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建构探析

2023-02-22 20:24李佳乐
中国德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 李佳乐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1]。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已成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战略部署。大学生作为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先锋,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关键主体,因此,积极推进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仅是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现实需求,更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实践呼唤。

一、新时代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的建构原则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70余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民族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维护国家主权统一、边疆安全、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发展”[2]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如今,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3],“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4],“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5],等等。新时代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建构是指在高校党委及相关部门和组织的紧密配合下,遵循整体性、发展性、时代性的原则,用系统化、体系化的思维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借助科学、规范、完整的内容体系引导广大师生在思想上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行动上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构建新时代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需贯彻整体性原则。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方位发展、全领域融合的共同体,为此,教育内容的安排应从全局出发,科学谋划,统筹布局。具体而言,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教育内容要注重强调共同富裕的时代价值,引导大学生团结奋斗,积极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教育内容要注重发挥理想信念的关键作用,引导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精神自觉”[6];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教育内容要始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引导大学生致力于繁荣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守护好全国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社会共同体教育内容要注重阐释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引导大学生高举团结的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大学生争做有志、有才、有为的时代新人;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教育内容要注重阐明生态文明的实践要求,引导大学生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自觉保护好各民族生态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构建新时代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需遵循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要求教育内容的制定既要符合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又要保持应有的梯度性,以此激励大学生积极探索,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冲劲,求真务实、善作善成的干劲,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需紧紧围绕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立足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的需要;需赓续五千年文脉,引导大学生在美美与共的中华文明底蕴中传承其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需汲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伟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激励各民族团结奋斗。概言之,教育内容既要涵盖过去,又要关注现在和未来,以发展性的原则指引内容体系的完善与优化,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理论基础。

构建新时代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需坚持时代性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应彰显时代性,紧密结合现实社会生活,反映广大人民的时代诉求,深刻回答“时代之问”;在内容的设计中应体现其内涵的发展变化,解释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缀从“培养”“培育”“筑牢”到“铸牢”变化的缘由,以此凸显出新时代民族工作使命担当;内容呈现方式应具有人民情怀,厚植广大人民的根本愿望,宣传民族团结故事,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与亲和力。

二、新时代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的建构层次

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具有静态性与动态性的双重结构。于动态结构而言,内容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有机、动态运行的过程,其中既包含教育内容的作用对象,又包含教育内容的效果反馈。于静态结构而言,内容体系的构建包含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等诸多要素。可见,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的建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此,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亟须明确内容体系的结构层次,只有深入把握教育内容的主流主干,才能助力于铸牢国家统一之基、巩固民族团结之本、凝聚精神力量之魂。总体而言,新时代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要坚持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核心,以中华文化认同教育为重点,以民族复兴教育为目标,厚植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增进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注重民族团结教育是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7]。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现实要求,各高校通过民族团结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8];引导大学生增强“五个认同”,深刻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优越性;引导大学生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增强对“全国人民一家亲”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如若民族团结教育在高校缺席或失语,抑或尚未得到大学生的广泛认可,那么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将遭到严重威胁,对此,高校教师需根据不同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思想引领,通过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精准消除民族歧视等价值观念问题。

开展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是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的重点。“文化认同对于个体身份认同以及族群认同具有重要意义”[9],各高校通过开展中华文化认同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尊重各民族文化,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在交流交往中凝聚价值共识;要引导大学生致力于改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增进族际理解,在交融交织中树立共生共存理念;要拓宽各族大学生的交流途径,促进其相互了解、相互认知,进而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内聚力,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只有扎扎实实开展好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积极抵御各种极端思想的渗透,才有助于促进各族大学生的同心同向同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推进民族复兴教育是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而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的目标正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大学生。各高校通过民族复兴教育,要激发大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其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要坚定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志,砥砺大学生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要鼓励大学生践行使命担当,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理论自觉上升为行动自觉。

三、新时代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的实践要求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群体有理想、有知识、有活力、有本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实践者、创造者,为此,构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应在加强思想引导、强化组织引领、营造良好氛围上下狠功夫、硬功夫。

加强思想引导。列宁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10]。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同样也需加强思想引导,无论是组织者、参与者,抑或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想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的有序实施,需在“五个认同”上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高校师生、相关部门和职能工作者要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在内容体系的布局、规划乃至践行中皆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要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在内容体系中明文规定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反对,做好一体化发展的“大文章”;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阐释清“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11],增进对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魂的价值认同;要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在内容体系中单独设立党的建设的伟大成就,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理想价值、意识形态、政策规章、执政绩效的认知;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内容体系中要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强化组织引领。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的科学化构建离不开党委的领导作用、全体教职工的合力作用以及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党委的领导。各高校党委要统筹谋划、把握全局,对相关部门和成员提出明确的要求,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的制定、完善、实施保驾护航。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的枢纽是全体教职工。教职工不仅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更是传授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的重要主体。为此,高校首先应通过培训让更多的教师成为“大先生”,如此方能更多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知识传授给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的关口是大学生可闻可感可见的基层党组织。高校应“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12],于日常生活中培养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概言之,新时代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需调动各方力量,只有各方人员凝聚合力、协同配合,才能形成有特色、供需匹配的内容体系。

营造良好氛围。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作为一种新事物,需有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的支持,为此,在党中央的统筹指导下,各相关部门要主动担责,积极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重要性,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吸纳更多高素质人才。各级党委特别是统战部门、宣传部门、民宗部门、教育部门可创新宣传方式,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俗语、成语、歇后语,把理论转化为本土案例,不断开辟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的新境界;要找准宣传工作与大学生发展的契合点,提高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升受教育者的知晓度和参与度;要加强宣传工作的引导和规范,以正面宣传为主,严把“质量关”,推动宣传工作的走深走实和见行见效。概言之,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的“助推器”和“蓄能机”,全社会应高度重视、有序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内容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民族团结之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