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建议

2023-02-22 15:13尹珍珍
山西青年 2023年1期
关键词:产教技能融合

尹珍珍

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昆山 215300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与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一样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类型教育。两种教育类型虽偏重点不同,但在我国培养人才体系中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其发展对于促进国家发展、稳固经济步伐、保持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22年5月1日,《职业教育法》修订并颁布,标志着从现代法治体系建设上确立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新进程,也意味着职业教育“类型”地位在法理上得到保障。

普通教育一般以培养学术研究型和探索性人才为主,传授通识知识,重基础理论和知识系统性而轻实践训练。职业教育主要是以技术技能教育和培训为主,两者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办学定位、生源渠道、专业设置与专业标准、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评价体系、就业走向等都有很大区别。普通教育覆盖面比较宽广,职业教育主要是服务区域经济,其发展速度规模与当地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息息相关。但二者又相互联系且具有一致的教育目的,都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即培养“社会化的人”。

职业教育包括两种类型:具备文凭认证的职业学校教育和不具备文凭认证的职业培训。职业学校教育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学制通常为三年,学生毕业后即可获得中专学历。生源来源主要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人员。中等职业学校类型一般有普通中专、成人教育中专院校、职业高中、技工院校等,其教学重点与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包括专科、本科两个教育层次,主要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以及同等学力社会人员,专科为三年学制、本科为四年学制,分别认定为专科和本科学历。高等职业学校其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并具备德智体美劳综合职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即“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中职、高职、职教本科三者属于不同层次的同性质职业教育类型。三者虽然都是培养人的技术技能,但技术技能进度、理论知识的强度及就业的岗位都有差别。中职培养劳动技术,而高职培养心智技能。

职业培训包括:专业技能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和专业员工技术培训等类型,依据职业技能标准,培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种等级和其他适应性培训。企业、高等院校、专业培训机构等都能进行职业培训。职业培训不能获取学历认证,部分通过职业培训并通过鉴定的人员可以获得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证书。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与要求

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立足地方产业结构布局,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为区域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源。这种特征在教育实践上要求“工学结合”,即提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双结合;在组织实施上实行“产教结合”,学校与行业、企业三方密切联系合作办学,从而达到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在师资建设上要注重教师专业知识与实践水平的双重培养,即符合“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从技术、技能培养方面着力做好社会实践、实训平台建设[1]。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最本质的特征是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使学生具备从事未来工作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从而通过一技之长取得职业上的获得感,实现终身就业和成长。

三、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

职业教育承担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对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中高端技能和专用技能人才培养的任务,而职业人才能够成长为具备一技之长,具有优秀职业品格和素质的专门人才,不能脱离职业环境给予的锻造作用。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职业教育属于经验主义教育范式,而学校制度提供的是一种理性主义教育范式[2]。学校虽然可以模拟职场环境,但是不能取代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因此以学校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必须依托产业的资源禀赋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走产教融合的道路[2]。

何为“产教融合”,即将产业、行业、岗位的要求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互相促进,使学校人才培养这一人力资源供应链与产业对人才这一需求链相匹配。产教融合中的“产”是基础,即注重于生产实际环境,并以实际岗位为依托;其目的是服务于“教”,即教学围绕生产进行,以培养学生掌握真实岗位中需要用到的技术技能为目的,在真实的技术环境或模拟的岗位环境中开展实训教学,如此结合教学培养学生掌握真技能,使教师最大程度发挥出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出真质量。在产教融合发展较为完善的条件下,再逐渐向“产、学、研”方向推进,使学校“产、学、研”三方面能力形成统一合力,从而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校培养的人力资源能够反哺地方产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那么职业学校自身发展也落到了实处,并在发展中不断做强做优[3]。产教究竟如何融合,形成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办学形式、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深化。

(一)整合多方资源,促多元化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深度

1.健全多元办学格局

一是通过健全国有资产评价、所有权教育、权益分配、干部人事管理等机制,主动引入行业企业、社会力量等参加教育办学。由政府部门统筹管理和协调,规范各级各方资本,明确各自责任与利益,有效形成多方资源深度融合的多元化办学格局;二是公办职业学校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则,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支持,共同兴办混合所有制二级院系;三是完善民办学校管理体系,按年度开展民办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鼓励职业学校与优质企业进行双边或多边技术协作,共建一批实体化运行的产业学院,允许以企业方式开展实体化生产经营。

