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通中西,家国情怀

2023-02-21 00:23裴高才
书屋 2023年2期

“田长霖星”是为了纪念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享誉国际的教育家、科学家与社会活动家田长霖(1935—2002)教授而命名的。

裴高才(以下简称“裴”):作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留学生的杰出代表,田长霖二十个月攻下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四十岁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首位华裔校长,香港创新科技委员会首任主席,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首位亚裔委员等。作为科教报国的海外赤子,1970年,他率领师生组织、参加了声势浩大的旧金山保钓运动;1973年6月,他率领加州大学教授代表团首访祖国一个月,受到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亲切接见;1974年1月,他打破美国的重重封锁,促成中国科学家首次出席美国航空航天学会研讨会……

田长焯(以下简称“田”):我在这里给诸位介绍的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是西方对新中国进行重重封锁的年代,六弟长霖率团访问祖国是冒着巨大政治风险的。美国《加州人日报》2012年10月29日发表《一位有品德的人》长文,披露的“105”号解密档案显示,美国联邦调查局在1973年备忘录中指出,6月18日到7月17日,田长霖作为团长率几位华人教授访问了中国大陆一个月,还偕妻子和两个孩子以旅行作掩护。档案中将田长霖描述为“非常赞同中国共产党”,田长霖基本上被情报机构当作间谍进行跟踪调查。

裴:先生所说的“105”号档案,让我想起了田校长返乡寻根谒祖时曾亲口对我说:美国社会存在着“玻璃天花板”现象,意思是说,表面上看,你看到向上奋斗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可是当你努力向上攀登时,却被玻璃撞得头破血流。作为五十年代的留学成功人士,也是田家留学的领头雁,您老是否也有过类似经历?

田:“玻璃天花板”这一现象在美国的确存在,尤其是像六弟那样向行政阶梯攀登者,又是从事敏感高科技专业,更是如此。早年,六弟从出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系主任,到美国首位名牌大学的华人与亚裔校长,就曾遇到种种质疑与阻挠,直到他屡创佳绩,那些噪声才戛然而止。当克林顿总统属意他为美国能源部长人选时,他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两位候选人之一。可是,政客们却通过媒体抛出了所谓“献金案”,人为制造障碍,结果让他失之交臂。

当然,如果是单纯从事普通技术类的工作,相对好一些。像我长期在波音从事民用飞机设计工作,就没有发生此类现象。

裴:田校长的高足、中科院院士邓中翰曾在央视《感动中国》节目现场动情回忆:“田校长曾谆谆告诫:我之所以今天能取得成就,除了天分,更重要的是坚信‘谋事在我,成事也在我的信条。”并在他的办公室题写其人生座右铭:“真诚待人,勤奋做事。”这是田校长的人生信条。

我通过考察田校长的人生轨迹发现,他在待人接物方面,除“真诚”外,还始终奉行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颇具亲和力。诸如,与西方人士打交道,他尊重西方人的价值观;与中国人或亚裔人士交往,又从东方的价值观出发;师生听他演说、讲学,犹如当年朱光庭听程颢讲学那“如坐春风”一般。一言以蔽之,他总是给人以激情满怀、春风和气的印象。

作为享誉世界的科学家,田长霖之所以科研成果迭出,却在于他从事科研善于“走极端”。似有程朱理学奠基人程颐毕生献身学问的孤往精神味道。他如是说:“做人时,思想可以中庸;做研究时,在选择方向和领域的問题上,则永远要走极端。”

1996年10月9日上午,我在田家大湾出席您昆仲摆设的“百家宴”,亲眼目睹了田长霖接受电视台记者专访时,对家乡千古流传的“无陂不成镇”津津乐道。他深谙“无陂不成镇”这一文化现象的内涵:彰显出黄陂的开放度和黄陂人走出去、闯世界的开拓力。

田:裴先生说得透彻。六弟的为人处世、秉持的信念及其功成名就,其根源在于他幼年受中华文化的熏陶、祖训家风的浸染。记得我曾在《田长霖新传》研讨会暨田长霖文化论坛上说过,中华文化已经融入我们田家人的血液中。我祖父庆芬公、父亲永谦公在家乡求学期间,是程朱理学的直接受益者。因程朱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世称“二程”)生长于家乡湖北黄陂,又学于斯十四五年,留下了“鲁台望道”的千古佳话。为纪念二程夫子,明代时曾在此创修了二程书院,清代更名为望鲁书院或望鲁学堂,祖父、父亲就曾在望鲁书院或望鲁学堂求学,接受程朱理学熏陶。

裴:对于田先生所述史实,我在采写《共和先驱范熙壬》期间,从范熙壬的手稿中得到了印证。他与庆芬公均是从望鲁书院考入两湖书院的,并于丁酉(1897)科乡试中同科中举。接着,他们又与时俱进,范公考入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后留日改习法政,清末民初,成为变法、立法与护法先驱;庆芬公则考进京师法政学堂(其前身为京师大学堂“进士馆”)深造,毕业后成为民初依法判案与行政的先行者之一。

关于令尊永谦公先后在望鲁学堂、晴川中学(其前身为晴川书院)与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学习历程,不久前通过上海杨永利先生查到了北京大学学籍档案,载:“田永谦,字牧宣,十九岁,从湖北省立第二区(汉阳)晴川中学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甲班,于民国十二年(1923)毕业,家住湖北黄陂城内东城街。”毕业后,他一度在黄陂同乡、望鲁学堂学兄陈时创办的私立武昌中华大学任教。望鲁书院、晴川书院与两湖书院当时是分别是黄陂县、汉阳府与湖广总督府所属名校,国学、新学名师云集,令祖、令尊可谓学宗大儒、师出名门。记得田先生战乱年代曾在武汉、上海求学,不知您对国学经典印象最深是哪一部?

