学习都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大有裨益,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样的一节课,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经历不同的学习过程,所达到的学习目标有较大的差异。因此,预设好教学目标后,需要精心设计教与学的过程。

3 促发展,根据评价要求设计评测工具

“评”需要思考如何评价课堂教学教师教得如何、学生学得怎样、应使用什么工具进行测评与诊断。“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诊断,诊断的目的是为了矫正,为了促进教与学的改进,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学习不是为了评价,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学习,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效率。高中物理新课标明确指出: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重视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致力于创建一个目标明确、主体多元、方法多样、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1]。因此,教师要强化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以及健全综合评价,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和全面性,把评价融入教和学的全过程[5]。

要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关键是让学生以积极的状态参与课堂。因此,随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中运用最频繁、评价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一种评价方式。教师根据教学活动中观测到的学生行为,推断学生实际上的所能、所思和成就,所以随堂评价是基于教与学活动的推理过程。如果能通过随堂评价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真正在课堂上积极动脑、动手、动口,把每一节课都学习好就是发展。随堂评价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参与状态和思维状态等,作出有效的导向性、诊断性、激励性等随堂评价,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矫正学习方式方法。物理课程的学习需要以实验为基础,因此对学生的实验活动,可以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多样且科学、实验操作是否准确规范、实验过程小组是否合理分工、实验成果展示是否完整等方面进行即时性评价,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教学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实现对每一位学生的即时评价。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课后作业、课外实践性活动、单元测验等课后评价,从中收集更多信息,以诊断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情况[5]。对于课后练习布置,更要凸显诊断性和发展性,充分认清“习题”与“考题”的区别,避免课后作业大量选用高考真题。高考真题侧重选拔功能,有些高考真题需要进行改造,才能用作习题。习题的功能是培养人,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可以通过习题帮助学生建构新概念,理解新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在新课教学后的作业布置中,不要规避所谓的“陈题”。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陈题”,习题的选择应注重“习”的功能。相反,一些经典的、习题功能很强的“陈题”恰恰是非常好的习题。在题型的选用上,也应避免过度的功利性,避免高考考哪些题型作业就只布置哪些题型的情况。课后作业的布置,题型应该多样化,哪些题型“习”的功能强、题型合适就应加以使用。高中物理课后练习题型可以有:选择题、填空题、思考题、作图题、论证题、实验题、计算题等。也可以布置书面作业、课外实验、动手制作、项目研究、社会调查等课外作业。

教师需要摈弃以考代教的思想,并充分认识到考试是需要“成本”的,需要慎重安排考试,需要明确教学过程的考试评价属于效标参照测验或标准参照测验,应侧重对教与学的诊断上。因此,考试应重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依据课程标准编制检测试卷,控制难度,以有效检测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在考试评价中要更好地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业质量的要求[6],注重引导学生由解题逐渐向解决实际问题转变。

教、学、评一体化的逆向教学设计是依据教学目标围绕学生展开的,“教”是引导学生实施学习活动,“评”是根据对学生的评价来反思与促进教师的“教”,“教”和“评”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服务的[5]。 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科理解,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学习情境、教学策略来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目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