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究

2023-02-21 01:14汤培媛
河北画报 2023年24期
关键词:图书馆用户服务

汤培媛

(西南交通大学)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数字化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的中心,正面临着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职能不再局限于图书借阅和文献检索,而是迎来多元化需求,要求图书馆成为文化交流、知识分享和社会参与的综合平台。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助力下,高校图书馆亦面临着整合数字资源、构建现代服务体系的紧迫任务。同时,社会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日益演变,人们期待图书馆不仅是学术信息的获取场所,更是一个融合各类文化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兼具学术深度和文化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因此,深入研究高校图书馆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有助于推动服务理念的升级,满足社会对文化服务的不断增长需求,同时激发图书馆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优势

(一)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在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核心的角色中,展现其独特之处,即拥有丰富多彩的文献信息资源。这一庞大的资源库包含各类图书、期刊、报纸、电子书籍等多样化的文献形式,涵盖几乎所有学科领域,这些资源不仅来源广泛,而且具备高度的学术性和权威性,为用户提供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坚实基础。高校图书馆通过不懈地采购和更新,确保馆藏的文献信息资源始终保持前沿性和时效性[1]。这为师生、学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全面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馆内的文献资源得以不断丰富和更新,使高校图书馆成为知识汇聚的中心,为用户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学术支持。通过持续努力,高校图书馆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卓越的文献信息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学术需求,促进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的蓬勃发展。

(二)专业的人才资源

高校图书馆集结了大量专业人才,他们在图书馆学、信息管理、文献检索等相关领域深耕多年。这一专业队伍不仅拥有丰富的图书情报学知识,更熟练掌握图书馆管理、信息组织与检索等专业技能。在整个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专业人才队伍发挥着关键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他们通过提供文献检索、参考咨询、学术推荐等多方位服务,为用户提供高效、准确的信息支持,推动了知识的广泛传播与共享[2]。专业人才的存在不仅保障了图书馆运营的高效性和专业性,同时构建了一个有力的桥梁,使得用户能够更轻松地获取所需信息。他们充分发挥专业技能,致力于解决用户的学术疑问和信息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贴心的服务。这样的专业人才队伍不仅为图书馆赋予了强大的学科支撑,也实现了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核心使命,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全面、专业的服务体验。

(三)强大的学科资源

高校图书馆内部蕴含着丰富多元的学科资源,覆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人文社科到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这多样性不仅赋予了图书馆超越单一领域的文献信息仓库功能,更塑造了它成为一个推动跨学科知识交流的活跃平台。在这个多元的学科资源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得以更好地服务各个专业领域的用户,为他们提供更为个性化和专业化的信息支持。这一特色不仅满足了不同用户对于特定学科领域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跨学科研究和学术交流,为用户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深度挖掘学科内涵的机会。因此,图书馆的学科资源多样性不仅仅是丰富,更是为用户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学术支持,推动了知识的全面传播和共享。

(四)先进的技术与服务

通过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用户能够通过在线检索系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所需信息。先进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提高了馆内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借阅和还书服务。高校图书馆不仅积极推动文献资源数字化,而且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如智能检索、数据分析等,提升了图书馆整体运营效率。这使得图书馆成为一个高效的学术支持平台,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便捷、快速的学术资源获取途径。持续引入新技术并不断优化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使其在学术研究和知识获取领域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平台。通过先进技术与服务的结合,高校图书馆不仅满足了用户对信息获取的迫切需求,更赋予了图书馆在学术服务领域的先进领导地位。

二、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障碍分析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观念比较薄弱

此问题主要表现在服务理念偏向学术研究,忽视了对社会大众的服务。一些图书馆仍然将服务的重心过度集中在“为师生服务”,而对更广泛社会需求的认识相对匮乏[3]。这种观念薄弱导致图书馆服务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难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因过度强调学术研究服务,图书馆服务内容相对狭窄,未能涵盖社会多元化文化需求的方方面面。社会大众对文化服务的期待不仅仅局限于学术领域,还包括了艺术、娱乐、社交等方面,而图书馆未能及时调整服务理念,使得其服务范围相对狭隘。其次,这一观念薄弱影响了图书馆服务的深度。缺乏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刻理解,图书馆在文化传承和社区建设方面的潜在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应该更积极地促进文化传承,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拉近与社区的距离,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观念薄弱导致图书馆对于文化传承和社区建设的投入不足,限制了其在这些方面发挥的实质性作用。