2.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改革

一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学校投资建设符合行业和产业生产实际的实训基地,也可以利用企业现有资源,促成学校在企业内部开辟一批既符合教学要求又基于工作岗位实际情况的校外实训实践基地,从教学环境上实现产教双结合,从教学模式上推进校企共育人。二是吸纳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解决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问题,即根据企业需求“订单式”培养学生。三是主要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鼓励这部分企业在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定期接收学生参与岗位见习,并按照不同岗位情况设定学徒岗位,通过校企双培养模式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打造高水平的职教园区

设立省级和市级两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会,推动职教园区建设,深化改革。建立省级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资源平台,形成覆盖全省各职业院校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资源库。建立各市级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和人才培养技术技能培训基地,通过职教园区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形成职教园区式的产教融合模式。

(二)创新培养模式,完善评价体系,提升产教融合质量

1.建构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市场结构为导向,推动属地经济与社会发展为目的,保障学生就业率为主要办学方向,科学确定职业教育在各个层次和类型中的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建构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通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职业学校进行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实施新形式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或者根据企业需要“订单式”培养学生,或采用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在“学中做、做中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技术水平;一方面积极鼓励职业学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建产教融合试点基地,借助大中型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技服务等方面综合优势和资源,校企共建或者在企业内部合作建设人才培养平台。

2.优化教学标准和学生质量标准,完善产教评价体系

首先,建立健全与行业中高端标准相衔接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框架。以培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学生从事行业相关工作掌握必须关键技术技能为目的,科学架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构建与课程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教学内容,统筹规划教材建设,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其次,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方面建立职业教育日常教学监督制度,并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建立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另一方面通过有效掌握教学运行状态信息,建立合理规范、过程化监控、学校自我评估自主诊改、行政部门高效监管、导向突出的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最后,建立多维度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在专业教学方面,根据学习者掌握技术技能水平、参与企业实践或者实习实训经历、取得相关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证书等方面建立客观公正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职业素养方面,根据学习者的职业道德、终身学习能力、心理建设能力等方面建立德育质量评价体系;在服务社会方面,根据职业学校所培养人力资源与产业需求适配度、就业质量、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水平等方面建立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健全以行政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相关部门指导、第三方有效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3.强化立德树人、立足于行的思政教育

教育规划依据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科学合理确定各阶段学生的德育工作任务,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二是通过采取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情境教学或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一方面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担当精神。三是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四是充分发挥教师表率和引导作用,做好课程思政,建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五是把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贯穿教育全过程。

(三)加强师资建设,促进理实一体建设,拓宽产教融合宽度

1.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以“外引内培,德技并重”为手段进行“双师型”师资建设。一方面,构建职业学校师资编制动态调配体系,新空出或增加的师资编制可择优用于招收具有行业职业技能的国家工匠以及世界级、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获奖人员;一方面,根据师资专业教学能力水平、专业技能水准、行业实际工作经验、创新创业经历、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成果、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情况,多方面多角度构建“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同时,依托行业和产业资源和发展优势,定期老师选派去企业生产实践,注重教师技术技能发展与行业产业进展相匹配,建设成“进得课堂,下得企业,做得教师、当得师傅”的德技兼备、育训皆能的“双师型”教师。

2.推动“岗课赛证”相互融合

职业教育强调职业能力培养,亦可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一方面,采取“课证融通”的方式来增加职业教育技能教育比重,将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规范的要求和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的知识和技能内容与学校教育课程相融合,并将职业技能训练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课程。另一方面,学校或者联合企业建立竞赛培训小组,通过参加各级别(市、省、国家级)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在比赛中提升水平,在备赛练习中反复熟练打磨技能。并可以将比赛内容以项目形式嵌入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赛促教。

3.推动“1+X”证书制度改革

落实“X证书”制度,统筹管理相关培训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支持职业学校以独立或联合方式与国内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开发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技能等级评定标准,帮助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式[4]。

4.加强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

首先,建立省级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体系,从教材编写、审核、录用、出版、再到教学中选用、使用、更新、评价教材,各环节能顺利衔接,形成有效通道并能及时更新信息;其次,由地方政府牵头,整合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资源,鼓励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教材或者实习实训手册,并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将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用到的最新工艺技术、创新创业理念和典型生产案例等优质生产经验融入教材建设中;第三,支持省级优势专业职业学校按照行业、专业进行教材建设。联合企业共同打造精品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库、培训资源库等新型教学资源群。

四、结语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是推进我国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巩固我国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与特色的核心。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需要从办学形式、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也需要从教学内容、师资水平上进行更新,同时更需要进一步推进我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建设,完善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以及利用好职业教育评价功能[5]。总之,从新要求出发创新思维、改善机制、提高认识、通力合作,共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由单一学校教育走向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由学校单独发展走向与产业深度融合共同促进,实现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助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技能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