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新故事

2023-02-20 02:38马力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珠光同安树德

文|本刊记者 马力

汀溪茶马古道位于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前格五里林自然村和半岭自然村的山中,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连通同安与外界经贸往来的有力见证。

汀溪茶马古道研究和保护专家刘良镇,每周都会驾车到离家16公里外的古道遗址走走看看。他说,“对古道一直有感情”。

汀溪茶马古道位于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前格五里林自然村和半岭自然村的山中。这条古道在《厦门市志》和《同安县志》中均有记载,“全长20里,宽4尺鹅卵石路面”。

宋元时期,山区种植的茶叶、烧制的瓷器等外销品经汀溪茶马古道,被运到西溪上游的草仔市码头装船走“海路”到泉州,再沿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世界各地。“而从‘海丝’各国运回来的洋火和洋布等商品,再经草仔市码头,被肩挑马驮运往山区。这条古道曾是一条双向的商旅、物流通道。”刘良镇介绍,古道曾经商贾云集,“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连通同安与外界经贸往来的有力见证”。

连通“海丝”路

汀溪茶马古道连通海上丝绸之路,繁荣了同安海外贸易。史料记载,旧时的半岭村曾是货物交易集市所在地,彼时店铺林立,生意兴隆。“清代的客栈、货场及骡马过夜的棚屋等至今仍保存完好。”刘良镇说,古道中途还建有土地公小庙,过往行旅在此祈求平安。但20世纪30年代,自翻山公路建成后,古道功能逐渐消失,慢慢被泥土和枯枝树叶覆盖。

为重现茶马古道容颜,给后代保留一段活着的历史,2013年,刘良镇牵头发起了发掘和保护茶马古道的工作。由于这段古道多年被尘封,经过一段时间的挖掘和清理后,昔日的茶马古道才重见天日。“为保留原始风貌,每一次大雨过后,我们都要重新清理被淤泥覆盖的古道。”刘良镇说,古道近十年得到较好保护,得益于同安区和汀溪镇的大力支持。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乡村游在同安快速发展,汀溪茶马古道成为一张带有历史厚重感的“金色名片”。游客们在这里寻古访迹,探访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在前格五里林自然村,每年油菜花开漫山遍野时,在茶马古道边品一杯明前茶,住一晚古色古香的民宿,已经成为一种流行。

“对于游客来说,行走在茂密的森林深处,用脚步丈量历史,就像完成了一次几百年的穿越之旅。”刘良镇介绍,在保护好古道的基础上,未来当地会有更多的体验项目落地,“既创造了经济价值,又让古道保护变得可持续”。

在刘良镇看来,这段古道虽然失去了昔日的功能和繁华,但它今天仍是研究农耕文化与海洋文明交流的实物资料,更是海上丝绸之路连通同安的最好见证。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也正在推进进一步的考古研究。

汀溪茶马古道是连通“海丝”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福建省唯一且保存完整的古道。“保护好历史就是最大的‘开发’。”刘良镇表示,今后对尚未整理的路段,有的将清理恢复,有的将保留现状,呈现历史原貌。

“温故”珠光瓷

珠光青瓷非遗传承人庄友谊在为青瓷胎体刻花。他认为传承有序是对古老技艺最好的保护

珠光青瓷在宋元时期就沿着茶马古道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的世界旅程

汀溪茶马古道的兴起是与同安珠光青瓷的外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宋元时期,一件件珠光青瓷就是沿着古道,经泉州刺桐港,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的世界旅程。然而,备受海外“消费者”欢迎的珠光青瓷到了明代却出现了断烧,未能传承下来。

1956年,同安人在修建汀溪水库时挖到了大量古瓷片和窑具,考古界由此找到了消失600多年的“珠光青瓷”的故乡。这个分布面积高达4万平方米的窑址群就是古时厦门规模最大的汀溪窑,“它烧制的青釉色的瓷器数量非常大,是当时同安最主要的外销品,和龙泉窑青瓷、德化窑白瓷、建窑黑瓷一样,在中国陶瓷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厦门大学教授、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长叶文程介绍,其大部分产品销往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甚至远达地中海沿岸”。

叶文程介绍,宋元时期,北方战乱,大批能工巧匠迁徙入闽,他们带来周边地区成熟的陶瓷制作技术,让依山傍水又靠海的汀溪窑获得蓬勃生机。同安成为那时中国东南沿海生产民用瓷器的重镇。

2007年,西沙华光礁1号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珠光青瓷。“南海一号”海底沉船中也有珠光青瓷的身影。珠光青瓷在考古中的屡屡出现,让时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洪树德坐不住了。身为同安人,他从事陶瓷研究50余年,曾多次前往汀溪窑遗址寻找复烧的有用信息。“如果不将它复原,会是我一辈子的遗憾。”洪树德说。

为破解复烧密码,洪树德用了近10年的时间,做了数不清的试验,最终在2008年,断代600多年的珠光青瓷被成功复烧。“我在釉水和瓷土的多种配方中找到了最佳契合,再现了青釉笼罩下纹饰若隐若现的汀溪瓷韵。”在洪树德的推动下,如今,珠光青瓷烧制技艺也入选了福建省级非遗项目。

传承有“新意”

庄友谊是听着珠光青瓷和海丝故事长大的汀溪年轻人。和洪树德一样,他也是珠光青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在他看来,珠光青瓷曾随海上丝绸之路蜚声海外,如今烧制技艺已被重新掌握,应该再现辉煌。他和洪树德都在努力推动“让珠光青瓷再次走向世界”。

“釉用的是草木灰,烧窑用的是柴窑烧,我们烧制的材料、方法与古人接近。”庄友谊认为,烧制技术不单要复古,产品设计还要适应当代生活。“珠光青瓷在古时是平民百姓家的日用品,现在同样该进入寻常百姓家,才会更有生命力。”为此,他在汀溪建镇起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热陶艺术园区,目的就是在这里打造一个以复兴珠光青瓷文化为引领,集艺术创作、创意市集、艺术实训、展览展示、创业孵化、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我希望与其他从业者一起,带动同安珠光青瓷量产和旅游发展,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庄友谊说,为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到珠光青瓷,近几年他和团队多次带着珠光青瓷参加文博会、茶博会、投洽会等各种专业展会,此外还沿着当年的海丝路线,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推广销售,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如今,在同安区和汀溪镇政府的支持下,庄友谊还把珠光青瓷的制作技艺送进了当地的校园,让孩子们成为未来的传承者。“到现在已经有4000多名中小学生接触到这一制作技艺,通过互动和手把手地教,加深了孩子们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热情。”庄友谊认为,“传承有序是对古老技艺最好的保护”。

猜你喜欢
珠光同安树德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夜明珠
全国首批“巾帼志愿阳光行动”试点站在同安揭牌
珠光集团:精品战略成就“御生活”
小小鱼
同安的山
闪瞎人眼的,还有唇
心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