(二)公共文化服务综合能力不足

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综合能力相对不足,主要表现在人才队伍结构和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的欠缺。一些图书馆缺乏专业的文化活动策划与执行团队,导致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策划和实施能力不足,缺乏专业人才会导致文化活动的设计与执行不够精准,难以切实满足用户的多元化文化需求[4]。其次,服务设施相对简陋,缺乏与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相匹配的硬件设备。例如,缺乏灵活多变的场地布局和设备配置,无法支持多样性的文化活动需求。这使得图书馆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时受到了场地和设备的限制,难以提供高水平的文化活动。服务设施的不足也直接影响了服务的舒适性和便捷性,影响了用户的体验。这一问题导致了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综合能力受限,影响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降低,使得图书馆无法充分发挥其在文化传承、社区建设等方面的潜在作用。缺乏专业人才和设施支持限制了图书馆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可能性,使得服务内容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广泛社会需求。

(三)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体制机制相对滞后,主要体现为服务职责不明确和机构设置不合理。一些图书馆缺乏明确的公共文化服务规划,导致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这导致在公共文化服务推动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战略,难以进行有计划、系统性地服务布局[5]。同时,服务职责不明确使得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难以准确定位其角色和责任,影响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机构设置不合理方面,存在内部组织结构和职能划分问题,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某些部门对公共文化服务支持不足,影响了整体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协同作战能力,限制了图书馆的综合效能。这一体制机制的滞后问题制约了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全面发展,亟须改革与优化体制机制,以适应社会需求和提升服务水平。

(四)政策的支持缺乏可操作性

当前一些地区对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政策支持,然而在具体的可操作性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政策文件在制定时较为宏观,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导,导致图书馆在具体实践中难以有效地把握政策的落地和执行。这种情况使得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时缺乏明确的政策引导,无法清晰地了解政策的执行细节,导致服务开展的困难。图书馆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时面临明显的不确定性。由于政策执行路径不明确,图书馆难以准确判断何种服务模式符合政策要求,从而陷入困扰。其次,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导会导致图书馆无法高效利用政策红利,错失服务创新和发展的良机。政策的不实用性使得图书馆在服务开展过程中遇到阻力,降低服务推进的效率。

三、基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

(一)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调整服务理念,拥抱数字化时代的服务模式。在创新服务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更新服务观念,从传统的“为师生服务”拓展到更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认识到图书馆在社会中具有多元角色。为此,可以通过引入创新的数字技术,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资源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服务观念的更新要求图书馆领导者积极关注社会发展趋势,与时俱进,持续拓展服务领域,以更符合时代潮流的新观念来引领图书馆服务创新。同时,在服务创新中应注重服务体验,致力于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和用户友好度。引入智能化系统、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使得用户在图书馆的互动更加智能高效。通过设立智能检索系统、数字导览服务等,让用户更轻松地获取所需信息,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创新不仅提高了用户满意度,也增强了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二)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服务创新的关键在于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培养创新能力的培训体系,鼓励工作人员参与各类创新项目,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训内容涵盖信息技术、文献服务创新等多个方面,使团队具备全面的创新素养。激励机制方面,图书馆可以建立与服务创新相关的绩效评价体系,将创新成果与个人职业发展直接挂钩。设立创新奖励,鼓励团队成员提出并实施创新服务项目,促使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创新实践。这种培养和激励机制需要与图书馆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形成一个全员参与、全员推动的服务创新机制。

(三)创新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为更有效地服务社会大众,高校图书馆应当致力于创新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这涵盖了打造富有高校特色的文化活动,例如学术讲座、文学沙龙、书法展览等,使图书馆成为学术、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6]。同时,通过与校外文化机构的联动,举办跨界合作的文化活动,以扩大服务的影响力。创新项目还可包括涉及数字化文创产品的开发,通过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设计出崭新的数字文创产品,以开拓服务形式。例如,将学术论文内容制作成在线课程,推动知识的在线传播。这样的服务项目创新不仅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文化服务选择。通过这些创新,高校图书馆能够更好地履行其社会服务职责,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文化需求,进一步促进公共文化的发展。

(四)创新与政府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方式

这包括了解政府的公共文化政策和需求,积极争取政府对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支持。图书馆可以主动参与政府组织的公共文化活动,展示图书馆的服务特色,争取政府资源的鼎力支持。同时,图书馆还可通过与地方文化局、教育局等部门合作,共同策划并举办一些大型文化活动,以共同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建立联席会议、定期座谈等沟通机制,使图书馆能够更好地融入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密切协作,高校图书馆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和需求,进而调整和优化自身的服务策略,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这样的沟通协调机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合作格局,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作为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文化服务机构,高校图书馆在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面临一系列困难,但通过观念转变、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并通过加强与各种组织的协作、积极与政府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图书馆内外各要素的积极作用,以及运用新技术创新特色鲜明、亲民的公共文化项目,逐步实现面向师生和社会公众的智慧化、多样化的服务。这不仅是提升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实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和图书馆社会价值的重要举措。此外,这也是促进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践行文化强国使命的重要举措,对于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支撑和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图书馆用户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