田:说到我自己,我对在汉口上小学时的印象最深刻,记得汉口市第六小学老师教唱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那崇高的信念几乎影响了我一生。时至今日,我依然能脱口唱出。

裴:回望田长霖的基础教育历程,他就读的上海励志小学、位育中学,从其校名就窥一斑而知全豹。其中,“位育”即取自儒家经典《中庸》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为“和谐、发展、生长创造”。“致中和,生长创造”成为他毕生为人、治学的源头之一。

刚才我们谈到的是学校教育,那么作为人生的第一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田长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田:我们年龄稍长的姊、弟是在汉口上小学、中学的,父母既选择名校让我们就学,又聘请清华大学毕业的名师担任家庭教师,辅导我们课业与英语。而且家父常常带我们看英文电影,回家后让我们姊、弟对照影院发的说明书背诵,给六弟幼年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家父仙逝,家道中落,时年十七岁的六弟为母亲分忧,边读书边当家教。为实现父亲遗愿,他二十一岁毅然走出国门,尽管在美国遭受种族歧视、特务跟踪、白色恐怖,甚至暗杀事件等,但他通过卧薪尝胆、挑战人生,在危机四伏中寻找机会,冲破美国社会无形的“玻璃天花板”……

裴:缘于此,此次新版传记,特以《父亲家教》《严父人格》《慈母胸襟》等章节告诉读者,田长霖走向成功与田氏家风雨露的滋润息息相关。先生的弟弟曾对我说,令祖父临终前,曾让令堂给做了一碗青菜豆腐粥,吃完后就溘然长逝了。令尊在台湾去世前,也是吃了一碗青菜豆腐粥而鹤归道山。这“青菜豆腐”寓意让子孙“清白传家,平平安安”,也是你们田家的家风特色。1946年,令尊任上海市财政局长兼银行董事长时,有人送他百根金条,令尊不仅婉言谢绝,还语重心长地好言相劝送礼人,将金条拿了回去。

田:新版传记中的《严父人格》一章,说的是我们的家风特色。在全面抗战期间,汉口沦陷后,家父不愿让我们子女在汉接受奴化教育:打“太阳旗”、学日文、唱日本歌,便毅然辞去公职,全家分批逃难到上海租界,让我们接受良好教育。初抵上海时,我家十口人生活、上学,日子十分艰难。为此,日伪人员多次以高官厚禄利诱,均被家父断然拒绝,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就是长霖勇于挑战人生,捍卫人格、国格尊严的家风源头,如,他正告白人教授停止其使用侮辱中国人的称呼“中国佬”等。

裴:多年前,先生给我一份1952年12月2日出版的第八年第四十八号香港《新闻天地》杂志,读后让人铭感五内。那是在令尊永谦公离世百日之际,《新闻天地》以令尊的照片作封面,以通栏大标题《一生廉洁谦和的好官员——中国需要田永谦精神》,盛赞田父做人的人格与奉献精神。同时,还刊出了《慰助田氏遗族,有心人请伸出热情之手》的真情呼唤。

《新闻天地》专刊一发行便产生强烈反响,人们通过不同方式,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田家遗属献爱心。可是,令堂颇有担当精神,她不要官方照顾,独立支撑着家庭重担,还主动搬出令尊生前按职务分配的公房,又将《新闻天地》募捐给田家的善款转赠给清寒学子。

田:正是受父母的影响,我們兄弟不管走到哪里,永远是一颗赤诚的中国心,始终坚守人格与国格尊严。长霖留美之初,面对一位戴有色眼镜的教授侮辱性地称他“中国佬”,他毅然走进教授办公室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当日本企图侵吞我国钓鱼岛,他会同爱国华人掀起了海外保钓运动,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海外五四运动”。我们兄弟还在美国投身维护抗战史实活动等,均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我阅读了新书《田长霖传》的电子版,有《维护尊严》《保钓中坚》等章进行了系统介绍,在此就不赘言了。

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作为国际知名科学家、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田长霖先生毕生频繁穿梭于世界各地,实在太忙了。但他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巧妙安排,回到家乡寻根谒祖、讲学,选拔留学生。我曾陪同他参观访问过黄陂一中、盘龙城遗址、木兰山、木兰湖,还在田家大湾摆百家宴上专访过田校长,至今难以忘怀。尤其是见证了田校长在武汉大学与陶德麟校长庄严宣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武汉大学结为“姊妹学校”。他激情满怀的演讲,声扬海内外。

田:田长霖为故国家园做了他应做的事。祖国给了他崇高荣誉,中科院将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364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田长霖星”;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与武汉市合办的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简称“华创会”)将“田长霖论坛”列为常态;家乡父老,尤其是裴先生不辞辛劳三易其稿,推出了三个版本的田长霖传记……

裴:此时此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教授的话语仿佛仍在我耳边回响:田长霖是奋发向上精神的象征,为黄陂、为武汉、为中国乃至世界都增添了光彩。他勤奋敬业、顽强拼搏;他为人行中庸之道、科研善于抓尖端;他教学相长、有教无类;他不畏强权,追求人格、国格与学问的统一……总而言之,在田长霖身上,有许多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田:窃以为,华中师大将《田长霖传》与《二程夫子:程颢程颐》作为“古今教育家”系列推出,颇有识见,定能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兴邦助力。同时,诚盼全社会进一步重视基础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良好的新时代家风、学风与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